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演变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9-11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初始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难以抵御恶劣的自然条件,因此采取集体劳动的生产方式,集体劳动所获得的产品平均分配,这也就决定了人类赖以生存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土地,为社会成员共同所有。因此,原始社会的基本土地制度为:土地公有制。
2、奴隶制社会(夏商周)
奴隶社会的土地所有制是奴隶主国家土地所有制。君主既是奴隶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井田制,井田制起于商朝,盛于西周。
古代井田制的主要特点是把土地划分成九块,每块百亩,其中八块为私田,中间一块为公田,形状如“井”字,故曰“井田”。
农奴首先要在公田上进行无偿劳作,然后才能在私田上耕种,且在公田耕种的收入全归奴隶所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描述的便是井田制。而井田制的实质是以君主为代表的奴隶主国家土地所有制。

3、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的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时期人类进入铁器时代,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渐瓦解。
战国时期,公元前594 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私田的合法性,按土地亩数征收赋税。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实际上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4、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秦统一六国之后在全国推行名田制,汉朝在实行“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同时沿用秦朝的土地制度。
名田制是以军功爵制为基础,按户籍计口授田的同时,又按军功大小分封不同的爵位和不同数量的土地。国家授出的土地即成为私人占有,国家不再收回,“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5、北魏至唐朝中期
北魏至唐朝中期,实行均田制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在唐中叶以后,人口增加,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被废止。
废除均田制后唐朝实行两税法(户税和地税):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亩交纳地税,取消一切杂役、杂税。一年分夏秋两季征收,故称之为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
6、北宋
北宋王安石变法实行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贫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客观上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7、明朝
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赋役合并、将田赋、徭役、杂役分摊在田亩上,折成银两,按田亩进行收税。实现了我国赋税制度从实物税向货币税的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中央政治制度演变

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中央日益集权于皇帝)

史实:①汉武帝从地位低微的士人中破格提拔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也往往参议机要,形成了与属于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的“中朝”,实际削弱了丞相权力。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后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等同于宰相,实际上分散了相权。③宋朝曾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分割相权。

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特点: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地方日益集权于中央)

史实:①西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后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作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②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使权力受中央的节制(民政、军政、税收);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1.先秦:西周—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分封建诸侯的制度,是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建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诸侯要服从命令,按期纳贡,随从作战.
2.秦汉:
秦朝—郡县制(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组织,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两汉:刺史制度的演变(监察—地方行政:汉武帝时实行刺史制度,刺史级别不高,但可监察诸侯王和地方;东汉末年,刺史改为州牧,执掌州的军政大权;东汉末年地方行政区划变为州、郡、县三级制);郡国并行与王国问题的解决(汉初郡国并行;其中,王国与割据无异,侯国受所在郡监督;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附益法”、“左官律”,逐步解决了王国问题).
3.宋元:
北宋—知州与通判(副知州)互相牵制;
元—行省制度(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中书省直辖河北、山西、山东;蒙古地区为岭北行省;东北地区为辽阳行省).
4.明清:
明—废行省设三司(布政司管民政财政;按察司管监察司法,都司管军政);土司制度(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宣慰司、土知府长官)与“改土归流”(取消土司衙门、改由朝廷派遣有任期、不世袭、可调动的流动直接统治的变革,称为“改土归流”.但明朝时西南大部分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 .
清—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创造了条件.雍正帝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清初设立十八行省五将军辖区(黑龙江、、盛京、乌里雅苏台、伊犁)两个办事大臣辖区(青海、)一个盟旗(蒙古).

  • 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答:1、萌芽(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期建立县制,标志着从君主法令的封建官僚制度开始形成。2、确立(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一整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包括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的官制以及地方推行的郡县制。3、巩固(西汉时期):汉景帝通过“削藩”平定七国之...
  • 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
    答:1.夏讷时期初步建立官制,在地方封候伯;2.周朝建立分封制和宗法制,在地方封诸侯,实行森严的等级制服 分封制使地方封候势力逐渐扩大,在东周时严重威胁中央政权的稳定 3.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在中央高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用于加强中央集权 4.汉初实行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的方式,封国逐渐...
  • 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演变
    答:1.先秦:西周—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分封建诸侯的制度,是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建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诸侯要服从命令,按期纳贡,随从作战.2.秦汉:秦朝—郡县制(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组织,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两汉:刺史制度的演变(监察—地...
  • 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
    答:1. 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州郡县三级制、道(路)州县三级制以及行省制的变迁过程。这一演变体现了中央集权逐步加强的趋势。2. 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这一演变过程不仅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的不断深...
  • 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
    答:、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制,推行县制,建立百官服从君主法令的封建官僚制度.2、战国末期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和以法治国的理论。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皇权为中心的封建君主专制,...
  • 地方行政制度中国古代
    答:地方行政机构层级随着历史发展不断演变,从郡县、州县到路府县,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反映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精细化。然而,中央对县一级的众多行政机构难以直接管理,于是出现了上层监督机制,形成逐层递进的三级或四级政权体系,皇帝作为最高主宰。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核心是中央集权,通过...
  •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
    答:1. 在先秦时期,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主要是分封制。这种制度下,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他们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定期纳贡,并在战争时随从作战。2. 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发展为郡县制。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组织,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任免。两汉时期...
  • 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答:政治制度演变 1、萌芽(战国):商鞅建立县制,百官服,从君主法令的封建官僚制度建立。2、确立(秦朝):一整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建立。(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的官制,地方推行郡县制)。3、巩固(西汉):①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三乱。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
    答:1.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的发展演变 (1)秦朝实行郡县制。(2)汉朝在郡县制基础上变为州、郡、县三级制。(3)隋朝恢复州、县两级制。(4)唐朝实行道、州、县三级制。(5)宋朝道(或称路)、州(或称府)、县三级制。(6)元朝在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7)明朝承宣布政司(习惯...
  •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答:州郡制指东汉末形成的州、郡、县三级地方政治制度。州起源于汉武帝所建部刺史监察制度。由于十三监察区借用儒家经典内古代州名,故当时即以“州”作为监察区的俗称。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后,东汉朝廷派中央九卿出任各地州牧,集中一州所辖各郡之军、财、民力镇压起义民众。从此,州由中央监察区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