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全诗谈一谈李清照《永遇乐》(落日镕金)的艺术特色?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5
李清照的《永遇乐》赏析

这首词不仅情感真切动人,语言也很质朴自然。作者在这首词的下片中,无论是用当年在汴京赏灯过节来作今昔对比也好,还是用今天的游人的欢乐来反衬自己的处境也好,都能更好地刻划出诗人当前的凄凉心情。真是语似平淡而实沉痛已极。更多李清照宋词赏析请关注诗词库的李清照专栏。
这首词运用今昔对照与丽景哀情相映的手法,还有意识地将浅显平易而富表现力的口语与锤炼工致的书面语交错融合,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浓厚的今昔盛衰之感和个人身世之悲。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如此之强,以至于南宋著名词人刘辰翁会每诵此词必“为之涕下”。

扩展资料:

原文: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释义: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寓江南时而伤今追昔之作。写作地点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时间约在公元1150年(宋高宗绍兴二十年)。

作者因怀恋故国而寂寞孤苦的情怀与外界“元宵佳节”“酒朋诗侣”的热闹气氛形成强烈反差,曲折委婉地表现出作者无以慰藉、不可化解的对故国刻骨铭心的怀恋之情及对旧日生活的无限惋惜之意。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情深沉、真挚。
这首词的一个艺术手法是委婉含蓄却不失浅近通俗的铺叙。
李清照作词,强调铺叙的重要性,她在《词论》里对她推崇的词坛大家晏几道致“不满”之意,她评晏几道词“晏苦无铺叙”,她得益于晏词之精巧,又辅之以铺叙之妙处,使词的创作又大大提高了一步。
且看词的上片,“落日”、“染柳”、“元宵”三组四言对句,描绘临安元宵之夜的乐景,作者的妙处就在于这里不单是写景,写景只是紧跟其后的三个设问的铺垫,似问实慨,以景物叙写作了委婉含蓄的铺叙,并非无“香车宝马”,而是主人“谢他酒朋诗侣”。
以铺叙传情,隐约透露出家破人亡的哀痛,深刻表达了自己孑然一身的寂寞情怀,这是完全不同于昔日“此情无计可消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的相思,也不同于“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的闲愁,这是对家国之痛和飘零身世的无奈叹息。
下片的铺叙,词人又为我们渲染出一幅昔日三五之夜的快乐图画,叙述昔日的元宵盛况,抚今追昔,由“簇带争济楚”到“风鬟雾鬓”,不胜悲凉之感自胸臆自然流露。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不做任何粉饰雕琢,平淡自如,可是在平淡中却包含了多少人生的感慨!其中的家国之痛,不似辛词“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激厉豪放,苍凉悲壮;其中的孤苦寂寞,也不似苏词“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记梦》)的肃穆遒劲,缱绻迷茫。
因为李清照以女性独特的心理所感受到的失去故国家园无所依傍的绝望心情,以这样含蓄委婉、浅近通俗的铺叙手法达到抒情的目的,比之慷慨悲歌、直抒胸臆更耐人寻味,难怪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每闻此词,辄不自堪”,并“为之泣下” (刘辰翁《须溪词》)了。


扩展资料:
《永遇乐》既不写“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如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的闺情,也不书“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 (李清照《渔家傲》)的抱负;既不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的直抒胸臆。
也不像她的压卷之作《声声慢》工于声律,以叠字取胜,而是自成一格,把故国山河之痛与个人身世之感紧紧结合在一起,融于直白深刻的对比和浅显通俗的铺叙之中,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浓厚的今昔盛衰之感和个人身世之悲,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存留于易安词卷,流芳后世。

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写她在一次元宵节时的感受。 词的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起始二句“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写晚晴,正是度节日的好天气,意境开阔,色彩绚丽。紧接“人在何处”四字,点出自己的处境:飘泊异乡,无家可归,同吉日良辰形成鲜明对照。(这里的“人”,有的评论者认为指李清照所怀念的亲人,从文意上看,似不如指作者自己为好。)前三句写当时的天气,次三句写当时的季节,“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点出时令是初春。上句从视觉着眼,写早春时节初生细柳被淡烟笼罩。下句从听觉落笔,通过笛声传来的哀怨曲调,联想到“砌下落梅如雪乱”的初春景色。四处充满春意,景色宜人,但在词人看来,毕竟“春意知几许”,还远不是很浓郁的。虽是“元宵佳节”,“融和天气”,可是这些年来国事的变化,身世的坎坷,使得女词人产生了“物是人非”、“好景不常”之感。所以在“融和天气”之后,立即指出“次第岂无风雨”的可能,在淡淡的春意中又掺进了浓浓的隐忧。以上三小节结构相类,都是两个四字句,是实写,写客观景色的宜人,紧接着一个问句,反衬出主观的不同感受。归结到本篇的主题:身逢佳节,天气虽好,却无心赏玩。因此,虽然有“酒朋诗侣”用“香车宝马”来邀请她去观灯赏月,也只好婉言辞谢了。表面上的理由是怕碰上“风雨”,实际是国难当前,早已失去了赏灯玩月的心情。如果是在太平盛世的当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样,诗人很自然地转到当年汴京欢度节日的回忆上来。 词的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中州”指北宋都城汴京,即今河南省开封市;“三五”,指正月十五日,即元宵节。当时宋王朝为了点缀太平,在元宵节极尽铺张之能事。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从腊月初一直点灯到正月十六日”,真是“家家灯火,处处管弦”。其中提到宣和六年正月十四日夜的景象:“京师民有似云浪,尽头上带着玉梅、雪柳、闹蛾儿,直到鳌山看灯。”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正月十六日”条也有类似的记载。这首词里的“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写的正是作者当年同“闺门”女伴,心情愉快,盛装出游的情景。全是写实,并非虚构。可是,好景不常,金兵入侵,自己只落得飘流异地。如今人老了,憔悴了,白发蓬乱,虽又值佳节,又哪还有心思出外游赏呢?“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更反衬出词人伤感孤凄的心境。

  • 高考诗歌鉴赏技巧
    答: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 雨打芭蕉闲听雨全诗是什么?
    答:“雨打芭蕉闲听雨”并非出自古诗,这句话最早的出处是葛芳的文章《听雨落》,原文如下:雨打芭蕉闲听雨。这样的闲情可不止大才女李清照喜欢,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里,谁又不想偷得浮生半日闲呢?在下着雨的午后时光,慵懒地倚在窗前,看着雨滴一声声“嘀嗒嘀嗒”地打在芭蕉叶上,碧绿肥硕的叶片被雨水...
  • 六字深情诗句
    答:——杨万里《新柳》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韦庄《古离别》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清昼长。——曾觌《阮郎归·柳阴庭院占风光》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杜甫《绝句漫兴九...
  • 李清照的爱国诗句
    答:【李清照爱国诗句(共12首)】一、《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二、《咏史》两汉本继绍,新室台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三、《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四、...
  • 评价李清照的词等
    答:另一首有名的《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李清照故居中州盛日”。下篇写到: “中州盛日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 捻金雪柳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
  • 李清照代表作全诗
    答:三、《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1、原文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2、翻译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春...
  • 名诗诗词鉴赏
    答:但这不过是 一种铺垫,词的主旨其实落在最后两句 上:“情”至于要用“计”来“消除”它,其重可知...李清照——《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
  • 关于李清照故事和诗句
    答:(浓睡不消残酒) 第二天一早赵明诚醒来见妻子正在卷窗帘,便和妻子开玩笑的问道:“昨天感觉(玩的)好吗?(试问卷帘人)李清照笑着答道:“没什么感觉呀”(却道海棠依旧。这里的“海棠”应指妇女性器官,如:《封神演义》中就有“鸳鸯枕上漫飘芳脂奇香,翡翠衾中初试海棠新血……”之说)赵明诚和他的妻子开玩笑地...
  •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与她的语言特色之间的关系
    答:这是一首闺怨词,是词人早期作品。调中塑造了一个刻意伤春而又伤别的女主人公形象。因为当时赵明诚不在家,适逢清明,李清照感慨所作。全诗以白描手法勾画出词人与丈夫离别后深闺寂寞之情,以及寂寞的闺中人从伤春的你落情绪到盼望游春的心理转变过程。李攀龙《草堂余隽》云:“上是心事,难以言传;下是新梦,可以意会。
  • 李清照花开花落终有时全诗 李清照花开花落终有时那首诗
    答:13、清霜醉枫叶,淡月隐芦花。——许有《获港早行》14、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特别总结:通过以上关于李清照花开花落终有时全诗 李清照花开花落终有时那首诗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会对李清照花开花落终有时全诗 李清照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