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美尔在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过程的地位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9
运用西方社会学理论解释警民关系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

名词解释:
实证主义(孔德):基本信念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无根本区别,应当像研究自然科学那样研究社会科学。基本原则:(1)本体论的自然主义假设;(2)方法论的自然主义假设;(3)知识论的经验主义原则;(4)“价值中立”的要求;(5)社会科学是社会工程的工具与基础,科学使预测成为可能,而预测则有助于控制社会都过程与结束它的自发性与破坏性。因此社会知识本质上是实践取向的。
社会静力学(孔德):关于人类社会自发秩序的理论,在于考察社会行动和社会系统各个不同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构成社会机体的哥哥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在孔德看来,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平衡与和谐的关系,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一旦这种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系统的运转就会发生障碍,造成社会病态。
社会动力学(孔德):关于人类自然进步的一般理论,主要是运用关于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解释社会历史的进步。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是孔德社会动力的基本内容。
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理论(孔德):孔德认为,他通过研究人类的智力在各个方面和各个时代的发展,发现了一条人类智力必须遵循都根本规律,它是建立在我们的机体发展和历史经验事实所提供的充分根据的稳固基础之上的。这个规律是:我们的每一个主要观念,我们的每一个知识部门,都相继经历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或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或抽象阶段;科学阶段,或实证阶段。由于孔德认为智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因此社会发展的阶段与人类智力发展的过程完全相适应,也同样经历了三个阶段或历史时期:远古时代的神学阶段,中世纪以来的形而上学阶段,18、19世纪之交开始逐步进入的科学阶段。
社会有机体论(斯宾塞):19世纪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一种重要理论观点,即一个社会或社会结构被视为一个“活的有机体”。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特征的关系,例如法律、家庭、犯罪等等,当它们与其他的社会特征相互作用时,通常会受到检验以满足社会需要。一个社会或社会有机体的所有元素,它们具有维护有机体的稳定和团结的功能。代表人物是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俄国社会学家P·von 利林费尔德、德国社会学家A·舍弗勒等。
共同体与社会(腾尼斯):是腾尼斯社会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是其用来说明社会与历史发展的两个基本类型模式。是人类共同生活的两种表现形式,前者按其本质是有限的,聚结性程度高,程密集型,整体的统一是有机的;后者按其本质是无限的,聚结性程度低,程复合型,整体的统一是机械的,
一般社会学(齐美尔):齐美尔社会学的知识体系是由三级结构构成的:一般社会学、形式社会学和哲学社会学。
形式社会学(齐美尔):齐美尔认为,人们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相互作用、联系和行为,其中存在基本上类似的相互作用模式,即“社会交往的形式”,而这些形式就是社会学研究的内容,这就是齐美尔率先提出的形式社会学。 1. 初级群体(库利)
初级群体的属于引自斯莫尔和温森特1894年所著的《社会研究导论》一书。库利将个人每天置身其中的初级群体,如家庭、儿童游戏群伙、邻里和其他类似的社会群体成为“人性的摇篮”和个人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他认为,“我所说的初级群体,其特征是亲密的、面对面的交往与合作。它们在许多意义上都是初级的,但主要在与他们是形成个人社会性与社会理想的基础。”在他看来,正式在初级群体中,个人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属于社会,并且了解到人们具有的共同思想,从而开始形成自己的社会理想。他同时指出,在初级群体中不仅有和谐,也有竞争、倾轧和仇视。初级群体不依赖于大社会,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大社会的精神。
2. 镜中我(库利)
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某种明确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种想法——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取决于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或曰‘镜中我’。” 库利的镜中我概念有三个阶段或三重含义构成。
① 我们所想象的我们在别人面前的形象,这是感觉阶段,是我们设想的、他人的感觉。
② 我们所想象的、别人对我们这种形象的评价,这是解释或定义的阶段,即我们想象的他人的判断。 ③ 由上述想象中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这是自我反映的阶段。库利提出“镜中我”的概念,用

  以货币经济为例:1)作为交换形式的货币
  齐美尔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货币处于统治地位,它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结果和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总和。货币是社会经济和劳动分工发展的结果。货币的出现,集中反映了文化的客观性。货币创造了一个物化的世界;货币原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广,有助于增进社会世界的理性化;货币的异化,即货币这种最极端的;手段最终变成目的本身;货币还导致了个体在生产过程中的异化。
  2)货币被广泛使用的影响
  货币的使用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抽象地对目的作思考;货币使得“长链的计算、大规模的计划、长期的信用成为可能”;货币的使用推动了社会向理性化的方向发展,因为它促进了社会中定量而非定性因素的产生与发展;货币的使用促进了货物交流,同时也加速了人与人之间互动的频率;货币的使用改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社会的团结;货币的使用改变了知识及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地位;货币的出现也改变了政府的行为方式。
  3)货币对个人的影响
  货币作为最具一般性的工具,使个人有了更多的选择自由;个人的财富是其表现自己的工具。通过货币,个人有了更多表现自己的方式;货币使人们具有多种不同的人际关系;货币在使人们接触多种多样的人的同时,也使个人更加封闭和孤独;在货币的强力冲击之下,许多人的人生观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国内waiyanjiuxianzhuang
 一、国内研究现状
  
  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齐美尔作为德国三大社会学奠基人之一,其作用与同时期的韦伯,滕尼斯同样重要,但是在同时代人眼中,齐美尔就是一个“不易归类的使人不安而又令人着迷的形象”[1].加上齐美尔本身的人格特质,个人经历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致使其始终是学术局外人。

  而国内对齐美尔的关注始于 1987
年《哲学译丛》第六期刊登的狄塞的《齐美尔的艺术哲学》[2].于次年,社会学家李银河在《国外社会学》上发表《齐美尔社会学思想评价》,此文是中国学术界对齐美尔最早的研究[3].自此以后齐美尔才逐渐正式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国内学术界掀起了研究齐美尔的热潮。

  首先体现为有关齐美尔着作的中文翻译作品增多。代表性的有:1990 年出版的 《桥与门---齐美尔随笔集》、2000
年出版的《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2001 年出版的《时尚的哲学》、2002
年出版的《社会是如何可能的-齐美尔社会学文选》、《社会学关于社会化的研究》、《货币哲学》、2003
年出版的《宗教社会学》、《现代人与宗教》第二版、《生命直观》、2006
年出版的《历史哲学问题-认识论随笔》、《叔本华与尼采-一组演讲》、《哲学的主要问题》等。

  与此呼应,国内社会学教材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20 世纪 90 年代之前对齐美尔的关注很少,片言只语,甚至是被忽略掉了。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国内社会学教材对齐美尔都有所介绍,并且很多不只是对齐美尔思想进行简单介绍,而且从整体上把握,探究其思想逻辑规律。如杨善华编着的《西方社会学理论》对包括齐美尔在内的社会学家进行了深刻的解读。

  从上可以看出国内至上个世纪 90
年代对齐美尔的关注明显增强,有关其作品翻译显着增加。国内社会学教材也较之以前对其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但是有关其理论的专门的着作却比较鲜见。

  本文试图从学者对齐美尔的社会观,现代性理论,社会形式具体类型的研究,
研究方法论四个方面来概括国内有关齐美尔的研究,四个方面并无实质性顺序之分,只是为了叙述方便。

  (一)社会观研究社会观作为社会学领域的基本问题,决定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选择。而社会学史上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争论比比皆是,主要体现为社会唯名论和唯实论的争执。对象之争的逻辑基础或“本体论预设”乃是社会观,它涉及到对社会的基本性质的看法和认定[4].有关齐美尔的社会观主要散落在相关的社会学教材中,如贾春增的《外国社会学史》,杨善华的《西方社会学理论》,侯钧生的《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周晓虹的《西方社会学历史体系第一卷》等等。

  其中就国内有关齐美尔的社会观,周晓虹的观点最具有代表性。周晓虹认为,唯实论的代表有孔德、涂尔干,唯名论的代表则是塔德和韦伯,
而齐美尔是继斯宾塞之后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的又一调和者。在齐美尔眼中,无论社会还是个人,都既是现实的又不是现实的。社会是现实的,但这种现实性脱离不了个人间的互动;个人也是现实的,但现实的个人又总是经过社会化的。一句话,社会与个人及它们的现实性,就存在于两者间的相互依赖和互动之中[5].姚德薇则认为齐美尔的社会观不是一种对唯名论与唯实论的简单调和,在齐美尔个人和社会不再是权重的两极,而是被赋予参与理解和过程性互动的品质[6].成伯清认为齐美尔的观点带有一定社会建构主义的色彩,因为他分别强调了科学研究是一种对社会的重构,以及社会生活也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7].芮必峰、陈燕从社会是如何可能的,从社会互动如何形成社会这一点进一步论证了上述观点[8].

  (二)现代性理论国内学者专门着书对齐美尔理论进行详细的解读主要表现在对其现代性的关注。比较突出的有 1988
年出版的着名学者刘小枫的《现代性社会理性绪论》,本书以现代学意识为起点,讨论了现代性问题的积累,个体言说与“主义”话语,审美主义与现代性,怨恨与现代性,宗教与民主社会两种形态等几个方面,旨在表明通过现代性问题来讨论迄今社会学理论的问题性。在本书中就齐美尔研究目的的切入点来讲,刘小枫的看法是“齐美尔以一种审美(感觉)方式来确定现代经济制度与现代社会文化制度的心性品质之内在关联,以便更切近地把握现代人的生活感觉。

  描述现代社会的质态,可以有不同的切入点和论述方式,这取决于作为个体的社会学家的观察点和设问。齐美尔的文化社会学方法及其概念,是心理主义的,即从感觉层面来分析社会形态”[9].杨向荣也持有类似的观点:
对于齐美尔,“现代性分析的入口就不能是那些宏观的社会系统或者社会制度,而在于社会现实的内在细微处,在于那些被看作是永恒的现代社会生活的形形色色的瞬间景观,或者说是快照”[10].1999
年出版成伯清撰写的《格奥尔格。齐美尔:现代性的诊断》则主要是从社会学的研究纲领,现代性的诊断,社会学片段三个方面探究了齐美尔的思想理论,尤其是理论独特的提问方式和运思过程以引起人们对其更大的关注。在本书成伯清认为齐美尔对现代性的说明既不是基于对社会中重大变迁的历史研究,也不是着眼于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主题,比如政治集中、社会分层、科层化、社会团体、平等、公正、法律的理性化和世俗化,甚至像“社会结构”“社会系统”和“社会体制”之类的概念,在他的社会学中只是处于从属地位。齐美尔所关注的主要是以下这个问题:现代生活的状况对个体人格的完善有何影响[11].

  2006
年出版的陈戎女的《西美尔与现代性》则是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出发,围绕文化的现代性来展开对齐美尔不同侧面的论述。本书中写到:西美尔思想大多不是体系化的理论,而是思想片断式的言述。据此,本书以几个专门的个案,从几个侧面勾勒他的思想轮廓,这几个思想侧面是西美尔的货币论、性别论、审美论、宗教论,论述的焦点则放在文化的现代性[12].2009
年出版的杨向荣的《现代性和距离-文化社会学领域中的齐美尔美学》
本书通过三个关键字:文章里与刘永利认为,在齐美尔那里,现代社会的生活已经裂变成了一个个细小的碎片,而齐美尔感兴趣的也正是这些浸染着现代个体生存图景的生活碎片[13].王小章认为齐美尔关注的是现代社会和文化机体中作为现代生活之最直接的承载者的个体的生命体验、心性结构[14].

  (三)社会形式类型研究国内就齐美尔社会形式类型的研究更是数不胜数,主要是散布于相关的学术论文中。中国知网显示十多年来(2000 年 1 月 1 日---2013 年 11 月 10 日)有关齐美尔的文章 241
篇,其中博士学位论文有 7 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有 31 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有 176
篇,其他散布于特色期刊及其他会议论文中。涉及的类型也是各个方面,在此就不在一一介绍,主要介绍部分代表性特点。其一,货币哲学是关注的重点,不同论文基于不同的分析视角对货币哲学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与研究,但主要共性就是围绕货币从一种手段上升到一种目的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如异化等[15].其二,有关其文化的研究及其在此基础上与布迪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的比较[16].其三,围绕其冲突理论与其他冲突论者的比较,比较集中于与科塞的比较[17].其四,围绕其美学进行的相关研究,这主要体现在齐美尔的美学观对现代审美的影响与意义[18].其五,围绕齐美尔其他的社会形式进行的小众研究,如生活世界,贫困,生命哲学,时尚等等[19].

  (四)研究方法论有关齐美尔思想的方法论研究国内关注则是很少。成伯清的《格奥尔格。齐美尔:现代性的诊断》可谓是最早对研究方法论的关注。在本书的第二章社会学研究纲领中写道,社会学是一种研究方式,一种研究视角,一种研究手段,类似于归纳法。齐美尔的独特之处不在于他的研究对象而是研究方式,把社会学看做一种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手段的研究方式[20].在其后的几十年里很少有专门对齐美尔研究方式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张小山的《齐美尔研究方法的后现代主义特质》一文中较为详细的论述了齐美尔的研究方法论带有后现代主义的特色。此外,西北师范大学岳天明的《试论齐美尔社会学研究视角及其学科意义》一文中以齐美尔的调和社会观为起点,论述了齐美尔把社会形式作为研究对象的起源及其合理性必要性,对其社会研究方法论并未涉及[21].

  二、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理论界对齐美尔的关注与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本人及其思想的碎片化式地把握,但是缺乏对其理论专门细致的研究。索罗金在其
1928
年出版的《当代社会学理论》中,认为齐美尔的社会学缺乏科学的方法,缺乏实验取向、定量调查,是“一种纯粹的思辨、一种形而上学,一种科学方法的阚如”[22].有关微观层次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其现代性的理解与解读。这方面的突出代表是弗瑞斯比。他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与另一名重要学者波特莫尔合作将齐美尔的《货币哲学》翻译成英文[23].其后,他连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着作及论文,包括《社会学的印象主义》[24]、《现代性的碎片》[25]、《齐美尔及其后》等,对齐美尔的学术遗产进行了重新整理和挖掘,将齐美尔视为社会学界“现代性研究的第一人”,描绘出一幅“社会学的游手好闲者”的形象,并且深入探讨了齐美尔社会研究中的审美维度,挖掘作为“社会学的印象主义者”的齐美尔的意蕴。弗里斯比还于1994
年主编了三卷本的《格奥尔格,齐美尔:批判性评价》(QGeorg Simmd: Critical
Assesment),其中收录了齐美尔本人两篇文章和不同时期研究齐美尔的重要文献
88篇,包括涉及到齐美尔的方法论议题(methodologicalissue)的论文 13
篇[26].他的代表作《现代性的碎片》主要是侧重分析他的现代性思想及货币制度,弗瑞斯比在书中指出,齐美尔研究的出发点在于偶尔性碎片和社会互动的飞逝的图画,而并不是社会结构,社会系统等。对他来说,互动和社会交往是其两个核心概念[27].

  

  • 齐美尔在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过程的地位
    答: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国内waiyanjiuxianzhuang 一、国内研究现状 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齐美尔作为德国三大社会学奠基人之一,其作用与同时期的韦伯,滕尼斯同样重要,但是在同时代人眼中,齐美尔就是一个“不易归类的使人不安而又令人着迷的形象”[1].加上齐美尔本身的人格特质,个人经历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致使其始终是学术局...
  • 成伯清的获奖情况
    答:《格奥尔格·齐美尔:现代性的诊断》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年,《走出现代性——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重新定向》被评为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社会学的修辞》获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社会学的核心问题
    答:他运用统计方法对自杀现象的研究,用人类学资料对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宗教研究,是社会学理论和经验研究相结合的范例,从而结束了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长期脱节的状况。迪尔凯姆丰富、精深的社会学思想,对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老noodle 推荐于2017...
  • 随笔:帕森斯的结构功能论
    答:帕森斯的理论体系涵盖了社会的各个层面,从经济到文化,从个体到组织,他提出“A-G-I-L”框架,揭示了社会系统功能的顺序性与整合过程。他的理论在西方社会学理论中占据了显著的地位,但也不乏局限,如对环境矛盾和内部发展矛盾的忽视(尽管成就斐然,但理论的全面性有待完善)。随着社会学理论的不断发...
  • 成伯清的科研成果
    答:中宣部,2008年,课题组主要成员8.江苏省十二五文化建设发展对策研究,江苏省发改委,2009,支持人9.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体验,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2011年,主持人。二、 学术成果:个人著作:1、《走出现代性——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重新定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2、...
  • 求推荐中国的经济史或社会学读物?像《中国经济史》(侯家驹)、《百年中 ...
    答:论美国的民主》(这个译名被他各种吐槽,should be民主在美国)、《旧制度与大革命》(李老师是托克维尔的粉丝,推荐你读他写的北大版《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托克维尔卷)、《学术与政治》、《中国的宗教》、《韦伯思想肖像》、《社会分工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社会是如何可能的》、《齐美尔...
  • 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考研经验分享?
    答:首先,把理论和概论的考研书目过一遍,结果重点知识完全没有记住。于是,我开始自己整理笔记。理论按照时间线(古典: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滕尼斯的社会学体系、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等等;现代六大理论:结构功能、社会冲突、社会交换、符号互动、现象学社会学、常人方法学;当代:科尔曼、新功能主义、哈...
  • 社会学名著读后感
    答:彼得•伯克2001《历史学与社会理论》,姚朋等译,上海人民 何兆武等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丹尼斯•史密斯2000《历史社会学的兴起》,周辉荣等译,上海人民 阿普尔比、亨特、雅各布1999《历史的真相》,刘北成等译,中央编译 王晴佳、古伟瀛《后现代与历史学》伊格尔斯2003《20世纪的历史学—...
  • 介绍几本经典的社会学教材或者著作吧!
    答:周晓虹的《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刘少杰的《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1、马克斯·韦伯 《儒教与道教》、《学术与政治》、《经济与社会》、《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2、迪尔凯姆 《自杀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社会分工论》3、马克思相关著作和论述 同时顺便了解:孔德、斯宾塞、滕尼斯、齐美尔、...
  • 中山大学社会学考研经验分享?
    答:研究真题后缩小到4本 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侯均生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李沛良 《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风笑天 《社会学研究方法》(前两本为647,后两本为842)《社会学》本校图书馆没有,没看 《当代西方学理论》与《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主要考《西方》,也没看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