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安阳”的历史。谢谢!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求教关于安阳或者豫北的历史典故,谢谢了

位于豫北地区,和河北、山西接壤。古称相州,近代称彰德府,解放后成立了安阳地区,下辖现安阳市、濮阳市、鹤壁市,八十年代初撤地区建市。洹河临市而过,江总书记视察后曾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洹河治理好”。著名的甲骨文就发现于洹水畔的“殷墟”,2000年中科院考古队又在殷墟挖掘出一个商代将军大墓,其规模略比在同一地域挖掘的“妇好”墓小,现我国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既出土于“妇好”墓,毛主席曾亲自视察过妇好墓。市内有亚洲最大的彩色玻壳生产基地——安彩高科,邓小平同志和江总书记都到这里视察过。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其与埃及的纸草文、巴比伦的泥版文书等同为人类社会最珍贵的文化遗产。纸草文字和泥板文书都已失传,而中国的甲骨文几经变异,一脉相承,终于成为现在中国通行的文字。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凝聚力,而且记录了中华民族灿烂的5千年文明史。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更多的人认识这“千年神甲、文字始祖”,共同留住我们的文化之根

甲骨文,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殷代人用龟甲、兽骨(主要是牛肩胛骨)占卜。在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最详细的一条将近100字。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这种文字为甲骨文。甲骨文发现于安阳小屯村一带,是商王般庚迁殷以后到纣王亡国时的遗物(公元前14世纪中期~前11世纪中期),距今已3000多年。

甲骨文开始是自然流露,无人注意,1899年王懿荣辨认为商代文字,从事收集。1903年刘鹗拓印《铁云藏龟》。早期的研究者有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等。罗振玉又搜集实物拓印为《殷虚书契》等,并作考释。安阳殷墟考古发掘始于1928年,连续八九年,最大的收获是1936年夏发掘的第127号坑,得甲骨文1.7万多片。综合先后所得加以拼缀挑选,编印为《殷虚文字·甲编》和《乙编》,共收甲骨13047号。董作宾根据发掘材料作《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分甲骨文为5期,对文字的文法、字形、书体等的演变有所阐述,其后时有修正。陈梦家在所作《殷虚卜辞综述》中慎审总结,断代说遂基本可信。甲骨文考释方面学者颇多,成绩突出的有郭沫若、唐兰、于省吾等。孙海波采集编印为《甲骨文编》,初版在1934年,1964年修正再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汇集1899年以来80年间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公私收藏以及流传海外的共41956片,由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具体指导,编印为《甲骨文合集》,考古研究所70年代在殷墟发掘所得甲骨4589片,由钟少林等5人编著《小屯南地甲骨》,增加了一批重要的资料。

甲骨文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大约有4500个单字,可识者约1/3。它的基本词汇、基本语法、基本字形结构跟后代汉语言文字是一致的。用许慎六书来检查,在字形结构方面指事、象形、形声、会意皆已齐备;在文义使用上转注(互训,即义近通用)、假借(音近通用)也都很清楚。甲骨文可以断代,早晚分明,从某些常用字的变化可以领会许多中国文字发展的知识。例如:①简化,形体复杂的字,日趋简单,笔画减少。②形声化,象形字增加声符,假借字增加形符,变成形声字。甲骨文是占卜者写刻的,有它的局限性,不一定包括商代的所有文字。而有些占卜术语,一般人也未必通用。又由于是用刀刻成,不免变形,骤见不易理解。

甲骨文原来专指安阳殷墟所出,从发现至今已80多年,经过许多学者努力,取得很大成绩,在中国文字史上可以看作一个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各地发现周人有文字的甲骨,如陕西省西安市沣西张家坡出土三片卜骨,山西省洪洞县坊堆村出土1片卜骨,北京市昌平县白浮村出土3片卜甲,陕西省岐山县凤雏村出土292片卜甲,又扶风县齐家村出土1片卜甲,6片卜骨。其中以岐山、扶风所出比较重要,片数既多,不同单字在250字以上。这些资料出土地点分散,年代早晚不一,内容简单,字形与殷墟不尽相同,确是中国考古学之新发现,而从中国文字史看,还没解决什么问题。

只要过文化成绩过你们当地的专科线,美术统考成绩过提档线就可以。
他们学校有预录取政策,就是你的分数只要达到以上要求,只要带上学生证到你们当地安阳人文学院的招生点或者去安阳学校报名就可以,然后在9月26日全国最后一个高考补录报名时补报,然后他们提取你的电子档案。他们会提前收取你的准考证,怕到时候你们到时候报名了又后悔。
我弟弟也考虑过这个学校,算是正规院校吧。学费在能接受的范围内,新校区的设施还可以,据说新生会被安排在哪里!如果你是专科,还可以三年后报考专升本。他们的门槛貌似不是很高。长远考虑的话,此学校还是可以考虑。。但是报名还是要慎重。毕竟是人生大事!祝成功。。。

中国上古的三皇五帝时期,相传颛顼、帝喾两位帝王建都于今安阳市内黄县境内,分别在位70余年。春秋时期,安阳先属卫国,继而属晋国;战国时期,安阳属魏国,后属赵国。“安阳”一名始于战国。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今安阳市所辖地区大致属邯郸郡。始置安阳县。秦末属河内郡和邯郸郡。

西汉初年,废安阳县并入荡阴县,此后直到西晋才得以重置。此间今安阳市所辖地区西部属河内郡,东部属魏郡(治所在邺城,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自东汉至西晋统一前,河内郡属司隶校尉部管辖范围,魏郡则属冀州管辖范围。

西晋时期,属司州魏郡(统8县,林虑县(今林州市)属司州汲郡)。十六国时期,仍属魏郡管辖。同时,邺先后成为后赵、冉魏、前燕三国的都城。

南北朝时期,北魏道武帝天兴四年(401年),在邺立相州。此时邺已经成为相州、魏郡、邺县三级治所。

隋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废天下诸郡,实行州县二级制,安阳城为相州、邺县治所。开皇十年(590年)邺县治所迁回原地邺,复安阳县建制。

宋初,相州隶属河北西路,并置彰德军节度。

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相州升为彰德府,领5县(一说4县)。

元至元初改“彰德府”置“彰德路”,直接隶属于中书省。

明清时期大体属河南省,复为“彰德府”。领6县1州(磁州)。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安阳仍为彰德府治所。1913年改彰德府为安阳县,属河南省豫北道(1914年改为河北道)。1927年,道级行政区被废除,安阳县归河南省直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49年5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安阳,成立安阳市;8月1日,成立平原省,安阳市为省辖市。1952年11月30日,撤销平原省,安阳市划归河南省,仍为省辖市。

1983年,国务院决定把安阳县、林县、浚县、汤阴县、淇县划归安阳市,实行以市带县体制。1986年2月,河南省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将淇县、浚县划归鹤壁市,将濮阳市属的内黄县、滑县划归安阳市。

扩展资料:

安阳市位于东经113°37′-114°58′,北纬35°13′-36°22′之间,东与濮阳市毗邻,西与山西省长治市接壤,南与新乡、鹤壁两市相接,北隔漳河与河北省邯郸市相望。

按直线距离计算,北距北京约460公里,南到郑州约160公里。市域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543.6平方公里。

安阳市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横跨中国地势的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地形多种多样,以平原为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阳



  【古都安阳】——安阳历史

  安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3300多年的历史,与西安、北京、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并称中国七大古都。安阳是甲骨文的故乡,《易经》的发祥地,岳飞故里,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

  上古时期

  自古以来,安阳就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摇篮之一。安阳西部的小南海原始人洞穴,是25000年前旧石器时代一处人文景观,这里出土了7000多件人类使用过的石器工具,还有动物骨骼化石等。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称之为“小南海文化”。
  大约4000多年前,中国上古时代“三皇五帝”中的颛顼、帝喾二位帝王在安阳境内建都,分别在位70多年,是中华民族先民们所崇拜的君王。在今安阳市内黄县南三杨庄一带保存有颛顼、帝喾的二帝陵。

  殷商时期

  早期的商民族是一个迁徙不定的民族,据史料记载,他们一共经历了13次迁徙。约公元前1300年,商代第20位国王盘庚带领他的臣民从山东“奄”西渡黄河,来到当时称为“北蒙”的安阳。他们在洹水岸畔建立了稳定的都城,并在此传8代12王,历255年之久,安阳发展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有着稳定疆域和长期定居的都城。

  西周时期

  周武王灭商后,将殷都之地分封给纣王之子武庚,以续殷祀。同时,把商的王畿分为邶、卫、庸三个封区,分别由武王弟管叔、蔡叔、霍叔统治,以监视武庚,谓之三监。武庚叛乱后,周公将殷人强制迁徙到洛水北岸,兴建了一座成周城,殷地从此成为废墟。和兴建成周城的同时,周大封诸侯,全面建立新的统治秩序。卫是周武王之弟康叔的封国,整个西周时代,殷都旧地属卫国。

  春秋战国及秦朝时期

  邺城初建于春秋时期,相传为齐桓公所筑。春秋时期,晋国打败了卫国,占有了殷都旧地,称之为义阳,亦称东阳。战国时代,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这里始归魏所有,公元前439年,魏文侯封邺,把邺城当作魏国的陪都,西门豹、史起先后治邺。后又属赵国,称宁新中或新中。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五十年),秦将王龁(乞应为气)攻克宁新中,改名“安阳”,从此,安阳之名见于史册。后秦军围攻邯郸,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十一年),命大将王翦等攻克安阳后,开始修筑城墙。秦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36 郡。安阳分属上党、邯郸二郡。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群雄并起,楚王项羽与秦将章邯在“洹水南,殷墟上”结盟,史称“洹上之盟”。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东汉末年直到两晋、南北朝时期,以邺城为中心的安阳先后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6个王朝的都城,达126年,造就了安阳历史上的又一次辉煌。

  公元204年,曹操攻克邺城。公元213年曹操封魏公,建魏国。公元216年曹操晋魏王,邺城成为曹魏王都。公元219年曹操死曹丕为魏王,仍以邺城为都。至265年,邺城作为三国之魏都,历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奂诸王,共52年。曹魏时所建北邺城,东西长7里,南北长5里,外城有7个门,内城有4个门。曹操还以城墙为基础,建筑了著名的三台,即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曹操和他的儿子们在这里宴饮赋诗,造就了著名的三曹七子,为后世留下了“建安风骨”的美誉,是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公元335年,石虎建立后赵,迁都于邺,共15年。公元350年石闵灭后赵自立为帝,仍在邺城建都,共3年。公元357年,前燕迁都邺城,历慕容隽、慕容(日韦),公元370年,为前秦所灭,共13年。公元401年,北魏在邺城立相州,取河澶甲居相为名,是为相州名称之始,邺城属相州治理。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东魏孝静帝迁都邺城,共17年。公元550年,东魏亡,高洋在邺城称帝,史称北齐,历高洋、高殷、高演、高湛、高纬、高延宗、高恒诸王,至公元577年,共27年。公元580年,北周灭北齐,邺城被焚,邺民全部迁至安阳。安阳遂称相州,亦称邺郡。隋、唐、宋都沿用相州一名。

  清朝之前

  公元1192年(金代),升相州为彰德府。此为彰德府名称之始。明、清一直沿用,直到民国初年。

  近现代时期

  1913年,废彰德府,置安阳县。清末军机大臣袁世凯不得意时,名“回籍养疴”,实未回原籍,而隐居安阳洹上村。其后,他东山再起,窃取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宝座,进而又复辟帝制,做了83天的皇帝,最后在全国人民的唾弃声中下台。袁世凯死所葬之地袁林现为安阳市博物馆。

  民国以后,在豫北设河南省第三行政区,治所安阳,下辖安阳、汤阴、临漳、内黄等11个县。1949年置平原省,安阳为省辖市,仍保留邺县。1952年平原省撤消,邺县、安阳县属河南省。1954年,安阳县、邺县合并为安阳县,属安阳地区。

安阳???还是"安阳来"??

  • 谁能告诉我一些安阳或者豫北的历史典故?多谢赐教!!!
    答:仁义巷的故事!---不知道合适不合适?在河南安阳老城区内有一条“仁义巷”,那里曾是明朝宰相郭朴的祖宅所在地。仁义巷的来历很是动人,在安阳可谓家喻户晓。郭朴的老家就在离钟楼不远的地方。有一天,身在京城的郭阁老刚下朝回府,就接到老家夫人写来的一封家书。信中说,邻居王山盖房时,多占了...
  • 为什么说安阳是中国第一古都
    答:安阳,这座位于河南省北部的古城,拥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它地处南北交通要塞,东接齐鲁,西倚太行,北濒幽燕,南望中原,自然环境优越,自古以来就是人杰地灵之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安阳的辉煌始于3300年前,当时的殷墟成为商代的都城,持续了273年,因此被誉为“中国第一古都”。
  • 古时河南安阳叫什么
    答: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豫晋冀三省交界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安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25000年前,当时已有先民在此居住。安阳曾先后成为多个朝代的都城,包括商朝、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因此有“七朝古都”的美誉。安阳的...
  • 古时河南安阳叫什么
    答:重新设立安阳县。1949年成立了安阳市,成为河南省的一个地级市。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豫晋冀三省交界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安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25000年前,当时已有先民在此居住。安阳也曾是商朝的都城,以及多个朝代的都城或重镇。
  • 文化古都·安阳内容简介
    答:我们的母亲河,自古以来灌溉着这片土地,赋予了安阳深厚的人文底蕴。这片沃土在远古文明的犁耕下,始终保持着生机,见证了一次次改朝换代的历史变迁。安阳,犹如一部活生生的史书,每一段历史都镌刻着圣贤英杰、名相名将和文人墨客的身影,他们如星辰般点缀在中华历史的辽阔天幕上,形成了无数历史人文的...
  • 写安阳景点导游词
    答: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写安阳景点 导游词 ,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写安阳景点导游词1 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安阳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 约公元前1300年,中国商代的第20位国王盘庚已经在此建都,至今安阳建城已有3300年的历史。贯通中国南北的大动脉京广铁路和107国道就横跨在刚刚发现的商代古城之中。
  • 安阳市一个怎样的城市??谢谢
    答:安阳概述 我国最古老的文字,大家都知道是甲骨文。甲骨文就是在今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的。 安阳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商王盘庚迁都于此,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和文物可考的都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产生了把历史上统一王朝的共同都城西安、北京、洛阳、开封、南京列为“五大古都”一说,三十年代加上...
  • 安阳七朝古都为啥不出名
    答:  1。 安阳七朝古都的历史渊源安阳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据考古发现,安阳的历史可以追溯至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安阳曾经是周、韩、魏、赵等七个朝代的都城,被誉为“安阳七朝古都”。这些朝代都曾在这里建都并留下了不少历史遗迹,使安阳成为了一个历史文化...
  • 国家为什么点名发展安阳?
    答:城市名片 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安阳,自1986年起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座城市拥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被誉为“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著名历史考古学家郭沫若曾这样赞誉安阳。二、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1988年4月,“中国古都学会”将河南安阳列入与西安、洛阳、南京、北京、...
  • 安阳有什么
    答:一、历史文化 安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数千年的历史。这里曾是殷商时期的都城,发现了大量殷墟遗址,是探索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地区。安阳还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博物馆,如安阳博物馆、红旗渠纪念馆等,集中展示了安阳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二、自然景观 安阳地处中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