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游褒禅山记》译文与赏析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游褒禅山记

北宋·王安石

【题解】

褒禅山,在今安徽含山县北,是着名的风景区。本文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离任舒州通判赴京途中游览褒禅山而写的。名为游记,但不重在表现山水之美,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用酣畅的笔墨进行议论,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原文】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90],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91]。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注释】

[90]浮图:梵语音译,有佛、塔、和尚等意思。址:山脚下。

[91]庐冢(zhǒng):庐舍和坟墓。此指死后埋葬的地方。

【译文】

褒禅山,也叫华山。唐代和尚慧褒曾经在山脚下盖房居住,死后又葬在此地,因为这个缘故,后来人们就称这座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庐舍和坟墓。距离禅院东边五里,有个叫华阳洞的地方,因为它在华山南面所以这样命名。距离洞口一百多步,有一块石碑倒在路上,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现在将“花”念作“华实”的“华”,大概是读音错了。

【原文】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92],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予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93],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注释】

[92]窈然:幽暗深远的样子。

[93]方是时:指当从洞里退出的时候。

【译文】

华山洞下地势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侧壁涌出,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是人们所说的“前洞”。顺着山路往上五六里,有个幽暗深远的洞穴,一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好游玩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同游的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越到深处,前进就越发困难,然而所见到的景象也越新奇。一个同游者疲倦了想退出去,说:“再不出去,火把快要烧完了。”于是,大家都跟他一起退了出来。大概我们所到达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到十分之一,可是看看山洞左右的石壁,来到这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大概洞越深,来这里的游人就越少了。在决定从山洞中退出的时候,我还有足够的体力前进,火把也还足够继续照明。我们从洞内退出去以后,便有人埋怨那要求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跟他们一起退出来,以至不能尽情享受游山的乐趣。

【原文】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94],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注释】

[94]相:辅助的意思。

【译文】

对这件事我深有感慨。古代的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心得体会,因为他们思考问题深刻,而且非常全面。平坦、广阔而路程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就多;地方险峻而路程远的地方,游览的人就少,然而世上奇妙雄伟、珍贵奇异而又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遥远而人们很少去游览的地方,所以没有志向的人是达不到的。有了志向,也不随从别人而中止,然而力量不足的,也是不能达到的。有了志向与力量,也不随从别人而有所懈怠,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物来支持他,也是不能达到的。但是力量足以达到而未能达到的,在别人来说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努力仍然不能达到的,就没有什么悔恨的了,又有谁还能讥笑他呢?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心得。

【原文】

予于仆碑,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95],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肖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予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注释】

[95]谬其传:以讹传讹。

【译文】

我对于那座倒在地上的石碑,又由此叹惜那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代人讹传,没有人能够弄清其真相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今天求学的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的缘故。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王安上,字纯父。

【评析】

这是一篇颇为独特的游记。文章首先介绍褒禅山概况,对其称谓的由来以及变化的渊源则着墨较多;其次比较详细地描述了游“前洞”、“后洞”的经过,对“后洞”的描写比“前洞”详细,同时还写了游山的心得体会。

接着,作者又从三个方面论说只有具备志、力与相助之物这三个条件,才能到达理想的境地。这是从正面来说。反过来说,气力可以达到而又未能达到,这对别人来说是非常可笑的,对自己来说是很可悔恨的。如果竭尽了自己的努力,也仍然达不到,也就没有什么可悔恨的了。这样,作者从正反两方面把道理说得清清楚楚。这便是作者游览之后的心得和体会,这是十分深刻的,它的客观意义远远超过了游览。

同时也告诉我们,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世,都需要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决心。本文的重点不在记游,而在写游览中的心得体会,所以在材料的取舍上,行文的组织安排上,是颇费一番切磋琢磨之功的。



  • 《容斋随笔·游褒禅山记》译文与赏析
    答:褒禅山,在今安徽含山县北,是着名的风景区。本文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离任舒州通判赴京途中游览褒禅山而写的。名为游记,但不重在表现山水之美,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用酣畅的笔墨进行议论,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原文】褒禅山,亦...
  • 游褒禅山记阅读答案,游褒禅山记阅读答案
    答: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游褒禅山记的翻译及特殊句式
    答:⒌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宾语)⒍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宾语)⒎余之力尚足以(之)入,火尚足以(之)明也 ⒏(余)遂与之俱出 判断句 ⒈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⒊此余之所得也 ⒋所谓华(huā)山洞者,以其乃华(huā)...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作者和题目?
    答:��据洪迈《容斋随笔》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原稿“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真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其实诗人不仅仅在炼字,也是在炼意,这才符合诗的情境。 本诗是“文字频...
  • 全国文言文网
    答:念奴娇·赤壁怀古 满江红 御街行 清平乐 永遇乐 西江月 丑奴儿 破阵子 青玉案 醉花阴 相见欢 浣溪沙 文言文部分折叠 岳阳楼记 逍遥游 劝学 过秦论 陈情表 与朱元思书 六国论 阿房宫赋 滕王阁序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寡人之于国也 荆轲刺秦王 赤壁赋 游褒禅山记 论语(新课标要求篇) 离骚 湘夫人 2. 中国古诗文...
  • 谁知道《题乌江亭》和《泊船瓜州》的解释和译文
    答:译文 战争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当年重返江东再整旗鼓,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译释】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
  • 独坐轩记阅读答案翻译,独坐轩记阅读答案翻译
    答:21.《黄州快哉亭记》、《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任意写出2个即得2分)22.书房空间很小,仅可置放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供自己独自使用;宾客来了都无法接待(2分,意思对即可)。23.描写渲染一种清幽闲雅的氛围(1分),衬托出作者独坐轩中的悠闲之情(1分)。24.D。(3分)25.此题可以开放...
  • 游褒禅山记一词多义,游褒禅山记一词多义
    答:游褒禅山记一词多义 1. 然 ⑴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⑵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2.观 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欣赏)⑵而世之雄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3)而此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建筑物的一种,读guà...
  • 游褒禅山记中的倒装句怎么翻译
    答:游褒禅山记特殊句式 固定句式 ⒈有怠而欲出者。(有一个……的人。)⒉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⒊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⒋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省略句 ⒈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于)之 ⒉距洞百余步,有碑仆(于)道 ⒊有志矣,不...
  • 游褒禅山记词类活用,游褒禅山记词类活用
    答:游褒禅山记词类活用 ⒈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⒉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⒊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尽情享受。⒋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⒌问其深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⒍好游者亦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