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用什么手段让纳粹对他狂热的崇拜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8
希特勒是怎么发展法西斯的?

1、千秋帝国——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
说到希特勒,不能不说一个历史名词:德意志第三帝国(Das Dritte Reich)。1933年1月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7月他宣布“纳粹主义革命”已经完成,结束魏玛共和国,建立“第三帝国”。(1939年7月,希特勒以元首的身份宣布改称“千秋帝国”、“大德意志帝国”。德意志帝国的势力范围包括德国本土,被它直接吞并的国家与地区,军事占领的国家与地区以及若干仆从国。它夺取了欧洲中心地区,它所控制和侵犯的地域在东方推进至高加索与接近莫斯科,南方越过地中海染指北非,西方到达大西洋和比利牛斯山,北方直至巴伦支海。它的战线东西长2000多公里,南北超过3000公里。)第三帝国的名称沿德国历史上的第一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和第二帝国(1871年普法战争获胜后建立)而来。前两个帝国是结束分裂状态、击败外国入侵的统一民族国家,而希特勒自诩将与弗里德里希大帝(Friedrich Welhelm I)、俾斯麦(Otto von Bismark)、兴登堡(Paul von Hindenberg)一样,发展和继续德国的荣誉。
为什么在当时当地,“第三帝国”这个名称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共鸣和支持?是因为屈辱,以及屈辱后的发愤。翻开1919年6月23日的世界历史,著名的《凡尔赛和约》最后签字,作为一战的战败国,为了不使德国这个名字永久地从世界版图上抹去,德国被迫接受了无比苛刻的条款。军事方面:条约只允许德国保留一支象征性的军队,不但对人数、武器作了严格限制,还废除了德国的军事传统和参谋机构。地理和物质资源方面:没收了德国所有的殖民地,并迫使德国割让13%的领土以及居住在这些领土上的600万国民。经济方面:废除了德国几乎所有的海外贸易,煤炭主要产地萨尔州被交给法国开采那里的矿藏,而德国15年内不得染指;此外还有巨额的战争赔款。政治方面,废除了德国的君主政体,威廉二世被迫逊位,流亡荷兰。《凡尔赛和约》,不仅使兴登堡等容克贵族叫嚷:“宁可体面地死去,也不接受一个耻辱的和平!”,也使千千万万个沉醉于国家统一、民族强盛的美梦中的普通德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他们感到德国将从一个骄傲的民族沦落为一个三流的国家。震惊之后是愤怒,德国民众抗议和约、抵触魏玛共和国的风潮席卷国内,深深的耻辱带来民族主义的空前高涨,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统治者带领他们,对《凡尔赛和约》响亮说“不”,更希冀德意志以前的光荣重现眼前。
因此,敢于高呼“Deutschland über alles(德意志高于一切)!”口号的希特勒得到了无数狂热的崇拜和支持,他提出“第三帝国”理念固然代表了希特勒的野心和法西斯主义的扩张企图,但是也充斥着德国人对德意志民族重新崛起的渴望,因此赢得了国内各阶层广泛的支持。
2、铁血崇拜——法西斯主义产生的精神根源
近代德国是在普鲁士容克贵族领导下,通过霍亨索伦王朝“铁血政策”(注:俾斯麦)的领导,在军事上击败法国拿破仑三世,从而实现统一,并且逐渐强盛起来的,因此,它具有根深蒂固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容克资产阶级造就了威廉一世、威廉二世、“铁血宰相”俾斯麦、无畏的战士兴登堡等“民族领袖”和民族偶像,也造就了它的军官阶层、官僚政客、垄断集团和知识分子,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阶层,在德意志民族和德意志的疆土之中培植了鲜明而特殊的所谓“普鲁士精神”。在欧洲,没有哪个国家象德国那样崇尚武力,崇拜权威,普鲁士精神在德国统一的巨大光环下笼罩了整个德国。简言之,普鲁士精神就是对军国主义和战争的崇尚,对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的轻蔑,对领袖权威和个人强权的崇拜,对强权政治和扩张主义的信奉,对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的迷恋,对严酷的生存的拼搏态度和对严格纪律的绝对遵守。这利刃与炮火一般的民族精神,孕育并激发了纳粹主义。
3、绝处求生——法西斯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
如果说根深蒂固的民族主义、军国主义、君主政体和普鲁士精神是击打弱不禁风的魏玛共和国的飓风,那么1929年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则是希特勒“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东风。
1871年德国统一之后经济迅猛发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已经成为世界上“两个最先进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之一,它的工业总产量占世界的15.7%,超过了英国和法国。而一战的失败,使德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许多人一夜之间沦为贫困者,社会矛盾异常激化。1929年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从美国开端,很快横扫世界。德国的生产和贸易急速萎缩,外债紧逼,外国投资和贷款几乎中止,国民收入平均下降40%,大量企业破产,失业率达到30.8%,600多万工人失去工作,德国马克对美元的比率由1914年的4.2:1急剧贬值为4200,000,000,000:1,剧烈的通货膨胀让无数缺乏必要温饱的德国家庭挣扎在生死之间,儿童饿死街头,大人沦为乞丐。空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基础薄弱的魏玛共和体制土崩瓦解。纳粹及时地抓住了德国人民要求改变现状的迫切心理,展开强大的煽动性宣传。再加上纳粹擅长的演说、游行、冲锋队的街头暴力等等包装,使纳粹党的纲领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极度吸引希望“绝处求生”的德国民众,特别是青年人。在1930年9月的议会选举中,纳粹党所得选票从1928年的81万票猛增至640万票,国会席位从12席猛增至107席,成为国会第二大党。党员人数达到38万人,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首次成为德国政界的一股巨大势力。
4、德国使命——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哲学根源
作为优秀哲学家辈出的富有思辨色彩的民族,纳粹思想在德国的发源是具有坚实哲学基础的。对希特勒纳粹思想产生启蒙、影响的哲人有:
A 19世纪初期的哲学家费希特。1807年,当普鲁士战败给法国时,他发表了《致德意志民族演说集》,宣称拉丁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是腐朽的,只有日尔曼人才能开创新的纪元,日尔曼民族将由为数不多的社会精英来领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重新关注了费希特的观点,成立了“费希特协会”,宣称德意志的日子就在战争中临近。
B 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的国家理论和“德意志使命”思想。黑格尔认为国家就是一切,国家对个人而言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任何传统的道德观念都不能影响具有绝对权力的国家以及领导国家的英雄。黑格尔认为,德国的使命就是振兴世界,而战争犹如巨浪,涤荡因和平而产生的腐朽和污秽。对国家与战争的极度美化,以及“德意志使命”的思想,自此深深植根于德国人心中。
C 海因里希�6�1冯�6�1特来切克(Heinrich von Treitschke)。这位历史哲学家在其著作《19世纪德意志史》中大肆故水军国主义思想和铁血道路,认为强者压服弱者是无可争议的生存竞争规律,德国的生存必须建立在对其他民族的征服和压制的基础上。
D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这是纳粹官方承认的纳粹世界观创始人,也是世人公认的纳粹精神先驱。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Also sprach Zarathustra)一书中大力宣扬“权力意志”,赞美战争,宣告主宰种族的超人的来临。它认为战争能使一切事业变得神圣,预言未来的社会精英将统治世界,超人将由此产生。尼采的思想在希特勒心中引起了深深的共鸣,后者曾多次直接援引尼采的原话,认为自己正是尼采预言的“超人”,肩负着拯救德国和世界的重任。
5、决裂西方——法西斯主义产生的文化根源
德国由于长期分裂,文字和语言的不统一使德国文化一直落后于法兰西文化,德国人的国家意识极为淡漠。18世纪以降,启蒙运动、狂飙突进运动和古典主义运动唤醒了德意志文化的自我。而拿破仑的入侵又使知识界的民族解放意识急剧生长,一股与西方(英国、法国等)决裂的文化潮流逐渐汹涌。西方民主国家的知识阶层被称作“社会的良心”,因为他们往往监督和批判政府,维护着社会的公正。相反,德国的学者却有着维护和巩固政府治权的传统。早在1914年,德国知识界就以宣扬“责任、秩序、公正”的所谓“1914年理念”(Die Ideen Von 1914)来替代代表西方民主思想的“1789理念”(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并且希望用战火来涤除“非德意志因素”,使德国不受西方文明的污染,从而走向德意志的伟大复兴。知识界的保守倾向代表着德国的当时的时代精神。
到魏玛时期,德国思想界和文化界人士无不对“丧权辱国”的《凡尔赛和约》痛心疾首。他们相信任何新地社会制度相对魏玛共和国而言都是进步,他们希望出现一个“救星”,把德国人从眼前地困顿引入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个时期出现的几本右倾思想论著极大地左右和煽动了苦难的德国人。
在极右文化思潮的鼓吹下,一时间,民族主义思潮和各类民族主义团体在莱茵河两岸风起云涌,许多人吼叫:德国需要建立一个极权国家,只要它为民族利益服务就是合理的和有益的,哪怕它运用最野蛮的手段。极右的思想和文化,为希特勒和纳粹*走上德国的政治舞台打开了一条迥异于西方民主政体的通道

德国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受到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使得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民生开始浮动,德国人民永远活在战败国的阴影之下,多少的德国人希望能再从返世界舞台,希望能光荣优良的日尔曼民族,虽然德意志帝国已经瓦解,但是普鲁是军人对民族的荣誉和效忠是绝对而坚定的!希特勒虽然不是在德意志出生,但是他拥有的民族思想胜过於德国人民,不甘眼看到伟大的日尔曼民族在大战后瓦解,而是开始鼓吹民族团结!在纳粹党的号昭之下,日尔曼民族又开创了他们新的一页,当希特勒在大选中得票率超过98%的时候,更可以证明,当时的德国人民给予纳粹政权多高的期望,对日尔曼民族的光荣是多麼的向往,在二次大战爆发之前,是纳粹和德国人民共同光荣日尔曼民族的时期,希特勒希望伟大的纳粹帝国能领导欧洲,让欧洲人认清日尔曼民族的光荣,於是开始了武力侵略行为。

从个人讲,希特勒的历史是出身寒微者历尽艰险,坚韧不拔的奋斗史,是强者的历史。他是通过合法手段民主选举上台的。其演讲亲和群众的才能举世无双。执政数年,生活简朴,成绩显著。其减少失业,撕毁不平等条约,修公路,振兴工业,劳资调和大力提高国民社会福利的治国理念可与拿破仑的民法典相媲美,至今,欧洲各国不过是克窿了他的福利社会的理念。军事上,支持鼓励技术革新,列强争霸中,通过闪电战一度席卷欧洲,横扫北非。最后所有工业列强连手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其击败。虽败犹荣。战败时,与夫人毅然自尽的气概让萨达姆之流无地自容。

大战开打中期,希特勒真的如所愿的横扫欧洲,正是因为如此,渐渐的开始他与人民的心也越走越远,希特勒对自身的期望越来越高,对自己所被授与的使命也越来越狂热,他永远相信他是对的,果断而独裁的作为在大战后期越走越明显,最后不仅陪上了帝国败亡的事实,也陪上了他的生命!

希特勒最大的污点一是恐怖专政和大屠杀。国内方面他实行法西斯式的一党恐怖专政,仇视且排斥其它非纳粹政党和思想,包括共产主义运动,他建立的第一个集中营即为关押共产党之用,他还鼓吹民族优越,仇视其它民族。在国内建立冲锋队、党卫军、盖世太保等独立于国防军外的纳粹军事组织。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在希特勒的领导下的第三帝国期间,德国以及其占领国领土上大量建造死亡集中营,犹太人以及其他人种的遭到了大屠杀。根据粗略估计,期间总共有约600万犹太人、数千万其它人种因为希特勒的种族灭绝政策而被屠杀。

污点之二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外方面他撕毁《凡尔赛和约》,疯狂扩军备战,组织轴心国集团,实行侵略扩张政策,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期间,希特勒和纳粹党对人类犯下了史无前例的恐怖战争罪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其空前的广度、深度和烈度,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大革命。

希特勒生前曾说:“我要让全世界记住我一千年!”关于他传奇的一生,也留下了许多的未解之迷。

说到希特勒,不能不说一个历史名词:德意志第三帝国(Das Dritte Reich)。1933年1月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7月他宣布“纳粹主义革命”已经完成,结束魏玛共和国,建立“第三帝国”。(1939年7月,希特勒以元首的身份宣布改称“千秋帝国”、“大德意志帝国”。德意志帝国的势力范围包括德国本土,被它直接吞并的国家与地区,军事占领的国家与地区以及若干仆从国。它夺取了欧洲中心地区,它所控制和侵犯的地域在东方推进至高加索与接近莫斯科,南方越过地中海染指北非,西方到达大西洋和比利牛斯山,北方直至巴伦支海。它的战线东西长2000多公里,南北超过3000公里。)第三帝国的名称沿德国历史上的第一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和第二帝国(1871年普法战争获胜后建立)而来。前两个帝国是结束分裂状态、击败外国入侵的统一民族国家,而希特勒自诩将与弗里德里希大帝(Friedrich Welhelm I)、俾斯麦(Otto von Bismark)、兴登堡(Paul von Hindenberg)一样,发展和继续德国的荣誉。
为什么在当时当地,“第三帝国”这个名称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共鸣和支持?是因为屈辱,以及屈辱后的发愤。翻开1919年6月23日的世界历史,著名的《凡尔赛和约》最后签字,作为一战的战败国,为了不使德国这个名字永久地从世界版图上抹去,德国被迫接受了无比苛刻的条款。军事方面:条约只允许德国保留一支象征性的军队,不但对人数、武器作了严格限制,还废除了德国的军事传统和参谋机构。地理和物质资源方面:没收了德国所有的殖民地,并迫使德国割让13%的领土以及居住在这些领土上的600万国民。经济方面:废除了德国几乎所有的海外贸易,煤炭主要产地萨尔州被交给法国开采那里的矿藏,而德国15年内不得染指;此外还有巨额的战争赔款。政治方面,废除了德国的君主政体,威廉二世被迫逊位,流亡荷兰。《凡尔赛和约》,不仅使兴登堡等容克贵族叫嚷:“宁可体面地死去,也不接受一个耻辱的和平!”,也使千千万万个沉醉于国家统一、民族强盛的美梦中的普通德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他们感到德国将从一个骄傲的民族沦落为一个三流的国家。震惊之后是愤怒,德国民众抗议和约、抵触魏玛共和国的风潮席卷国内,深深的耻辱带来民族主义的空前高涨,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统治者带领他们,对《凡尔赛和约》响亮说“不”,更希冀德意志以前的光荣重现眼前。
因此,敢于高呼“Deutschland über alles(德意志高于一切)!”口号的希特勒得到了无数狂热的崇拜和支持,他提出“第三帝国”理念固然代表了希特勒的野心和法西斯主义的扩张企图,但是也充斥着德国人对德意志民族重新崛起的渴望,因此赢得了国内各阶层广泛的支持。
2、铁血崇拜——法西斯主义产生的精神根源
近代德国是在普鲁士容克贵族领导下,通过霍亨索伦王朝“铁血政策”(注:俾斯麦)的领导,在军事上击败法国拿破仑三世,从而实现统一,并且逐渐强盛起来的,因此,它具有根深蒂固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容克资产阶级造就了威廉一世、威廉二世、“铁血宰相”俾斯麦、无畏的战士兴登堡等“民族领袖”和民族偶像,也造就了它的军官阶层、官僚政客、垄断集团和知识分子,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阶层,在德意志民族和德意志的疆土之中培植了鲜明而特殊的所谓“普鲁士精神”。在欧洲,没有哪个国家象德国那样崇尚武力,崇拜权威,普鲁士精神在德国统一的巨大光环下笼罩了整个德国。简言之,普鲁士精神就是对军国主义和战争的崇尚,对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的轻蔑,对领袖权威和个人强权的崇拜,对强权政治和扩张主义的信奉,对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的迷恋,对严酷的生存的拼搏态度和对严格纪律的绝对遵守。这利刃与炮火一般的民族精神,孕育并激发了纳粹主义。
3、绝处求生——法西斯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
如果说根深蒂固的民族主义、军国主义、君主政体和普鲁士精神是击打弱不禁风的魏玛共和国的飓风,那么1929年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则是希特勒“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东风。
1871年德国统一之后经济迅猛发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已经成为世界上“两个最先进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之一,它的工业总产量占世界的15.7%,超过了英国和法国。而一战的失败,使德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许多人一夜之间沦为贫困者,社会矛盾异常激化。1929年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从美国开端,很快横扫世界。德国的生产和贸易急速萎缩,外债紧逼,外国投资和贷款几乎中止,国民收入平均下降40%,大量企业破产,失业率达到30.8%,600多万工人失去工作,德国马克对美元的比率由1914年的4.2:1急剧贬值为4200,000,000,000:1,剧烈的通货膨胀让无数缺乏必要温饱的德国家庭挣扎在生死之间,儿童饿死街头,大人沦为乞丐。空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基础薄弱的魏玛共和体制土崩瓦解。纳粹及时地抓住了德国人民要求改变现状的迫切心理,展开强大的煽动性宣传。再加上纳粹擅长的演说、游行、冲锋队的街头暴力等等包装,使纳粹党的纲领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极度吸引希望“绝处求生”的德国民众,特别是青年人。在1930年9月的议会选举中,纳粹党所得选票从1928年的81万票猛增至640万票,国会席位从12席猛增至107席,成为国会第二大党。党员人数达到38万人,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首次成为德国政界的一股巨大势力。
4、德国使命——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哲学根源
作为优秀哲学家辈出的富有思辨色彩的民族,纳粹思想在德国的发源是具有坚实哲学基础的。对希特勒纳粹思想产生启蒙、影响的哲人有:
A 19世纪初期的哲学家费希特。1807年,当普鲁士战败给法国时,他发表了《致德意志民族演说集》,宣称拉丁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是腐朽的,只有日尔曼人才能开创新的纪元,日尔曼民族将由为数不多的社会精英来领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重新关注了费希特的观点,成立了“费希特协会”,宣称德意志的日子就在战争中临近。
B 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的国家理论和“德意志使命”思想。黑格尔认为国家就是一切,国家对个人而言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任何传统的道德观念都不能影响具有绝对权力的国家以及领导国家的英雄。黑格尔认为,德国的使命就是振兴世界,而战争犹如巨浪,涤荡因和平而产生的腐朽和污秽。对国家与战争的极度美化,以及“德意志使命”的思想,自此深深植根于德国人心中。
C 海因里希�6�1冯�6�1特来切克(Heinrich von Treitschke)。这位历史哲学家在其著作《19世纪德意志史》中大肆故水军国主义思想和铁血道路,认为强者压服弱者是无可争议的生存竞争规律,德国的生存必须建立在对其他民族的征服和压制的基础上。
D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这是纳粹官方承认的纳粹世界观创始人,也是世人公认的纳粹精神先驱。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Also sprach Zarathustra)一书中大力宣扬“权力意志”,赞美战争,宣告主宰种族的超人的来临。它认为战争能使一切事业变得神圣,预言未来的社会精英将统治世界,超人将由此产生。尼采的思想在希特勒心中引起了深深的共鸣,后者曾多次直接援引尼采的原话,认为自己正是尼采预言的“超人”,肩负着拯救德国和世界的重任。
5、决裂西方——法西斯主义产生的文化根源
德国由于长期分裂,文字和语言的不统一使德国文化一直落后于法兰西文化,德国人的国家意识极为淡漠。18世纪以降,启蒙运动、狂飙突进运动和古典主义运动唤醒了德意志文化的自我。而拿破仑的入侵又使知识界的民族解放意识急剧生长,一股与西方(英国、法国等)决裂的文化潮流逐渐汹涌。西方民主国家的知识阶层被称作“社会的良心”,因为他们往往监督和批判政府,维护着社会的公正。相反,德国的学者却有着维护和巩固政府治权的传统。早在1914年,德国知识界就以宣扬“责任、秩序、公正”的所谓“1914年理念”(Die Ideen Von 1914)来替代代表西方民主思想的“1789理念”(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并且希望用战火来涤除“非德意志因素”,使德国不受西方文明的污染,从而走向德意志的伟大复兴。知识界的保守倾向代表着德国的当时的时代精神。
到魏玛时期,德国思想界和文化界人士无不对“丧权辱国”的《凡尔赛和约》痛心疾首。他们相信任何新地社会制度相对魏玛共和国而言都是进步,他们希望出现一个“救星”,把德国人从眼前地困顿引入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个时期出现的几本右倾思想论著极大地左右和煽动了苦难的德国人。
在极右文化思潮的鼓吹下,一时间,民族主义思潮和各类民族主义团体在莱茵河两岸风起云涌,许多人吼叫:德国需要建立一个极权国家,只要它为民族利益服务就是合理的和有益的,哪怕它运用最野蛮的手段。极右的思想和文化,为希特勒和纳粹*走上德国的政治舞台打开了一条迥异于西方民主政体的通道。

实在经济危机时,再针对一战对德不公平宣判的基础上发表了多次演讲,激起德国人的不满与愤慨

民族的热情,民族的存亡,不管什么样的民族都是害怕自己的民族文化成为历史书上被人遗忘的几段文字。

世界经济大萧条,德国人一直活在一战的阴影中,这个时候希特勒的出现无疑让他们看到了黎明的曙光一样

对他的个人信仰

  • 希特勒用什么手段让纳粹对他狂热的崇拜
    答:党员人数达到38万人,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首次成为德国政界的一股巨大势力。 4、德国使命——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哲学根源 作为优秀哲学家辈出的富有思辨色彩的民族,纳粹思想在德国的发源是具有坚实哲学基础的。对希特勒纳粹思想产生启蒙、影响的哲人有: A 19世纪初期的哲学家费希特。1807年,当普鲁士战败给法国时,他发表了...
  • 希特勒当年为何会收到德国民众狂热的追捧?
    答:1938年,希特勒几乎是用一种傲慢的口吻宣布:除了以德国人的方式思维,以德国人的方式行动,他们(指德国青年)什么也不用学习。正如这位独裁者所言,德国人十岁开始加入少年队,十四岁加入希特勒青年团,然后加入纳粹党,加入青年义务劳动军,加入德国国防军后,立即又被吸收进冲锋队和党卫军。他们不可能再是自由人了,他们的...
  • 希特勒怎样鼓动人心的?
    答:希特勒是应运而生的产物,他拥有相当有煽动性的演讲魅力,并有不俗的战略眼光、相当技巧的外交手段与美英法苏合纵连横成果很大、在军事上也不是门外汉能够敏锐抓住工业进步对战争形式的改变重整德军人员装备,此人无疑是一个枭雄,否则也不会颤动半个地球。没有他当然也会有类似的极端复仇主义领袖上台,具体走多远因人而...
  • 2战的时候,纳粹者一说到希特勒就会把手举起来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啊
    答:回答:这是敬军礼!由古罗马式敬礼演变而来的 纳粹党内系统的致敬方式,右臂斜上举45度角,并且口中喊嗨希特勒,或“嗨德国”“嗨纳粹”“嗨某某人”也是很正常的。 ·························Das ist der K??nig begrüssen! Von der antiken r??mischen Stil Gru?...
  • 希特勒是如何以退为进成为纳粹党的唯一领袖的?
    答:听到消息以后,希特勒立刻赶回慕尼黑,采取以退为进的手段,以退出纳粹党相要挟。这是其他委员吃不消的,没有希特勒,纳粹党就不可能获得这么迅速的发展。委员会不让其辞职,等于是向希特勒投降。但希特勒没有就此打住,他知道怎样迫使对方进一步让出权力。他要求停止纳粹同其他政党的联盟活动,取消党的委员...
  • 希特勒的演讲为何能让德国疯狂?
    答:说起希特勒,大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纳粹德国的元首,二战的发起者等等。然而让他走到这一步的却是他那超乎常人,深入人心,让人疯狂的演讲。这段演讲曾经让无数热血青年献出他们稚嫩的身躯,这是迄今为止最有煽动性的演讲之一,不评论内容,更不敢妄加评论历史,仅仅是看一看这篇文章,你会不一样...
  • 二战初期,希特勒是如何玩弄政治手段搞侵略扩张的?
    答:而许士尼格,这位窝囊的总理也被纳粹政府逮捕关进了集中营,直到纳粹德国战败,才被盟军解放。 1938年3月14日,对希特勒来说,今天是空前荣耀的一天。这位德国领袖早年离开奥地利时是个身无分文的艺术家,而今天,当他返回维也纳来宣布“德奥合并”时,他受到几千人的热烈欢迎。希特勒在维也纳宣称:“我们此时此刻的感受,...
  • 二战时期,德国人为什么对希特勒如此狂热?
    答:希特勒整饬国内的三把火在短短七年之内将德国重新带回世界强国行列,作为带领国家实现复兴的强力领袖,德国人无不将希特勒看作救世主,对其的尊崇到了极尽狂热的状态,当然这与希特勒的人格魅力、广播媒体对希特勒形象的塑造和希特勒超强的演说“洗脑”能力也有很大关系,刨除希特勒所犯罪行不谈,...
  • 希特勒的介绍
    答:希特勒早在中学时就接触了狂热的民族主义思想,来到维也纳之后又阅读了大量宣传种族优越的书籍,更加痴迷于其中。他发誓要“为德国复兴而奋斗”。在他1925年出版的自传《我的奋斗》(Mein Kampf)中,他表露了他对日耳曼民族的优越性的确信、对犹太民族的仇恨,并且为日后走上纳粹主义这道路埋下了伏笔。[编辑] 第一次...
  • 希特勒上台后,德国有多狂热
    答:人数高达40万!而那些被处理的儿童数量,更是高达恐怖的数字——20万!这些被处理的儿童父母,面对这样的情况,却显得尤为平静,纳粹的狂热和冰冷的心,让他们丢失了最宝贵的人性。或许如今的我们,无法理解在希特勒带领下的德国,但以这种灭迹人性的代价去发展壮大,何尝又不是一种畸形的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