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测试卷语文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你知道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都讲哪些知识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测试卷,欢迎阅读。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狭隘(yì) 悯人(mǐn) 圩堤(yú) 咖啡(kā)

  B.殉职(xùn) 契约(qì) 缭绕(rǎo) 活塞(sè)

  C.摞高(luò) 费解(jiě) 推敲(tuí) 鄙薄(pǐ)

  D.倦容(juàn) 逻辑(luó) 斟酌(zhēn) 恩惠(hu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弄巧成拙 拈轻怕重 头头是道 循规蹈矩

  B.麻木不仁 以讹传讹 见议思迁 一劳永逸

  C.如试重负 约定俗成 娓娓动听 精益求精

  D.疲惫不堪 漠不关心 悲天悯人 适得其返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人生一瞬,有人着眼一劳永逸,有人只求得过且过。

  B.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同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唯有精益求精,方能超越自身,不断创新,最后实现既定的目标。

  C.上班的路上我想,看来许多事情都是适得其反的,我们越想怎么样,可结果却恰恰朝着我们希望的相反方向而去。

  D.多少人,在人生的路上跋涉久了,心里的负荷就会很沉重,只有丢下累赘的包袱,如释重负,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4. 下列语段画线句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按照要求修改。(4分)

  ①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担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呼吁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抵抗日寇侵略、驱逐日寇。②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野蛮 侵略,使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团结一心,义无反顾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

  (1)第①句的病因是______,修改建议:

  (2)第②句的病因是______,修改建议: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纪念白求恩》一文叙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同寻常的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 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及对医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号召人们向他学习。

  B.王力的《谈语言》从多方面举例,层层深入地阐明了“汉语言应该规范化”这一论点。

  C.梁启超在《最苦与最乐》中采用层层深入的论证思维,阐明了自己对痛苦与快乐的见解: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 快乐。

  D.《懒惰的智慧》用一系列的事实阐明了一个道理:讨厌吃苦受累的“懒惰”情绪,激励了发明;想在脑力劳动中寻找捷径的“懒惰”,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6. (抚州中考)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一个人唯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 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作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A.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

  B.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C.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D.尽责是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和所获得的心灵满足。

  7.名著阅读。(4分)

  我递给他一把手 枪,叫他别在腰带上,又叫他扛起3杆步枪,我本人则带上一把手 枪和另外3杆步枪,披挂完毕,我们便出发了。我口袋里装进一小瓶甘蔗酒,叫他扛着一只大口袋,里面装着备用的火药和子弹。我叫他紧随我后面,没有听到吩咐不得妄动,不得射击,同时,不得乱言乱语。部署完毕,我朝着右首,迂回了将近一英里,以便渡过那条小河,钻进树林里,这样,我才能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射程,而据我的望远镜观察,这实在是轻而易举的事。

  (1)上述语段出自名著《______________》,其中的“他”指_______(人名)。(2分)

  (2)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2分)

  8.某校八年级(1)班要举办“我爱格言”的口语交际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8分)

  (1)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你认为应该做好哪些准备事项?(至少2项)(2分)

  (2)在“我型我秀”的环节中,同学们对自己喜欢的格言进行热情洋溢的解说,你选的格言是:

  ,选择的理由是: 。(3分)

  (3) 下面是某同学的发言,修改画线句,使上下文构成排比句式。(2分)

  我们是青春的拥有者,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勇气是号角,让等待观望的人信心满怀;它就像是给人力量的强心剂,让许许多多精神萎靡的人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它也是向前奔腾的激流,推动徘徊犹豫的人勇往直前。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4分)

  做一个汉字传人

  ①世界上有四大古文字,唯有汉字硕果仅存,至今不衰。其实汉字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曾面临“拉丁化”的挑战,计算机的挑战……不过事实告诉我们,承载着几千年人类文明的汉字,是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的。但在当下,汉字依然面临着挑战。作为人类的智慧成果,汉字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敬重;作为文化传承的工具,汉字也没有得到精心的维护。在汉字教育和汉字运用方面,有不少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②比如字理的模糊。和拼音文字不同,每一个方块字都有着独特的字理,研究字理成了一门学问,这就是“小学”,即文字学。我们的前辈文化人,几乎都曾受到文字学的熏陶。陈独秀曾在狱中编写《小学识字读本》;鲁迅听章太炎讲解《说文解字》,写过别具慧眼的《门外文谈》;郭沫若更是甲骨文方面的研究专家。可是,今天的识字教育似乎无“理”可言,文字学早被驱逐出课堂,学生只知点横撇捺,不知造字理据。所以才会经常有人把“天翻地覆” 写成“天翻地复”,把“不胫而走”写成“不径而走”,把“草菅人命”写成“草管人命”。

  ③又如读音的紊乱。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准确的读音,是掌握汉字的基本要求。有些人却视读音为儿戏,秀才识字读半边,古已有之,于今为烈。于是,“龋齿”成了“yǔ齿”,“濒临”成了 “pín临”。“说服”的“说”字,字典里注音为“shuō”,口语里读音为“shuō”,却被不少电视台的主持人刻意改读成“shuì”。

  ④再如形体的失范。汉字的字形有一个演变过程,到了汉代 经历“隶变”以后基本成熟,从笔画到结构,形成了社会共识。新中国建立以后,通过自觉的文字改革,书写有了明确的规范要求,可这些规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遵循。“世博会”的“博”左边常被写成“忄”,“康师傅”的“康”下边写成了“水”。甚至电脑字库里的有些字,一打出来就是错的,比如“假”字的右上角误成了“几何”的“几”,“肺”字的右半边误成了“城市”的“市”。当年铅排时代,印刷厂的字模要经过专家严格审核。如今电脑字库各行其是,错了也无人过问,出现了文化管理上的盲区。

  ⑤还有书写的退化。世界上有近两千种文字,唯有汉字形成了一门独特的书写艺术——书法。写字,历来是文化人的基本功。看看“五四”以来的作家,哪一个不是写得一手好字?“墨宝”,曾经是一个十分流行的词语。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汉字书写被边缘化了。当年教育部长蒋南翔曾经说过:“我最怕两样东西:一是北京售货员的脸,二是中国大学生的字。”

  ⑥汉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汉字能有今天,是和一代又一代汉字传人的努力分不开的。如今汉字的接力棒已经到了我们手里,作为一个汉字的传人,正视汉字的生存现状,提高汉字的文化地位,让汉字绽放出更为灿烂的花朵,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本文,有删改)

  9.说出本文写作的结构。(2分)

  10.第②段举陈独秀、鲁迅、郭沫若的事例,想表达什么样的观点?(3分)

  11.读第⑤段,说出画线句子采用的两种论证方法。(3分)

  1 2.“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这是故宫博物院赠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锦旗上的感谢语。上面有一个错别字,请你指出并改正这个错别字。故宫作为研究古文物和古文字的地方,竟然也写错别字。如果将这个事例放到文中,你认为放到第几段最合适?(2分)

  1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为一个汉字的传人,我们可以怎么做?(4分)

  (二) (安徽中考)阅读下列文章,完成题目。(11分)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

  宗白华

  ○1向来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

  ②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他们的态度就是: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

  ③古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相争辩的激烈,可想而知,但他们争辩的态度,却很可注意。当未辩论以前,那辩论者往往宣言:“若辩论败了,就自杀以报,或归依做弟子。”辩论之后,那辩论败的不是立刻自杀,就立刻归依做弟子,决不作狡辩,决不作遁词①,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中国学者的常态。这种态度,你看可佩服不佩服?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得有成见”呢!这就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

  ④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又怎么样呢?他们的精神就是: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

  ⑤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明真理,拥护真理,以致焚身入狱的,很不鲜见。他们那为着真理,牺牲生命时所受的痛苦,若给中国学者看了,很觉得很不值得。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人类却因此进化了!那学者一时的生命与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值,不晓得生命的价值,这才真是“学者的精神”!

  ⑥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第一种的生命。小己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大敌。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新学者应具的态度,应抱的精神!

  (选自《百年老课文》,有改动)

  【注释】①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14.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5.从第③段画线句子看,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会有哪些“常态”?(2分)

  16.第⑤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4分)

  17.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3分)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答:17.第③④⑤段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4分) 18.简要说明第③段加点文字的语言特点。(4分) 19.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20.未来或许会出现怎样的仿生建筑?试举一例。(文中例子除外)(2分) 三、(本大题共10分) (一)综合性学习。(5分) 你们班想开展一次调查家乡古建筑...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测试卷语文版
    答:10.第②段举陈独秀、鲁迅、郭沫若的事例,想表达什么样的观点?(3分) 11.读第⑤段,说出画线句子采用的两种论证方法。(3分) 1 2.“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这是故宫博物院赠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锦旗上的感谢语。上面有一个错别字,请你指出并改正这个错别字。故宫作为研究古文物和古文字的地方,竟然也写错别...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能力测试卷
    答:(2)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壁上的《中学生守则》一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___了下来。往日很温和的欧阳老师___: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我们___地望着他。 (3)“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 (4)几十双眼...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答: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卷班级姓名第三单元过关测试一、文言基础知识(8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晨曦(xī)绝(yǎn)沿溯(shuó)水流湍急(tuān)B.参与(yù)相与(yǔ)飞漱(shù)沉鳞竞跃(yuè)C.缥碧(piǎo)轩邈(miǎo)牛犊(dú)鸢飞戾天(lì)D.横柯(kē...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自测试题及答案
    答:18、请你给战斗在抗非第一线的白衣战士写上你最想说的话。(20字左右)(2分) 答: (三)读书与思考(18分) 钟敬文 ①读书,顾名思义,就是同书本打交道。也许有人会问,这也需要方法吗?当然需要。假如一个同学天天读书,投入的精力很多,读什么记什么,这是不是最好的阅读之道呢?这样读书,也是一种读书法,古人...
  • 课堂点睛八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答案
    答:课堂点睛八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答案  我来答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举报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课堂点睛 八年级语文 北师大 第三单元 搜索资料 忽略 提交回答 匿名 回答自动保存中 你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15(...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提升卷?
    答:不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练习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提升卷有利于提升学习成绩,接下来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3分*** 丘壑*** *** 镂空*** *** 藻井*** *** 嶙峋*** *** *** 称心*** *** 轩...
  • 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第三单元综合练习答案,有的来
    答:1.(1)xián (2)zhǎng (3)chèn (4)xiào (5)wěn (6)xiān (7)dào (8)zhī (9)xuān (10)lòu (11)yán (12)zhuó (13)fāng(14)liú (15)cháo (16)cāng 2.A.轮——伦 B.签——鉴 C.楼——镂 D.治——制 3.(1)交头接耳 倾听水声 惟...
  • 寻求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的测试题(人教版的)
    答:(1)引文第一节中划线句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含义体现在园林设计中,简单地说就是___。(2)引文第二节中划线句子(A)“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且要具有画意”中的“画意”,按照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一文中的理解应该是___,而不是___。(3)阅读上文,联系《苏州园林》中的有关知识,你以为...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及答案
    答:D.表皮上有奇形怪状的色素细胞 E.受到化学药品的刺激 11.在变色龙变色本领的启示下,还可以设计出什么东西?请你写出它们的名字,说明它们是怎样变色的,有什么用途。(不超过60字)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2—16题。 什么是智力 什么是智力?有人说,智力的涵义包括聪颖、预见、速度,能同时应付很多事件。有人把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