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功能学派创始人是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功能学派的创始人

马林诺夫斯基于1884年4月7日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波兰克拉科夫。自幼在知识分子气氛中熏陶。他的父亲是杰格隆尼大学(the Jagellonian University)杰出的语言学家和研究斯拉夫哲学的教授。1902年他18岁时进入这所大学读物理学和数学,并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08年他以全奥最优成绩获得物理学和数学博士,论文题目是 “论思想的经济原理”(On the Principle of the Economy of Thought),此时,他对弗雷泽的名著《金枝》着迷,但还没有投身人类学。取得博士学位后,他到德国游学。期间,他在莱比锡大学师从布依赫(Bucher)学习经济史,同时,更主要是向冯特(Wehleim Max Wandt, 1832--1920)学习实验心理学。冯特曾以民众心理学,集体意识和文化整体论等思想影响过法国的杜尔干和美国的博厄斯。两年的游学经历对马林诺夫斯基的影响很大:他开始研究澳大利亚土著家族组织,后来的著作也都带有心理学和经济学色彩。1910年,马林诺夫斯基进入英国的伦敦经济学院,加入了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行列。当时做他的老师的有英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霍布豪斯(L T Hobhouse,1864--1929),研究人类婚姻史并挑战原始杂婚说的芬兰籍社会学教授韦斯特马克(E A Westermarck),还有研究大洋洲和非洲的人类学教授塞里格曼(C G Seligman, 1862--1939)。这样的背景使马林诺夫斯基在1924年晋升教授(reader)之职时,力主将自己从事的学科成为“社会人类学”(Social anthropology)而不称“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1913年,他发表《澳大利亚的土著家族》 (英文)和《原始宗教和社会结构形态》 (波兰文)。此后数年,他中断写作进行田野工作。马林诺夫斯基初到英国时,正赶上英国的学术界大兴实地调查之风,各方面都呼唤实证知识和经验研究。1914年,马雷特(R R Marett, 1866--1945)教授有一个考察澳大利亚的项目,需要一名助手,当时30岁,对澳大利亚土著家族已经在文献上有所研究的马林诺夫斯基被选中。考察期间,一战爆发,他不得已滞留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所幸它有足够的经济资助(即有澳大利亚政府的经费,也有一些个人包括珍珠商人的捐助),于是利用足够长的时间在太平洋上的新几内亚,特别是其中的特罗布里恩群岛(Trobriands)从事实地调查。1915年5月至1916年5月,1917年10月到1918年10月,他到新几内亚进行了三次调查,第一次是1914年9月到1915年3月。这次考察借助翻译,对象是土伦岛的梅鲁人。后来的考察报告,加上1913年的《澳大利亚土著家族》 ,使他在1916年被授予伦敦经济学院科学博士学位。第二次和第三次考察的时间为1915年5月至1916年5月,1917年10月到1918年10月。后两次的地点都是特罗布里恩岛(Trobriands),使用的都是当地的土著语言。这是专业人类学家首次使用土著语言进行田野工作。三次调查花去了他两年半的时间。其中相当多的时间花在了对库拉及其相关事务的调查活动上。在这段经历和所获得的资料的基础上,他完成了一系列著作,如《西太平洋的航海者》 (1922), 《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 (1927), 《原始社会的性与压抑》 (1927), 《野蛮人的性生活》 (1929) 《珊瑚园艺及其巫术》 (1935)。并成为他1920-1938年在伦敦讲学的核心。同时,更是他确立现代人类学的田野工作规范的依据。1918年一战结束,考察完成,但马林诺夫斯基并没有返回伦敦。他先与澳大利亚的一位教授的女儿结婚,后来在澳大利亚养病。1920和1921年两个夏天,他开始在伦敦经济学院讲学。1923年,他成为伦敦大学的讲师。1924年,在他40岁时,出任伦敦经济学院的教授。当年,弗斯(Raymond Firth)和埃文思-普里查德(Evans--Pritchard)就到他门下就读。他后来的学生还有大名鼎鼎的利奇(E Leach, 1910--1989),帕森斯(T Parsons, 1902--1979)和费孝通。1927年,他成为伦敦大学新建的人类学系的第一位教授。1933年马林诺夫斯基开始在康奈尔大学讲学。3年后来到哈佛,并在那里接受了荣誉博士学位。1939年,他以访问教授的身份来到了耶鲁大学任教。后来还担任过波士顿博物馆教授(1940)。在美期间,他开始研究美洲大陆文化,调查墨西哥的农民集市,并与墨西哥学者费扬特(Julio de la Fuente)联名发表过一部西班牙文的著作。同期,他还在世界各地,如日内瓦,奥斯陆,维也纳,罗马,发表多次演说。1934年,他同拉德克里夫-布朗(Radcliffe Brown)带领一大批同时代优秀的人类学家到非洲大陆对非洲的部落社会进行田野工作。1942年5月16日,他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于纽黑文(New Haven)。马林诺夫斯基在世仅58年,著作等身。他还以出色的演讲和超人的语言天赋而闻名。他能说多种语言,包括波兰语,德语,俄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并掌握了他昨田野工作的土著部落的语言。此外,他还留下四比学术遗产:他的田野工作方法,他的研讨班教学法,他与布朗同创的功能学派,他的文化功能论。世纪20年代,欧美的人类学(进化,传播,历史学派)缺乏为当时殖民统治者统治殖民地民族所需要的理论和方法。而一战后,英国在全世界的殖民地受到民族运动浪潮的冲击,陷入危机,需要找到新的方法,以挽救危局。殖民地危机的发生,提出了如何利用土著社会制度的问题,从而要求殖民官吏必须研究,精通这些社会制度,懂得这些制度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和功能。实地调查的盛行当时的英国学术界大兴实地调查之风,各个学科都呼唤实证知识和经验调查。在19世纪中,后期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到了20世纪初,实地调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比如,1894年斯宾塞(W B Spencer)和基连(F J Gillen)曾调查澳大利亚的土著。1898年至1899年,剑桥大学曾组织调查团进行托雷斯海峡地区的综合调查。进入20世纪后,马林诺夫斯基的老师赛里格曼也曾到新几内亚和斯里兰卡调查。比较方法的应用当时的科学界和思想界都开始重视比较的方法,从不同的地方,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结构和制度的调查材料中进行比较,研究不同文化在各自社会中的功能。对原始人的谬误在当时的西方社会和学术界存在着很多关于原始人的错误观点。传统上,白人认为土著人懒惰无用、游手好闲、个人主义、自私。认为他们不能“通过社会力量齐心合力的工作”。同时,流行的“原始经济人的”的观点,这些观点把野蛮人描写成懒惰、自我、听天由命的人,他们的动机是绝对理性和功利的,和他们的行为完全合拍。只能从事简单、无组织、无系统的劳动。原始经济学中的著述常常认为,土著人只有非常初步的贸易和交换形式,他们的贸易和交换也不是部落生活的中心,只是在需要时才进行,因此不是经常性的。对进化和传播论的批判从19世纪中期开始,进化论和传播论逐渐成为一时间人类学的最主要的理论范式,进化人类学相信人类和世界都遵从自然,外在和既定的进步规律。从人类心性中探求进步规律的源头。传播论者则都信奉进化论且构建文化史,把异民族文化看成时间上的他者。然而,由于方法论上的缺陷:关于起源的许多命题属于思辨,材料基础不够坚实,历时排列共时文化。开始遭到人们的批评。 马林诺夫斯基,英国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生于波兰,卒于美国。1908年以全奥地利最优等成绩获得物理学和数学博士学位。后到莱比锡奥斯特瓦尔德理化实验室从事研究,受到德国心理学家冯特的影响。他在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的《金枝》启发下,开始对人类学发生兴趣。1914 年,在英国博物馆和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工作。同年,他跟随到新几内亚和美拉尼西亚去的蒙德人类学考察队进行实地调查。1924年,任伦敦大学社会人类学讲师。1927 年任伦敦经济政治学院教授。1928年任波兰科学院院士。1932年担任研究人口问题的意大利委员会通讯委员。1933年任荷兰科学研究皇家学院的院士。1936年任新西兰皇家学会的荣誉会员。1936年代表伦敦大学和波兰学院去美国参加哈佛大学一百周年纪念,被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1939年在美国耶鲁大学任教。1922年,发表了民族学调查专刊《西太平洋的探险队》(《西太平洋航海者》) 。他的《科学的文化理论》 (中译本名为 《文化论》 )一书是他的功能主义理论的比较全面和系统的总结 。他的学术思想,尤其是关于实地调查的方法论,对西方人类学和民族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和另一位英国人类学家A.R.拉德克利夫-布朗一起创立了英国功能学派。他去世后,美国人类学、民族学界专门设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林诺夫斯基奖。

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本身是一个系统,系统内部各个元素相互影响,系统自给自足。代表人物是索绪尔,他区分了共时和历时、言语和语言、能指和所指。在他之后,还有萨丕尔、Bloomfield等等语言学家。
一、布拉格音位学派:又称“结构—功能学派”或“功能学派”,主要研究语音学(以音位学为主)。其先驱者是马太修斯,成员主要有雅科布逊、特鲁别茨柯伊、哈弗阿奈克等。成立于1926年,活动中心在布拉格语言学会。他们强调语言内部各成分的功能,强调语言各成分的对比,并通过对比构成总的模式或体系。在音位与音位区别特征理论方面取得突破,还注意将功能注意原理应用于解释句法和文章结构上。   二、哥本哈根语符学派:也叫丹麦学派。这一学派主要研究语言的符号性质,以及从符号的角度确定语言在人文科学中的地位,从形式和实体方面来分析语言,给语言的本质以更严密准确的分析,从而形成一个严密的语符学理论体系。创始人主要有布龙达尔、乌尔达勒和叶尔姆斯列夫。它以1931年哥本哈根语言学会的成立为诞生标志。把语言学的问题归结为结构问题,即语言的形式问题,认为语言只是一种内容形式和表达形式所构成的符号;在对语言进行形式化描写时,注重语言的可计算与精确化,这对后来欧美纯理论语言研究长生了重要影响。   三、美国结构语言学派:它以面向语言材料、注重语言结构的形式描写著称。这一学派的先驱是鲍厄斯,代表人物布龙菲儿德,他的《语言论》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它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最大的一派,又成为美国描写语言学派,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在调查美洲印第安语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语言学流派。他们重视口语、重记录实际语言与重共时描写,重视形式分析,甚至有些人排斥语言的意义,在结构分析中,主要是研究分布情况和运用替代的方法,常常采用直接成分分析法来分析结构层次,他们在描写中注重分布,并在其基础上对语言各单位进行切分、归并分类和组合,并重建了语音和语法相结合的语素音位概念。他们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塔尔科特·帕森斯人物简介  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1902年-1979年)美国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   全称塔尔科特 帕森斯(1902--1979),现代结构功能主义的创始人,1902年出生于美国克罗拉多州的中产阶级家庭,1902年进入阿姆克斯特学院主修生物学准备从医,系统论思想对他影响很大。1924年转学,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学习,并认识了马林诺夫斯基老师,开始对工农学派有了研究兴趣,一年后又转到德国海德堡大学,接触了韦伯和马克思。1927年或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许多提到马克思的思想。1927年受聘于哈佛大学,担任经济系讲师。1931年他转入哈佛大学新建的社会学系,期间几次晋升,1936年任助教,1939年副教授,1942年教授,紧接着任哈佛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帕森斯在近半个世纪中几乎在哈佛度过,直到1979年退休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剑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任客座教授,1979年5月病逝于联邦德国慕尼黑。 个人成就  1942年任美国东部社会学学会主席。1949年任美国社会学会的主席,帕森斯是美国社会学功能主义理论大师。主要代表作《社会行动的结构》(1937年)、《社会系统》(1951)。他早期的主要理论倾向是建构关于社会价值如何引导个人行动的志愿行动论,后期逐渐关注个人、社会与文化三个系统的整合问题,转向更为宏观的社会系统论。

帕森斯

  • 结构——功能学派创始人是
    答:全称塔尔科特 帕森斯(1902--1979),现代结构功能主义的创始人,1902年出生于美国克罗拉多州的中产阶级家庭,1902年进入阿姆克斯特学院主修生物学准备从医,系统论思想对他影响很大。1924年转学,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学习,并认识了马林诺夫斯基老师,开始对工农学派有了研究兴趣,一年后又转到德国海德堡大学,...
  • 功能学派的创始人
    答: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生于波兰,卒于美国。1908年以全奥地利最优等成绩获得物理学和数学博士学位。后到莱比锡奥斯特瓦尔德理化实验室从事研究,受到德国心理学家冯特的影响。他在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的《金枝》启发下,开始对人类学发生兴趣。1914 年,在英国博物馆和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工作。同年,他跟随到新几内亚和美拉尼西...
  • 结构主义语言学有哪些主要流派
    答:也称功能语言学派。该学派创立于1926年10月,以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其创始人为马泰休斯,他担任这个学会的首任会长。马泰休斯是布拉格学派的早期理论家,他深刻地分析了新语法学派的缺陷,强调以共时观指导语言研究。特鲁别茨柯依是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音位学原理》是现代音位学的经典著作。另...
  • 简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一、布拉格音位学派:又称“结构—功能学派”或“功能学派”,主要研究语音学(以音位学为主).其先驱者是马太修斯,成员主要有雅科布逊、特鲁别茨柯伊、哈弗阿奈克等.成立于1926年,活动中心在布拉格语言学会.他们强调语言内部各成分的功能,强调语言各成分的对比,并通过对比构成总的模式或体系.在音位与音位...
  •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是结构主义的创始人.索绪尔的思想对整个人文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索绪尔之后,出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下面对这三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基本学术观点及其贡献作一个简明的介绍.布拉格学派 也称功能...
  • 语言学有哪些主要流派
    答:3、功能学派 别名是英国社会人类学学派。1922年,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分别发表实地调查专刊《西太平洋的探险队》和《安达曼岛人》,最早把功能主义思想贯彻在民族学著作上,人们因而将发表两篇专刊的这一年作为功能学派创立的年代。其后,马利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又在其论文和著作...
  • 冯特和铁钦纳是()学派创始人
    答:【答案】:A (1)构造——冯特、铁钦纳 意识:感觉、意向、激情 (2)机能——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意识功能:适应环境 (3)格式塔: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 心理是一个整体,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
  • 冯特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
    答:冯特是构造主义的创始人,铁钦纳是构造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是提出了相同或相似的观点,但也有不同。(1)心理学的对象 冯特和铁钦纳都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是经验,但他们看待经验的观点不同。冯特把经验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他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直接经验;铁钦纳接受经验批判主义者阿芬那留斯...
  • 现代化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学派?各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1、经验主义管理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又称为经理主义学派)是研究实际管理工作者的管理经验教训和企业管理的实际经验,强调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和概括管理经验的管理学派 。创始人是彼得·德鲁克,代表人物有欧内斯特·戴尔,艾尔弗雷德·斯隆等。2、人际关系学派 该学派认为,以前的各种管理理论主要强调管理的...
  •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形成背景
    答:1、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Malinowski, 1884-1942)+《社会学渊源》3点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以研究土著文化著称,是“人类学功能学派” 的创始人。他对语言理论最重要的贡献莫过于强调语言的功能,强调语境研究的重要性。他使用“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探讨语义,认为话语应放在全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