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武器系统发展趋势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袁信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与新军事理论的提出,现代战争的作战要求不仅重视战争的胜负,同时要保证是以最少的物质损耗,人员伤亡,在最短的时间内赢得战争,并能同时应付多场局部战争。这就要求综合集成武器平台、军事信息系统和多兵种联合作战,即所谓的自动化指挥系统。

在近几次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导弹武器以其打击精度高、运行速度快、射程远、威力大、实现纵深目标打击等特性 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未来战争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成为高技术战争的一种重要作战形式。

导弹武器系统是导弹和发射导弹完成战斗任务的各种设备、设施和系统的总称,而导弹武器指挥系统即是通过对系统各部分的综合设计,综合集成,综合运用达到高效率,高效能使用资源的目的。

2.国内外发展现状

//美国

美国在海湾战争中首次应用C2(指挥与控制)系统,拉开了自动化指挥系统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经过不断的改进发展,如今已发展成为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为一体的C4ISR系统,且通过信息网络通信平台,构成了覆盖战略、战区、战术指挥系统,协同各军种的综合C4ISR系统。

依托于全球化、数字化的通信网络,导弹武器指挥系统共享综合C4ISR系统中的情报侦察、预警信息,协同其他军种、电子战系统、信息战系统共同作战。

美国战略级导弹武器指挥系统,具备洲际导弹等可装备多核弹头的战略级导弹,摧毁敌方战略目标,同时具备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亦称为陆基中段防御系统(GMD)在战略层面进行导弹防御。战区战术级,装备有近程、中程、远程,多核弹头、常规弹头的基于多发射平台,对空、对海、对地、对潜的各种战役战术级导弹,用于攻击各种战区战术级的静止或运动的目标。在战区战术级防御系统方面,具备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战术级的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海基宙斯盾/标准-3系统,以及远程防御的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

//俄罗斯

//以色列

//中国

中国目前的指挥系统还只是战术级,尚未形成战略到战术整个体系的自动化指挥系统。

3.导弹武器指挥系统组成及功能

综合指挥自动化系统的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其包含战略、战役、战术级别的,各军种的协同。

导弹指挥系统并不是整个系统的独立子系统,而是有机地融于、依托于综合指挥自动化系统。除了战略导弹部队指挥中心,战区、战术导弹部队指挥中心之外,图1中所示各部分,

国家信息融合中心,战略、战区情报侦察系统,战略、战区预警探测系统,战略、战区电子战系统,战略、战区信息战系统,战略、战区导航系统,国家级、战区级电子信息系统通信网络,均为导弹武器的指挥系统的协同部分,为其指挥决策提供支持。

图1 国家综合自动化指挥系统结构图

战略导弹武器指挥系统,负责国家级的信息收集、决策、以敌方重要战略目标为对象,保护己方战略目标,在国家级层面上负责。战区导弹武器指挥系统,负责在战区层面上,接受战略导弹武器指挥系统的指挥,并指挥战术级指挥系统,同时在战区层级上进行信息收集、决策。战术导弹武器指挥系统,接受战区级导弹武器指挥系统指挥,以毁伤敌方战术纵深目标为对象,进行决策。

图2为导弹武器指挥系统的组成。战略、战区、战术三个层级虽有差异,但其系统组成与功能本质上是相同的,可以分为三个模块:一是作战部署模块,主要包括作战单元火力系统、电子战、信息战系统和作战部署的建立和优化。二是信息平台模块,主要收集侦察、情报、导航系统的数据,通过数据融合,为决策模块提供信息支持。三是决策模块,分析战场态势,确定导弹袭击战略、战术目标,进行进攻,以及确定来袭导弹,进行防御。对进攻与防御目标进行分配、排序、布署。最后对作战效果进行评估。

下面将通过对此三个模块的分述整个导弹指挥系统。

图2 导弹武器指挥系统的组成

3.1 作战部署

将一定数量、不同性能的导弹武器按一定的规则作适当配置和分工,对所属防空武器火力单元的区分、编组和配置,同时协同电子战、信息战系统力量以及其他军种力量,进行联合协同作战部署。

导弹武器按作战任务分为战略导弹,战术导弹;按射程分为近程(1000km以内),中程(1000-5000km),远程(5000-8000km),洲际(大于8000km);按弹头装药分为常规导弹,核导弹;按飞行方式分为弹道导弹,巡航导弹;按发射平台与打击目标,分别有陆基、海基、空基、潜射发射平台与空中防御、对地、对海、对潜轰炸打击目标的不同组合。

作战部署即是根据决策模块的决策结果,首先按作战意图对导弹武器进行区分;其次是将不同类型导弹武器编组,即按需要进行技术性能组合,明确协同关系,实现战斗力互补;然后对不同类型导弹数量、部署位置、责任扇区、目标线进行配置,形成战术阵势;最后协同,即是向电子战、信息战系统其其他兵种提出作战部署要求,以配合导弹武器的进攻与防御。

3.2 信息网络平台

信息网络平台是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的核心,用于连接不同层级、多军种、不同功能模块,实现整个指挥系统的自动化、扁平化、共享化,对信息进行融合,为决策提供依据。信息网络平台的功能主要有两个,即信息收集与信息融合。

3.2.1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上下级、不同军种指挥系统的指令传达、信息共享;二是对侦察、预警情报的收集。

一、上下级、不同军种

信息网络平台改变了过去“烟囱式”的指挥系统体系,实现了扁平化的网络结构。如图3所示,为战略、战区、战术三个层级的导弹武器指挥系统的信息交流拓扑结构。通过国家级信息通信网络平台,实现了战略与不同战区导弹武器指挥系统的信息交流,战略级不同军种间的信息共享,战略导弹武器指挥系统与国家作战指挥中心的信息交流,不同战区导弹指挥

系统间的信息共享。战区信息通信网络平台实现了战区导弹武器指挥系统与战术级导弹武器指挥系统的信息交流,以及战术级级导弹武器指挥系统间的信息共享。通过国家级信息通信网络平台和战区信息通信网络平台,实现了整个指挥系统的扁平化、共享化网络结果。

图3 导弹武器指挥系统的信息交流拓扑结构

二、情报系统

接受预警探测系统、情报侦察系统、导航系统的信息。

(1).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即是通过预警探测系统依靠一定的技术,通过各种预警探测平台,对预警探测目标进行搜索、识别而生成的信息。

其中预警技术包括:雷达探测、光电探测、电声学探测、自动目标识别技术。探测器、探测平台,分为移动平台与固定平台。移动探测平台包括高低轨道卫星、预警机、系留气球、水面舰艇、水下潜艇、机动车辆、便携式探测器这类移动探测平台;固定平台通常为各种雷达以及雷达网络等。对导弹武器系统的预警信息,主要以敌方的进攻导弹为目标,为反导弹系统提供目标航迹数据。

(2).情报侦察

接收情报侦察系统全天时、全天候、全方位应用一切可能手段搜集、查明目标国家军事、政治、外交、人文、经济和科技等战略情报,目标区域军事装备的分布、集结、布防、调动、数量、装备性能以及地形、地貌、气象资料,为确定导弹打击目标提供信息。

(3).导航系统

导航系统实现对确定运载体在某一坐标系中的位置,引导运载体安全、经济、便捷及准确地沿着所选定的路线准确、准时到达目的地。导航信息保证了导弹的精确打击,提高了导弹武器的威慑力。

3.2.2信息融合

信息网络平台接收3.2.1中所述的不同系统、不同探测器、不同传感器所探测的信息,其信息的时间、位置标度,数据格式各不相同,其精确度、可信度和适用范围具有差异,且真实信息与虚假信息混合。信息融合功能即是把这些不同领域冗余或互补的真假混合的数据

信息,通过各种算法(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估计理论、不确定理论、最优化理论、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等)进行处理,提高信息的完整性,精确度,为决策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

3.3 决策模块

决策模块好比整个武器导弹指挥系统的大脑,接收信息模块的信息,制定出作战方案,对作战布署模块下达命令,并通过作战效果评估,进行总结。

3.3.1作战方案生成

一、态势分析。根据上述情报信息,结合己方导弹武器、各级指挥控制系统的配置、状况等,生成战场态势。

二、判断目标。包括两个方面:(1)判断导弹武器进攻目标、优先级顺序。(2)判断敌方可能的导弹进攻型号、区域,进行反导弹系统防御布署。

三、作战方案生成。综合考虑敌我双方态势、导弹打击与防御目标,接收上级意图,参考下级作战情报,生成打击与防御的目标、打击与防御时间顺序、导弹的数量、类型、威力的方案。对方案进行分析,选出最佳方案。将最佳方案生成作战计划,传递给作战布署模块,将作战方案行实施。

3.3.2作战效果评估

通过信息网络模块,实时获取战场敌我情况,对作战效果进行评定,向上级指挥所上报空情和战斗情况。进行再次决策的循环,对原有作战方案进行修正,调整作战布署。

4.作战指挥模式

在导弹指挥系统中,只有依据不同弹头、不同发射平台、不同攻击目标、不同制导方式、不同轨道方式等特点,综合考虑,才能依据战场目标,整合不同性能的优势,进行作战指挥,以达到最有效的攻击与防御。本节首先介绍不同分类方式中各类型导弹的特点,然后分别针对静止、运动的作战目标,介绍作战指挥模式,并举例说明。

4.1 各类型导弹武器特点

弹头按数量可分为单弹头、多弹头;按飞行轨迹分为惯性弹头、机动弹头。多弹头有集束式、分步式与全导式,相对于单弹头,增加敌方防御成本,其中混加假弹头增加了敌方防御难度。同时,分步式与全导式多弹头能实现一枚导弹攻击多个目标,增强了进攻能力。机动弹头打击精度更高,但同时也更容易受到敌方电子干扰以及气象环境的影响。

按发射平台分有陆基、海基、潜基、空基,其中陆基又分为固定的井下发射平台与移动车载平台。陆基中的固定平台与潜基通常用于发射核弹头,因其便于核弹头的存储。陆基的移动平台与空基发射平台,机动性强。

按不同制导方式与轨道飞行方式分为弹道导弹的惯性、星光—惯性制导;巡航导弹的惯性、遥控、主动寻、复合、惯性-地形匹配制导。弹道导弹通常具有较大的体积与重量,用于装载核弹头,攻击战略目标;飞行速度与飞行距离都要大于巡航导弹;因其飞行速度快能较好应用于反导弹系统拦截。巡航导弹具有更好的精度;因为体积重量较小,可基于舰艇与飞机发射,有很好的机动性;由于体积小,通过设计可具有良好的隐身性能;低空飞行易于突防敌方防御系统的雷达。

4.2 主动攻击目标作战指挥模式

对于主动进攻型的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指挥模式,经3.3指挥系统决策模块中所述过程,获得打击目标的地理位置参数、打击目标数量与规模、敌方可能防御体系的特点,确定己方导弹弹头类型、轨道、制导方式、发射平台的匹配,结合现有导弹型号与装备部队,定出最优攻击方案,进行攻击。同时,通过协同电子战、信息战系统与其他军种,干扰或物理摧毁对方雷达、卫星定位系统,削弱敌方导弹防御能力。

海湾战争中,美军协同空军与信息战系统,首先通过全;在获取信息优势基础上,美国使用采用惯性制导和等高;4.3被动防御目标作战指挥模式;对于被动防御目标,包括空中飞机、舰艇、导弹乃至卫;例如以美国宙斯盾舰载防御系统中SM-161导弹为;5.发展趋势;我国的导弹武器力量得到了迅速的增长,尤其在导弹数;综上所述导弹武器指挥系统组成、功能、特点,在技术;(1)减少导弹

海湾战争中,美军协同空军与信息战系统,首先通过全面的制空权,使伊拉克“响尾蛇”系统的雷达根本没有机会连续开机搜索,因为那样很快就会被美军电子战飞机摧毁。其次,以强大的技术手段摧毁和瘫痪了伊拉克的雷达、通信系统,伊拉克防空警戒体系完全陷入混乱中。这两方面使伊拉克的中远程探测以及空中目标警戒探测功能丧失。

在获取信息优势基础上,美国使用采用惯性制导和等高线地形匹配修正积累误差的巡航导弹“战斧”BGM-109C/D,通过位于费雷敦钻井平台以南和巴林以北波斯湾海域、红海海域中的美国海军巡洋舰和战列舰、核潜艇等发射平台,对伊拉克各个预定目标进行打击。美军首批突击的54枚导弹中,有51枚命中目标,命中率达98%。对现场的勘察情况表明,圆概率偏差大约为9米左右。快速、有效、以最少的伤亡达到了制敌、摧毁敌方有生力量的作战目的。

4.3 被动防御目标作战指挥模式

对于被动防御目标,包括空中飞机、舰艇、导弹乃至卫星,同样,通过3.2中所述的预警功能,快速搜索定位需要打击目标,以提供更多的预警时间,然后同主动进攻型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指挥模式中相似,选择导弹类型,进行运动目标与己方导弹的运行轨迹计算,发射导弹进行防御。在这过程中,还可通过各种通讯模式与指挥中心实时联系,重新确定目标信息,修正己方导弹的轨迹,实施有效拦截。同样,协同电子战、信息战系统,通过发射电子云对敌方导弹制导系统进行干扰,通过激光等定向能对敌方导弹进行摧毁,同时协同空军等其他军种,对敌方导弹进行打击。

例如以美国宙斯盾舰载防御系统中SM-161导弹为例。舰艇使用的AN/SPY-1雷达首先发现弹道导弹交由神盾系统解算。当标准导弹发射时,MK 72固体火箭发动机将会把SM-3推送出Mark 41垂直发射系统(VLS)。之后导弹依然和舰艇保持资料通讯。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完后将会脱离,第二段MK 104固体双冲程火箭(DTRM) 将在空中点火。导弹此时继续接受来自船舰的GPS导引讯号,第三段ATK MK 136固体火箭(TSRM) 将在第二段烧完后点火。TSRM 将用脉冲点火提供SM-3推力30秒以拦截目标导弹。第三节烧完后,轻量外太空弹头(LEAP)(KW) 将利用船上传来的资料搜寻目标。ATK固体燃料姿态控制系统(SDACS)可帮助弹头在最后阶段奔向目标导弹。KW的感应器将会抓到导弹并锁定其要害部分。KW击中到目标,将造成130百万焦耳的贯穿能量把目标导弹击毁。

5.发展趋势

我国的导弹武器力量得到了迅速的增长,尤其在导弹数量与导弹发射车的灵活配置方面,但无论在技术层面还是战略战术层面都与美国、俄罗斯存在很大的差距。

综上所述导弹武器指挥系统组成、功能、特点,在技术层面上,我国的发展趋势:

(1) 减少导弹型号,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搞精品,这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

家尤其重要;

(2) 提高命中精度,以便实施精确打击。据国外军事专家经验总结:把导弹弹头的

爆炸威力提高1倍,杀伤力只提高40%,而把命中精度提高1倍,杀伤力可

提高400%。

(3) 提高导弹突防能力。

(4) 增加导弹的机动性。

(5) 加强信息非对称对抗技术。因美国在信息技术上显著领先于我国,我国一方面

应加强信息技术的科研,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信息非对称对抗这个有效手段。

(6) 研发新的导弹类型。例如钻地导弹等新型导弹,利于突防现有的防御系统,进

行有效的攻击。

(7) 标准化、模块化。实现模块化、标准化来减少不同型号间的重复建设,降低成

本,加快新型号、新类型的研发,同时可根据作战要求进行组装,提高灵活性。例如美国正在实施“可靠更换弹头”(Reliable Replacement Warhead, RRW)计划,开发海基和陆基通用的新型核弹头。

在战略战术层面:

(1) 加快通信网络平台的建设。实现覆盖各军种、各层级的综合自动化指挥系统。

(2) 标准化。实现不同军种间指挥系统的标准化,利于各军种、各层级之间的信息

共享,协同作战指挥,实现互操作性。同时利于在一个指挥系统被摧毁的情况下,能快速依托其他军种、其他层级的指挥系统重建原有指挥系统。

(3) 仿真平台。通过十分有限的损耗和代价,对新技术在整个系统中的应用进行论

证,对作战指挥模式进行演练,对战场情况进行模拟对抗,提高各级指挥人员的指挥水平,评估战场方案。

(4) 智能化。通过神经网络、专家系统、自适应等方法增强指挥控制系统中的柔性,

适应各种不同环境,更加快速、准确地做出决策。

(5) 备用指挥中心的建设。建立地下、机动备用指挥中心,在实现标准化的前提下

甚至可以考虑军事盟友或下级指挥所作为备用指挥中心,提高指挥中心的生存能力。

(6) 强调对人与组织体制重视。不仅要重视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更要注重人才、思

想、组织体制的联合与创新。

  • 防空导弹的发展趋势
    答:防空导弹的发展趋势是:高速、高精度、高机动性和多模式制导。防空导弹是一种用于拦截和摧毁敌方飞机、导弹等空中目标的武器系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空中威胁的不断增加,防空导弹的发展趋势也在不断变化。首先,高速是防空导弹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现代飞机的速度越来越快,导弹的速度也必须跟上。例如...
  • 国际舰载防空导弹武器发展趋势
    答:舰空导弹逐渐发展成为具备抗饱和攻击能力的高性能防空反导武器系统,将多种性能不同且能够相互搭配的防空武器,通过指挥、控制、通信及情报(C4I)系统有机地组成一个多层次、多节点的防空体系,强调对付多目标、360°全空域作战能力和“发射后不管”性能,注重系列化、模块化、通用化发展。典型产品是美国的宙斯盾舰空导弹...
  • 地地战术导弹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目前各国现役中的地地战术导弹,除美国新装备的“陆军战术导弹”采用子弹药带制导的集束式子母弹头有较好的突防能力外,都未采取任何突防措施,所以采取突防措施,提高突防能力将是今后改进或新发展的地地战术导弹发展的重要趋势。提高机动性、隐蔽性,缩短反应时间 提高导弹的机动性、隐蔽性,以提高导弹的战...
  • 陆基导弹发射【陆基导弹机动发射技术的发展趋势】
    答:2、一种武器发射系统可发射多种型号的导弹 这是目前国外导弹武器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这不仅提高了武器系统的作战灵活性,而且大大降低了武器系统的研制周期和成本。俄罗斯新研制的CLUB舰载导弹系统可以发射反潜、反舰、对陆攻击三种不同类型的5种导弹;C-400型远程地对空导弹系统已成为目前世界上第一个能有选择...
  • 简述导弹武器的发展趋势
    答:战术导弹发展历程 从系统复杂、射程有限、反应时间长、命中精度差发展到系统多用简易惯性制导或捷联惯性制导系统发展到射程和命中精度都有所提高,有的导弹采用末制导,使精度达到圆公算偏差几十米。第四代战术导弹便是精度更高、机动能力更强、弹头更加多样化,并逐渐形成战术弹道导弹系列,如美国陆军战术...
  • 导弹武器系统发展趋势
    答:经过不断的改进发展,如今已发展成为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为一体的C4ISR系统,且通过信息网络通信平台,构成了覆盖战略、战区、战术指挥系统,协同各军种的综合C4ISR系统。 依托于全球化、数字化的通信网络,导弹武器指挥系统共享综合C4ISR系统中的情报侦察、预警信息,协同其他军种、电子战系统、信息...
  • 什么是当前威慑力最大的核武器其发展趋势
    答:当前最强大的核武器是由美国和俄罗斯拥有的洲际弹道导弹,核武器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代化升级:所有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都在对其核武库进行维护或现代化升级,以保证其核打击能力。例如,美国和俄罗斯都在进行大规模的核武库现代化升级工作,包括升级现有的核投送系统、核弹头以及核生产设施...
  • 防空导弹的发展趋势
    答:经历了艰苦创业、迅速发展、基地建设,以及“文革”变迁后,十年反正与重整,使得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形成了高中低三个层次四个系列的多种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这就是中高空、中低空、低空超低空和便携式导弹。,防空导弹研制部门都在奋发图强,积极开拓。除了导弹武器的更新换代之外,重点开发的是按远、中...
  • 战术弹道导弹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重点提升导弹的综合作战能力,新兴国家则着重提高导弹的射程和威慑能力。在战术弹道导弹方面,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战术弹道导弹,重在提高导弹综合性能,发挥威慑与实战作用。此外,各国还加强了弹道导弹的试验与部署,不断提升导弹的推进系统性能、命中精度、战场适应性等多项综合战术技术性能。
  • 现代导弹武器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答:弹头设计是导弹武器实现打击效果的关键。现代导弹弹头设计呈现多样化趋势,包括高爆弹头、破甲弹头、反辐射弹头和反舰弹头等。这些弹头针对不同目标特性设计,能够实现不同的打击效果。例如,高爆弹头适用于对软目标进行大面积杀伤,而破甲弹头则用于对装甲目标进行穿甲攻击。作战运用的灵活性 现代导弹武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