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田是什么意思?屯田文化的内容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4
1.屯田的意思是什么
屯田亦称屯垦,是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 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 织形式。

主要采取军屯和民屯两种形式。军 屯即以军事组织形式由士兵及其家属进行 垦种,民屯则以民户为主体进行有组织之屯 垦,其中也有利用犯人者。

此外,明代还有 商屯。民屯、军屯均始于汉代。

西汉文帝、武帝、宣帝时都组织过屯田,有民屯,也有 军屯。东汉末,曹操组织的屯田为民屯,取 得了显著效果。

其后,历代多沿此制,唐以 后又称营田,元、明、清一般仍称屯田。各代均设专门的管理机构,具体名称、制度或 有不同。
2.文化常识
【古代天文】 【四象】古人把二十八宿分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朱雀。 【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

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古代地理 】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过秦论》: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 《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东】长江以东。 如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江左】即江东。

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 还。” 【淮左】淮水东面。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廉蔺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琵琶行》“元和十年”。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 时节纪月法。

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序数纪日法。《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干支纪日法。

如《肴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 月相纪日法。

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
3.什么是屯田
中国历代封建 *** 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 式。

因参加垦种者不同而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发展概况汉武帝刘彻元狩四年(前119)击败匈奴后,在国土西陲进 行大规模屯田,以给养边防军,这就是边防屯田。

自此经魏晋南北朝、隋唐 以至两宋,各代都推行过边防屯田。 当统一国家分裂为几个封建政权时,出 于军事需要,都很注意屯田,如魏蜀吴三国鼎立时、南北朝对立时、宋金对 峙时,都常在两淮地区屯田(只有三国时的蜀汉屯田在汉中和秦陇地区), 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并存时,双方在黄河两岸屯田。

这些屯田虽多是设 置在中原地区,但因列国分立,仍然是属于边防屯田。 真正的内地屯田在东 汉、曹魏、北魏和唐代曾经存在过,不过为时短暂,成绩也不如边防屯田那 么显者。

金、元以来,屯田的地域分布发生了变化。女真族人主中原,为了稳 定统治,驻军内外各地。

金 *** 于驻军所在地分拨田土,兵士屯种自给, 屯田由是遍及内地和边陲。 元朝幅员辽阔,“内而各卫,外而行省,皆 立屯田”。

明代继承元代的军户制度,军户子孙世代为兵,作战而外,平 时屯种。明代的兵士大致以五千六百人为卫,一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 一百一十二人为百户所,军屯组织是和卫所制度相适应,卫所屯田因此遍及 全国。

明代为了充实边防力量,鼓励商人运粮至边地仓库交纳,由官给与盐 引;而盐商惮于长途转运粮食,乃在官府拨给的边区荒地上招募游民屯垦, 以所获粮食,换取盐引,称为商屯,它在整个屯田事业中所占比重很小。屯田有时又被称为营田,原意是屯田以兵,营田以民。

实际上,历代不 少营田也常使用士兵,即使是民屯,通常也多采用军事编制,所生产的粮食 主要也是用以供军需。规模历代屯田规模不一。

汉武帝在黄河河套以至河西张掖、酒泉一 带屯垦戍卒六十万人。唐代屯田主要在辽东至陇右的北方边界,有五万顷左 右。

宋代屯田不多,北宋真宗时有四千二百余顷。 元代在各行省普设屯田,不下十八万顷。

明代达于极盛,“东自辽左,北抵宣(府)、大(同), 西至甘肃,南尽滇、蜀,极于交址,中原则大河南北,在在兴屯”,约达 六十四万余顷。清代除保留漕运屯田外,裁撤卫所屯军,八旗和绿营诸兵都 仰食于官府,只在蒙古、新疆和西南苗疆所在设有若干屯田。

屯田制度进入尾声。剥削形式屯田是强制人们耕种官地。

曹魏、元、明的屯田兵有特殊 的军籍,世袭服役,地位比较卑下;汉、唐、宋的屯田兵只是编入军队的民 户,身分与屯民及普通百姓无何差异。剥削形式大体有以下三种:①劳役地租。

多是屯官给工具、种子,又常是集体劳作,收获除供屯户 食用外,全部交官。 唐、宋的屯田多属此类。

明、清的漕运屯田,授给军户 田五十亩,令其提供漕运徭役,也是一种劳役地租。②分成制实物地租。

曹魏的许下屯田,用官牛的,其收获官六民四; 用私牛的,对半分。西晋初年和前燕的屯田,用官牛的,官八私二;用私牛 的,官七私二。

③定额实物租。 西汉在西北的屯垦,“田六十五亩,租二十六石” (《居延汉简甲编释文》,1585简),即每亩租四斗。

北魏民屯,一夫缴粮六十斛。南朝刘宋武吏屯田,每人缴米六十斛。

明初,辽东每军限田五十 亩,租十五石;惠帝时,军田五十亩,纳正粮十二石,供军士用,余粮十二 石为地租,后余粮减为六石。 清嘉庆间,伊犁屯田每兵每年交粮十三石。

作用屯田保证了边防军的粮饷需要,对于边疆可耕地的开拓和边防 的巩固有积极作用。又因集中较多人力、物力,可以兴修较大的水利工程, 推广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

但屯田的成绩与历代屯田的政策密切相关。大致 说来,凡是设置屯田的朝代,在建国初期,屯田成绩比较显著,随着封建统 治者日趋腐朽,剥削日益加重,屯田劳动者大批死亡或逃散,幸存者怠工, 屯田也就逐渐变质瓦解。

屯田是一种强制劳动,明清以来,分租制日益普遍 化,早期所设屯田,后期多召佃出租。
4.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有什么区别区别
1、含义不同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如历法中细分为纪年法、纪月法、纪日法、纪时法。

2、内容不同

文学常识体裁分类:诗歌、小说、散文、戏曲,小说分类:笔记、传奇、平话、章回,散文分类叙事、游记、说理、抒情。

文化常识包括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等。

扩展资料:

文学常识

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5、《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 屯田是什么意思?屯田文化的内容是什么?
    答:屯田是一种强制劳动,明清以来,分租制日益普遍 化,早期所设屯田,后期多召佃出租。 4.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有什么区别区别 1、含义不同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
  • 屯田是什么意思
    答:“屯田”拼音:túntián,意思是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而由政府直接组织经营的一种农业集体耕作制度。屯田组织性强,耕地面积大,应用先进耕作方法,劳动生产率较高,财政收入率也较高。汉文帝时,“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
  • 什么是“屯田”?
    答:屯田一种租税制度。关乎农业的生产和土地粮食的分配。最早约产生于汉武帝时期。当时为了满足进攻匈奴的后勤补给,在西域屯田。后来在东汉末年由于战乱百姓流离失所,军阀的赋税征收也极端困难。在这种局面下,为了满足军队粮食需要,同时为安置百姓。曹操方面于189年首开屯田先河。屯田分“军屯”和“民屯”两...
  • 什么叫屯田?
    答:屯田 :tún tián 1.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屯、民屯、商屯之分。 2.指屯田者所耕之田。 3.专司屯田的机构和官员。 4.指北宋词人柳永。因柳曾任屯田员外郎,故称。
  • 屯田是什么意思
    答:屯田的意思:利用士兵在驻扎的地区种地或招募农民种地。1、屯田的拼音 拼音:tún tián 2、屯田的出处 《焦氏笔乘.营田》:若屯田,则咸屯兵为之,赵充国、邓艾、羊祜皆是也。故云屯田。今江南民租官田者,皆名屯田。3、屯田起源 战争中,粮食,是征战的物质基础。要保证粮草供应,发展农业生产也...
  • 屯田是什么意思
    答:屯田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土地耕种和军事制度。屯田是一种在古代中国常见的土地耕种制度。它的实施形式大致分为两种:军屯和民屯。军屯是由军队士兵在边地种植土地以补充军粮并防御外敌侵犯;民屯则是政府组织百姓进行农业耕作以增加国家税收和粮食储备。这种制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应对战争时期的粮食短缺问题,...
  • 作为“安边”的重大战略举措,"屯田"是什么意思?
    答:屯田实质上就是在边疆地区选择一些适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地方,让边疆驻军包括作战部队以及戍卒、田卒且耕且戍,以耕养战。历史上汉、唐、清在统一边疆之后,都曾将屯田作为保卫边疆和安定边疆的基本国策长期施行。如汉武帝在征服大宛前后,就采纳桑弘羊等人的建议,在轮台、渠犁(今新疆尉犁西)一带组织屯田,...
  • 屯田古义是什么意思?
    答:屯田古义是指在古代,政府或是地方官员为了发展农业,而在某一片土地上安置大量的农民,让他们屯垦开荒,从而改善当地的土壤资源和生产力。这种方式被称为“屯田”。屯田古义是中国古代对于发展农业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益处在于可以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力。另外,屯田还可以为当时的...
  • 屯田屯田制
    答:屯田制是一种古代中国利用军队和农民进行荒地开垦的制度,旨在获取军队的补给和税粮,主要分为军屯、民屯和商屯。商屯,如明朝盐商在边境地区设立的盐屯,用于纳粮换取盐分。这一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尤其是汉文帝时期对罪犯、奴隶和招募的农民进行戍边屯田,以及汉武帝在西域的屯田活动。然而,早期...
  • 什么是屯田制东汉末年,曹操实行了屯田
    答:屯田制指的是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而屯田制就是以屯田为目的而建立的一种制度,由曹操建立。东汉末年,战争连年不断,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粮食短缺,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建安元年(196),曹操采纳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都(今河南许昌)附近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