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客观的说下甲午海战北洋水师为什么失败?、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0
为啥甲午海战会失败?后来北洋水师有没重建?

甲午海战清朝失败的原因有三:
(1)盲目自大,战前轻敌
在中日甲午海战前,中日两国海军的实力经过了一个动态的消长过程。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人认识到船坚炮利的威力,认识到加强海防和发展海军的重要性。洋务派封疆大吏曾国藩、左宗棠先后开办军工企业,创建船政学堂,制造军舰,培养海防人才。日本同样也领教了西方军舰的威胁,加上作为一个岛国,有更强的海防意识。特别是明治维新后,为逞其“海外雄飞”的侵略野心,海军建设方面由幕府时期的防守型转向了进攻型。

但总的来说,在中日之间这场历时将近20年的军备大赛中,中国海军长时期是跑在前面的。其间虽有中法战争中11艘军舰的损失,但是仍领先于日本。以至于到1889年,美国海军的报告中,认为当时中国海军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九位。相对强大的海军,对日本有明显的威慑作用,朝鲜1882年的“壬午兵变”和1884年的“甲申政变”,中国海军都快速出动,日本发现难以抗衡,阴谋计划也随之失败。在购进了镇远、定远两铁甲舰后,李鸿章更是沾沾自喜,甚至还满怀自信地言道:“综合海军战备,尚能日新月异……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可动摇之势。”

但日本在朝鲜冒险计划的失败,深感海军力量的不足,更加加快了海军扩充的步伐。日本政府制定了长期的海军装备发展计划,最大限度的增加了海军军费。为了将来在战场上与中国海军对抗,日本还专门斥巨资建造了巨炮口径大、航速快的三艘海防舰。

对于日本海军在中日海军军备竞赛后几年加快发展的事实,清政府不仅是“不屑一顾”,无视战争迫近的威胁,反而放慢了对自身海军建设和发展的步伐。

(2)大战迫近,草率行事
当清政府也意识到中日之间的这场海战不可避免之后,虽然在战前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以增强北洋水师的力量(特别是在广东的广甲、广乙、广丙三大主力舰调归北洋海军),但这些增援力量本身就是破败不堪、装备极差、毫无战斗力可言。以至于当时已是海军行家的丁汝昌在经远号上发出的一封家书道这样写道:“海战只操三成之权,盖日本战舰较多,中国只有北洋数舰可供海战。而南洋及各省差船,不特无操练,且船如玻璃也……”

至于其它方面,比如制定全面、详细的备战及作战计划等,清政府方面那就更不用说了,几乎是一片空白。

(3)两军对垒,实力不济
从双方实际投入战争的海军力量来看,北洋舰队加上从广东水师那里抽调来增援的广甲、广乙、广丙三艘排水量各1000吨的轻型巡洋舰,共有大小战舰船24艘,舰队总排水量为43000吨。

日本开战后则以主力组成联合舰队,驶离日本各海军镇守府,进驻朝鲜西海岸。到“九一七”海战前,经过三次整编后,共计26艘,其中装甲巡航舰1艘,海防舰2艘,巡洋舰16艘,炮舰6艘,鱼雷艇母舰1艘。总吨数约为55000吨。北洋舰队即使加上不能出海作战的运输舰和练习舰,无论是军舰数,还是排水量,均低于日本联合舰队。 从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对比(即:海军整体实力、战争投入力量、现场参战力量),都是敌强我弱。

综合以上三方面,甲午海战其实早已胜负已分,毫无悬念了~~
————————————————————————
关于北洋水师重建:
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海军精华尽失,原北洋舰队官兵被全部遣散,总理海军衙门及内外海军学堂全部撤停,清政府中的顽固派认为是办海军而招来了灾祸,主张韬光养晦,彻底停办海军,否则会“欲御侮反而适以招侮”。但在直隶总督王文韶等人的一力坚持下,清廷于1896年下令重建北洋舰队,并准备聘用原北洋水师总查琅威理回华教练,1898年戊戌变法时光绪帝更是提出“非添设海军、筹造兵轮无以为自强之计”。经过数年努力,至1899年,重建后的北洋舰队初具规模。同年4月,清廷任命叶祖圭为北洋水师统领,萨镇冰为帮统。

此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北洋舰队数艘军舰被掠走,海军建设再度经历波折。1905年,清政府在南洋大臣周馥建议下,命令统一南北洋海军,叶祖圭任提督,同年叶在军中去世,由萨镇冰接任。1908年宣统皇帝溥仪即位,次年任命载洵和萨镇冰为筹办海军大臣,把全国五支舰队(北洋、南洋、福建、广东、湖北)统一改编,分为巡洋和长江两个舰队,由程璧光任巡洋舰队统领,沈寿堃任长江舰队统领,萨镇冰任海军总司令。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海军受命前往汉口镇压,但海军官兵大都同情革命,准备发动起义,海军提督萨镇冰默认了起义行为,11月晚11时萨镇冰发出“我去矣,以后军事,尔等各舰艇好自为之”的信号,黯然离开舰队。11月15日海军九江易帜,宣告了晚清海军灭亡,在清末海军的基础上诞生了民国海军。

日本之所以能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打败中国,除了有政治制度占优势的原因外,日本的动员体制比中国先进得多,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
据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考证,在甲午海战中,日本海军的头号功臣是战舰“吉野号”,此舰为英国造,原来是为清朝政府定做的,后来慈禧太后要办六十大寿,海军衙门就把这笔预算转为了礼金。而日本政府打听到这个消息后,决定倾全国之财力购买此舰。
而清朝政府在开战后拥有两支舰队——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南洋水师眼看着北洋水师落败,也没有调集一兵一卒前往支援。日本历史学家升味准之辅在《日本政治史》一书中总结说,即使李鸿章指挥得当,奋勇还击,北洋水师因为中国人的动员能力太差,也会落败。“李鸿章在对日开战时所能直接动员的,只是他的北洋军而已。
日清战争实际上成了日本与直隶省的战争。除此之外,北洋海军没有确立近代海军先进的战术思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纵使是坚船利炮,武器精良(如上:无人掌管,外则铁锈堆积,内则污秽狼籍),但部队没有组织纪律性,散漫自由,各行其是,这样的军队照样没有战斗力。日本人的断言在4年后的甲午海战中被完全证实。

扩展资料:海战经过
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联合舰队终于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
日本海军在大同江外海面,集中了12艘军舰,包括其全部精华,即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等八艘五千马力以上的主力舰和巡洋舰。
9月15日上午,北洋舰队的主力,即军舰10艘,附属舰8艘,在大清北洋水师提督(正二品)丁汝昌率领下到达大连湾。
16日凌晨1时,铭军的十个营共四千人分乘五艘运兵船,向鸭绿江口的大东沟进发。
16日中午,舰队抵达大东沟,到次日早晨,军队全都登陆。
17日上午8时,旗舰定远上挂出龙旗开始返航。
11时许,北洋舰队突然发现西南方向海面上有几簇黑烟,丁汝昌登上甲板瞭望,判定为日本舰队。于是立即命令各舰升火、实弹,准备战斗。
11时半,吉野先发现北洋舰队,发出信号“东北方向发现三艘以上敌舰”。
12时20分,日舰逐渐接近北洋舰队。
中午12时50分,北洋舰队旗舰定远首先开炮。
十秒钟后,镇远舰也发出炮弹,紧接着,北洋舰队各舰一齐发炮轰击。三分钟后,日本旗舰松岛也开始发炮还击。刹时间,双方各舰百炮一齐怒放,硝烟弥漫,海水沸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午海战

  第一,幼稚的国际关系观念,对日本的出兵目的认识不足,战争进行的从始至终李鸿章都在想方设法寻求外交和解,不断延误战机。
  第二,对战争的全局缺乏统筹,中国军队没有作战的最高统帅,海陆军得不到配合,只是海陆军两方都损失惨重。更为严重的是,战争中几乎所有重大决策都来自中枢,以李鸿章为主。而真正了解前线战局的许多将领的有价值的建议得不到采纳。
  第三,消极防御思想使清军深受其害,并且是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罪魁祸首。黄海大东沟海战损失两艘主力舰之后,避战保船成为李鸿章的主虑,致使日军入侵山东之后,能在海陆两方夹击,北洋舰队成了日军的活靶子。
  第四,军事装备的差距也是清军屡屡受挫的重要原因。洋务运动几十年白手起家积攒下来的军事底子,在这场战争中丧失殆尽。1890年代,清朝在军队建设上的投入已经大为缩减,在军舰和火炮方面与日军的差距尤为突出。北洋舰队船速迟缓,军械不知更新,弹药质量极差,都是舰队损失惨重的重要原因。
  第五,旧式军队的战略思想不适应近代战争。参加中日战争的湘军、淮军将领,大多以镇压太平天国起家,战略思维依然维持者原先的办法。海军方面的主要体现如提督丁汝昌全然不了解如何统帅海军。

  当然,决定清朝的每一场战争都要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是清朝自身的处境,也就是所谓根本原因。这就不加详述了。
以上都是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仅供参考。

一,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二,北洋水军军备力量有限,好多枪炮都是假的打不出来,子弹稀缺,
三,洋务运动受到顽固派的层层阻拦,
四,日本明治维新使之国力大增。
其实吧,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腐败,为什么呢,首先北洋舰队是当时最强大的舰队,是最强大的为什么还会失败呢?因为腐败导致缺钱,武器的维护(坑爹的哑弹),弹药供给,人员训练,这些都是要钱支撑的啊,如果武器精良,士兵得到良好的训练,光从战争角度说,真没有失败的理由(毕竟北洋舰队的船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没的说的)

首先,单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其实北洋舰队的战舰总吨位和火炮口径不比日本舰队差,铁甲舰的数量和质量也不必日本舰队少。只是有几个原因使得北洋舰队的战斗力被急剧削弱
1、北洋舰队成军之后成为亚洲第一的舰队,于是在亚洲搞了个巡回演出,到日本之后就引起轩然大波,日本政府不仅迅速扩大了造舰计划,而且针对北洋舰队的“远”字号铁甲舰向英国定做速度快,舰炮射速快的军舰,以求克制“远”字号战舰,以松岛、严岛、桥立“三景舰”最著名
2、北洋舰队成军之后李鸿章营造威海卫为军港,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海军要塞,要塞附近的炮台坚固先进,后来日军就是用陆战队攻陷威海卫炮台再向港内射击才导致北洋舰队覆灭。北洋舰队的司令部就在刘公岛上,但是北洋舰队的官员以权谋私,不仅把战舰维护费用基本分光吃净,在刘公岛上开设妓院烟馆,而且用北洋舰队的军舰从事客运和货运工作,不仅损坏了战舰,而且把战舰的各个位置都暴露在日本间谍的侦查之中,黄海海战中舰队旗舰“定远”号在第一次齐射中就将自己的舰桥震断,为此丁汝昌还摔断了几根肋骨
3、舰队成军之后装备许久不更新,从而渐渐落后于日本舰队,不仅新式的速射炮没有装备,鱼雷艇也没有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
其次,李鸿章的确有避战保船的思想,因为如果自己的老本被打掉,自己的地位也就难保了,但其实李也是出于无奈,李早就想朝廷要求为舰队更新装备,加强训练,只是朝廷内勾心斗角,不仅无人支持,反而都暗中掣肘,李曾说:”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嗷嗷不休,尚有今日之李鸿章乎?“可见其在朝中步履维艰
至于什么政府腐败,没有外交大战略什么的就不说了,就那样了
要是想更多的了解的话,推荐一本书,姜鸣《龙旗飘扬的舰队》

根本的原因楼上已经说了。

如果说直接的原因,

陆军还是旧式军队,在已经完成近代化的日本陆军面前不堪一击。

海军虽然已经完成了近代化,但备战不足,仓促应战。

说得简单一点,是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

  • 谁能客观的说下甲午海战北洋水师为什么失败?、
    答:第二,对战争的全局缺乏统筹,中国军队没有作战的最高统帅,海陆军得不到配合,只是海陆军两方都损失惨重。更为严重的是,战争中几乎所有重大决策都来自中枢,以李鸿章为主。而真正了解前线战局的许多将领的有价值的建议得不到采纳。第三,消极防御思想使清军深受其害,并且是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罪魁祸首。
  • 海军实力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却在甲午海战中输得那么惨,原因为何?_百度...
    答:所以综上6个原因,导致北洋水师在大东沟海战中遭受重创,也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日甲午战争的结局。
  • 清朝北洋水师为什么在甲午海战中会惨败?
    答:原因如下:一、纪律败坏。按《北洋水师章程》规定,除提督之外,其余的官兵都要住在船上,但将士都无视这一规定,大部分都上岸居住。二、内部不团结。。朝中的主战派与洋务派是水火不容,两者矛盾重重,主战派以清流派为主,清流派处处为难洋务派。三、观念落后。禁海后,国人在甲午战争时对制海权一...
  • 北洋水师为什么输给日本
    答:北洋水师甲午海战之败,其原因可以从战术和战略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战术 一般认为和阵型、编队、指挥、火炮威力等因素有关。1、阵型采用的是横队方式,北洋水师舰艇船头对敌,船头火炮口径大,威力猛,但是火炮少,无论是射速、准确度、数量都无法和敌方舰队相比。北洋水师的主力舰艇大多舰龄较长,...
  • 北洋水师为什么失败
    答:第二,后勤保障问题 甲午海战前,北洋水师的后勤保障差,军舰装备陈旧、修缮不济、弹药奇缺和弹药质量低劣等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甚至作为军舰燃料的煤也严重供应不足。供应北洋海军的煤炭不仅缺斤短两,而且到急用之时,还催不到。1894年6月底,朝鲜半岛正紧张备战之时,急需煤炭,丁汝昌竟收到电报称“矿...
  • 甲午海战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为什么会惨败?
    答:第一,甲午战争开战前,日本把中国当成第一目标,把北洋研究了个透,而北洋对日本的了解几乎为0 第二,甲午战争的时候,中国的海军武器装备总体比日本强大得多;但军纪腐败涣散 ,北洋水师的那帮管带,抽大烟,养小老婆,一塌糊涂。第三,甲午战争的时候,中国输得起,日本赢不起,其实再打个把星期...
  • 中日甲午海战的时候。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都在干什么?怎么就北洋水师一支...
    答:2. 北洋水师从一开始也不需要什么支援,双方黄海海战虽然中国沉了几艘船,但主力犹在,尤其是两艘铁甲舰几乎毫发未伤;而日本方面却是受到重创,联合舰队主力返回国内大修,基本失去了战斗能力,被迫临时征调武装商船凑数。。。北洋水师在大连可以获得补给休整,重返战斗的时间和效率也远比联合舰队要快。但...
  • 军事历史:为什么甲午海战北洋水师会失败
    答:主要原因就在于我方军舰不如日本、大炮不如日本、炮弹不如日本、煤炭不如日本、锅炉不如日本...具体分析如下:1、中国北洋水师采用的是开滦煤矿有烟煤(而且是最差的五槽煤),日本采用的是威尔士无烟煤,中国舰队浓烟滚滚,在数十里外都可以看到。2、中国舰队舰船下水时间较早,导致锅炉超期服役(户部...
  • 甲午海战号称东亚第一水师的北洋水师为什么会败给小日本?
    答:而北洋水师由于舰型不匹配,采用的是雁行阵,以发挥定镇两舰舰艏的火力和其它舰的舷侧火力,达到最大的火力输出。首先这种阵型是无奈之举,要说本身可以说是煞费苦心,能发挥出北洋的最大威力,但过于复杂导致相互之间的配合变得困难,在实战中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定远失去指挥能力之后,而镇远舰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