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东江纵队的历史由来?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3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的珍贵文物

罗浮山东江纵队纪念馆的史迹陈列展览厅内,有珍贵的东江纵队《前进报》印刷机。这台近千公斤重的机器,虽然历经六十余年沧桑,机身仍然闪闪发亮。据介绍,该机原是《博罗日报》社长、进步人士陈洁通过多方募资,于一九四一年购得,一九四四年日寇大扫荡,《博罗日报》停印,为了避免印刷机落入日寇手中,陈洁等人将机器埋藏在博罗附城农民陈锦青家里。几个月后,东江纵队领导机关迁徙到罗浮山,陈洁将印刷机的埋藏点告诉了东江纵队。东江纵队五支队政治处主任韩继元派曾辉带领十多名战士,突破敌人重重封锁线,硬是用扁担将这部笨重的印刷机运往罗浮山朝元洞,交给东江纵队《前进报》社使用。一九四五年九月,东江纵队北撤,不能把这部机器带走,只好再次将其拆散埋在朝元洞附近。报社工作人员廖荣因腿受伤不能跟部队迁移,就以僧人身份隐居在朝元洞,负责保护这部印刷机。解放后,廖荣将此机运往惠阳印刷厂继续使用。一九七八年,博罗县文化局在原《前进报》随军记者钟紫和廖荣的协助下,将这部机器运回该县博物馆收藏,此机也被定为了国家二级文物。东江纵队老战士钟成生前的心愿,就是将陪伴在身边几十年、打仗时从敌人手中缴获的匕首、驳壳枪套捐献给东纵纪念馆展出。据钟成老人的家人介绍,他生前对这两件文物异常珍爱,多年来一直放在床头边,好好保存着。每当儿孙问起匕首、驳壳枪套的来历,钟成老人就会自豪地说,当年他参加了多场战役,匕首是抗战时期从日本兵手中缴获的,驳壳枪套则是他在博罗杨村镇攻打敌人炮楼时缴获的。东江纵队纪念馆筹建时,向老战士们征集文物,钟成老人得知后,马上把珍藏了半辈子的匕首和驳壳枪捐献出来。他说,不但要让自己的后代知道这段历史,还要让更多的年青人了解历史,不要忘记那段艰苦光荣的岁月。

找市民政局,拿上参加革命的证据,希望党不会忘记他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是广东人民的子弟兵。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在远离党中央,远离八路军和新四军主力,孤悬敌后,处于敌伪与顽军夹击的艰苦环境中,遵照中共中央的正确指示,紧密依靠群众,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方针,转战东江两岸,深入港九敌后,开辟粤北山区,挺进韩江平原,积极配合华南抗日战场和盟军对日作战,成为华南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威震南粤,蜚声海外,被中共中央军委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谱写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丽篇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东江纵队主力奉命北撤山东,在解放区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编入华东野战军战斗序列,并参加了豫东战役、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留在东江的游击队指战员继续坚持武装斗争,后发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 1949 年夏,两广纵队随第四野战军南下广东,与粤赣湘边纵队胜利会师,为解放广东全境作出了贡献 。  随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形势的不断高涨,中共东江地区组织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逐步得到恢复、重建和发展。华南及东江地区虽遭到日军疯狂蹂躏,但在党组织的带领下,人民群众建立起各种抗日武装,坚决打击入侵日军。尤其东江的抗日队伍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配合国民革命军作战,成为华南抗战中的重要武装力量。

  1938年10月12日,日本侵略军强行在惠阳大亚湾登陆。10 月 15 日,日军进占惠州城。10 月 21 日,日军攻占广州,广州沦陷。10 月 23 日,日军强占虎门炮台及虎门下横档炮台。日军南侵后,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东江人民遭受空前浩劫。图为日军焚烧村庄。1940 年 6 月 25 日,日军从莞城经飞鹅直闯大沙,企图洗劫大沙圩和景山村,遭到大沙“洪圣公约”的农民自卫队奋力还击。日军对大沙进行了 9 次的报复性“扫荡”,杀害村民 62 人,烧毁民房、茅棚 454 间,烧死 7 人,强奸妇女 5 人。1941 年,在日军的“扫荡”中,东莞道滘 260 多名群众被日军用毒烟杀害。1938 年 1 月,中共广州市外县工委先后派王作尧、袁鉴文回东莞,分别担任东莞中心支部的宣传部长和组织部长,并组建抗日武装。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是广东人民的子弟兵。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在远离党中央,远离八路军和新四军主力,孤悬敌后,处于敌伪与顽军夹击的艰苦环境中,遵照中共中央的正确指示,紧密依靠群众,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方针,转战东江两岸,深入港九敌后,开辟粤北山区,挺进韩江平原,积极配合华南抗日战场和盟军对日作战,成为华南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威震南粤,蜚声海外,被中共中央军委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谱写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丽篇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东江纵队主力奉命北撤山东,在解放区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编入华东野战军战斗序列,并参加了豫东战役、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留在东江的游击队指战员继续坚持武装斗争,后发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 1949 年夏,两广纵队随第四野战军南下广东,与粤赣湘边纵队胜利会师,为解放广东全境作出了贡献 。

东江人民抗日武装的创建

  随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形势的不断高涨,中共东江地区组织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逐步得到恢复、重建和发展。华南及东江地区虽遭到日军疯狂蹂躏,但在党组织的带领下,人民群众建立起各种抗日武装,坚决打击入侵日军。尤其东江的抗日队伍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配合国民革命军作战,成为华南抗战中的重要武装力量。

  1938年10月12日,日本侵略军强行在惠阳大亚湾登陆。10 月 15 日,日军进占惠州城。10 月 21 日,日军攻占广州,广州沦陷。10 月 23 日,日军强占虎门炮台及虎门下横档炮台。日军南侵后,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东江人民遭受空前浩劫。图为日军焚烧村庄。1940 年 6 月 25 日,日军从莞城经飞鹅直闯大沙,企图洗劫大沙圩和景山村,遭到大沙“洪圣公约”的农民自卫队奋力还击。日军对大沙进行了 9 次的报复性“扫荡”,杀害村民 62 人,烧毁民房、茅棚 454 间,烧死 7 人,强奸妇女 5 人。1941 年,在日军的“扫荡”中,东莞道滘 260 多名群众被日军用毒烟杀害。1938 年 1 月,中共广州市外县工委先后派王作尧、袁鉴文回东莞,分别担任东莞中心支部的宣传部长和组织部长,并组建抗日武装。

  1938 年 10 月 15 日,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在东莞中山公园成立,中共东莞中心县委武装部长王作尧任队长,县委宣传部长袁鉴文任政治指导员,全队 100 多人。这是日军入侵广东大陆后,中国共产党在华南地区建立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1938 年 10 月下旬至 11 月中旬,东莞常备壮丁队和抗日模范壮丁队一部,在石龙附近东江南岸的峡口、榴花、刘屋村、西湖、京山一带英勇抗击进犯的日军,史称“榴花战斗”。这是中共广东地方组织领导人民抗日武装对入侵日军的一次较早的有组织的抵抗。其中在石碣刘屋村伏击日军时牺牲 22 人。1938 年 12 月 2 日 , 中共惠宝工委在惠阳淡水周田村成立惠(阳)宝(安)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曾生任总队长,周伯明任政治委员,郑晋(郑天保)任副总队长兼参谋长。

  1939 年元旦,中共东宝联合县委把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和王作尧带领的部分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及各区地方党组织动员来的武装人员,集中在东莞清溪苦草洞整训,整编为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王作尧任大队长,何与成任政训员,黄高阳任党总支书记。为统一军事指挥, 1939 年 5 月,中共广东省委在坪山成立东江军事委员会,由梁广、梁鸿钧、林平、曾生、王作尧、何与成组成,梁鸿钧为书记。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和发展壮大部队,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和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经过统战工作,于 1939年4、5月间取得国民党第四战区的统一番号,分别改称为“第四战区第四游击纵队直辖第二大队”(简称“第二大队”)、第四战区第三游击纵队新编大队(简称“新编大队”)

  东江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在全国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1939年3月,国民党广东当局集结兵力对曾生、王作尧部队进行围攻。为保存抗日武装力量,曾、王两部根据中共东江军委的决定,向海陆丰方向突围转移,几遭挫折。后根据中央的“五?八”指示,曾、王两部返回东、宝、惠抗日前线,改番号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分别挺进大岭山、阳台山,开辟东江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独立自主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1940年3月初,国民党广东当局集结兵力3000余人,发动对曾、王两部的进攻。曾、王两部队分别向海丰、陆丰方向突围。1940 年3月9日晚,王作尧、李燮邦率领第二大队从乌石岩突围后,经惠阳沙坑向东转移。国民党顽军以谈判为诱饵,在黄沙坑扣押第一中队40余人,并将何与成、卢仲夫、罗尧、罗振辉、叶镜源、李燮邦等6位干部押至惠州杀害,史称“黄沙坑事件”。

  1940年5月8日,在东移海陆丰严重受挫的危急关头,中共中央书记处致电广东省委,指示曾、王两部仍应回到东(莞)、宝(安)、惠(阳)敌后地区,坚持抗战,史称中央“五?八”指示。这个指示,对挽救曾、王两部,指导东江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40年8月,曾、王两部返回东宝惠边敌后。9月中旬,中共前东特委在宝安县布吉乡上下坪村召开这两支部队干部会议(简称“上下坪会议”),传达和贯彻中央“五?八”指示,总结东移的教训,决定在东、宝、惠敌后坚持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游击根据地,领导中心设在东莞。

  上下坪会议对部队进行了整编,曾生、王作尧两部原来的番号分别改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和第五大队。第三大队大队长曾生、第五大队大队长王作尧,中共东江特委、前东特委书记林平兼任这两个大队的政治委员,梁鸿钧任军事指挥。根据上下坪会议决议,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于1940年10月初从宝安挺进东莞大岭山区,创建大岭山抗日根据地。

  1940年11月初,第三大队在大岭山区黄潭首战日军,击退日军的进犯。这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重返东宝敌后的第一仗,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斗志。1941年6月11日——1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在当地民兵的配合下,于大岭山百花洞重创前来“扫荡”的日军,击毙日军大队长长濑,毙伤日军官兵50多人,事后华南日军头目自称:“这是进军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

  1941年10月,国民党顽军兵分三路合击大王岭。因寡不敌众,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主动转移外围作战,只留下一个中队在大岭山区内坚持斗争。1941年6月至8月,日军先后调集2000多兵力,对阳台山抗日根据地连续进行了9次“扫荡”。第五大队和抗日自卫队在王作尧、周伯明的指挥下,顽强战斗,毙伤日、伪军 100多人。

东莞东江中队是准样来的你们知道吗,1926年吴先生准样带领下你知道吗,东莞市厚街镇大迳,李成章是准样入党,你知道吗

  • 东江纵队成立过程
    答:东江纵队,全称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1939年1月1日,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及宝安、增城中共组织领导的人民武装在东莞县苦草洞整编,成立东(莞)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王作尧任大队长,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和东宝惠边人民...
  • 请问东江纵队的历史由来?
    答: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在远离党中央,远离八路军和新四军主力,孤悬敌后,处于敌伪与顽军夹击的艰苦环境中,遵照中共中央的正确指示,紧密依靠群众,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方针,转战东江两岸,深入港九敌后,开辟粤北山区,挺进韩江平原,积极配合华南抗日战场和盟军对日作战,成为华南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威震南粤,蜚声海外,被中共...
  • 我们是广东人民的游击队这首歌是什么的队歌?
    答:东江纵队的由来及其相关战斗历史:1938年10月,日军侵占东江下游各县及广州后,中共香港海员工委书记曾生受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委派,率共产党员和香港进步工人、华侨知识青年共30余人到达惠阳县坪山(今属深圳市坪山区)地区,组织人民抗日武装。12月2日,在该县周田村成立惠(阳)宝(安)人民抗...
  • 东江支队的历史事情
    答:1938年10月,日军侵占广州后,国民党军撤至粤北。东江地区成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重要活动基地。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政治委员林平在这一带积极组建抗日武装,发动群众,打击日伪军。1939年1月,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成立,王作尧任大队长。同年,东江特委成立,林平任书记,随后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
  • 东江纵队的历史
    答:广东是侨乡,历史上就有下南洋的风俗,抗战爆发后,许多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纷纷通过募捐、义演、义卖、献金等方式支援敌后抗日武装。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500多名华侨子弟和港澳青年先后回来投身抗战,如大名鼎鼎的文森队、吉隆坡队等都是以华侨原住地命名。其中的许多人后来在东江纵队里担任了重要指挥员,...
  • 东江纵队司令部历史沿革
    答:随后在1997年3月投入资金修复,并设立了东纵史迹展览馆。1998年5月4日,旧址正式对外开放,展览分为《东江纵队史迹展》和复原陈列两部分,生动展示了东江纵队的革命精神和战斗历程,以及曾生司令员的英勇事迹。2002年7月,东纵司令部旧址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革命精神。
  •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东江纵队简介
    答:东江纵队于1943年12月正式成立,他们在远离中央主力部队的艰苦环境中,坚守孤岛,凭借人民群众和爱国侨胞的支持,不断壮大,建立了东江抗日根据地。他们成功营救了困于香港的文化界名人和爱国人士,彰显了中国人民的英勇与智慧。作为华南抗日战场的重要力量,东江纵队积极参与盟军对日作战,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
  • 东江纵队的英雄事迹
    答: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是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坚持华南抗战的主力部队之一。1939年初,经与东江国民党当局谈判达成协议,这两支武装分别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4战区第3纵队新编大队和第4纵队直辖第2大队。9月,日军再次在大亚湾...
  • 东江支队的历史事情
    答:战斗在华南地区的东江纵队便是其中的一支。 成立于民族危亡之际 广州以东的东江地区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战斗过的地方。这里也建立过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虽然后来遭到挫折,但共产党仍然领导游击队进行斗争。在日军进攻广州沿海时,中国共产党就在这里建立抗日武装,准备抗击日本侵略者。1937年底,中共中央派廖承志到香港...
  • 历史名词解释:“琼崖纵队” “东江纵队”
    答:琼崖纵队是中国共产党在海南岛领导的,以1927年9月海南岛农民起义队伍为基础组建的。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一支人民武装。这支人民武装经历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考验,终于创立了以五指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东江纵队 在中国的抗战历史中,有一支特殊的部队立下了辉煌战绩。这支孤悬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