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既然是昏君,为什么死也要坚持将大运河修好?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杨广这位皇帝,对于他的讨论,直至今日都从未消停过,而其中最为人注目的问题之一,就是杨广为何要动用数百万民众去开凿大运河?他的目的到底何在?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西抵长安、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共分五段:

广通渠。开皇四年(584年)开凿,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往东至潼关入黄河。

山阳渎。大业元年(605年)开凿,自山阳引淮水至扬子入长江。

通济渠。大业元年(605年)开凿,自西苑引谷、洛水至偃师入黄河,再自板渚引黄水入汴,经鸿沟、蒗荡渠、睢水,至浚仪出,向东南至盱眙入淮河。

永济渠。大业四年(608年)开凿,引沁水,南达于河,北抵涿郡。

江南河 。大业六年开江南运河,自京口引长江水至余杭入钱塘江。

可以明确的是,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很大的,唐代杜佑曾言:“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宋代卢襄亦言:“今则每岁漕上给于京师者,数千百艘,舳舻相衔,朝暮不绝。盖有害于一时,而利于千百载之下者。天以隋为吾宋王业之资也”。大运河加强了南北方的沟通,促进了南北方经济的共同发展,并极大方便南方的物资可以大规模地向北方快速转运,继而解决北方物质短缺问题。

杨广为何会修建大运河?有人说他开凿运河主要是为了加强统治和榨取江南人民,也有便于他本人巡游享乐的动机,可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非也,杨广修建大运河,虽的确是有巡游享乐的因素存在,但更多的原因却并非如此。

一、加强南方的归属感,继而维护隋朝大一统局面

隋炀帝即位后,隋朝虽然在疆域上已经实现了天下一统,可是南北方事实上却仍然是貌合神离,始终存在着一道看不见的裂痕。毕竟自五胡十六国以来,南北方已分裂隔绝敌对了三百余年的时间,此时隋朝虽一统南北方,因历史原因刻下的那道明面上的伤口虽已停止流血,但是横亘在南北方之间的那道无形而巨大的裂痕却很难在短时间内被表面上的统一所缝合。

这道裂痕的存在,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隋朝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尚、民间习俗等诸多方面,严重削弱着隋朝这大一统王朝所应具有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可以这么说,如若任由这道隐形的裂痕持续存在着,它就会越来越大,直至让南北方再次陷入分裂状态。

因此,如何加强南方的归属感,这无疑就是隋炀帝登基后首要考虑的问题。而修建大运河,就是隋炀帝加强南方归属感的重要举措,它的存在不但缩短了南北之间的距离,更是加强了南北方的联系,随着两地距离的缩短,贸易往来的频繁,曾经的隔阂自然也就随之消逝。

二、加强中央对南方的控制,维护隋朝的绝对统治

隋一统天下前,南方一直都处在陈朝的统治之下。隋炀帝即位后,故陈在江南仍然有着较强的经济实力与社会影响力,且他们与隋中央之间始终都还存在着比较尖锐的矛盾,史书有云:“陈之故境,大抵皆反”。

因此,南北方始终存在对立,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江南危机,唯有开凿出一条沟通南北的大运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隋朝失河悬远的局面,一旦运河开通,对于南方,无论是政治行为,还是军事行动,隋朝都能快速反应,并迅速做出行动。

三、便于南方物资快速供给北方,继而维护北方安定

隋朝一统天下时,北方早已不是曾经的经济中心,数百年的动乱,让北方已是被摧残的体无完肤,而隋朝的政治中心关中地区更是如此,经数百年战乱与过度开发,关中早已不复当年之盛,其所产已不足以供京师。而就在北方走向衰落之时,南方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是呈现出勃勃生机,“其野沃,其民练,其财丰,其器利”,经过南方民众数百年的辛勤开垦,至隋炀帝时期,农、林、工、商都有很大的发展,南方早已成为当时财货最富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为中国新一代经济中心。

由此,此时隋代要想稳固北方,就只能是借由南方的物资来供给北方。但是,当时并没有一条水陆路能够方便朝廷较为快速地从南方调配物资到北方去,尤其是关中地区。如此,这便就有了隋炀帝修建大运河一举。

四、便于隋炀帝发动对外战争,方便兵马与物资运输

隋炀帝时期对外征战是很频繁的,与吐谷浑、林邑、契丹、流求、高句丽等国都发生过战争。我们都知道,一场战争除了靠军队的战斗力,还得靠后勤,而因古代的科技并不发达,陆路交通很是落后,所以在当时粮草、马匹、装备等物资及兵员的运输,多数时候都以水路为主。而在水运上占有主导地位的年代,沟通南北水运,开凿运河对于军事行动来说,这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由此,当时隋炀帝为了便于自己发动对外战争,就花大力气修建了大运河,利用大运河从北方调兵,从南方调物资,用水路的速度来为自己的战事谋得先机。

总得说,隋炀帝之所以花大力气去修建大运河,无论是加强南方的归属感,及统治,还是方便南方物资运向北方,亦或是方便在战争过程中兵员和物资的运输,这一切都是为了稳固隋代对于天下的绝对统治,及自己对于天下的控制,同时维护隋朝对于周边国家的绝对霸权。



因为大运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经济,所以杨广死也要坚持将大运河修好。

因为杨广想要青史留名,毕竟修建运河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功绩。

杨广既然是昏君,死也要坚持将大运河修好原因,这是由于开凿大运河方便自己游山玩水,可以更好的享受。

  • 杨广死也要坚持将大运河修好,到底是对是错?
    答:二、杨广修建大运河,为了发展江南地区。很多人杨勇坚持修建大运河不太理解,毕竟修建一条贯通南北的大河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杨广却一意孤行。很多人都认为,杨广修建大运河是为了下江南游玩,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杨广作为晋王的时候,在江南有自己的根据地,他是想把老臣和根据地重新建立起来。
  • 杨广真的是一个昏君吗 杨广为什么到死都要修好运河
    答:杨广是不是昏君,目前仍无定论,而且杨广也不是到死都要坚持修大运河,反而是因为修大运河导致隋朝灭亡,杨广被杀。所谓昏君,应该是昏庸无道、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只是国家衰亡,百姓苦不堪言。但杨广并不全是这样的皇帝,从结果来看杨广确实造成了隋朝提早灭亡,千万百姓流离失所,但是在杨广在位的十多...
  • 今日不取,必为子孙患,隋炀帝为何拼死也要攻打高句丽?
    答:然后又开始征兵去讨伐高句丽,在这两方面就造成了大量的人员死亡,加速了隋朝被灭的速度。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这样做也是值得的,不能够等到高句丽发展起来比隋朝还强大那就晚了,与其被动还不如主动。可见隋炀帝并不是我们口中的昏君,相反他也是有明智的地方,虽然最后被灭国但是他也是有可取之处的。
  • 不是说隋炀帝杨广是一个昏君吗?杨广为什么死都要修好大运河?
    答:那么,隋炀帝真的是一个昏君吗?我认为不是,首先,隋炀帝开创科举制度,打破了世家笼络朝廷的局面,让很多贫困人家的孩子也能参加科举,而我们现在的高考制度也是借鉴了科举制度,而隋炀帝下令修的大运河我们至今还在使用,那么为什么隋炀帝到死都要修好大运河,真的如影视剧当中只是为了去赏花吗?在 其...
  • 杨广既然是昏君,为什么要修大运河?
    答:这里首先表达一个观念。我以为杨广并不是宁死都要修好大运河,而是作为众多劳民伤财项目之一的大运河进一步耗费了民力,导致民怨愈加欢腾,社会愈加动荡,从而加快了他自己以及隋王朝的消亡。另外,杨广一开端并不是一个昏君,但他一直是个暴君。一 心机Boy杨广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这句当今俗话在杨广那儿...
  • 隋炀帝为何要不惜拼到国破家亡,也要征服高句丽?
    答:在大家的认识中,或许隋炀帝杨广是个荒淫无度的昏君。但其实他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帅才,年仅二十岁的杨广便再度统一了南北。但是让人搞不明白的是,大业八年至十年,杨广曾三度亲征藩国高句丽,都以惨败告终。杨广为何宁可家破人亡,也要摆平高句丽呢?其实远征高句丽这个重任在隋文帝时期就已经开始...
  • 隋炀帝为何宁可灭国,也要将高句丽打趴下?
    答:那时候的隋炀帝也是认为自己的国家挺强大的,完全有能力把高句丽给打趴下。说实话隋文帝差不多已经给他奠定了很多的经济和军事基础,然后就让隋炀帝这样浪费了。其实隋炀帝之所以拼了命要拿下高句丽,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高句丽已经侵犯到了隋朝的利益了。如果隋炀帝放过了高句丽的话,那到底人家...
  • 杨广为何宁可家破人亡,也要摆平高句丽呢?
    答: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杨广的很多举措光耀千古,大运河、科举制等,都惠及后世。所以,杨广并非昏君,只是一意孤行,做事太急躁了。当然,那个时代的野心家也真不少!说说你们的看法吧!欢迎在评论区评论点赞收藏,也不要忘记关注我的百家号哟!文章到此就要结束了,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希望可以在忙碌...
  •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为何隋炀帝还执意要远征高句丽?
    答:隋炀帝问,是不是他死了,天下就会太平?如果是,他愿意死。御林军逼死隋炀帝后,天下就太平了吗?没有,恰恰相反,更乱了!然而,隋炀帝真的是昏君吗?隋朝的灭亡真的是因为他昏聩导致的吗?首先,对内,他开通了大运河,确立了科举考试制度,就凭这两件政绩,就足够他名垂青史。只有杨广这里心有...
  • 杨广作为一个昏君,为什么却被称为最有作为的君王?
    答:先来讲讲杨广为什么会被人们认为是一位昏君,首先就是他的皇位来路不正,靠着杀兄私弑父得来的皇位,这点杨广也没什么好反驳的,的确错在他身上。而上位之后更是成为了一个荒淫,残暴之人。隋朝当时的开隋九老大多是死在了他的手中,之后更是为了去江南寻找美女修建了京杭大运河。从杨广的这些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