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科普的资料,少点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有关科普的资料

人类进步史已雄辩地证明:科学技术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历史动力。而科学普及作为科学技术通向人类社会的桥梁,则是人类历史永恒的主题。
  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看,科学普及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必然有其自身的“增长点”。科学普及的生长点就在自然与人、科学与社会的交叉点上。也就是说,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学普及,科技与社会又作为科学普及的“土壤”,哺育着它的生长。而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则为科学普及不断提供新的生长点,使科普工作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浓厚的社会性、时代性。形象地说,科学普及是以时代为背景,以社会为舞台,以人为主角,以科技为内容,面向广大公众的一台“现代文明戏”,在这个舞台上是没有传统保留节目的。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贯重视科学普及工作。当前,我国已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普工作具有更大生机和活力的关键在于适时地将科普工作置于现实的社会、经济、文化三维坐标下,准确地找到自身的位置,建立与社会体制相一致的运行机制与操作方法,同时选择有时代性的科普选题。
  从本质上说,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作为社会教育它既不同于学校教育,也不同于职业教育,其基本特点是: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科学普及的特点表明,科普工作必须运用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的科普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社会的多种流通渠道和信息传播媒体,不失时机地广泛渗透到各种社会活动之中,才能形成规模宏大、富有生机、社会化的大科普。
  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商品既是科技物化的成果,也是科技信息的载体。而市场作为商品流通的集散地,覆盖了许多社会领域、家庭生活和个人生活领域。这正是科普工作求之不得的传播渠道和理想的运作方式。可以设想:如果把有关的科技知识,随同商品一起售出,就会像商业企业的售后服务一样,不仅可以提高商品的附加值,还可以进一步刺激市场,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商品的增殖效应。这种做法,在国内外都曾有过成功的先例。当今,更多的高科技产品诸如电脑、“大哥大”等进入办公室和家庭,我们完全可以做到,让人们在享用高科技成果的同时,接受一次科学技术知识的洗礼。这样的科普方式才是真正的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的现代社会科普方式,也是比较经济的科普方式。
  显然,科学普及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社会性工作,绝非某个部门、少数专职人员所能完成的。在一定意义上讲,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科普对象,而每个人又都可能成为科普工作者。“能者为师”是群众性社会教育的又一特点。然而,科普工作仍然需要有相对固定的基本队伍,这就是分散在社会各行为中的科技工作者。科技人员是科技知识的占有者,传播科技知识是他们的神圣职责。有的国家把科普工作作为科技工作者应尽的一项公益性的社会义务。
  现代科学技术是一个极其庞大而复杂的立体结构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种社会职能。在科普工作中,既要注重科技知识的外在功利,又不可忽视其内在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在知识信息中含有的四个不同层次(即数据、信息、知识和智能)中,占据最高层次的智能,才是构成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最具活性的重要素质。而这对身处不同岗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和科技工作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

科普知识 英文释义:Science knowledge
是一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种种科学现象和理论的知识文字,用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
1、科普知识的发展:
现代生物力学大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生物力学和运动生物力学发展进入了形成和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专家们对于人和动物运动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下面一些学者的科学研究广为人知:
亚历山大1970年的《生物力学》;1974年武科布罗多维奇对于动物运动进行了数学模拟,并因此促进了机器人制造技术的发展;1968年希利杰博兰德创建了有关动物以均匀步法进行运动的理论;1968年苏霍诺夫创建了陆地脊椎动物运动的一般体系;
哈顿有关人支撑运动体系调控机制的研究;米勒有关人运动生物力学问题的研究。1967年召开了第一次国际生物力学学术讨论会。1973年正式成立了国际生物力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iomechanics,ISB),这标志着生物力学学科的正式建立。
这一时期在苏联运动训练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了,而在此之前它只是在体育教育学的范畴内发展的。下面一些教科书成为阐述有关运动训练学知识体系的第一批著作:
苏联奥佐林的《运动训练的现代体系》(1970年)、德国哈列主编的《训练学》(1971年)、波兰乌利多夫斯基的《运动训练理论及方法》。这促进了运动生物力学在运动训练学范畴内新的科学方向的发展。
2、科普知识的意义和影响:
科普知识涵盖了科学领域的各个方面,无论是物理、化学、生物各个学科,还是日常生活无不涉及到科普知识。由于其范围的广泛性,奠定了科普知识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科普知识的重要意义必然要求我们的科普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的与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同行。同步发展。使科普知识,科普教育真正意义上走进人们的生活。科普知识的意义和影响必将是深远的、长久的。

扩展资料:
科普的发展历程
1、前科普阶段(近代科技革命--19世纪中叶)
此时期人类科学活动刚摆脱神学“婢女”的地位,科普借助于知识传播和技术传授活动来进行。
2、传统科普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上半叶)
随着经典力学、电磁学的成熟与完善,三大定律(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生物进化学说)的相继发现,近代科学各门类理论体系逐步建立。科普活动活跃起来,涌现出大量热衷科普的科学家。通过撰写文章、发表演说等方式向公众传播科学。
3、现代科普阶段(20世纪上半叶--现在)
以二战后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公众理解科学”活动为标志,将人类科普事业带入了全新的阶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科普知识

你可以写一篇关于哭的文章哭
哭 ,人类生理情绪的表露,又是表达人类感情的一种方式。人丛娘胎里分娩出来,一见天日,首先是哭。绝没有一见天日就放声大笑的。哭先于笑,是人生的途径,笑只不过是人生偶尔表现而已。常常有人受了某种委屈,表现为悲诉状呜咽;有人因恐惧而发出的低声抽泣;也有遭受创伤而表现的疼痛之哭;还有失去亲友的悲哀之哭。

哭,首先是不快情思的一种表现形式。咱们大概还记得小时候,有一点儿不舒服,不满意,就以哭的形式告诉父母,或是饿了,或是渴了,或是过热,或是过冷,或是尿床了……。一旦这种表示被父母觉察,便对其做出相应的处理。还有儿时患病时也是用哭声传递给父母和医生的。所以,哭常常是医生发现幼儿疾病的一个信号。

哭从心理的角度去分析,则有正常和变态之分。有些人无论有无缘由,常常以泪洗面,哭嚎连天。这种无端的哭是一种心理病态。三国时期魏国的大思想家,文学家阮籍郁闷出游,每每遇到无路可走时,便恸哭而返。据说,唐代有个叫唐衢的人,每读文章必哭,喝了酒也哭。这些都是先人不正常的病态之哭,又称变态之哭。

哭对人的心理肌体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比如,哭使呼吸失去规律,呼吸变粗变浅;哭能使心律不规律。绝大多数人哭后食欲下降,失眠,做恶梦,很伤身体。

与此相反,哭对人的心理还有保护作用的一面。哭常常是人内心极度痛苦做出的外在流露。对其自身而言,哭是自我保护的“杀手锏”,随时可以表现出来,它完全是一种发泄。人哭后可能心情会畅快些。当人遇到严重精神创伤,陷入可怕的忧虑和绝望状态时,既不思食,又不思睡。此时,如能设法使其大哭一场,就可能拯救他将要崩溃的精神。

早在1922年,科学家就发现,人的泪水中含有一种溶菌酶的化学物质,它具有杀灭病菌的功能。科学家认为,人们在极度痛苦或过于悲痛时,痛痛快快哭上一场,会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美国生物学家弗雷研究结果表明,人在悲痛时流的眼泪和伤风感冒及风沙入眼时流的眼泪,其化学成分是不同的。所以,流泪不仅对人体能起到保护作用,而且更有益身心健康。

因此来看哭的罪过远远小于哭的功劳,哭,能缓解人的情绪,减缓由于某种伤害给人带来的皮肉之苦……总之,哭陪伴着人的一生,哭,比笑好。

人类为什么会哭泣?[撰文 奇普·沃尔特 (Chip Walter) 翻译 周林文]

上世纪80年代,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以300多名男性和女性为对象,进行了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女性每月平均要哭5次,男性则每4周哭一次。婴儿出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放声大哭,向所有人宣告:“我来了!”我们的哭泣之所以特别,并不是因为哭喊声,而是因为充满感情的泪水。动物或许会呜咽、呻吟和嚎叫,但绝不会动情落泪,即便是与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亦是如此。猿类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泪管,但它的功能只是清洁眼部、浸润和呵护眼球。

人的一生通常会流下3种眼泪,因感情而流下的泪水是其中之一。另外两种眼泪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但它们的功能却各不相同。最基本的泪水会在每次眨眼睛时出现,它浸润着我们的眼球。而反射性的泪水会在眼睛不小心被戳,或洋葱的那股刺激性气体冲向眼睛时涌出来。不过,情感性眼泪却有独特的化学成分,分析这些成分,我们就可以了解它的作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生物化学家威廉·H·弗雷Ⅱ世发现,在情感性眼泪中,蛋白质的种类比反射性眼泪多20%~25%,钾含量更是后者的4倍,而且锰浓度要比血清中的高30倍。这种眼泪还富含激素,比如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n,人在承受压力时释放的一种激素)和催乳素(prolactin,作用是控制泪腺上的神经递质受体)。

弗雷认为,眼泪中复杂的化学组成与哭泣时的情绪有关。例如,在慢性抑郁症患者的大脑中,锰浓度偏高;焦虑不安、压力过大就会产生过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而女性体内高浓度的催乳素则可以解释她们为什么比男人爱哭,特别是在青春期之后。

弗雷推测,由于有大量的激素存在,当我们经受强烈的感情冲击时,人体就会用泪水将多余的化学物质“冲走”。也许,这就是我们在劝慰别人时,会说“尽情哭吧”的原因。

上世纪60年代,研究人员提出,我们哭泣是因为苦恼而不是要寻找解脱,所以是交感神经系统控制着哭泣。但也有不少科学家的观点却与之相反,他们认为哭泣会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镇静下来。科学家做了很多研究,但始终无法得出结论,因为在实验室里,参与试验的人很难产生真切的悲伤,让他们哭泣更是难上加难,况且还要对他们的悲伤和哭泣进行测试。但是,一些科学家,比如斯坦福大学的詹姆斯·J·格罗斯,已经试着做过这样的试验,而且作出了推测:哭泣可能会让我们以及周围的人心烦意乱,最终它还是会有镇静的作用。还有一些研究表明,如果交感神经系统中央的神经瘫痪了,病人会更频繁地哭泣;而具有重要功能的副交感神经被损坏了,病人的哭泣次数明显减少。这个发现暗示,我们或许不是因为苦恼而哭,而是为了摆脱苦恼。换句话说,哭泣重启了我们的情绪开关。

目前,人们利用的能源除核能、地热能、潮汐能外,都是从太阳能转化而来的。人们通常所说的太阳能是指直接利用太阳辐射到地球的能量。太阳时刻不停地照耀着地球,给地球提供了巨大的能量。人们很早就会直接利用太阳能进行干燥物品、提高室温等活动。近年来,由于世界性的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利用取之不竭并且没有任何污染的太阳能成了一项迅速发展的高新技术。

太阳能的利用
人们现在一般通过把光能转化为热能、电能和化学能直接利用太阳能。人们最常接触到的是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利用太阳辐射能加热水的装置。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太阳光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光电子器件,具有重量轻、寿命长和适应性广等优点,已成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和空间站等航天器上的主要电源。在一些没有进入大电网的偏僻地区,太阳能电池已开始解决那里的能源问题。目前太阳能电池的成本还较高,但随着光电转换技术的日益成熟,一般认为它将是今后大规模太阳能利用的主要途径。

风能的奥秘
风蕴含着巨大的能量:风速为每秒9~1 0 米的五级风吹到物体表面上,每平方米面积受力约100牛;风速为每秒20 米的九级风,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力约500牛;飓风的风速可达每秒50~60 米,每平方米物体表面受力为2000 牛。如果把风力开发出来为人类服务,那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据有关科学家测算,全世界每年烧黑煤发出来的能量,只及风力在一年内可为我们提供能量的1/3000。所以,有人将风能称作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无形的煤”。

风力场
由于风能的大小与风速的立方值成正比,因此,风力发电机应尽可能安装在理想的风场。这种风场被称作“风力场”。近年来,各国在选定的“风力场” 上,集中了一大批风力发电站,联合向电网供电。这项新技术为大规模经济地开发利用风能,节约矿物燃料和水力资源,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解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开辟了一条新路。

科普是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科普事业是国家的长期任务。
  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的科普工作

  • 科技小知识简短10字
    答:和资料,和爸爸妈妈一起动动脑,一起发明自己的 画自己想象中的科技画,是多么有趣,多么有意义啊! 8. 日常科普小知识 (简单的) 1、家具中的苯、甲苯、二甲苯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可导致胎儿的先天性缺陷。 2、洗涤用品中最环保的是肥皂。3、1941年,中国物理学家王淦昌提出了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半年之后...
  • 宇宙中的科学小知识简单
    答:6.【有关太空的小常识,介绍太空的】 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大气层空间以外的整个空间.太空物理学家将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海平面至10千米)、平流层(10~40千米)、中间层(40~80千米)、热成层(电离层,80~370千米)和外大气层(电离层,370千米以上).地球上空的大气约有3/4在对流层内,97%在平流层以下,...
  • 简单的幼儿科普小知识有哪些?
    答:1、兔子用腿拍打地面的动作来传递信息,用后腿拍打地面的大多数是雄兔,这是它向雌兔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2、世界上最大的猴是狒狒,最小的猴子是倭狨。3、'四不象'真正的名字叫麋鹿,是我国的珍奇动物。4、冰糕会冒气的原因: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
  • 关于地球的科学小知识
    答:7.地球科普知识50字左右 历年地球日主题 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 1975年人类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士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 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
  • 科普小知识讲解
    答:采购成本的小的变动,足以对企业利润有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称为采购杠杆原理。采购杠杆原理说明采购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 7. 科普小知识资料有哪些 科普小知识按研究对象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1、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现象的各门具体科学,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例如,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
  • 有关于“科普知识”的资料有哪些?(适合用于做小报的)
    答:1、科普知识的发展:现代生物力学大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生物力学和运动生物力学发展进入了形成和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专家们对于人和动物运动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下面一些学者的科学研究广为人知:亚历山大1970年的《生物力学》;1974年武科布罗多维奇对于动物运动进行了数学模拟,并因此促进了...
  • 科普小知识
    答: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室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唐山大地震中有几十万人被埋压在废墟中,灾区群众通过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压...
  • 有关科普的书籍有哪些?
    答:1、《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邶笪钟·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中外神话传说》——田新利·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3、《十万个为什么》——卢嘉锡·少年儿童出版社 4、《与鸟儿一起飞翔》——郑作新·湖南少儿出版社 5、《海底两万里》——(法)儒勒.凡尔纳·北京教育出版社 6、《汉字的故事》——梅子涵·...
  • 有关科普的资料,少点的
    答:弗雷认为,眼泪中复杂的化学组成与哭泣时的情绪有关。例如,在慢性抑郁症患者的大脑中,锰浓度偏高;焦虑不安、压力过大就会产生过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而女性体内高浓度的催乳素则可以解释她们为什么比男人爱哭,特别是在青春期之后。弗雷推测,由于有大量的激素存在,当我们经受强烈的感情冲击时,人体就会用...
  • 关于科普的手抄报内容资料100字,关于科普的手抄报内容资料
    答:1.科学普及简称科普,又称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公众接受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2.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3.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看,科学普及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必然有其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