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文化:壮族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文化及艺术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1

壮族人民在集中本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基础上,创造了壮戏。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壮锦是壮族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织锦艺术,已有一千年的发展史,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壮族的山歌因南北方言不同而有“欢”、“西”、“加”、“比”、“抡”等不同称谓。壮族人定期还举行唱山歌会“歌圩”,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内容有请歌、求歌、激歌、对歌、客气歌、推歌、盘歌、点更歌、离别歌、情歌、送歌等。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就是歌手的典型代表。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 *** 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关于绣球最早的记录可见于宁明花山壁画,当时是一种球状青铜武器,打猎时投出去砸猎物,这也是古书上将壮族的绣球称作飞砣 ( 驼 ) 的原因。歌圩期间,还举行男女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这期间,各家各户吃五色糯米饭。云南文山一带还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会。过去,壮族一年种一造(即一季)水稻,三月初三是备耕时间,歌圩就是为春耕农忙做物质的和精神的准备。吃五色饭、五色蛋,是预祝五谷丰登的意思。

壮族古文字

唐代,壮族已有舞蹈,如舂堂舞以舂米为内容,以敲击声伴舞。宋代有扁担舞、采茶舞、捞虾舞、春牛舞等。男的舞姿刚健有力,女的婀娜多姿。这舞蹈流传至今。在汉族戏剧的影响下,大约在清代,壮族开始出现戏剧。一种是用壮语演唱的壮剧、师公戏、木偶戏;另一种是在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歌舞剧。壮剧又分为流行于田林、西林、百色一带的“北路壮剧”,是在滇戏的影响下,于民间说唱曲艺“板凳戏”的基础上形成,吸收了滇戏的唱腔,伴奏的乐器有壮族的马骨胡、葫芦胡、木叶和汉族的笛子、三弦、二胡。

歌圩

歌圩盛行于壮族地区。各地圩期不完全一样,但大体上春秋二季为最盛。春季多于春节后的一段时间,为正月初四或正月初七、二月十九、三月初三、三月十六等等;秋季则多于中秋节后的一段时间,为八月十五或九月初九、十月初十等。此外,还有不定期的歌圩,这是经常的普遍的。传说很早以前,一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很漂亮,又很会唱山歌,远近的小伙子都想向她求婚,于是老歌手提出赛歌择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以期被老歌手和姑娘挑中。从此,形成了定期的赛歌 *** -- 歌圩。定期歌圩一般一年举行三两次,规模大者上万人参加,小者也有一二千人。

歌会

歌会与歌圩有所不同,大概是从歌圩派生出来的。歌会的会期不一定,只要有需要,随时都可以进行。参加歌会的人数多者上千,少者三二十。歌会上所唱的歌,主要是以表现壮族人民变革社会、变革生活的思想 *** 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为主题。其内容大体从开篇歌开始,进而到献歌、赛歌、评歌、和歌、学歌、团结歌等。参加歌会的一般是对时政有所感的成年人。  

铜鼓

的绝大多数县份已发掘出不同时期的铜鼓。铜鼓的类型很多,大小不一。鼓面圆平,鼓身中空无底,装饰着各种图案花纹。在历史上,铜鼓既是乐器,也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从冶炼技术和造型技术来看,在广西田东县锅盖岭出土的属于战国时期的铜鼓,在广西贵县、西林县出土的属西汉时期的铜鼓,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壮锦

壮锦是壮族人民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它用棉纱和五色丝绒织成,花纹图案别致,结实耐用。壮锦的生产,远在1000多年前的唐、宋时代已有记载。到了清代,壮锦生产已遍及壮族地区,成为壮族人民的被服所需和市场的畅销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壮锦得到新的发展,花纹图案不断创新,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如壁挂、台布、坐垫、沙发布、窗帘等。广西靖西、宾阳等地生产的壮锦,畅销国内外。

壮拳

在壮乡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而且还是壮族独特的习俗。如明代桂西壮人,男孩长到十来岁,就要教他练武。当地土司提倡群众习武,群众也崇尚武术,每年冬闲时节,壮乡的各个村寨都延聘师傅传授武艺。这种习俗经久不衰,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后。而今壮乡的传统武术又逐步恢复发展起来。

猜码

猜码(就是划拳)在广西各地都比较流行。一般都在朋友聚会、新人结婚、过年过节的酒桌上候进行,一般情况按桌上的人数平分成两队(大多为男人)进行比赛,输的一方要喝酒,其特点就是声音特别大,一般用桂柳话来猜,也有用壮语猜。在有新人结婚的时候,划拳和对歌都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节目



  • 壮族文化:壮族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文化及艺术
    答:1. 壮族人民在整合本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基础上,创造了富有特色的壮戏。2. 铜鼓是壮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间乐器,它的音色浑厚,节奏鲜明,是壮族节日和庆典中不可或缺的元素。3. 壮锦,这一壮族独有的织锦艺术,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以棉纱和五色丝绒为材,织出的图案独特且结实...
  • 壮族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文化及艺术
    答:[1] 壮族与贵州的布依族、越南的岱依族、侬族、热依族的语言文化基本一致。2011年1月24日至29日,在央视第七频道播出12集壮族文化纪录片《丽哉勐僚》,从各个领域全面地解读了壮族文化。艺术山歌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壮族的山歌因南北方言不同而有“欢”、“西”、“加”、“比”、“抡”等不同称谓。壮族人...
  • 壮族文化:壮族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文化及艺术
    答:壮族人民在集中本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基础上,创造了壮戏。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壮锦是壮族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织锦艺术,已有一千年的发展史,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壮族的山歌因南北方言不同而有“欢”、“西”...
  • 壮族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文化及艺术
    答:1. 壮族,旧称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桂、粤、滇、黔、湘等地。壮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时期史籍所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的百越部族中的“西瓯”、“骆越”等,是壮族最直接的先民。2. 壮族的语言文化与其他民族如贵州的布依族、越南的岱依族、侬族、热依族等基本一致。壮族人...
  • 壮族的起源是什么,又有哪些历史文化?
    答:壮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越人,关于越人的具体历史和地域,学术界尚无一致看法。在中国商代的文献中,已有关于越人的记载。越字后来多用以指代今日杭州地区的越国,该国在战国时期达到鼎盛。公元前334年,越国被楚国所灭,其后的越人政治体系崩溃,形成了所谓的“百越”,即现今中国东南和南部具有文化共性...
  • 壮族文化:壮族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文化及艺术
    答:壮族古文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壮族已有舞蹈形式,如舂堂舞,以及宋代以后的扁担舞、采茶舞等。这些舞蹈风格各异,男子舞姿刚健,女子舞姿婀娜。在汉族戏剧的影响下,清代壮族开始出现戏剧,分为壮剧、师公戏、木偶戏等。壮剧还分为“北路壮剧”,受到滇戏的影响,并融合了壮族和汉族的音乐元素。歌...
  • 壮族的起源以及历史文化有哪些
    答:唐代壮族已有舞蹈。广西宁明、龙州等地的断崖陡壁上留下了壮族先民绘制的众多崖壁画。铸造和使用铜鼓在壮族已有2000多年历史。壮锦是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壮族的婚姻,过去是父母包办,但婚前恋爱自由。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现在有些地方仍有此俗。住房多数与当地汉族相同。部分地区居民住二层干栏,...
  • 壮族的起源以及历史文化有哪些
    答:壮族的先民是广西乃至整个岭南地区最早的土著居民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很少迁徙的民族。他们拥有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是百越的一支,南宋时期开始被称为僮人、撞丁。明清时期,他们与土人、依人、沙人并称为四大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称为“僮”,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根据周恩来总理的倡议...
  • 壮族的起源是什么,又有哪些历史文化?
    答:“百越”是对居住在中国东南、南部具有文化共性的不同群体的总称。作为百越后裔之一的壮族,有三个重要的文化特征:第一,他们最先种植荞麦(buckwheat)和水稻的民族之一。第二,他们沿着河岸在峭壁上创造了长达200公里的花山壁画。第三,他们创造了铜鼓文化,并且保存至今。广西境内发现了大量的铜鼓,其中...
  • 壮族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文化及艺术?
    答:天琴,壮语叫“叮叮”,是着眼于它的发音特点而得名的。弹唱天琴流传于左江流域的壮族地区。这种琴的共鸣器呈圆碗形,用大竹筒或葫芦瓜壳制作。琴面蒙上蛇皮或蚌皮,也有用薄木板或竹壳覆盖的。琴杆为木质,细而长,两弦为丝质,是壮族农民举行消灾驱邪、祀神求福的跳天或唱天活动中所用的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