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的历史沿革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6
林州的历史沿革

林州西依太行,东临平原,四省通衢,沃野千里,自古人杰地灵、物阜民丰。林州历史悠久,古名隆虑,出自战国韩国“临虑邑”。在夏属冀州,春秋时先属卫,后属晋。战国时为韩国临虑邑,后属魏国,而后又属赵国。秦属邯郸郡。西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 置县,以西邻隆虑山取名置“隆虑县”,属河内郡。东汉延平元年(公元106年) 因避殇帝刘隆讳,改名林虑县,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 属魏郡。三国属魏国朝歌郡。西晋泰始元年(公元265年) 属司州汲郡,永嘉元年(公元307年) 属前赵。东晋大兴二年(公元319年) 属后赵,永和七年(公元351年) 属前燕,太和五年(公元370年) 属前秦,太元九年(公元384年) 属后燕。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5年) ,并入邺。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 复置林虑县。永安元年(公元528年) 由林虑县分置临淇县,置林虑郡,属相州。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 ,废林虑郡。北周复置林虑郡。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 林虑郡废,南部分置淇阳县,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 置岩州,大业元年(公元605年) 废州,淇阳县、临淇县并入林虑县,属魏郡。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 复置岩州,武德五年(公元622年) 废州为县,属相州。金贞佑三年(公元1215年) 升为林州,属河北西路彰德府,兴定三年(公元1219年) 增置辅岩县,属林州。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 废州为县,辅岩县并入,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 复升为州,划辅岩入安阳县,属中书省彰德路。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 降州为县,改名林县,属河南布政司彰德府。清属河南省彰德府。中华民国2年(公元1913年) 属河南省河北道。中华民国29年(公元1940年) 3月分为林县和林北县,林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五专区,林县属国民党统治区。中华民国32年(公元1943年) 5月成立林县抗日民主政府,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七专区。中华民国35年(公元1946年) 6月林县、林北二县合并,复称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五专区。1949年8月属平原省安阳专区。1952年11月属河南省安阳专区。1962年属安阳专区。1983年10月属安阳市。1986年,林县辖15个乡。1987年12月,城关乡撤乡建镇。1988年12月,城关镇析置城关镇、城郊乡,临淇、姚村、河顺、任村、东姚、合涧、横水7个乡撤乡建镇。1993年,姚村、河顺2镇各划出4个行政村成立陵阳镇。1996年,东岗、原康、泽下、采桑4个乡撤乡建镇,其中泽下乡更名为五龙镇。1998年,撤销小店乡设立桂林镇。1994年1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林县设立林州市,由河南省直辖,暂由安阳市代管。 2003年1月,撤销城关镇,新置4个街道:开元街道、桂园街道、龙山街道、振林街道。2012年,茶店乡撤乡设镇。2012年10月24日,设立红旗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4年8月18日石板岩乡撤乡设镇。 2016年3月29日城郊乡东街、深沟、南营、下庄、迭坡、上庄、蒿园、井院等8个行政村划归龙山街道办事处;刘家街、槐树池、王家池等3个行政村和山水甲秀社区划归振林街道办事处;大河头、田西峪等2个行政村划归开元街道办事处;精细化工园区城郊乡管辖范围划归合涧镇。 2016年3月29日撤销城郊乡设立黄华镇,辖区面积101.94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总人口55639人。

林州即原来的林县,1994年元月撤县设市,改名为林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角,晋、冀、豫交界处的太行山东麓。东与安阳县、鹤壁市、淇县接壤,西依太行山同山西省平顺县、壶关县毗邻,南和辉县市、卫辉市相连,北濒漳河同河北省涉县隔河相望。林县地处三省交界之处,素有太行山门户之称。太行支脉隆虑山贯穿全境,县境西部是太行山,东部是低山丘陵,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环境比较封闭。县境介于东经113“37’一一 114004‘和北纬35“41’一一36“22‘之间,东西宽约30公里,南北长达74公里,版图略呈竖立的长方矩形,全县总面积为2046平方公里,在河南省属于面积较大的县。林县是个在现代革命史上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一九四四年林县全境解放,建立了人民政府。林县城:据县志记载,林县城兴建始于唐太宗贞观13年(公元639年),位居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的城关盆地中央。整个县城是城市、乡村的结合部,具有似市似村的双重特点,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六十多年来,行政区划历经变迁。截止2012年,林州市辖4个街道,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14个镇,2个乡,34个社区居委会,542个村委会,1643个自然村。

林州是红旗渠的故乡,是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位于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1994年元月撤县设市,全市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总人口100万。 历史沿革 林州历史悠久,夏属冀州,春秋时先属卫,后属晋。战国时为韩国临虑邑,后属赵国。西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置县,以西有隆虑山取名,曰隆虑县。东汉延平元年(公元106年),避殇帝刘隆名讳,改称为林虑县。金贞祐三年(公元1215年)升为林州,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改为林县。民国29 年(1940年)3月划分为林北、林县两县,林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五专区辖,林县属国民党统治区。民国32年(公元1943年)5月成立林县抗日民主政府,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革命根据地第七专区。民国35年(1946年)6月林北、林县合并,称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五专区辖。 1949年8月属平原省安阳专区,1952年平原省撤销划归河南省,属安阳专区辖。1958年4月属新乡专区辖,1962年复归安阳专区辖。1983年安阳地区撤销,划归安阳市辖。 1994年1月24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25号)同意撤销林县,设立林州市。由安阳市代管。 2000年,林州市辖14个镇、3个乡。总人口982254人,各乡镇人口: 城关镇 103303 合涧镇 62887 原康镇 38708 桂林镇 40264 临淇镇 87499 五龙镇 64368 东姚镇 55502 采桑镇 47610 横水镇 82679 河顺镇 62056 东岗镇 48317 任村镇 45394 姚村镇 79866 陵阳镇 27646 城郊乡 92488 茶店乡 34869 石板岩乡 8798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3年元月,撤销原城关镇,新置4个街道:开元街道、桂圆街道、龙山街道、振林街道。 2003年,林州市辖4个街道、13个镇、3个乡:开元街道、桂圆街道、龙山街道、振林街道、横水镇、原康镇、姚村镇、五龙镇、桂林镇、任村镇、陵阳镇、东岗镇、东姚镇、临淇镇、河顺镇、合涧镇、采桑镇、石板岩乡、城郊乡、茶店乡。

  • 林州的历史沿革
    答:林州历史悠久,古名隆虑,出自战国韩国“临虑邑”。在夏属冀州,春秋时先属卫,后属晋。战国时为韩国临虑邑,后属魏国,而后又属赵国。秦属邯郸郡。西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 置县,以西邻隆虑山取名置“隆虑县”,属河内郡。东汉延平元年(公元106年) 因避殇帝刘隆讳,改名林虑县,建安十...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林州市委员会历史沿革
    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沿革在林州市的篇章中,始于1981年5月13日。这一天,政协林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政协林县委员会的诞生。首任主席郭永生,副主席包括杨志雄、刘兴堂等人。起初,政协工作并不独立,由县委统战部负责日常事务,直到1982年1月才设立专门的办公室,与统战部合署办公。
  • 林州话的林州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答:林州即原来的林县,1994年元月撤县设市,改名为林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角,晋、冀、豫交界处的太行山东麓。东与安阳县、鹤壁市、淇县接壤,西依太行山同山西省平顺县、壶关县毗邻,南和辉县市、卫辉市相连,北濒漳河同河北省涉县隔河相望。林县地处三省交界之处,素有太行山门户之称。太行支脉隆虑山贯...
  • 林州市属于哪个市
    答:黄华流水颠倒颠的黄华山等自然奇观。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旅游区是国家5A级风景区。林州市的历史沿革:1949年8月,属平原省安阳专区。1952年11月,属河南省安阳专区。1962年,属安阳专区。1983年10月,属安阳市。1994年1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林县设立林州市,由河南省直辖,暂由安阳市代管。
  • 林州邮政编码是多少
    答:456550。林州位于东经113°37′-114°51′,北纬35°40′-36°21′,地处河南省最北部、太行山脉东麓,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汇处,东与安阳县、鹤壁市鹤山区、淇滨区接壤,南与辉县市、卫辉市为邻,西与山西省平顺县、壶关县毗连,北隔漳河与河北省涉县相望。全市总面积2046平方千米。
  • 古代林州是现在的哪里
    答:古代林州是现今的河南省林州市。古代的林州位于中国河南省西北部,就是今天的林州市。林州市,河南省辖县级市,由安阳市代管,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东邻安阳县、鹤壁市、淇县;南同辉县市、卫辉市相连;西靠太行山脉,与山西省壶关县、平顺县接壤;北与河北省涉县隔...
  • 林州市这个地方好不好
    答:[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林州历史悠久,夏属冀州,春秋时先属卫,后属晋。 战国时为韩国临虑邑,后属赵国。 西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置县,以西有隆虑山取名,曰隆虑县。 东汉延平元年(公元106年),避殇帝刘隆名讳,改称为林虑县。 金贞祐三年(公元1215年)升为林州,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改为林县。 民国29 ...
  • 原康镇的历史沿革
    答:属魏郡林虑县。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 属岩州。金贞佑三年(公元1215年) 属河北西路彰德府林州。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 属中书省彰德路林州。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 属河南布政司彰德府林县。清属河南省彰德府林县。中华民国时属河南省河北道彰德府林县。1949年8月属平原省安阳专区林县。
  • 我想知道“安阳”的历史。谢谢!
    答:西汉初年,废安阳县并入荡阴县,此后直到西晋才得以重置。此间今安阳市所辖地区西部属河内郡,东部属魏郡(治所在邺城,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自东汉至西晋统一前,河内郡属司隶校尉部管辖范围,魏郡则属冀州管辖范围。西晋时期,属司州魏郡(统8县,林虑县(今林州市)属司州汲郡)。十六国时期,仍...
  • 安阳市五县四区是哪些?
    答: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汇处,西临长治,东接濮阳,北临邯郸,南接鹤壁、新乡,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55.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面积110平方公里。下辖1个县级市(林州市)、4个县(安阳县、滑县、内黄县、汤阴县)、4个市辖区(文峰区、北关区、殷都区、龙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