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父之仇”“联姻求和”,为什么商与周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4

武乙其实还是有所作为的,尤其是他在集中王权这件事上,颇有成绩。比如他强调王权,否定神权与巫权,并且还制定了父传子的世袭制宗法,这个举措基本避免了仲丁以来弟与子争夺王位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商王室的统治得到加强和巩固,一些叛商的诸侯、方国也都重新臣服于商朝。但是,此时的商王朝在本质上已经衰败得不行了,并没有足够的力量稳定王朝的统治,所以必须借助其他诸侯国的力量。比如说此时强盛起来的周族。而此时周族的首领是季历。

季历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幼子,武乙时继位为周侯。武乙曾授季历以征伐之权。季历率兵西灭程(今陕西咸阳)、北伐义渠(今宁夏固原),生擒义渠首领。武乙末年,季历曾到殷都朝贡,武乙赐给他三十里土地,十双美玉、十匹良马。次年,季历又征伐鬼方,俘获大小头目共二十个。

文丁为商王时,为了消除周人对商的威胁,先是采取怀柔政策。在这种相对宽松的邦国关系下,季历率兵征伐余吾戎(今山西长治市西北),迫使其臣服于周。文丁只好任命季历为殷牧师,执掌商朝西部各地区的征伐要务,希望他可以帮商王朝安定边陲。

于是,季历开始接连征伐始呼戎、翳徒戎,并不断地取得了胜利,声威大振。而给周以大权的文丁,此时却因为周的势力而感到大大的不安,他决心抑止周的发展。于是文丁等到季历来殷都献俘报捷(三个翳徒戎大头目)的时候,先赐给他圭瓒、积匕,以作犒赏,并加封季历为西伯,使季历毫无戒备之心;然而,却在季历准备返周时,文丁则突然下令囚禁季历,最后只放了他的随从回周。不久,季历死于殷都的消息便传回了周都。

但是,此时的周早已不是刚刚迁到岐地的那支游牧小民族了,而且接替季历族长职位的,便是其子姬昌,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周文王。显然,商周之间的这一段不愉快的经历,不可能轻易完结,同时,也为后来商王朝的灭亡埋下了一段长长的导火线。

文丁在位3年而殁,其子帝乙继承王位。

相传或是刻于商帝乙时期的一条肋骨

不过文丁杀季历的作法,非但没能阻止周人力量的发展,还结下了一个实力不容小觑的敌人。雪上加霜的是,商王畿地区的洹水“一日三绝”,也就是一天之内三次断水,应该是干旱所致。天灾发生的同时,还有人祸。文丁死后不久,东夷的“人方”再次叛乱——实实在在的“人祸”。人方的叛乱,导致东南的孟方和林方也先后叛乱。在这种情况下,商的经济与国力日渐衰微,所以根本没有能力在东西两边同时作战,帝乙需要,也必须做出一个抉择。

历来,为了联合,或暂时搁置争议,中原王朝都会采取一种方法,那就是和强大的外族联姻。帝乙就是这种作法的创始者。

王昭君与单于雕像

帝乙为了避免东西两方同时受敌,也为了修好因其父杀季历而紧张的商周间的臣服关系,决定将胞妹嫁与姬昌,采用和亲的办法来缓和商周矛盾,稳定全局,希望唇齿相依的商周两大国之间彼此不计前嫌,亲善相处。

姬昌审时度势,认为自身现在的力量还不足以灭商,为了稳住商王,同时争取足够的时间,同意与商联姻。协议达成,于是帝乙亲自择定婚期,置办嫁礼,并命姬昌继其父为西伯。成婚之日,西伯亲自去滑水相迎,以示郑重。周人自称“小邦周”,称商为“大邑商”,而今能够与商王之妹联姻,觉得是“天作之合”。此事史称“帝乙归妹”,一时传为美谈,商周双方皆大欢喜,两家重归于好。

周文王姬昌像

关于商周联姻,《诗·大雅·大明》是这样叙述的:“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丕显其光。”诗的大意是,上天监察下面的人,天命已落在文王身边。文王初年,天配良缘。在洽水之北,渭水之滨。文王很高兴,她是大国的女儿。大国之女,好比上天的少女。文王定祥聘吉,亲自迎于渭水。造船搭桥,大显荣光。后来“天作之合”就成了结婚的贺词,把订婚称为“文定”,也是据“文定厥祥”而来。

以和亲稳定了西边,那么就要以武力平定东边。

帝乙九年,商出兵征伐岛夷和淮夷,但是在半路上受到孟方(今河南省睢县附近)的截击。于是帝乙率诸侯伐讨孟方,得胜。

帝乙十年,商继续南下征伐夷族,到达淮水流域的攸国。帝乙和攸侯喜合兵攻伐夷族,于次年得胜而归。

帝乙十五年,商再次号召诸侯南征夷族。

帝乙末年,商迁都于沫(即朝歌,今河南省淇县)。

商王帝乙不仅缓和了与周人的矛盾,还平定了东夷的叛乱,也算有所作为,但此时的商王朝,已是暮日,早已没了昔日的光辉。

帝乙在位三十七年,殁,本来应该传位给其长子微子启的,但是他的母亲在生微子启的时候只是妃,所以朝野认为不能立他为嗣。太史们认为“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但是这位妃子在生少子帝辛的时候,已身为帝乙正室,他才是真正的嫡长子,所以便立帝辛为嗣。而这个帝辛,便是臭名昭著的商纣王。

从历史本身来看,如果微子启能继位为王的话,商或许不会就此而终,但历史没有如果,究竟帝辛商纣做了些什么事情,使得六百年商王朝就此崩塌呢?



因为当时周朝虽然想灭掉商朝,但是它自己的羽翼还不是特别丰满,所以只能通过让商朝放松警惕的办法来一步步达到自己灭掉商的目的。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只有利益,打不过的时候杀父之仇也得忍着,需要合作时就联姻,不会去管之前有多少仇恨。

自然剪不断,有利益纠割,都是有私心的,都得不到满足,看不到别人的好,怎么都乱。

  • “杀父之仇”“联姻求和”,为什么商与周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
    答:姬昌审时度势,认为自身现在的力量还不足以灭商,为了稳住商王,同时争取足够的时间,同意与商联姻。协议达成,于是帝乙亲自择定婚期,置办嫁礼,并命姬昌继其父为西伯。成婚之日,西伯亲自去滑水相迎,以示郑重。周人自称“小邦周”,称商为“大邑商”,而今能够与商王之妹联姻...
  • 商王帝乙的历史典故
    答:西边在是身负杀父之仇的姬昌治下的西岐,也想着趁帝乙初执权杖,立足未稳之机,起兵攻商,报仇雪恨。 帝乙又是怎么破局的呢?帝乙决定采取“一拉一打”来稳定局面。商周双方皆大欢喜,重归于好,这桩亲事一时传为美谈,史称“帝乙归妹”。 拉谁呢?西岐的姬昌。说干就干,很快,双方完成了皆大欢喜的“和亲式联姻”...
  • 商朝为什么会灭亡
    答:因商军主力当时正在东南地区对付东夷,一时调不回来,纣王只好临时把大批奴隶武装起来,共70万人,开赴前线,抵抗周军进攻。当周殷两军摆开阵势,准备厮杀时,殷军在阵前纷纷起义,掉转戈矛和周军一起杀向商纣王。纣王大败,带着少数卫士逃回朝歌。他知道自己的末日即将来临,就把玉石和其他宝贝围在腰...
  • 韩国电影恶女李重商为什么杀淑熙
    答:1.李重商是淑熙杀父仇人,淑熙成长的动力就是报仇,而且作为李重商培养的杀手淑熙实力不差,他害怕有一日东窗事发被枕边人反杀。2.李重商曾与淑熙一起杀了一个淑熙的杀父仇人,本以为可以就此揭过报仇的事,但是淑熙后来说了那个人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李重商怕查到自己头上,先下手为强,当然...
  • 伍子胥辛辛苦苦为吴国立下汗马功劳,为何吴王夫差却要杀他?
    答:一、伍子胥深谋远虑,但不思退路 伍子胥才能出众,功高劳苦,在他和其他重臣的辅佐下,吴国日渐富裕,吴王阖闾还打败强盛的楚国。后来,阖闾与勾践大战中,不幸中箭,临死前还让夫差牢记“杀父之仇”,并把夫差托付给伍子胥。后来,吴王夫差为了报杀父大仇,攻打越国,越王大败。伍子胥深谋远虑,主张“...
  • 《最贵》与项羽有杀父之仇的张寒为什么会率兵向项羽投降?
    答:为什么瞒着项羽?原因很简单。张寒杀了他叔叔,和项羽有不共戴天之仇。还不如瞒着项羽,直到他弄清楚张寒的真实想法。这封信充分显示了陈郁作为“和平大使”的非凡能力。首先秦初名将蒙恬讲述他如何立功,被赵高所杀。然后故事的主角突然变成了赵高,说赵高如何独断专行,如何称鹿为马。最后,我说他多么勇敢,如何忠诚...
  • 关于夏,商的成语故事
    答: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据《战国策·赵策一》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晋定公实际上成了傀儡(kuǐ lěi)。公元...
  • 伍子胥鞭尸的典故?
    答:春秋后期,楚平王因误听谗臣费无忌之言而冤杀了楚国忠臣伍奢全家,只有伍奢次子伍子胥在申包胥等人的帮助下才侥幸逃过一劫。随后伍子胥逃到吴国,助公子光夺得王位,成为了吴国重臣。后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而率吴国军队攻破了楚国国都郢,然此时楚平王已薨,楚平王之子楚昭王也已逃离楚国。伍子胥...
  • 天下盐商详细剧情
    答:江佑天在母亲病重时偶遇扬韵,萌生联姻之念。汪家为避祸,将扬韵送入环荜庵,而江家则转向实业,成为了民族资本家。江孝通与扬韵暗定终身,但孙建功欲纳她为妻,情节复杂。木静雪得知杀父之仇后,决心阻止汪、江联姻。她写信给江佑天,但信使不幸遭遇不幸。木静雪最终在绝望中揭露真相,汪顺禹在...
  • 请说说中国历史著名谋将?
    答:吴军一举攻破楚国郢都,伍子胥掘楚平王之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之仇。后吴国又相继战败越国与齐国,吴王夫差北上与中原诸侯争霸,成为一方霸主。 伍子胥以功封于申,所以又称申胥。吴王阖闾死后,夫差即位,伍子胥谏诤,劝其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夫差不听。后因伯?进谗陷害,吴王夫差赐他属镂剑自刭。他临死前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