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读书笔记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另摘录笔记:

1、《社会分工论》中涂尔干对于文明的看法:

文明是社会总量和社会密度不断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科学、艺术和经济活动的发展,是人类成长的必然结果。因为人类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具备新的发展条件。

只要个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广泛地建立起来,他们要想维持他们的地位,就必须沿着专业化的道路发展,他们需要更加勤奋,不断把自己的能力激发出来。一旦这些活动得到了普遍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平就必然会得到提高。

所有的社会生活都是由一系列事实构成的,这些事实来源于许多个人之间结成的持久而又积极的关系。因此,社会生活所构成单位之间的互动越多,它的强度越大,这种现象就发生得越频繁、越有力。

总结为一句话:

涂尔干认为文明的产生是人类成长的必然结果,是社会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而且涂尔干还认为不存在一个普世价值,只有符合整个社会的价值才是好的,如果硬要把一个更加文明的价值灌输给一个相对落后的社会,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发生危险,甚至崩溃。

2、《发现社会之旅》读书笔记:

一个时代已经结束的标志就是它开始被浪漫化。

对于19世纪早期受过教育的法国人来说,中世纪的社会已经如此遥远,因为他们已经开始了对它的怀旧。人们觉得中世纪的人们虽然贫穷,但是每个人都有信仰,都很幸福,不管是主教还是农夫,每个人都各司其职。但其实,也许在真正的中世纪,即使是处于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主教其实居住环境都特别差,阴暗,脏乱的居所遍地都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这个时代好像也是如此。很多东西被我们浪漫化了。

工业主义的典型意识形态成为了整个世界的主流,这让我们相信,进步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新的社会是从旧的社会中被创造出来的,完成这种转变不需要革命或冲突,只需要让科学家和工业家执掌权力。

如果每个人都工作并根据他或她的个人价值而获得提升,那么就不会有真正的阶级冲突。这个体系是精英主义的,但没有人会在乎这点,因为处于顶层的专家们只是在为大众的利益工作。

这种意识形态包涵着一种被称为“无国家的国家”的观念:政府只是作为协调社会的技术性的、中立的工具,而不是一种压迫的工具或是服务于某些特定人的利益的机制。

3、《学术与政治》读书笔记:

说实话,这本书我没怎么看懂,这本书收录了韦伯的两次讲演稿,一次是《以学术为志业》,一次是《以政治为志业》。

在第一篇演讲稿中,韦伯在文中举了一个例子,现代人乘坐地铁,但是除非你是专业的机械专家,你可能并不知道地铁是如何运行的,一个普通人即使每天都在花钱,可是他却并不懂得为什么钱就能买到东西,所以,“理智化和理性化的增进,并不意味着人对生存条件的一般知识也随之增加”。

这其中包含的另外一层意思是:

这样的知识和信念,只要人们想知道,他任何时候都能够知道,从原则上说,再也没有什么神秘莫测,无法计算的力量在起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掌握一切,这就意味着为世界“祛魅”。

因为宗教的兴起和发展在与人们相信神秘力量的存在,但是现在已经不相信了。

到后来,实验和实证主义兴起了,证实和证伪必须通过实验的方法。理性实验也是理智化的一个重要过程。

科学不涉及终极价值,韦伯也举了一个例子,医生在救治病人的时候,运用一切技术和知识将病人救活,但是病人存活的意义却不是医生考虑的范围,比如可能有的病人希望安乐死,有的病人觉得活着很痛苦,并不希望继续生命,但这和医生的知识是相违背的,知识是价值无涉的,所以更加容易形成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

2012.07.08—07.28

  • 读书笔记6:什么是社会认知
    答:那导致我们这样思考的思维,是怎么样进化来的呢?我们经常说,刚出生的婴儿就如同白纸一样,你如何塑造它,它就会成为什么样子,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社会学家保罗,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让三个月大的婴儿看一个简单的木偶表演,然后他们发现婴儿会想要触碰木偶,因为木偶是无害的。这代表什么呢?这...
  • 读书笔记#01 《社会学的邀请》
    答:译者:林聚任 等 这是《社会学的邀请》序言第一段。当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会喜欢这本书。结果,我爱上了它。以前零散有度过一些关于社会学的经典读物。但因为基础知识的缺乏,直接读学术性的著作犹如圂囵吞枣,至读到了前人学者们的文字,不知道他们表达的精髓。甚至还不懂“社会学”到底是...
  • 《社会分层与贫富差别》的读书笔记
    答:近些年来,国内的很多社会学家都在思考,究竟应该这样看待我国社会分层的这些新变化。 政府主导型社会,在我们国家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上发挥了最主要的作用。政府主导型社会,这样,政府的政策对于社会的影响十分巨大。其实,在按照常规运作的、制度稳定的国家,政策变量对于社会结构的影响力是十分有限的,政策...
  • 《社会与经济》读书笔记
    答:马克·格兰诺维特(美国)1、马克·格兰诺维特: 社会学家,斯坦福教授,每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他都是呼声很高的人选,他是新经济社会学的奠基人,“弱关系”理论,“嵌入”理论的提出者。理论主张:强调社会因素对经济的影响。2、本书: 批评了经济学帝国主义,系统阐述了社会因素对于经济活动的...
  • 从社会学的角度写关于三国演义的的读书笔记5000字
    答:不可不学,当效吴下阿蒙。2、公元200年,袁绍挑选10万精锐步兵、1万骑兵,以黎阳为大本营;命令颜良为先锋,渡河进攻白马。曹操用荀攸之计,扬言渡河抄袭袁绍后路,袁绍命令颜良分兵一半到延津阻击曹操渡河;曹操命令于禁固守延津,以张辽、关羽为先锋,自己亲自领主力直扑白马,与东郡太守刘延夹击颜良,颜良...
  • 《与社会学同游》读后感
    答: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与社会学同游》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与社会学同游》读后感 篇1 社会学是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书中有很多社会学家的照片,其中一些,我也是被其皇皇巨著的读书笔记任务"折磨"过的,但我仍然特别感谢他们,这些富有洞察力而严谨的社会学家提供给我们不同...
  • 什么是社会学 elias 读书笔记
    答:读书笔记写作方法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心得笔记中的读后感有点麻烦,但只要懂得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的关系,就会轻松拿下,因为读后感不过就是一种议论文而已。很多应用文种只有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具体应用,而读书笔记属日用文类,应即学即用。常用...
  • 与社会学同游高中读后感
    答:这,让我想起了书柜里这本《与社会学同游》。在过年期间读了这本小书,作者彼得?伯格的文笔特别好,这位著名社会学家深入浅出地讲解着"社会学是什么"这个巨大话题,一路上播种下好多金句,而我跟在后面默默折角。 书中有很多社会学家的照片,其中一些,我也是被其皇皇巨著的读书笔记任务"折磨"过的,但我仍然特别感谢...
  • 社会语言学读书笔记:跟什么人,说什么
    答:社会语言学读书笔记:跟什么人,说什么话 社会语言学是社会学和语言学的交叉学科,不同的研究学者可能有不同的研究倾向。其研究主要分微观和宏观两种。微观侧重于语言本身,比如说语言的发展和变化。而宏观则是从社会的角度出发。虽说出发点不同,但双方都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社会现象。
  • 《街角社会》读书笔记范文
    答:初读美国威廉·富特·怀特的《街角社会》,给人的印象是关于一群贫民区的小混混们在街头巷尾的生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街角社会》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街角社会》读书笔记篇一 威廉·富特·怀特是美国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在哈佛大学青年研究员基金的资助下,1936 至1940 年间怀特通过对“科纳维尔”(波士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