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李清照《永遇乐》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5
 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下片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情深沉、真挚。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

  • 李清照的《永遇乐》全文,加解释、背景
    答:永遇乐 诗人:李清照朝代:宋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见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
  • 《永遇乐 落日熔金》,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答:赏析李清照的《永遇乐》这首著名的词。先看这首词的原文:《永遇乐·落日熔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
  • 结合全诗谈一谈李清照《永遇乐》(落日镕金)的艺术特色?
    答: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写她在一次元宵节时的感受。 词的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起...
  • 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写出了什么?
    答:《永遇乐》(落日熔金)通过元宵对比,抚今追昔,抒发了饱经忧患的苦楚与自甘寂寞的情绪,透露出对南宋朝廷偏安的不满和对故国难以忘怀的牵念。此词凝重深沉,含蓄蕴藉,使人仿佛看到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落魄,突现出平淡中见工致的语言风格。
  • 李清照的永遇乐的译文,写作背景和心情,写作背景,赏析...
    答:”(《 永遇乐》)李清照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夫伤的惨烈之痛后,变得心有余悸,格外敏感了:即使是在“元宵佳节,融和天气”里,也无端的担忧风雨的不期而至,也排遣不了“人在何处”哀痛伤感;宁可谢绝酒朋诗侣的邀请,寂寞自处,去“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来压抑自己对故国家园的思念哀愁。 这首《永遇乐》是叙述作者晚年...
  • 比较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答:《永遇乐·落日熔金》: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作品。此词以对比手法,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
  • 《永遇乐》和《元宵》《声声慢》的异同?
    答:《永遇乐》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诗,而《元宵》和《声声慢》则是宋代文学家李清照创作的两首词。虽然这些作品都属于抒情诗歌,但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一些不同之处。1、题材和主题:《永遇乐》以描写相思之苦为主题,通过对离别和思念的表达,揭示了人生无常和爱情的伤感;《元宵》则以庆祝元宵...
  • 李清照《永遇乐·元宵》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形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上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下篇从今昔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全词情景交融,跌落有致。由今而昔日】,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情深沉、真挚。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晰,平淡中见工致。此时李清照南渡与其夫...
  • 永遇乐 李清照 怎样理解这首词前三句的思想内容?
    答:回答:这首词一开头就设下三个疑问。从这三个设疑中,人们正可看出一个飘泊者的内心活动,它是从一颗饱受创伤的心灵发出的。 那天是元宵佳节,太阳刚好下山,和太阳正好相对的月亮就从东方升起来,它透出轻纱似的云霭,恍如一片浑圆的璧玉,晶莹可爱;西边低空,太阳却象是熔开了的金块,一步步沉落下去,景色真...
  • 李清照的永遇乐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有什么...
    答:看似上下片形成对比,其实不然,上片描写只是为了突出下片的冷清,上片是服务于下片的,全词所写只是为了在最后突出一句“灯火阑珊”,因此不是对比,是反衬。2、思想内容上的不同:《永遇乐·落日熔金》以对比手法,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