道教有哪些常用语?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30
常用的道教术语有哪些

1、土地神
土地神,又称“福德正神”、“土地公公”、“土地公”、“土地爷”、“后土”、“土正”、“社神”、“土伯”等,其庙宇则称为“土地庙”、“伯公庙”、“福德正神庙”等,是民间信仰最为普遍的神灵之一。农历“二月二”是土地公公的圣诞日,也称祭社、暖寿、做众、做牙、社日等。
我国南方”二月二“(古时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仍沿用祭社(土地神)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普遍奉祀土地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烧纸宝炮竹,分祭肉,聚众宴饮,奏乐欢娱。
2、吕纯阳
吕纯阳,字洞宾,别号纯阳子,又号回道人。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首,道教仙人之一。
号“玉清内相金阙选仙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三曹主宰兴行妙道天尊”,又称广济正道神人,灵宝真人,一气真君,妙通宏仁普惠帝君,孚佑真人,孚佑帝君,东华帝君,兴隆大道天尊,道法玄明仁极无上天尊,伭元广法天尊等。
全真道祖师,钟吕内丹派代表人物,被尊称为吕祖、吕祖师、吕仙祖、纯阳祖师,吕纯阳在民间信仰占有重要地位,各地建有吕祖祠祭祀。
3、性命圭旨
《性命圭旨》,全名《性命双修万神圭旨》,作者不详,成书时间宋至明朝。分元、亨、利、贞四集。相传出於尹真人高弟之手。《性命圭旨》为总结性书籍,主张破除三教门户之见,宗罗三教历代精义,一出世就广泛流传,明清时期极盛,被三教人士视为三教修持圣典。

4、王诩
鬼谷子王诩(约公元前400年—约公元前270年),一作王禅,道号玄微子,生卒年不详,华夏族,战国时期显赫人物。相传,其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一说卫国(河南淇县)人;一说战国魏国邺地(河北临漳)人;一说陈国郸城(河南郸城县)人;一说汉水之滨关内云阳(陕西石泉县)人。
著名谋略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云梦山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常入山修炼,深谙道法,神妙莫测。“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为老学五派之一。老学:苏张(苏秦和张仪)、鬼谷一派,申、韩一派,杨朱一派,庄、列一派,尹文一派。
5、清微派
清微派,为符箓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始于南宋,流传于元至明初,清初间亦有传承。该派自称出于清微天玉清元始天尊,故以清微为名。又谓其教在元始天尊传法后衍而为真元、太华、关令、正一四派,至十传乃由祖舒元君会四派而为一,始立清微宗派。
清微派著有道法,《清微元降大法》、《清微神烈秘法》、《清微斋法》、《清微丹法》、《清微玄枢奏告仪》等皆为著作。该派以行雷法为事,主天人合一,以内练为基础,辅以外法。强调诚于中,方能感于天;修于内,方能发于外。至今海内外仍有传承。
6、万寿八仙宫
万寿八仙宫,简称“八仙宫”,最早名为“八仙庵”,是西安最大、最著名的道教观院,位于西安市东关长乐坊,系唐兴庆宫局部故址,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十方丛林。民间传说万寿八仙宫为唐代吕洞宾遇汉钟离,“一枕黄粱”点破千秋迷梦而感悟成道之处。
万寿八仙宫原名八仙庵,始建年代不详。据乾隆《西安府志》和嘉庆《咸宁县志》,宋时有郑生于长乐坊遇八仙显化,遂建庵祭祀。《历代真仙体道通鉴》说吕岩于唐会昌时在此遇钟离权为黄粱一梦所悟遂入道,为“八仙”故事渊源。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来西安避难时曾住八仙庵,赠银整修,并颁赐庙额“敕建万寿八仙宫”,万寿八仙宫因此得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地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吕纯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性命圭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微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万寿八仙宫

善信您慈悲了,关于您所谓的道教术语上面网友大概的都提到一些,确实是出自历代圣真的经典著作。除了上面的经文外 五部经,,早晚课,北斗经,三官经,黄庭经,都可以去看看,现在下面列出一些术语愿天地常生善人,愿善人常存善心,
愿善人常行善事,愿善人广布善法。(001)四 言:
道法自然 (002) 修道养德 (003) 上善若水(004)
道尊德贵 (005) 清静无为 (006) 清心寡欲(007)
守静去欲 (008) 至真之道 (009) 紫气东来(010)
去伪存真 (011) 虚怀若谷 (012) 无为和静(013)
随遇而安 (014) 贵和守中 (015) 至诚感天(016)
奉道行事 (017) 心神宁静 (018) 仙道贵生(019)
孝忠诚信 (020) 乐善好施 (021) 济世利人(022)
为善最乐 (023) 心旷神怡 (024) 事在人为(025)
和光同尘 (026) 广种福田 (027) 有容乃大(028)
立观度人 (029) 宠辱若惊 (030) 延年益寿(031)
目击道存 (032) 收心炼性 (033) 断欲忘情(034)
宁静致远 (035) 诚之为贵 (036) 天道酬勤(037)
识心见性 (038) 正心诚意 (039) 正心修身八 言:
全神炼气, 出家修真;(040) 真性不乱, 万缘不挂;(041)
澄心定意, 抱元守一;(042) 济贫拔苦, 先人后己;(043)
齐同慈爱, 异骨成亲;(044) 天人合一, 心神相通;(045)
弘道立德, 教化信众;(046) 净化心灵, 丰富文化;(047)
知足者富, 知足者乐;(048) 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049)
行善抑恶, 积德成仙;(050) 志不可满, 乐不可极;(051)
天道贵生, 济物度人;(052) 长生之本, 性善为基;(053)
忠孝仁义, 诚信不欺;(054) 待人从善,遇事随缘;(055)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056) 先修人道,再修仙道;(057)
得之不拒, 失之不争;(058) 法由圣显, 道寄人弘;(059)
仙道贵生, 无量度人;(060) 少私寡欲, 恭谦无争;(061)
弱之胜强, 柔之胜刚;(062)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063)
心神合一, 天人感应;(064) 以静制动, 以弱胜强;(065)
知足常乐, 能忍自安;(066) 事来则应, 事去则止;(067)
福在积善, 祸在积恶;(068) 青牛西去, 紫气东来;(069)
垂世不朽, 道范长存;(070) 真性不乱, 万缘不挂;(071)
澄心定意, 抱元守一;(072) 济贫拔苦, 先人后己;(073)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074) 玄门奥妙, 道教精微;(075)
人心净尽, 道心自现。(076) 积德行善, 可以延年。(077)
居功自傲, 灾祸难逃。(078)�适当用脑, 延缓衰老。(079)
心安神泰, 福寿自来。(080)�君子讲义, 小人讲利。(081)
朋友易得, 知己难求。(082) 有求皆苦, 无欲自刚。(083)
人有善念, 天必佑之。(084) 仙踪万古, 神迹千秋。(085)
观天之道, 执天之行。——《阴符经》(086)
相自我改, 命自我造。——张三丰全集(087)
随方设教, 历劫度人。——《太清宝诰》(088)
上药三品, 神与气精。——《心印妙经》(089)
谛听吾言, 神钦鬼伏。——吕祖《劝世诗》(090)
以道为本, 以德为行。�
十 言:
须顺其自然, 勿听其自然。——道窍谈(091)
无念方能静, 静中气自平。——吕祖全书(092)
为者如牛毛, 获者如鳞角。——抱朴子内篇(093)
为善无近名, 为恶无近刑。《南华经》(094)
德从宽处积, 富向俭中求。(095)
玄门宣教义, 大道聚京都。(096)
宁守善而死, 不为恶而生。(097)
人非义不交, 物非义不取。(098)
淫为诸恶首, 孝为百行先。(099)
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100)
施恩不求报, 与人不追悔。(101)
莫论他人过, 只寻自己病。(102)
道高龙虎伏, 德重鬼神钦。(103)
平安即是幸, 知足即是福。(104)
修身如执玉, 积德胜遗金。(105)
少欲最安乐, 知足大富贵。(106)
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107)
遇怒不要恼, 遇难莫急躁。(108)
若要人不知, 除非己莫为。(109)
怪人不知礼, 知礼不怪人。(110)
量小非君子, 无度不丈夫。(111)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112)
有容德乃大, 无欺心自安。(113)
生财从大道, 处世守中和。(114)
竹以虚受益, 松以静延年。(115)十 二 言:
一身正气处世, 两袖清风为人。(116)
坐立不忘我道, 出入皆抱善心。(117)
心静则息自调, 静久则心自定。——张三丰(118)
居上位而不骄, 在下位而不忧。(119)
忠孝济世守身, 节俭利人清修。(120)
心善而子孙盛, 根固而枝叶荣。(121)
静坐常思己过, 闲谈莫论人非。(122)
明人不做暗事, 真人不说假话。(123)
镜子越擦越亮, 脑子越用越灵。(124)
有福不可享尽, 有势不可使尽。(125)
惟厚可以载物, 惟宽可以容人。(126)十 四 言:
天道贵生祈度众, 积功行善自成仙。(127)
非淡泊无以明德, 非宁静无以致远。——文子(128)
施财合药济群生, 积德累功修至道。——萨祖(129)
事不三思终有败, 人能百忍自无忧;(130)
人不求福斯无祸, 人不求利斯无害;(131)
一念之非即遏之, 一动之妄即改之;(132)
道是天上神仙本, 德为人间富贵根;(133)
心清意静天堂路, 心慌意乱地狱门;(134)
善恶从来难隐昧, 是非到底自分明;(135)
君子之交淡如水, 小人之交甜如蜜。(136)�
毋以小益而不修, 毋以小损而不防。(137)
知足常乐心舒畅, 不比不争一身轻。(138)
有恩不报非君子, 忘恩负义是小人。(139)�
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无。(140)
道在师传修在己, 自身还得自身度。(141)
为人有德天长佑 行善无求福自来
古来名哲崇黄老 天下隐贤多道家
还有更多不一一累述。如有疑问可以继续补充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福生无量天尊

道教的常见用语:

1、元气

“元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始见于先秦哲学著作《鹖冠子》。元,通“原”,“始也”(《说文》),指天地万物之本原。

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元气学说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世界观,其产生可追溯至老子之"道”,基本形成于战因时期宋钘、尹文的“心气说”(即“气一元论”),发展于东汉末年王充的“元气自然论”及北宋张载所倡之“元气本体论”。

2、太清

道家言“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者神仙也”。“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就是认为在“三界”和“五行”这个范围里虽然也可以超脱生死,但是有约束,不如意的,跳出三界五行就是要脱离这个范围,不受这个范围约束,最终超凌三界,逍遥太清境,就是真正的自由自在,长生不老。

3、三界

道家言“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者神仙也。“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五行”指金,木,水,火,土。总的来说,道教的思想中“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就是认为在“三界”和“五行”这个范围里虽然也可以超脱生死,但是有约束,不如意的,跳出三界五行就是要脱离这个范围,不受这个范围约束,最终超凌三界,逍遥太清境,就可以真正的自由自在,长生不老。

4、六神

六神指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故称为“六神”。六神也指神兽,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腾蛇、勾陈麒麟神兽。

5、丹田

丹田分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对于上,中,下丹田的位置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我们平常所说的丹田是下丹田。有一种说法是:上丹田指的是眉心的位置中丹田指的是心窝的那部分区域,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下丹田的准确位置就是神厥穴,大体就是肚脐周围的部分,准确点说就是脐下一寸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气 (道教术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清 (道教术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界(道教术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神(道教术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丹田(道教术语)



  1. 全神炼气, 出家修真; 真性不乱, 万缘不挂;

  2. 澄心定意, 抱元守一; 济贫拔苦, 先人后己;

  3. 齐同慈爱, 异骨成亲; 天人合一, 心神相通;

  4. 弘道立德, 教化信众; 净化心灵, 丰富文化;

  5. 知足者富, 知足者乐; 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

  6. 为善无近名,  为恶无近刑。

  7. 德从宽处积,  富向俭中求。

  8. 玄门宣教义,  大道聚京都。

  9. 宁守善而死,  不为恶而生。

  10. 人非义不交,  物非义不取。

  11. 淫为诸恶首,  孝为百行先。

扩展资料:

道教思想与文学艺术:

道教的玄妙思想、神仙境界、奇异方术、逍遥精神、贵生伦理渗透到文学艺术领域的方方面面,道教的自然情怀、浪漫主义深深影响着传统文艺的审美观,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南北朝以来的《搜神记》、《酉阳杂俎》、《聊斋志异》等志怪小说与道教密切相关,唐宋传奇《枕中记》、《太平广记》等包含大量的道教元素。

唐诗受道教渲染形成了古奥华丽的风格,宋词中大量词牌名源自道教,元曲中神仙飞升题材的曲目十分突出;明清小说包括四大名著都蕴含道教神学思想,形成了“智者形象道士化”的传统。

此外还有独特的道教文学形式被衍生出来,如李白的游仙诗、明朝盛行的青词,以及《封神演义》、《西游记》等神魔小说。当代流行的修真小说以丹道为主题,玄幻小说、盗墓小说、仙侠小说也与道教紧密相连。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艺术追求写意、神似、自然的风格和神韵。王羲之、顾恺之、吴道子、赵孟頫、黄公望、祝枝山、徐渭、朱耷、郑板桥等书画家都是道教徒,其作品深受道教思想浸润。道教音乐的曲调、唱腔促进了音乐戏曲的发展,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都充分汲取其营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教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敬天法祖,仙道贵生,清心寡欲。玉清元始天尊(盘古),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四大天师:张天师,葛天师,许天师,萨天师。

道本无言,多言损气。收气存神,惜精爱己。内炼成丹,外炼成法。神气散乱,法不灵也。

福生无量天尊
三无量 无量光,无量寿,无量福
或者是天尊宝号,太乙救苦天尊。。。。。。。

  • 道教有哪些常用语?
    答:4、六神 六神指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故称为“六神”。六神也指神兽,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腾蛇、勾陈麒麟神兽。5、丹田 丹田分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对于上,中,下丹田的位置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我们平常所说的丹田是下丹田。有一种说法是:上丹田指的是眉心的位...
  • 常用的道教术语有哪些
    答:吕纯阳,字洞宾,别号纯阳子,又号回道人。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首,道教仙人之一。号“玉清内相金阙选仙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三曹主宰兴行妙道天尊”,又称广济正道神人,灵宝真人,一气真君,妙通宏仁普惠帝君,孚佑真人,孚佑帝君,东华帝君,兴隆大道天尊,道法玄明...
  • 道教经典语录
    答:67、道自虚无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6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6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7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
  • 道教经典语录语句大全
    答:4、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5、无名者道之体,而有名者道之用也。《道德真经取善集》6、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道德经》7、道之费隐不可道,道之发见则可道。《太上十三经注解》8、修行大抵要聪明,只恐聪明太外呈。《播溪集聪明》9、多...
  • 佛教和道教的经典语录
    答:回答:佛教经典语录1、一切皆为虚幻。2、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5、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 道教的代表性语录都有哪些?
    答: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 【语录类】1、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3、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4、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5、我若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喜乐平安。6、...
  • 道教经典语句
    答:道教经典语句70条 1、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2、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4、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5、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
  • 道家修身经典语录
    答:道家修身的经典语录【1】 01、卓智之人 洞烛机先 02、雌雄妍丑 一时假相 03、风月木石之真趣 惟静与闲者得之 04、天全欲淡 虽凡亦仙 05、本真即佛 何待观心 06、勿待兴尽 适可而止 07、修行宜绝迹于尘寰 悟道当涉足于世俗 08、人我一视 动静两忘 09、山居清丽 入都俗气 10、人我...
  • 常用的道教术语有哪些?
    答: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074) 玄门奥妙, 道教精微;(075)人心净尽, 道心自现。(076) 积德行善, 可以延年。(077)居功自傲, 灾祸难逃。(078)�适当用脑, 延缓衰老。(079)心安神泰, 福寿自来。(080)�君子讲义, 小人讲利。(081)朋友易得, 知己难求。(...
  • 道教的经典词语
    答: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