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筵席的特征?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2
什么叫筵席?特点是什么

  宴饮活动时食用的成套肴馔及其台面的统称。古称酒席。古人席地而坐,筵和席都是宴饮时铺在地上的坐具。筵长 、席短。《礼记·乐记》、《史记·乐书》都曾记述古代“铺筵席,陈尊俎”的设筵情况。此后,筵席一词逐渐由宴饮的坐具演变为酒席的专称。由祭祀、礼仪、习俗等活动而兴起的宴饮聚会,大多都要设酒席。中国宴饮历史及历代经典 、正史、野史、笔记、诗赋多有古代筵席以酒为中心的记载和描述。而以酒为中心安排的筵席菜肴、点心、饭粥、果品 、饮料,其组合对质量和数量都有严格的要求,现代已有许多变化。宴饮的对象、筵席档次与种类的不同,其菜点质量 、数量、烹调水平有明显差异。古今筵席种类十分繁多。著名的筵席有用一种或一类原料为主制成各种菜肴的全席;有用某种珍贵原料烹制的头道菜命名的筵席;也有以展示某一时代民族风味水平的筵席;还有以地方饮食习俗为名的筵席 。在中国历史上,还出现过只供观赏、不供食用的看席。这种看席,是由宴饮聚会上出现的盘饤、饾饤、高饤、看碟、看盘演进而来的,因其华而不实,至清末民初时大部分已被淘汰。筵席的种类、规格及菜点的数量、质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其发展趋势是全席将逐渐减少,菜点倾向少而精,制作将更加符合营养卫生要求,筵席菜单的设计将更突出民族特点、地方风味特色。
  (1).铺地藉坐的垫子。古时制度,筵铺在下面,席加在上面。《周礼·春官·序官》:“司几筵下士二人。” 郑玄 注:“铺陈曰筵,藉之曰席。” 贾公彦 疏:“设席之法,先设者皆言筵,后加者为席。” 孙诒让 正义:“筵长席短,筵铺陈于下,席在上,为人所坐藉。”《礼记·乐记》:“铺筵席,陈尊俎,列笾豆,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 唐 柳宗元 《石涧记》:“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牀若堂,若陈筵席。”
  (2).特指祭祀所设鬼神的席位。《南史·隐逸传下·臧荣绪》:“母丧后,乃著《嫡寝论》,扫洒堂宇,置筵席,朔望辄拜荐焉,甘珍未尝先食。” 唐 罗隐 《谗书·荆巫》:“有巫颇闻于乡闾,其初为人祀也,筵席寻常,歌迎舞将。”
  (3).酒席;宴会。亦指酒宴时的座位和陈设。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散序》:“ 曲江 大会比为下第举人,其筵席简率,器皿皆隔山抛之。”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安能郁郁久居此耶!”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方才在王公大臣的筵席上,单于的酒量简直吞下了江海,真是大得惊人!” 洪深 《劫后桃花》四:“那厨房内好些人,正在准备筵席。” 赵树理 《金字》:“那一笔‘公事钱’,除了给区长摆了一顿筵席之外,剩下的只买了这么一块缎。”

农业合作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这一社会变革过程,亦称农业集体化.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9年10月至1953年,以办互助组为主,同时试办初级形式的农业合作社.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一次互助合作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并以草案的形式发给各地党委试行.此后,各地党委加强了领导,使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到1952年底,全国农业互助合作组织发展到830余万个,参加的农户达到全国总农户的40%,其中,各地还个别试办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社)3600余个.
1952年冬至1953年春,在发展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中出现了急躁冒进倾向.为纠正这种倾向,中共中央于1953年3月8日发出了《关于缩减农业增产和互助合作五年计划的指示》,又于3月26日发表了《关于春耕生产给各级党委的指示》,并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4月3日,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农村工作会议,阐述了“稳步前进”的方针.10月15日、11月4日毛泽东两次同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负责人谈话,提出互助合作运动是农村中一切工作的纲,是农村工作的主题,说“纠正急躁冒进”是一股风,吹倒了一些不应吹倒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两次谈话,有许多正确的意见,但也表现出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急于求成、贪多图大的思想.12月16日,中共中央公布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此后,农业合作社从试办进入发展时期.
1954年至1955年上半年,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第二阶段,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和发展.1954年春,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9.5万个,参加农户达170万户,大大超过了中央提出的数字.4月中央农村工作部召开第二次农村工作会议.会议分析了互助合作运动的形势,指出农村将相继出现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高涨的局面.为了吸引更多的农民入社,国家从各方面大力支援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同年秋,全国新建农业生产合作社13万多个,加上原有的共22.5万多个.
1954年10月,中央农村工作部召开了全国第四次互助合作会议,决定到1955年春耕以前,将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60万个.中共中央批准了中央农村工作部关于这次会议的报告.到1955年4月,合作社发展到67万个.由于发展速度过猛,不少地方又出现了强迫命令、违反自愿互利原则的现象.中共中央在1955年初发现了上述问题,发出了一系列通知和采取措施纠正偏差.1月10日,中央发出《关于整顿和巩固农业合作社的通知》,要求各地停止发展,集中力量进行巩固,在少数地区进行收缩.3月上旬,毛泽东提出了“停、缩、发”的三字方针,即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停止发展、实行收缩和适当发展.为了贯彻三字方针,农村工作部于4月下旬召开了全国第三次农村工作会议,总结经验,布置工作,提出要求.到1955年7月,全国原有67万个合作社,经过整顿,巩固下来的有65万个.
1955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召开华东区、中南区和河北、天津、北京等15个省市委书记会议.根据毛泽东原来的提议,会议提出1956年发展到100万个社的意见.6月中旬,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批准了关于到1956年合作社发展到100万个的计划.不久,毛泽东从南方考察回来,主张修改计划,加速发展.担任农村工作部部长的邓子恢不赞成改变计划,认为合作化运动应与工业化速度发展相适应,不宜发展过快.毛泽东认为邓子恢和中央农村工作部思想右倾.
1955年下半年至1956年底,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三个阶段,也是农业合作化运动迅猛发展时期.1955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召开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作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对党的农业合作化的理论和政策作了系统阐述,并对合作化的速度提出新的要求.报告还严厉批评了邓子恢等人的“右倾”.10月4日至1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要求到1958年春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基本上普及初级农业生产合作,实现半社会主义合作化.会后,农业合作化运动急速发展,仅3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在全国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到1956年底,参加初级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96.3%,参加高级社的达总到农户总数的87.8%,基本上实现了完全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由农民个体所有制到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转变.

中国宴席具有如下5大特征:
  1.聚餐性:中国宴席历来是在多人围坐、亲密交谈的欢乐气氛中进餐的。它习惯于8人、10人,或者12人一桌,其中以10人一桌的形式为主,因为这象征着“十全十美”的吉祥寓意。
  2.规格性:宴席之所以不同于便餐,还在于它的档次和规格。它要求全桌菜品配套,应时当令,制作精美,调配均衡,食具雅丽,仪程井然,服务周到热情。冷碟、热炒、大菜、甜品、汤品、饭菜、点心、茶酒、水果、蜜脯等,均按一定质量和比例,分类组合,前后衔接,依次推进,宛如一个严整的军阵。
  3.社交性:宴席既可以怡神甘口,强身健体,满足口腹之欲,又能够启迪思维,陶冶情操,给人以精神上的欢愉。尤其在社会交际方面也显示了它的重要作用,可以聚会宾朋,敦亲睦谊;可以纪念节日,欢庆盛典;可以洽谈事务,开展公关;可以活跃市场,繁荣经济。所以《礼记》有云:“酒食所以合欢也”。实际上,人们也常在品尝佳肴饮琼浆、促膝谈心交朋友的过程中,疏通关系,增进了解,加深情谊,解决一些场合不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实现社交的目的。
  4.礼仪性:中国宴席又是礼席、仪席。我国注重礼仪由来已久,世代传承。因为“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还由于礼俗是中国宴席的重要成因,通过宴席可以达到宣扬教化、陶冶性灵的目的。古代许多大宴,都有钟鼓奏乐、诗歌答奉、仕女献舞和艺人助兴,这均是礼的表示,是对客人的尊重。现代宴席在继承过程中仍保留了许多健康、合理的礼节与仪式。如:发送请柬,车马迎宾,门前恭候,问安致意,献烟敬茶,专人陪伴;入席彼此让坐,斟酒杯盏高举,布菜“请”自当先,退席“谢”字出口;还有仪容的修饰,衣冠的整洁,表情的谦恭,谈吐的文雅,气氛的融洽,相处的真诚;以及餐室的布置,台面点缀,上菜程序,菜品命名;还有嘘寒问暖,尊老爱幼,优待女士,照顾伤残等等都是礼仪的表现。此外,对于一些重大的宴席还要注意尊重主宾所在国家或民族的风俗习惯及宗教感情,可见宴席中的礼仪十分重要。
  5.艺术性:其中有席单的设计艺术、菜肴在组配方面的艺术性、原料加工的艺术性、色调协调与搭配艺术、盛器与菜肴形色的配合艺术、冷拼雕刻的造型与装饰艺术、餐室美化和台面点缀艺术、服务的语言艺术技巧、着装艺术方面等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中国宴饮历史及历代经典 、正史、野史、笔记、诗赋多有古代筵席以酒为中心的记载和描述。而以酒为中心安排的筵席菜肴、点心、饭粥、果品 、饮料,其组合对质量和数量都有严格的要求,现代已有许多变化。宴饮的对象、筵席档次与种类的不同,其菜点质量 、数量、烹调水平有明显差异。古今筵席种类十分繁多。著名的筵席有用一种或一类原料为主制成各种菜肴的全席;有用某种珍贵原料烹制的头道菜命名的筵席;也有以展示某一时代民族风味水平的筵席;还有以地方饮食习俗为名的筵席 。在中国历史上,还出现过只供观赏、不供食用的看席。这种看席,是由宴饮聚会上出现的盘饤、饾饤、高饤、看碟、看盘演进而来的,因其华而不实,至清末民初时大部分已被淘汰。筵席的种类、规格及菜点的数量、质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其发展趋势是全席将逐渐减少,菜点倾向少而精,制作将更加符合营养卫生要求,筵席菜单的设计将更突出民族特点、地方风味特色

“筵席”最初是指坐具。
宴饮活动时食用的成套肴馔及其台面的统称。古称酒席。古人席地而坐,筵和席都是宴饮时铺在地上的坐具。筵长 、席短。
《礼记·乐记》、《史记·乐书》都曾记述古代“铺筵席,陈尊俎”的设筵情况。此后,筵席一词逐渐由宴饮的坐具演变为酒席的专称。由祭祀、礼仪、习俗等活动而兴起的宴饮聚会,大多都要设酒席。中国宴饮历史及历代经典 、正史、野史、笔记、诗赋多有古代筵席以酒为中心的记载和描述。而以酒为中心安排的筵席菜肴、点心、饭粥、果品 、饮料,其组合对质量和数量都有严格的要求,现代已有许多变化。宴饮的对象、筵席档次与种类的不同,其菜点质量 、数量、烹调水平有明显差异。古今筵席种类十分繁多。著名的筵席有用一种或一类原料为主制成各种菜肴的全席;有用某种珍贵原料烹制的头道菜命名的筵席;也有以展示某一时代民族风味水平的筵席;还有以地方饮食习俗为名的筵席 。在中国历史上,还出现过只供观赏、不供食用的看席。这种看席,是由宴饮聚会上出现的盘饤、饾饤、高饤、看碟、看盘演进而来的,因其华而不实,至清末民初时大部分已被淘汰。筵席的种类、规格及菜点的数量、质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其发展趋势是全席将逐渐减少,菜点倾向少而精,制作将更加符合营养卫生要求,筵席菜单的设计将更突出民族特点、地方风味特色

筵席是一个历史术语,它的本义是铺地的坐具。在夏、商、周三个朝代,尚无桌、椅等家具,先民还保持着原始的穴居遗风,把什草编织的席子铺在地上供人就坐,饮食聚餐也是席地而坐。会议酒店《周礼·春官·司几经》:“司几经孽五几、五席之名物,辨其用,与其位。”,“几”是一种矮小的案子,古代用它来搞置酒君,也有作老年人倚凭身体之用的。“五几”是五种不同质地的几物,即玉几、雕几、彤几、该几、素几;“五席”即苑席(水草席)、线席(丝织席)、次席、蒲席(蒲草席)、熊席(熊皮席)等五种席子,古代的席,大的可坐二三人,小的仅能坐一人,故先民饮食聚餐,最早为一人一席,主要取决于起居条件,令人认为这是古代的“分餐制”,此观点欠妥。
室内坐具除“席”之外,还有“筵”,唐代学者贾公彦疏在《周礼“春官·司几经》中指出:“凡敷席之法,初在地者一重即谓之廷,重在上者即谓之席”。筵多用蒲、苇等粗料编成,与席的区别是:笆大席小,造长席短,筵租席纫,签铺在地面,席放置筵上。若是绽与席同设,一示富有,二示对客尊重。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帝王、诸侯、卿、大夫都有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宴会要按等级来铺设几、席,如天子之席五重,设玉几;诸侯之席三重,设雕几。此后,“筵席”一词逐渐由宴饮的坐具引申为整桌酒菜的代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签席必备酒,所以又称“酒席”。
中国筵席婚宴酒店是多人聚餐活动时食用的成套看馈及其台面的统称,与日常饮食和一般聚餐相比,中国筵席有以下三大特征。

中国筵席的特征是,食材新鲜,色香味俱全

  • 中国筵席的特征?
    答:中国宴席具有如下5大特征:1.聚餐性:中国宴席历来是在多人围坐、亲密交谈的欢乐气氛中进餐的。它习惯于8人、10人,或者12人一桌,其中以10人一桌的形式为主,因为这象征着“十全十美”的吉祥寓意。2.规格性:宴席之所以不同于便餐,还在于它的档次和规格。它要求全桌菜品配套,应时当令,制作精美...
  • 筵席与宴会既密切关联,又有一定区别,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
    答:1、就餐者人数、规模不同 中国传统筵席方桌台面习惯安排8个席位,圆桌面10~12个席位,以10人一桌的圆台面形式为主,意味着十全十美、团团圆圆,以“桌”为单位,一般1~2桌称筵席,3桌以上才称为宴会,并根据桌数的不同,分为小型宴会(10桌以下)、中型宴会(10~30桌),和大型宴会(30桌以上...
  • 什么叫筵席?特点是什么
    答:(2).特指祭祀所设鬼神的席位。《南史·隐逸传下·臧荣绪》:“母丧后,乃著《嫡寝论》,扫洒堂宇,置筵席,朔望辄拜荐焉,甘珍未尝先食。” 唐 罗隐 《谗书·荆巫》:“有巫颇闻于乡闾,其初为人祀也,筵席寻常,歌迎舞将。”(3).酒席;宴会。亦指酒宴时的座位和陈设。 五代 王定保 《...
  • 中国的国宴是什么?
    答:首创于北京全聚德烤鸭店。特点是宴席全部以北京填鸭为主料烹制各类鸭菜肴组成,共有一百多种冷热鸭菜可供选择。用同一种主要原料烹制各种菜肴组成筵席是中国宴席的特点之一。全国著名全席有:天津的全羊席、上海全鸡席、无锡全鳝席、广州全蛇席、苏杭全鱼席、四川豆腐席、西安饺子宴、佛教全素席等等。烧...
  • 中国古代宴会规格与形式和现代宴会有什么不同
    答:宴会前后主人对亲朋都要敬茶,热情招待,宾客辞行要向主人答谢。整个宴会活动,气氛热烈,秩序井然,使得与宴者始终心情宽舒,既享用丰盛的肴馔,又增进了彼此间的情谊。宴会中贯穿这样的礼仪、礼节,并非是对吃的情趣的束缚,而是表现人们的道德文化修养,在饮食生活中体现一种形式美、伦理美、人情美~
  • 中国饮食习惯与西方有什么不同?
    答:二、饮食习惯方式不同 中国饮食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而在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
  • 烹饪的筵席艺术
    答:是中国烹饪艺术的又一表现形式。一份精心设计编制的筵席菜单,对菜点色、形、香、味、滋的组合,餐具饮器的配置,烹调技法的运用,菜肴、羹汤、点心的排列,馔肴总体风味特色的表现,都有周密的安排。它是时代、地区、饭店(或餐馆)的烹调技术水平和烹饪艺术水平的综合反映。审美主体——与筵者的食欲...
  • 中国烹饪艺术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哪种特征更具有中国特色?
    答:筵席艺术是中国烹饪艺术的又一表现形式。一份精心设计编制的筵席菜单,对菜点色、形、香、味、滋的组合、餐具饮器的配置、烹调技法的运用、菜肴、羹汤、点心的排列,馔肴总体风味特色的表现,都有周密的安排。它是时代、地区、饭店�或餐馆 的烹调技术水平和烹饪艺术水平的综合反映。筵席艺术...
  • 中国菜有哪些特点?
    答:中国菜是中国各地区菜肴的总称,历史悠久、技术精湛、品类丰富、流派众多、风格独特,中国菜非常强调色、香、味俱佳。这既是一道菜的标准,也是一席菜的标准,其特点有:1、色 指菜肴的颜色,是原料本色与作料的颜色的有机搭配,有时还用一些青菜、番茄、洋葱等衬托,以求达到较佳的视觉效果。2、香 ...
  • “宴席”与“筵席”的区别在哪里?
    答:筵席:yán xí :指宴饮时陈设的座位。泛指酒席。宴席:yàn xí:请客的酒席。二、古义不一样 “宴席”是指酒宴,而“筵席”是指酒宴时的座位和陈设。中古之前没有椅凳,席地而坐,因此在古人的生活中,席子就成了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生活用具,坐卧起居都离不了它,也因此产生了许多与席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