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康之治:揭成康之治的历史背景及过程是怎样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成康之治是指的是西周初姬诵和姬钊的统治。历史上成这一时期为成康之治,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那么,你知道成康之治历史背景及过程是怎样吗?揭历史背景及过程。
成康之治的背景
周武王灭商居功至伟,他死后,太子诵继立,是为成王。成王年幼,曾经辅佐克商的武王之弟周公旦摄政,代行国政。周公是一个大政治家,依据周国原有制度,参酌殷礼,有所损益,定出一套巩固封建统治的制度来,这就是后世儒家极力称颂和推崇的周公礼乐或周典。
武王的两个弟弟管叔、蔡叔怀疑周公将篡夺王位,诋毁周公,并与武庚为首的殷遗民联络,一时朝野流言四起。武庚本人也认为有机可乘,便积极图谋复国。于是,他们勾结在一起,并纠集了徐、奄、薄姑和熊、盈等方国部落起兵反周。周公处在内外交困的地位,非常困难。他首先向召公解释,寻求帮助,随后毅然地率领军队,进行东征。经过三年的艰苦作战,周公杀武庚,黜管蔡,攻灭奄徐等十七国,俘商贵族及遗民为俘虏,因为他们顽固地反抗周的统治,被周王称为顽民或殷顽。
为了消弭殷商的残余势力,也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周公首先命令诸侯在伊洛地区合力营建新城,即东都洛邑。洛邑建成之后,把曾经反对周朝的殷顽民迁徙到这个地方,严加控制。
同时,封投降西周的纣王兄微子启于商朝故都,成立宋国,管理殷商之后;封武王的弟弟康叔于纣都,成立卫国,赐以殷民七族;封周公的儿子伯禽以奄国旧地,成立鲁国,赐以殷民六族。这样,殷商余民遂被分而治之,天下局势大体太平。
成康之治的过程
为慑服商顽民而建的东都成周城落成后,辅政大臣周公还政于成王,周朝进入巩固的时期。成王及其子康王继承文王和武王的功业,务从节俭,克制多欲,以缓和阶级矛盾。又令周公制礼作乐,即王朝各种典章制度的创立和推行,西周的疆域空前广阔,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即周天子实行封土建国政策,西周分封,是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周天子统辖下的地方行政系统,按疆土距京城的远近,把土地及土地上的人民赐予分封者。一方面,受封者在所封的土地上握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实行全面的统治;另一方面,受封者要对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缴纳贡赋、随王祭祀等义务。西周的分封,在武王时即已开始,但大规模分封是在成王及康王时期。西周的分封,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周王朝统治的作用,维护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一等级序列的礼制。成康时代的诸侯,均由中央直接控制。康王之世,周还曾命诸侯征讨淮夷、东夷,加强对异邦的控制。
成王姬诵在位后期,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后来,姬诵病倒,担心儿子姬钊不能胜任国事,于是下令召公、毕公用心辅佐。不久,姬诵病死,康王姬钊继位。召公、毕公率领诸侯,陪姬钊来到祖庙,把文王、武王创业的艰辛告诉康王,告诫他要节俭寡欲,勤于政事,守住祖先的基业。姬钊在位时,不断攻伐东南各地的少数民族,掠夺奴隶和土地,分赏给诸侯、大夫。
成康时期,是周最为强盛的阶段,史称天下安宁,刑具40余年不曾动用,故有成康之治的赞誉。康王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后世将这段时期和成王末年的统治誉称为成康之治。


  • 成康之治、文景之治和仁宣之治分别是哪个朝代的哪些帝王呢??
    答:文景之治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同时也是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3、仁宣之治又称仁宣盛世、仁宣致治,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国家出现盛世的局面,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后人将...
  • “成康之治”指的是什么?
    答:励精图治,务从节俭,克制私欲,令周公制礼作乐,创立和推行王朝各种典章制度,大规模进行自周武王时开始的分封制,加强对周王朝的统治?在周成王?周康王相继在位的40余年间,天下安宁,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刑具40余年不曾动用,是西周最为强盛的阶段?被史家称为“成康之治”?周康王 ...
  • 成康之治是什么意思?
    答:在文化方面,周成王和周康王实行了“礼乐治国”的政策,提倡礼仪和音乐,使社会风气变得文雅和谐。他们还重视教育,建立了学校和教育制度,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教育。这些政策对于推动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成康之治”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治世局面,体现了...
  • 成康之治是什么意思?
    答:”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周公在摄政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故事。后来曹操的诗中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也是赞颂周公以贤德治天下而取得了良好的政绩。“成康之治”,指的就是中国周朝周公治理时期所出现的社会秩序和经济文化发展比较好的状况。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因病而亡...
  • 什么是成康之治?
    答:都作了许多等级森严的规定。周公一心想把政治制度伦理道德化,力图把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组织在统一的周王朝内,彼此相安无事。他主张“明德慎刑”,以缓和阶级矛盾;重礼轻物,以礼乐治理天下,巩固周王朝的一统江山。由于他的惨淡经营,开拓得力,终于形成历史上有名的“成康之治”。
  • 西周历史:西周时期的成康之治一共维持了多少年?历史名人
    答:西周时期的成康之治一共维持了多少年?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 > 成康时期,是周最为强盛的阶段,史称天下安宁,刑具40余年不曾动用,故有成康之治的赞誉。康王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后世将这段时期和成王末年的统治誉称为“成康之治”。
  • 西周前期的管蔡之叛和成康之治是怎样的?
    答:经过三年苦战,终于平定叛乱,诛杀武庚、管叔,流放蔡叔,并征服了卷入叛乱的大批东方方国、部族。此次东征彻底打败了商的残余势力,史家或将其形容为第二次灭商,其作战之艰苦大大超出武王第一次灭商。镇压武庚叛乱后,周把自己的势力伸张到黄河下游,南及淮河流域,对东方的统治也由此真正奠定。成康之...
  • 为什么会有“成康之治”?
    答:周公旦是一个大政治家,依据西周原有的制度,参酌殷礼,有所损益,便制定出一套巩固封建统治的制度来,这就是后世儒家所极力称颂和推崇的“周公旦之礼”或“周典”?周武王的两个弟弟管叔?蔡叔怀疑周公旦将篡夺王位,诋毁周公旦,并和以武庚为首的殷遗民联络,一时朝野流言四起?武庚本人也认为有机可乘,便...
  • 周康王姬钊:西周第三位君主,开创了成康之治
    答:周成王至周康王时期,天下安定,四十多年没有使用刑罚,史称成康之治。公元前996年,周康王在镐京去世,谥号康王,葬于毕原。死后其子姬瑕继承王位。继承王位 周成王在位时,将姬钊立为太子。周成王临终前,担心太子姬钊不能胜任君位,于是命令召公奭和毕公高率领诸侯辅佐太子姬钊登基。周成王二十二年(公元...
  • 成康的统治是指那两个国王吗?成康治道简介
    答:成康的统治是指西周初期宋冀和赵佶的统治。历史学家说,“当你成功的时候,世界就安全了,你不用被惩罚超过40年”。在中国的西周,周成王和周康王先后统治了40多年,形成了一个稳定和强大的政治局面。东都周城建成后,为了制服顽固的商民,辅政大臣周公重新登基,周朝进入巩固期。程父子承文王、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