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出土巨型长矛,几名壮汉都难抬动,这是谁的兵器?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3

在古代社会时期,兵器是战场上不可缺少的武器,它能够有力的帮助将士们斩杀敌人,阻止对方进入侵犯国家领土。可以说一场胜仗的最基本条件就是要有好的兵器。

而根据战场上的规则,一般长度越长分量越重的兵器给敌人的压力就越大,胜算也就越高。在我国考古界中专家也曾挖到古代时期的兵器,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越王勾践剑”了,它是古代兵器中的佼佼者,不仅历史价值高而且性能好、质量高。

在陕西内也曾出土一件巨型的长矛,5个壮汉都搬不动,专家:恐怕只有秦琼能拿起。

上世纪60年代末期,专家在陕西进行考察研究时发现了一座唐朝时期的陵墓,在得到有关部门的批示之下立马对其进行抢救性的挖掘。在挖掘的过程中专家发现了一件形状特殊的重兵器——长矛。

虽在土中埋葬了几百年的时间但它保存依然非常完好,刚出土时甚至还闪着寒光,没有一丝生锈的痕迹,锐利得能够吹毛断发。它的出现让专家很是感兴趣,立马对其研究起来。这把长矛是由锋和杆两部分组成的,一般长度为5米,类似于长枪,但比长枪的威力更大一些。

这种类型的武器主要是骑兵在使用,能够很快的击退敌人的进攻。这种类型的长矛也叫马槊,起源于汉朝时期,到了唐朝时期已经是非常常见的兵器了。它在战场上的作用力非常高,能够有力地掀翻骑在马上的敌人,可谓是兵器中的王者。

但这种兵器只有身强体壮、力大无穷者才能使用,否则根本抬不起来。现代社会的人们一直都非常好奇古人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为什么在战场上能够手握如此重器伤人呢?对于古人我们有很多的未知,但这件长矛的出现让人们对古人的力量又有了一个新的见解。

这件武器准备出土时5个人都抬不起来,最后还是在多人的帮助之下才将其抬出进行保护。看到此情况专家不得不感叹:恐怕只有秦琼拿得起来!秦琼是隋末唐初的名将,他以武功高强、力大无穷而出名。

年轻的时候他随着秦王李世民一起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后来更是被封为翼国公,具有极高的政治地位。同时秦琼也是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关于秦琼的的事迹在《旧唐书》中记载:“叔宝善用马槊,拔贼垒则以寡敌众,可谓勇。”

在书中说到,秦琼所使用的兵器就是长矛,他每次带上这种兵器都能将敌人从马上击落,而每次李世民遇到强敌的时候秦琼就带着长矛在前方开路,震慑对方的先锋官。

如此沉重的武器再加上唐朝古墓中出土,这件兵器很明显即是秦琼所使用的长矛。再由于它重量足因此能用的人非常少,把那些唐代的军事将领的情况加以分析,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然而,专家所说的这一切,也不过只是他们的初步推测而已,这究竟是谁的武器,恐怕还要更多的证据才能服众。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战歌写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可见中国远在秦朝就发明了长矛这种兵器。不过一开始的长矛做工是比较简单的,就是一个短短的矛头接上木的矛杆子,这就组成了一个士兵的必备武器——矛。韩非子曾经讲了个故事,一个商人一边夸自己的矛什么东西都能刺破,一边又夸自己的盾牌什么东西都能挡住,这侧面说明了矛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武器,在民间有着很大的销量。

不过后面随着战争的升级,矛的形制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就产生了马槊,马槊是一种特别的矛,它的矛头要比普通的矛头长得多,槊锋长达50-60厘米,既可以用来当作矛刺杀,也可以用来当作刀剑来砍杀。而马槊的杆部分则用专门的柘木来制作,柘木是非常名贵的财材料,韧性强,但是也很难加工,据说光是处理柘木就需要花费一年的时间。

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考古运动,到处发掘文物古迹。陕西作为数朝古都,作为中华民族起源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文物大省,当然座位表主要的考古地点之一。巧合之下,考古人员在咸阳市礼泉县发现了一座古墓,经专家研究发现,这座墓葬应该是唐代的。

这座墓葬本身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是它里面出土了一杆巨型马槊,这只马槊造型十分的精美,虽然在数千年的岁月清洗之下上面生了锈,但是人们依然可以看出这杆马槊往日陪同它的主人纵横沙场的英姿。最主要的是,这杆巨型马槊的重量太重了,当时考古队5个壮汉合力才把这杆马槊抬起来。

这么重的马槊是干什么用的呢?经过专家的分析,这并不是用于仪仗队的武器,而是用于马上冲锋的实战兵器,一个人拿起现代人5个壮汉才能勉强抬起的马槊,还带着它在马上冲锋,这个人的力气是多么的可怕啊!专家分析,这杆马槊应该并不是墓主人自身使用的,而是某个将军使用的武器,被这个墓主人机缘巧合之下得来的。

如此沉重的马槊,谁能够使得动呢?古代起兵打仗,使用这种重兵器的都是能力非常强,地位非常高的将领,他们不仅仅需要将这么重的马槊端平放在马上面,还需要在必要的时候挥动马槊用马槊的槊锋来劈砍敌人,这根本就不是一般人能够“用得起”的兵器!

专家在翻阅史记资料之后,认为这杆马槊从唐代的历史上来看,只有两个人“用得起”,这两位就是现在很多人家门上面挂得左右门神,一个叫做尉迟敬德,一个叫做秦叔宝。不同于《说唐》里面的李元霸等人物,尉迟敬德和秦叔宝是历史当中真实存在的人物。

李世民曾经对别人说:“我拿着弓箭,尉迟敬德拿着马槊,虽然是千军万马我们两个也无所畏惧”。这并不是李世民吹牛,他自己是一个神箭手,作为远程输出,而尉迟敬德拿着马槊近战几乎无敌,在攻打窦建德的时候,习惯带着几个亲信到处刺探情报的李世民遇到了大规模窦建德的骑兵,不过李世民一点儿也不畏惧,带着尉迟敬德在窦建德部前面挑战,并且一箭射死了对方的一个将军,然后窦建德部在后面追,李世民在前面射箭,尉迟敬德则持马槊砍杀,数千人拿他们两个人毫无办法。

秦叔宝也是个与尉迟敬德一样勇猛的武将,同样位居凌烟阁功臣榜,他的兵器也是马槊,而不是《说唐》里面的锏。李世民与人对阵的时候,如果地方有将领夸耀自己的武力,李世民就让秦叔宝上前杀死他,秦叔宝端着马槊,纵马向前,千军万马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从来没有一次失败过,因此李世民非常信任他。

需要5个人才能抬起来的马槊,如果有人能够使得动的话,也只有秦叔宝和尉迟敬德这两个武林高手了!



没有人知道是谁的,无法考证。古代的很多人武功高强,力气也很大,应该有不少将军都能用吧。

应该是项羽的兵器,因为历史上只有项羽做到过力拔山兮气盖世。

人们以为这是秦琼的马槊,历史上 秦琼常常击杀敌将于万军之中 ,用的兵器就是马槊。

  • 陕西出土巨型长矛,5个壮汉都抬不走,专家说了什么?
    答:1967年,考古专家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城的一处唐代墓葬中,发现了一杆巨型马槊。该马槊分为槊锋与槊杆两部分,槊锋长63厘米,槊杆长2米多,即使在场的5名壮汉使出吃奶的力气,也很难将其抬走。那么问题来了,在唐朝时期,真有人能拿起这把巨型马槊作战么?马槊,是长矛的重型精品版,也是重型的...
  • 古墓出土巨型长矛,5个人都抬不动,专家:恐怕只有秦琼能用它
    答:上世纪六十年代,考古学者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城的一处唐代墓葬中,发现了一杆特殊的长矛。由于特殊的环境因素,此长矛保存较好。长矛由分槊锋与槊杆两部分,其中槊锋长达63厘米,槊杆更是长达2米多。此外此矛非常重,甚至五个壮汉都很难抬动。那么这把长矛到底是什么来历呢?经过勘测,学者们认为...
  • 陕西出土巨型长矛,3名男子都抬不起,专家:难道是这二人兵器?
    答:古时练武之人有句俗语“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长兵器有着非常强大的战斗力,以长度为特征,矛和枪都在此列,古代军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在陕西省,就出土了一柄十分巨型的长矛,3名壮汉都搬不动,它究竟是什么来头呢?专家说:“莫非是这二人的兵器?”在上...
  • 陕西出土巨型长矛,几名壮汉都难抬动,这是谁的兵器?
    答:在陕西内也曾出土一件巨型的长矛,5个壮汉都搬不动,专家:恐怕只有秦琼能拿起。上世纪60年代末期,专家在陕西进行考察研究时发现了一座唐朝时期的陵墓,在得到有关部门的批示之下立马对其进行抢救性的挖掘。在挖掘的过程中专家发现了一件形状特殊的重兵器——长矛。虽在土中埋葬了几百年的时...
  • 陕西出土的长矛5个壮汉都难抬动,会是何人的兵器?
    答:《三国志》正史没提过关二爷拿的武器就是82斤大刀,但却提到过典韦使用的铁戟足有80斤重,因此古名将使用的兵刃可能还真就存在几十斤的情况。也许还是有人会觉得那是夸张,但后来陕西出土了巨型长矛,连5名男子都抬不动,这就足以证明古代名将所使用的武器真的存在几十斤以上的状况。上世纪60年代,...
  • 陕西出土巨型长矛,5名男子都抬不动,它到底有多重?
    答:然后考古队伍当中5个壮汉一起去抗,仍然扛不动这杆马槊。5个人都扛不动,这马槊不说上千斤,起码也是几百斤了!是谁能够用得了这么重的兵器呢?马是一种重型骑兵兵器,是长矛的“重装精品版”,它起源于汉朝,在魏晋——隋唐时期发展道到了顶峰。由于连环马、拐子马 等重装...
  • 陕西出土一巨型长矛,五个人都抬不动,到底是哪个英雄在用它?
    答:这个巨型长矛的主人最有可能就是唐王朝的开国功臣秦琼,因为这个巨型长矛是由槊锋与槊杆两部分组成的,槊锋长接近70厘米,槊杆长度也达到了2.5米,所以专家推测这个武器的种类为马槊,是将领骑马作战时所使用的一种长矛武器。想要真正推测说巨型长矛真正的主人是很难的,因为在墓地中并没有什么可以推测...
  • 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发生过武松打虎的故事?
    答:也就是他下马步战骑兵,还一个人砍死数百人,可见古代专业武士家族战力之强大了。那么,项羽是不是个例呢?并不是的,我们现代很多考古发现,古人的力量或许还要比现代人强得多。比如近年就在陕西出土过一个隋唐时期的巨型“长矛”,这个长矛光是铁质的矛头就要好几个壮年男人才抬得起,可见古人的力量...
  • 秦兵马俑
    答:1974年3月,陕西临潼县宴寨乡西扬村的村民在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打井时,意外地发现了许多碎陶人,后经考古工作者探测,这是一个长方形的秦代兵马俑坑。1976年通过钻探,在此坑的北侧20和25米处分别又发现了两处兵马俑坑。按照它们发现的时间把它们分别定名为一、二、三号坑,三个坑的总面积为22,780平方米,坑内置...
  • 关于项羽
    答:所以想指望诸侯援军,帮助自己比登天还难。 以上四个条件可以说局势险恶到极点,以少量杂牌军快速击败几倍于己的精锐,无疑是痴人说梦!但是天才就是天才,天才就是要打破常规,天才就是要从不可能中创造奇迹。 五:作战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天才不愧是天才,项羽立刻就发现秦军的弱点——秦军布局是王离军围巨鹿,章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