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与王振的闹剧:畸形的师生情,酿成了滔天巨祸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6

他身为明朝的皇帝,却因从小崇拜一个太监,害惨了大明王朝

历史上明朝曾遭到了一场惊天巨变,那就是当年的土木堡之变让大明王朝差点变成了南明王朝,那一段时期里面大明王朝的一切似乎变得摇摇欲坠,无数人战死沙场,无数人因此变得碌碌无为。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当年大名鼎鼎的朱祁镇,还有大太监王振,这两个人亲手导演了一场北伐的战争闹剧,并且最终使得整个帝国陷入到了不可拯救的地步之中,如果不是当时有个关键的人物站出来救场,很有可能大明王朝就没了,因此很多人把大太监王振视为历史上的罪恶。但让人惊讶的是,那个在危难之中逃出来,并且再一次成为皇帝的朱祁镇,却对于这样一个祸国殃民的大太监始终有着解不开的情怀,他在这个太监死后还给他立了碑,可谓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葩现象。

​要知道当年大太监王振对朝政玩弄到了一个非常危急的地步,他不仅贪污受贿,而且随意的安插自己的党羽和势力,大明王朝原本井然有序,但却被他给弄的,所有的人为自己的身份而担忧,所有的人都在为了阿谀奉承而努力,大明王朝居然没有真正的办事之人。在这一过程中,曾经的于谦,挺身而出与之对抗,但差点也被这个大太监给杀死了,可以说大太监王振,能做的事情不多,也把大明王朝弄得天翻地覆,所有的朝廷矛盾都集中在了这个大太监身上,但是皇帝却不管不顾,他始终相信着这个大太监,并且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关键就是当年大太监王振当过朱祁镇的老师,并且这位社会青年给朱祁镇讲述了很多有趣的社会现象,因此朱祁镇从小就崇拜这个人物,这不得不让历史学家感到悲哀,堂堂的封建制度时代的皇帝居然崇拜一个太监,而且这个太监是毫无才能并且知道祸国殃民的危险存在。但不管我们后人怎么评价,朱祁镇就这么与大太监王振厮混到了一起,他们俩一直保持着所谓的师生关系,并且拥有着一个伟大的目标,那就是要学习当年的朱棣一样去北征漠北,一举建立大明王朝的伟大荣光。就在他们这样无限的幻想之中,他们组成的政治联盟关系,并且还有着师生关系,两个身份地位完全不同的人居然有了最纯洁的友谊。

​就在这样的背景渲染之下,他们发动了对北方的战争,在他们的眼中战争就是扔掉了30万大军一股脑的杀过去,然后就获得了胜利,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战争需要策略,需要行兵布阵,需要准备需要后勤,这些人完全不管不顾,只知道在大太监王振的带领之下发动了战争,结果他们不停的改变作战的路线,自以为军队就好像地图上的图标一样可以随意的改动,最终的结果就是军队还没有开战就已经累得半死不活,所有的人最终都陷入到了那场大屠杀之中,北方的25万精锐全军覆没,而这位皇帝与太监更是被俘虏和被杀死。可以说当年他们的纯洁的友谊害惨了大明王朝,而王振也因此付出了自己的性命。

​但让人尴尬的是,这个皇帝似乎永远都忘记不了曾经的那个老师,他依旧在回国以后给这个太监立碑,即使全国人民都在对大太监王振喊打喊杀,但是他却一直缅怀着自己的老师。可以说,他们俩的关系的确有待考究,因为在皇权时代没有真正纯洁的关系,而王震在他最弱小的时候当了他的老师,并且跟他讲述了历史发展,而且还树立了共同的政治目标,可以说这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所以他们的关系非常的纯洁,但是这两人的关系却酝酿了大明王朝历史上最大的悲剧,所以我们可以直接评价,朱祁镇不是一个好皇帝,而且他还是一个糊涂到了极致的皇帝,他没有资格站在历史的角度自诩为悲天悯人的圣人,只能说他是一个不断的破坏大明王朝的一个罪人,虽然他是一个好人。

​而朱祁镇对于大太监王振的怀念,更是对于当年那一场北京保卫战的历史的否认,站在个人的角度,可能他们的友谊值得敬佩,但是站在国家的层面,这两个人都是历史的罪人,都应该拖出去被历史清算,但可惜的是,历史就是这么奇妙,好人被打倒坏人高居庙堂,于谦被杀死,朱祁镇却身居高位,这也是当年最大的悲剧。

太监(131)大明(50)王朝(119)



  • 朱祁镇与王振的闹剧:畸形的师生情,酿成了滔天巨祸
    答: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当年大名鼎鼎的朱祁镇,还有大太监王振,这两个人亲手导演了一场北伐的战争闹剧,并且最终使得整个帝国陷入到了不可拯救的地步之中,如果不是当时有个关键的人物站出来救场,很有可能大明王朝就没了,因此很多人把大太监王振视为历史上的罪恶。但让人惊讶的是,那个在危难之中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