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四川省安岳县的变化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四川省安岳县气候条件

安岳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冬暖春早,雨热同季,雨水充足,但时空、地域分布不均,有冬干、春旱、夏旱连伏旱、秋雨多的特点,光照较足,无霜期长,风速小。常年平均气温18、5摄氏度,年平均日照时数1192、7小时。年平均降水量924、9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47、7天。降雨集中在5月至9月,7月最多。

气候(Climate),自然科学名词,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光照、气温和降水等,其中降水是气候重要的一个要素。中国的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与天气不同,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规定,一个标准气候计算时间为30年。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光照、气温和降水、风力等,其中降水是气候重要的一个要素。一般来说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的地区,就是多雨地区;年降水量在400至800毫米的地区,就是少雨地区;年降水量在200至400毫米的地区,就是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就是干旱地区。
一个地区降水的分布特点可以分为地区分布状况和季节分布状况两部分来组成。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地区,有着巨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从而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季风气候,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的东南季风带来的。
东南季风为我国带来太平洋的水汽,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会最先得到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形成丰富的降水,也就成为了我国年降水量最为丰富的地区。

1990:
★1990年9月4日国务院【国函84号】批复:
将成都市东城区、西城区和金牛区调整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和成华区,5个区的行政区域范围和区人民政府驻地是:
锦江区:辖原东城区的东糠市、天涯石北街、和平街、梓幢桥正街、春熙路、盐市口、人民南路、东丁子、王家坝街、水碾河、攩扒街、芷泉街、莲花池、牛市口、东风南路、伴仙街、沙河铺17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天涯石北街。
青羊区:辖原西城区的新华西路、白家塘街、北大街、东通顺街、忠烈祠街、鼓楼南街、西御河沿街、祠堂街、上汪家拐街、斌升街、黄瓦街、青羊正街、黄田坝13个街道办事处和原金牛区的苏坡桥、文家场2个街道办事处及苏坡、文家2个乡,共辖15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新华西路。
金牛区:辖原金牛区的茶店子、土桥、洞子口、抚琴、白果林、天回镇6个街道办事处,金牛、营门口、洞子口、天回4个乡和原西城区的北巷子街、乡农市街、西南交大小区、青羊北路、西安路、四川工业学院、人民北路、肖家村、火车站、解放路、曹家巷、驷马桥12个街道办事处,共辖18个街道办事处、4个乡。区人民政府驻茶店子。
武侯区:辖原东城区的望江路、致民路、小天竺、跳伞塔、玉林5个街道办事处,原西城区的浆洗街街道办事处,原金牛区的三瓦窑、石羊场、永丰场、蔟桥4个街道办事处及桂溪、石羊、永丰、蔟桥4个乡,共辖10个街道办事处、4个乡。区人民政府驻永丰场。
成华区:辖原东城区的椒子街、双桥子、双林村、猛追湾、跳蹬河、建设路、府青路、二仙桥8个街道办事处,原金牛区的保和镇、龙潭寺、青龙场3个街道办事处和圣灯、保和、龙潭、青龙4个乡。区人民政府驻二仙桥。
★攀枝花市仁和区所辖的红格、安宁、新民、新九、和爱5乡划归盐边县管辖。(1990年3月2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7号】批复)
1991:
★撤销阆中县,设立阆中市(县级),以原阆中县的行政区域为阆中市的行政区域。(1991年1月12日民政部【民行批2号】批复)
★巴塘县巴仲镇更名为夏邛镇。(1991年2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号】批复)
★同意盐边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健康镇迁至安宁乡大坪地。(1991年5月3日民政部【民行批11号】批复)
★广元市元坝区的竹园镇和建峰、碾子、七佛、马鹿、白家、金山子6乡划归青川县管辖,市中区的普广乡、下寺镇和元坝区的上寺6乡划归剑阁县管辖。(1991年7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9号】批复)
★理塘县格则乡格木村划归巴塘县波密乡管辖。格木村划归巴塘县涉及的县界变更,按理塘、巴塘两县协议的格木村与理塘县则巴村界线勘定。(1991年7月2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30号】批复)
★1991年12月5日,民政部《关于四川省撤销纳溪县设立泸州市纳溪区问题的批复》(【民行批78号】):纳溪县尚不具备改设市辖区的条件,其行政区域以保留县的建制为宜。
★1991年12月29日,民政部《关于四川省撤销广安县设立广安市问题的批复》(【民行批98号】):广安县的行政区划以维护现状为宜。
1992:
★云阳县人民政府驻地由云阳镇迁至双江镇青龙嘴。(1992年1月27日民政部【民行批8号】批复)注:由于迁建工作需要较长时间,现仍驻云阳镇。
★撤销永川县,设立永川市(县级),由省直辖,以原永川县的行政区域为永川市的行政区域。(1992年3月9日民政部【民行批25号】批复)
★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驻地由上新街迁至南坪万寿桥。(1992年3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10号】批复)
★撤销江津县,设立江津市(县级),由省直辖,以原江津县的行政区域为江津市的行政区域。(1992年8月4日民政部【民行批88号】批复)
★撤销合川县,设立合川市(县级),由省直辖,以原合川县的行政区域为合川市的行政区域,原县辖的13个区公所同时撤销。(1992年8月4日民政部【民行批89号】批复)
★将达县罗江镇、蒲家镇、魏兴乡、新村乡、东岳乡,共48村、445村民小组、2居民委员会划归达县市管辖。将达县市南外镇和西城街道所属的金华、南坝2居民委员会,共15村、117村民小组、3居民委员会划归达县管辖。(1992年9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75号】批复)
★同意撤销绵阳市市中区、设立涪城区、游仙区。涪城区辖城厢、城北、工区、南山、朝阳5个街道办事处和石塘、丰谷、塘汛、永兴、吴家、杨家、青义、城郊、金峰9个乡镇,区人民政府驻原绵阳市市中区人民政府驻地;游仙区辖涪江街道办事处和游仙、石马、忠兴、新桥、石板、魏城、徐家、沉抗、刘家、玉河、小枧沟、柏林、松垭、太平14个乡镇,区人民政府驻开元。(1992年10月30日民政部【民行批127号】批复)
★巴塘县所属的茨巫、白松乡及贡波乡的贡波、自桑村划归得荣县管辖。茨巫、白松乡及贡波乡的贡波、自桑村划归得荣县管辖后的县界变更,以1992年11月3日巴塘、得荣两县协议的茨巫、白松乡与巴塘县中咱乡之间的乡界和贡波、自桑村与巴塘县热思村之间的村界勘定。(1992年11月1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172号】批复)
★撤销万县地区及万县市、万县,设立万县市(地级),辖原万县地区的开县、忠县、梁平、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8个县。新设立万县市3个市辖区:龙宝区、天城区、五桥区。龙宝区辖龙宝镇、武陵镇、19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驻龙宝镇;天城区辖天城乡等31个乡、3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驻天城乡;五桥区辖五桥镇等5个镇、43个乡,区人民政府驻五桥镇。万县市人民政府驻龙宝区的高笋塘。(1992年12月11日国务院【国函194号】批复)
★梓潼县城关镇更名为文昌镇。(1992年9月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53号】批复)
★眉山县人民政府驻地眉山镇更名为东坡镇。(1992年9月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59号】批复)
★双流县城关镇更名为东升镇。(1992年9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124号】批复)
★岳池县城关镇更名为九龙镇。(1992年9月2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81号】批复)
★营山县城守镇更名为朗池镇。(1992年9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95号】批复)
★夹江县城关镇更名为漹城镇。(1992年9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106号】批复)
★新津县武阳镇更名为五津镇。(1992年10月1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136号】批复)
1993:
★撤销资阳县,设立资阳市(县级),由省直辖,以原资阳县的行政区域为资阳市的行政区域。(1993年1月16日民政部【民行批5号】批复;1993年1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3号】批复)
★资阳县城关镇更名为雁江镇。(1993年2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1号】批复)
★将重庆市南桐矿区更名为万盛区(1993年2月16日民政部【民行批42号】批复;1993年2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9号】批复)
★苍溪县的小新乡划归广元市元坝区管辖。(1993年4月1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号】批复)
★1993年7月2日国务院【国函96号】批复:
1.设立广安地区。广安地区辖南充地区的华蓥市、广安县、岳池县、武胜县和达县地区的邻水县,地区行政公署驻广安县浓回镇。
2.撤销南充地区、南充市、南充县,设立南充市(地级)。
3.南充市设立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市人民政府驻顺庆区。顺庆区辖北城、中城、西城、东南4个街道办事处和李家、芦溪、搬罾、潆溪4个镇及共兴、顺和、双桥、金台、新建、舞凤、华凤7个乡,顺庆区人民政府驻人民东路;高坪区辖高坪、龙门、长乐、东观、青居、小龙、江陵、胜观、石圭9个镇和会龙、走马、黄溪、浸水4个乡,高坪区人民政府驻高坪镇;嘉陵区辖金宝、里坝、龙蟠、双桂、西兴、大通、安羊、金凤、曲水、李渡、吉安、安福12个镇和三会、太和、礼乐、大兴、一立、龙岭、木老、世阳、盐溪、火花、文峰11个乡,嘉陵区人民政府驻火花乡。
4.南充市辖原南充地区的南部县、营山县、蓬安县、仪陇县、西充县和新设的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原南充地区的阆中市由省直辖。
★撤销巴中县,设立巴中市(县级),以原巴中县的行政区域为巴中市的行政区域。(1993年7月2日民政部【民行批136号】批复;1993年7月2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436号】批复)
★1993年7月5日国务院【国函98号】批复;1993年7月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436号】批复
1.设立巴中地区。巴中地区辖达县地区的巴中市、通江县、南江县和平昌县。巴中地区行政公署驻巴中市.。
2.将达县地区、达县市更名为达川地区、达川市。达川地区辖达川市、达县、宣汉县、开江县、万源县、大竹县、渠县和白沙工农区。达川地区行政公署驻达川市。
★撤销万源县和白沙工农区,合并设立万源市(县级),以原万源县和白沙工农区的行政区域为万源市的行政区域,市人民政府太平镇,原万源县的9个区同时撤销。(1993年7月14日民政部【民行批151号】批复;1993年7月2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435号】批复)
★撤销彭县,设立彭州市(县级),以原彭县的行政区域为彭州市的行政区域。(1993年11月18日民政部【民行批232号】批复;1993年12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32号】批复)
1994:
★调整攀枝花市各区的行政区划:(1994年2月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1994]7号】批复)
1.东区辖原所属的僳果、密地、攀枝花、炳草岗、大渡口、向阳村、枣子坪、长寿路、南山、弄弄坪10个街道办事处和仁和区的银江乡(新庄村除外)、前进乡的炳草岗村和大渡口村的渡口、酸枣树、老熊箐3个村民小组。
2.西区辖原所属的玉泉、清香坪、河门口、格里坪、陶家渡、大宝鼎、摩梭河7个街道办事处和仁和区的平江乡及银江乡的新庄村。
3.仁和区辖原所属的仁和镇和务本、新生、同德、新华、民政、福田、太平、永福、大田、啊喇、平地、大龙潭、鱼塘、前进、中坝、总发16个乡及东区的金江、大河中路2个街道办事处。
★绵竹县城关镇更名为剑南镇。(1994年3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1994]17号】批复)
★撤销简阳县,设立简阳市(县级),以原简阳县的行政区域为简阳市的行政区域。(1994年4月5日民政部【民行批53号】批复;1994年4月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142号】批复)
★撤销南川县,设立南川市(县级),以原南川县的行政区域为南川市的行政区域。(1994年4月5日民政部【民行批54号】批复;1994年6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46号】批复)
★撤销邛崃县,设立邛崃市(县级),以原邛崃县的行政区域为邛崃市的行政区域。(1994年6月6日民政部【民行批[1994]88号】批复;1994年6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1994]247号】批复)
★撤销崇庆县,设立崇州市(县级),以原崇庆县崇州市的行政区域为的行政区域。(1994年6月10日民政部【民行批[1994]91号】批复;1994年6月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1994]270号】批复)
★中江县城关镇更名为凯江镇。(1994年8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1994]45号】批复)
★1994年12月17日国务院【国函138号】批复:
1.同意扩大重庆市市中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地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北碚区的行政区域,市中区更名为渝中区。
渝中区辖原市中区的七星岗、较场口、解放碑、朝天门、望龙门、南纪门、菜园坝、两路口、王家坡、上清寺、大溪沟11个街道办事处和从沙坪坝区划入的大坪、化龙桥2个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驻和平路。
江北区辖华新、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五里店、寸滩、江北城7个街道办事处和唐家沱镇,从南岸区划入的郭家沱街道办事处,从江北县划入的鱼嘴镇、复盛镇、五宝乡。区人民政府驻华新街。
南岸区辖南坪、龙门浩、海棠溪、玄坛庙、弹子石、大佛段、铜元局、花园路8个街道办事处和南坪、南山、峡口、涂山、鸡冠石、黄桷桠6个镇,从巴县划入长生桥、迎龙、广阳3个镇。区人民政府驻南坪万寿桥。
沙坪坝区辖小龙坎、沙坪坝、磁器口、井口、廖家溪、石井坡、童家桥、渝碚路、天星桥、土塆、新桥、山洞、歌乐山13个街道办事处和覃家岗、歌乐山、井口3个镇,从巴县划入陈家桥、曾家、西水、土主、青木关、凤凰、回龙坝8个镇和中梁乡。区人民政府驻小龙坎。
大渡口区辖新山村、跃进村、九宫庙3个街道办事处,从九龙坡区划入茄子溪街道办事处和八桥、胜利2个镇,从巴县划入跳蹬镇。区人民政府驻新山村。
九龙坡区辖杨家坪、谢家塆、石坪桥、黄桷枰、中梁山5个街道办事处和就龙、华岩、2个镇,从沙坪坝区划入石桥铺街道办事处、石桥镇,从巴县划入西彭、铜罐驿、陶家、白市驿、巴福、走马、金凤、含谷8个镇和石板乡。区人民政府驻杨家坪。
北碚区辖天生、朝阳2个街道办事处和歇马、龙凤桥、天府、童家溪、澄江、蔡家岗、东阳、北温泉、施家梁9个镇,从江北县划入水土、复兴、静关、柳荫、三圣、偏岩6个镇和皮家山、石坝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碚峡中路。
2.同意撤销江北县、巴县,设立渝北区、巴南区。
渝北区辖原江北县的两路、沙坪、回兴、石坪、龙溪、人和、大竹林、礼嘉、鸳鸯、木耳、王家、兴隆、茨竹、大塆、中河、龙兴、洛碛、石船、麻柳沱、统景、大盛21个镇和古路、高嘴、水庆、石鞋、华秦、天堡寨、舒家、关兴、张关、明月、龙安、白岩、黄印、悦来14个乡。区人民政府驻两路镇。
巴南区辖原巴县的鱼洞、鹿角、惠民、木洞、青山、丰盛、双河口、麻柳嘴、二圣、五布、东泉、姜家、天星寺、天赐、接龙、小观、花石、石龙、石滩、一品、安澜、跳石、圣灯山、百节、界石、南彭、公平27个镇和清溪、清和、白鹤塘、凉水、双新、和平桥、龙岗、陈家、仁流、南龙、忠兴、石岗12个乡,从九龙坡区划入李家沱、土桥2个街道办事处和花溪、南泉2个镇。区人民政府驻鱼洞镇。
3.经上述调整,重庆市共辖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万盛、双桥、渝北、巴南11个区和长寿、綦江、潼南、铜梁、大足、荣昌、璧山7个县。江津、合川、永川3个县级市由省直辖。
1995:
★同意将丰都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名山镇迁至汇南乡秀才湾。(1995年3月31日民政部【民行批25号】批复;1995年5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157号】批复)
★调整内江市市区的行政区域:(1995年9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37号】批复)
1.将市中区的沱江河以东的国光、椑木镇所属的行政区域划归东兴区管辖。
2.将原东兴区的沱江河以西的凌家镇、朝阳镇、永安镇(不包括沱江河以东的原水晶乡)、金安镇、靖民镇、沱江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划归市中区管辖。
★撤销什邡县,设立什邡市(县级),以原什邡县的行政区域为什邡市的行政区域。(1995年10月27日民政部【民行批76号】批复;1995年11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456号】批复)
★1995年11月5日国务院【国函106号】批复;1995年12月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518号】批复:
1.同意撤销涪陵地区、涪陵市,设立地级涪陵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枳城区。
2.涪陵市新设立枳城区和李渡区。枳城区辖原县级涪陵市的敦仁、崇义、荔枝、江东4个街道办事处和黄旗、龙桥、白涛、焦石、珍溪、清溪、南沱、百胜8个镇及山窝、罗云、卷洞、丛林、仁义、中峰6个乡,区人民政府驻中山东路;李渡区辖原县级涪陵市的李渡、蔺市、马武、新妙、龙潭、青羊、石沱、堡子、镇安、义和、致韩11个镇和明家、增福、两汇、石龙、同乐、酒店6个乡,区人民政府驻李渡镇。
3.涪陵市辖原涪陵地区的垫江县、武隆县、丰都县和新设立的枳城区、李渡区。原涪陵地区的南川市由省直辖。
★涪陵市将枳城区的龙渡镇划归李渡区管辖;将李渡区的酒店乡划归枳城区管辖。(1995年12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87号】批复)
★1995年12月24日国务院【国函132号】批复:
1.同意市中区更名为江阳区;撤销纳溪县,设立泸州市纳溪区;设立泸州市龙马潭区;泸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原市中区新街子街迁至泸县福集镇;对江阳区、纳溪区、泸县的行政区域作相应调整。
江阳区:辖原市中区的南城、北城、大山坪、茜草4个街道办事处和邻玉、蓝田、泰安3个镇及沙湾、华阳2个乡,泸县的弥沱、通滩、况场3个镇和石寨、黄舣、分水岭3个乡,原纳溪县的江北、石棚2个镇和丹林乡及棉花坡乡的石岭、红光、宝珠、新华、东风、火车、战斗、红星8个村。区人民政府驻市府路。
龙马潭区:辖原市中区的小市、高坝2个街道办事处和罗汉、鱼塘2个镇,泸县的石洞、胡市、特兴3个镇和安宁、金龙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新街子街。
纳溪区:辖原市中区的安富街道办事处和邻玉镇的先农、紫阳2个村,原纳溪县的护国、花果、大渡口、白节、合面、上马、打古、丰乐8个镇和棉花坡乡、龙车、渠坝、新乐、乐登5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友谊街。
泸县:辖福集、嘉明、喻寺、得胜、青龙、牛滩、兆雅、玄滩、太伏、云龙、石桥、毗卢、奇峰、潮河、云锦、立石16个镇和大田、天文、方洞、百和、玉河沟、顺河、雨坛、海潮8个乡。县人民政府驻福集镇。
3.经上述调整,泸州市辖泸县、合江县、古蔺县、叙永县、江阳区、纳溪区和龙马潭区。
1996:
★1996年8月3国务院【国函63号】批复;1996年9月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574号】批复:
1.撤销德阳市市中区,设立旌阳区和罗江县。
2.旌阳区辖原市中区的旌阳、红旗、建设、工农村、工农桥5个街道办事处,八角井、天元、扬嘉、景福、孝感、孝泉、柏隆、黄许、德新、寿丰、通江、新中、双东13个镇,城区、旌阳、东河、和兴、东泰、袁家、孟家7个乡,区人民政府驻旌阳街道办事处署前街50号;罗江县辖原市中区的罗江、略坪、金山、鄢家、蟠龙、德安、新盛、慧觉、御营、文星10个镇,大井、广福、回龙、白马关4个乡,县人民政府驻罗江镇。
★将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委托重庆市代管。(1996年9月5日党中央、国务院批复;9月15日正式实行)
★1996年10月5国务院【国函80号】批复;1996年10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658号】批复:
1.撤销宜宾地区和县级宜宾市,设立地级宜宾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翠屏区中心街19号。
2.宜宾市设立翠屏区,以原县级宜宾市的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为翠屏区的行政区域,翠屏区人民政府驻人民路19号。
3.宜宾市辖原宜宾地区的宜宾县、江安县、珙县、兴文县、长宁县、筠连县、南溪县、高县、屏山县和新设立的翠屏区。
★撤销绵竹县,设立绵竹市(县级),以原绵竹县的行政区域为绵竹市的行政区域。(1996年10月8日民政部【民行批72号】批复;1996年10月1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650号】批复)
1997: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
2.重庆直辖市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所辖行政区域。
3.重庆直辖市设立后,由国务院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对其管辖的行政区域的建置和划分作相应的调整。
★1997年5月30日国务院【国函41号】批复:
1.设立眉山地区,管辖从原乐山市划出的眉山、洪雅、丹棱、彭山、仁寿、青神6个县,地区行政公署驻眉山县东坡镇。
2.调整后的乐山市辖市中、五通桥、沙湾、金口河4个区和夹江、犍为、沐川、井研、马边、峨边6个县(自治县),代管峨眉山市(县级)。
★同意将达县人民政府驻地由达川市荷叶街迁至达县南外镇。(1997年6月5日民政部【民行批13号】批复)
★1997年10月31日民政部【民行批23号】批复:同意调整蓬溪县行政区域,设立大英县。
调整后的蓬溪县辖下东、罗戈、吉星、新星、板桥、槐花、黄泥、荷叶、农兴、金花10个乡和赤城、天福、常乐、宝梵、明月、吉祥、大石、新会、文井、鸣凤、任隆、三凤、高坪、群利、蓬南、红江(不含文武、永和、夏家沟3个村)16个镇。县人民政府驻赤城镇。
大英县辖原蓬溪县管辖的通仙、金元、智水3个乡和玉峰、象山、卓简井、天保、蓬莱、河边、隆盛、回马8个镇以及原红江镇的文武、永和、夏家沟3个村。县人民政府驻蓬莱镇。
★同意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1997年12月15日民政部【民行批27号】批复)
1998:
★1998年2月26国务院【国函15号】批复:
1.同意调整内江市行政区划,设立资阳地区,将内江市的安岳、乐至2个县和代管的资阳、简阳2个市(县级)划归资阳地区管辖。地区行政公署驻资阳市雁江镇。
2.调整后的内江市辖市中、东兴2个区和资中、隆昌、威远3个县。
★1998年7月31日国务院【国函60号】批复:
1.撤销广安地区和广安县,设立地级广安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广安区广福镇。
2.广安市设立广安区,以原广安县的行政区域为广安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浓回镇。
3.广安市辖原广安地区的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和新设立的广安区。原广安地区的华蓥市由省直辖。
1999:
★1999年6月20日国务院【国函51号】批复;1999年6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函133号】批准;
1.同意撤销达川地区和县级达川市,设立地级达州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通川区荷叶街。
2.达州市新设通川区,以原达川市的行政区域为通川区的行政区域,将达县的双龙乡划归通川区管辖。区人民政府驻西外镇。
3.达州市辖原达川地区的达县、宣汉县、开江县、渠县、大竹县和新设立的通川区。原达川地区的万源市由省直辖。
2000:
★将安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安昌镇迁至花荄镇(2000年5月26日民政部【民发129号】批复)
★2000年6月10日国务院【国函60号】批复:
1.撤销眉山地区和县级眉山县,设立地级眉山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东坡区。
2.眉山县设立东坡区,以原眉山县的行政区域为东坡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东坡镇。
3.眉山市辖原眉山地区的仁寿县、彭山县、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和新设立的东坡区。
★2000年6月14日国务院【国函66号】批复:
1.撤销雅安地区和县级雅安市,设立地级雅安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雨城区。
2.雅安市设立雨城区,以原县级雅安市的行政区域为雨城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沙湾路。
3.雅安市辖原雅安地区的芦山县、石棉县、名山县、天全县、荥经县、宝兴县、汉源县和新设立的雨城区。
★2000年6月14日国务院【国函69号】批复:
1.撤销巴中地区和县级巴中市,设立地级巴中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巴州区。
2.巴中市设立巴州区,以原县级巴中市的行政区域为巴州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巴州镇。
3.巴中市辖原巴中地区的南江县、平昌县、通江县和新设立的巴州区。
★2000年6月14日国务院【国函71号】批复:
1.撤销资阳地区和县级资阳市,设立地级资阳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雁江区。
2.资阳市设立雁江区,以原县级资阳市的行政区域为雁江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雁江镇。
3.资阳市辖原资阳地区的安岳县、乐至县和新设立的雁江区。原资阳地区的县级简阳市由省直辖。
★将剑阁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普安镇迁至下寺镇(2000年6月21日民政部【民发152号】批复)
★同意自贡市人民政府驻地由自流井区解放路迁至大安区丹桂大街。(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国函82号】批准)

安岳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距离省会成都166公里.东邻重庆市,南接内江市,北连遂宁市。幅员面积2689.11平方公里,耕地133.6万亩,辖69个乡镇,人口154万。我们来看看如今的安岳 盛于唐宋的石刻,具有极高的史学和艺术价值,被著名美学家王朝闻誉为“古、多、精、美”。境内现存摩崖石刻造像200余处、10多万尊、经文15窟、40余万字,列为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八庙卧佛院,石羊毗卢洞,鼎新华严洞、茗山寺,黄桷玄庙观,城郊圆觉洞、千佛寨等。还有罕见的石仿木古建筑—木门寺。石羊毗卢洞的紫竹观音高3米,悬刻于长、宽约10米的石窟中,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侧身坐在一张长3米的弧形荷叶上,飘逸自然而有丰韵,被前来观赏的专家、学者誉之为东方“维纳斯”。保存完好的侏罗纪马门溪恐龙化石、大量的石刻题记,珍贵的馆藏文物,尤令研究历史、观赏古迹的人们赞不绝口。   安岳农业发达,物产富饶。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产肉大县、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水产品超万吨县、中国柠檬之乡。柠檬、通贤柚、红苕加工、蚕桑、畜牧已成为安岳的五大支柱产业。  安岳工业以丝绸、纺织、食品、竹编、医药、机械加工、建工建材为主的产业已初具规模。安岳工业园区建设2002年底将全面完成,安岳工业方兴未艾。  安岳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纵横贯通境内的772公里干道公路出入十分快捷。已有220千伏输变电站1座、110千伏输变电站5座、10000门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光缆传输使通讯联络更加方便。

四川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以来,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先行目标基本实现的情况下,分析和研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能否实现确保基层财政运转和义务教育投入这两个目标,是当前最令人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全省第一批试点县(市)之一的安岳县进行了调查研究。
安岳县是我省的农业大县。2000年全县有154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139万,人均纯收入1803元,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639万元,财政支出3.58亿元,财政全额供养人员2.37万人,人均可供财力仅5728元。安岳县从2000年3月税费试点以来,从总体上看已实现了阶段性目标。在减轻农民负担并确保不反弹的基础上,乡镇基层政权运转和农村义务教育也基本上得到保证。
一、改革试点顺利并已见成效
1."农民减负"目标基本实现。1999年,全县涉农税费与集资总额为16218万元,人均负担116.5元,亩平负担110元;改革以后同口径计,全县农民负担总额为6702万元,比1999年减少9516万元,人均负担48.1元,减少58.7%;亩平负担54.3元,减少54.27%。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得到群众衷心拥护。
2.加大了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省市财政的帮助支持下,加大了转移支付力度,使安岳县人均可用财力提高到8958元,加上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人均财力达11662元。
3.规范了农村税收的征收行为。
4.实施配套措施,堵塞有可能出现农民负担的反弹空间。 5.全面实施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压缩人员。
6.认真推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下大力气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严格教师编制管理,优化教师队伍,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7.调整和改革财政管理体制,促进了农村税费改革顺利实施。
二、农村税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在调查中我们感到,站在乡镇基层层面看,税费改革推进顺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主要是在于从中央到县乡的精心组织实施,在于加大了对乡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于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了由财政投入和教师工资县管的新机制。这三方面合力为乡镇基层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仍有一些问题要引起重视。
1.乡镇债务沉重,将会给乡镇带来新的困难。安岳县农村税费改革中按照实际测算,对乡镇减少的可用财力,上级财政通过各种转移支付达到8537万元,保证了乡镇政权的正常运转和义务教育的投入。但是尽管县委、县政府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全县累计消化债务555万元,还有8.9亿元债务(含合作基金等)。其中,乡镇债务4.9亿元,每年全县需要支付贷款利息4700万元,(其中,乡镇2100万元),据测算每年乡镇财政收入增长不够支付债务贷款利息10%,基层政权持续运转带来困难。
2.举办公益事业困难增多。安岳县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取消了一事一议的制度,由于资金缺乏,乡镇、村难以举办公益事业。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田水利、公路基本建设以及乡镇村公益事业受制于投资主体的影响,一部分乡(镇)村的桥梁水渠急待修理;关系到基本国策的计划生育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积累性问题更多,税改后不能筹资筹劳,使一些公众共同受益的项目难度更大。
3.精简机构、压缩人员的出路狭窄。机构改革的目的主要是减少机构,压缩财政供养人员,提高办事效率。目前,要维持乡镇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纪检、武装等六套班子及其必要的工作部门,每个乡镇三十余名干部其实不能算太多,如果再要压缩,其出路又何在?大规模精简教师则又与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很不吻合;精简事业编制人员,除撤消机构,否则就必须转由财政供养,财政不拨款就只有向农民收费,从形式上看似乎依靠向农民收费养活的人减少了,但吃财政饭的却增加了。
4.税费改革方案还不很完善,执行中难以把握。一是农林特产税的据实征收仍旧很难做到。由于其种植面积、销售价格及销售量都是变数,据实征收难度太大。二是税负不公。农业税按承包地面积征收,就使种地越多的农户上缴税费越多,那些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等收入较高的农户反而上缴得少。而且乡村间也因此形成较大的税负不均。少数地方原有的计划外耕地的税费负担不好落实。三是粮食价格低,加上一些品种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使不少地方农民的售粮收入抵不上应缴税费,仍然要上门征收,形成新的矛盾。
5.乡镇财政增长幅度有限、平衡困难。这次税费改革使多数乡镇减收不少,但多数乡镇的财政本来就十分困难,农业税占乡镇财政收入的比重平均为74.3%,还有一半的乡镇在平均比重以上。这些乡镇的刚性收入主要依赖农业税费,而农业税费将在一定时期保持不变,这就是说半数乡镇财政在这个时期难以实现有效增长。这就使刚性增长的财政支出,特别是财政支付人员的工资增长,将成为无本之木。至于目前业已存在的债务,拖欠的工资,更是难以偿还。
此外,村级组织收入大幅下降,村、社干部补助出现困难。税费改革后,安岳县平均村级共减少收入2200万元。村平均减少2.34万元。要维持村级运转必须依靠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来维持。其他事业发展维持的最低水平出现了缺口。
三、努力探索税改难题的解决途径
1.坚待"治本之策",用发展的办法化解矛盾
(1)明晰农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目前,如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改变粗放经营;在生产经营方式上,如何以经营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并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的比较效益,这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同时,对贸、工、农分割,导致农业效益低、农民收入增长慢的问题也要有新的探索。为此,一是要大力推进农业市场化,就目前的情况看,适应市场化的信息问题、市场体系问题、市场主体的培育问题都做得不够,走向国际化更不够。二是提高农业专业化水平。三是用先进的科技来提升农业的发展水平、扩大消费需求。四是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只有产业化才能打破贸、工、农分割的局面,留住加工、流通这两块的利润,解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问题。
(2)积极推进城市化带动战略。安岳县结合农村税费改革,推进了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行政区划与城市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通过发展小集镇增强其辐射与带动作用。
在调查中,基层干部算了一笔帐,一个农民由农村进入城市或城镇以后,其消费水平会增长1-2倍。近几年安岳县20-30万人外出打工,有的已经当上了大大小小的老板,还有不少农民是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可以在城市或城镇办工业、商业以及其他产业,用拆除门槛方便农民进城的办法,不仅可以减少农民,而且有利于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使现在农村的农民富裕起来。
2.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办法化解农村债务问题
农村集体债务过重是诱发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造成农民负担过重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实施农村税费改革的一种阻力。解决乡(镇)村的陈欠债务问题是安岳农村税费改革的一项重要的后继性工作。
如何解决乡村集体债务问题,安岳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除已经清偿了一批历史债务外,还创造了一些好的做法,推广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组织财政、审计或中介机构对乡(镇)村债务复审,挤掉债务水分,分清债务性质,鉴定落实还债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对于确应由乡镇承担的债务,通过组织收欠还债、核销还债、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以及调减等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又如通过转让、出租、承包、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化解债务矛盾,对于经济发展后进的乡镇,其债务可以实行免利息、减利息的办法,对确实十分困难的乡镇,还可以采取减和免的措施,由政府财政承担。
3.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积极稳妥地搞好农村教育布局的调整
农村税费改革所涉及的教育布局问题和财政负担问题,在调查乡镇表现比较突出,即使是在比较富裕的乡镇也反映强烈。安岳县改革教育体制、部门调整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对于教育布局的调整还要立足现在、着眼未来。要综合考虑人口密度、地理环境、交通状况,以及农村人口将大量转入城市等现实因素,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地搞好调整,并尽可能将学校向城市和农村中心集镇集聚。应允许和鼓励农民选择学校,送子女进城求学。
4.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解决税费改革中的其他难题
税改中其他一些难题,也应该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去加以解决。许多办法和创意在群众中,关键是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做好调查研究和集思广益的工作。
例如,一年一度的农村筹资筹劳问题还需不需要?如果取消了则会影响农村的发展,有的基层干部和农民就建议采取并年集中使用的办法。这种积少成多的办法可以办成一两件大事,当然这样做必须征得大多数村民的同意,必须先积攒,后使用,先积攒的资金要专户储存,不准挪作他用。还有的人建议邻村之间可以开展筹资筹劳等方面的互助互济。今年先办你们村的事,明年再办我们村的事。关键是村与村之间要建立信用,不搞"平调",安岳县实行村账乡管的办法堵住了村里乱支乱用的漏洞,目前还应该坚持下去。
又如,农村的水利建设问题,由于税改以后,资金投入机制发生变化,"两工"和公积金取消,村内的农田水利工程由村民实行"一事一议"来解决。但占农村水利工程总量70-80%的跨村、跨乡工程谁来负担,谁来投入,谁来组织实施,为保证农村的水利建设,国家要加大资金投入,国家对农业的补贴,要逐步转到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大型水利工程要继续坚持以政府投入引导为主。跨地区工程要由受益范围内的单位与个人共同出资、统一兴办。这一点,对安岳县以及其他100万人口的丘陵大县特别重要。
再如,在调查中有的基层干部和农民建议:税改后农民的负担轻了,一年的税负可以一次缴纳,不必再分为夏季与秋季两次征收,这样还可以大大减轻税务部门的征收压力,减少税收成本。对于纯农户和种田大户负担较改革前减幅不大,甚至有所加重的问题,也有不少地方的同志提出改进建议。他们认为,改革前农业税是按田亩征收,而"三提五统"是按人征收,税费改革后一律按田亩征收,农民负担由人口向土地转移,形成了种田越多负担越重的反常现象。为缓解这一矛盾,农业税附加可考虑改为以村为单位按劳负担。
5.克服旧体制的惯性作用,坚定农村税费改革的必胜信念
安岳县的农村税费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由于旧体制的惯性作用,化解各种累积性矛盾的难度很大。因此,当前我省的农村税费改革一定要在巩固和深化上做好文章。一方面要防止滋生松懈、畏难和厌战情绪,继续发扬知难而进,知难而上,持之以恒,连续作战的作风,把工作做得更好。另一方面对前阶段的工作认真的"回头看",针对存在问题及时地、实事求是地调整政策和工作部署。

  • 建国以来四川省安岳县的变化
    答:安岳农业发达,物产富饶。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产肉大县、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水产品超万吨县、中国柠檬之乡。柠檬、通贤柚、红苕加工、蚕桑、畜牧已成为安岳的五大支柱产业。安岳工业以丝绸、
  • 罗怀良主要经历
    答:四川省建国以来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研究。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20(2):24~29。32,罗怀良,朱波,陈国阶。川中丘陵区耕地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以四川省盐亭县为例。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4):476~480。33,罗怀良,许可,李霞,陈浩。川中丘陵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
  • 四川汶川大地震资料
    答: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北纬31.01度,东经103.42度)发生里氏8.0级(矩震级达8.3Mw)大地震,地震烈度达到11度,地震波共环绕了地球6圈。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