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孩子谈论“生死”这个话题,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1
怎么给孩子解释生死问题

与宝宝交流死亡话题时,一定要在感同身受的同时给以诗意的审美,要结合情境寻找一些最适宜的方法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

方法一:说个家族故事
引导孩子认识死亡是自然的生命现象,可从共同分享家族故事起头。
建议可以在家人相聚聊天时,找出泛黄的照片翻阅,跟孩子说说父母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记忆中已逝的爷爷奶奶。他们从哪来?做什么?生了几个小孩?他们那时喜欢玩什么?吃什么?最开心或难过的事是什么?也可以陪孩子把这些故事画下来,在画图说故事中,逐渐了解生与死。

方法二:拿宠物当媒介
很多宝宝喜欢养宠物,宠物的寿命短,极易成为小孩接触死亡的第一次经历,父母不妨善用机会进行生命教育。
宠物死去经常激起孩子对死亡的疑问,狗狗去了哪里?天堂是什么?我可不可以一起去?愈来愈多的研究指出,如果孩子被鼓励提问与死亡有关的问题,并容许表达情绪,且经常被关爱,那么在遭遇亲人过世时,孩子较能从容面对。

方法三:从大自然知生死
让孩子体悟四季转换,比如看叶子从新生到凋零的过程。有一位临床心理咨询师选择让孩子种树,在花开花落中明白“花谢便是死亡,但另一朵花又诞生了”。

方法四:与孩子一起轻轻读死亡
翻开图画书,读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其实是和孩子谈论起死亡的最自然方式之一。当孩子要面对亲人宠物的离去,当孩子要面对自己身患绝症即将离世的残酷现实,给他一本图画书,和他一起轻轻朗读。

3岁之后,孩子对死亡现象开始渐渐关注,就像探索大自然的其他现象一样。死亡是一种生命现象,不必为孩子专门编撰美丽的或者别有用心的谎言,否则不利于孩子对死亡、对生命形成科学的概念。

如果妈妈说死亡就是睡着了,孩子可能会担心自己睡着了会不会死;如果爸爸说死亡就是出远门了,他可能会担心爸爸出差了会不会死;如果他听说世界上有长生不老药,他就会翻家里的药箱,尝试找到这种药;如果奶奶说自己不听话会把她气死,就会把别人的死亡归因为自己惹的祸;如果他听说坏人死了就上刀山下火海,他就担心自己做错了事,会不会有此报应……如果这些不真实的死亡概念充斥孩子的视听环境,会让孩子对死亡产生极大的误会,甚至恐惧。

最初,孩子并不知道任何生命都会死亡,他认为人和动物才有生命,所以会死,而植物不会死亡。孩子认为别人会死,自己不会死;自己喜欢的人不会死,自己不喜欢的人会死;老人会死,年轻人不会死。对于死亡的原因,他先理解病死,再理解意外伤害致死,最后理解寿终正寝。

我们要根据孩子对死亡概念的理解水平,用恰当的语言表述死亡。当孩子问及死亡的时候,我们可以缓缓地告诉他:“任何生命都会死,小猫小狗会死,花草树木会死,人也会死。死了并不孤独可怕,我们会想念小猫小狗,会再种花草树木,会想念那些去世的人,而且活着的时候大家要相亲相爱。
死了以后就什么也看不见、听不见了,也不能走、不能跑了,所以活着的时候要认认真真地做事,快快乐乐地生活。
总结:有的孩子失去了爸爸妈妈,但是很多其他孩子的爸爸妈妈都会爱他、关心他。有的病会让人死,有的病不会让人死,所以得了病就要吃药打针,还应该感谢护士和医生,是他们帮助了生病的人。世界上没有长生不老药,没有死而复生的魔法,这些故事是帮助我们开心的。”总之,家长要与孩子平静地谈论死亡,由死亡话题引导孩子对生命的尊重与对生活的热爱。

对于死亡,中国人一向讳莫如深。各位,你和孩子谈过这个话题吗?

前段时间,一幼儿园老师因交通事故去世。家长们得知此消息后,纷纷选择隐瞒,只有一个家长告诉孩子真相。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据了解,美国是全球最早开始死亡教育的国家,早在1976年就已经有1500多所中小学开设了死亡教育的课程。在明尼苏达州,这门课程可不仅有理论教学,还有实践活动,包括带孩子参加殡仪馆以及观看电影、视频等方式,来启发促使孩子思考死亡。

英国开展的是角色扮演这种比较有趣的形式,带着孩子一起互动式学习。让孩子参与其中,体验丧亲引发的各种情绪变化,进而增强自身心理承受能力。

韩国呢,更有情景模拟体验死亡,模拟入棺体验。他们讲究仪式感,需要参与者进行撰写遗嘱、穿寿衣、入棺等流程。

而我们中国,关于死亡的教育几乎是0,孩子们似乎没什么机会认识死亡。

就如白岩松在“追问生命尊严”的圆桌会议上所说的那样“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事实上,孩子在4岁左右就会产生死亡的概念。如果家长没能适时正确引导,孩子很容易对死亡产生错误认识,甚至影响一生。

然而在中国,早已形成一种重生忌死的文化。大家因而深受影响,不愿谈及死亡。凡是与此相关的人、事物等,都成被认为是不吉利、晦气的。仿佛我们尽量不碰到死亡,就可以远离,甚至不用死亡一般。但是啊,不知死,焉知生。

据《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专题调查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确认的儿童青少年自杀死亡及自杀未遂的信息就有392例,平均1天1例!

在这些孩子眼里,遇到问题生命就成了一种负担,只有放弃才是解脱!

更可怕的是,一些人还漠视他人的生命。

2017年,一15岁少年强奸7岁女童后,为不让人知道竟将其推下25楼,事后还淡定去超市买零食。

今年3月,一大学生悲观厌世,为了自杀练胆竟杀死无冤无仇的滴滴司机。

当然,这些是极端事件。更普通的情况是,很多人不知生命的可贵,肆意挥霍,抽烟酗酒、拼命熬夜,甚至吸毒……直到健康亮起红灯,才后悔莫及,亦或仍然执迷不悟。

那么,该如何和孩子谈论死亡?首先请记住一个要点:不要回避,也别去美化。然后,你需要做以下这些事:

1. 利用合适的契机

比如亲人离世,扫墓踏青,宠物死亡时。适度让孩子参与其中,诚实坦率表达和解释死亡。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认知不一样,大家应选择合适的方式。

* 0—4岁:此时孩子对“死亡”没有概念,也很难明白这一概念。大家可以用比喻拟人的方法来解释,比如“这个人坏了,没法恢复了”,就像再也修不好的玩具一样。

* 4—7岁:这么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能辨别一些是非,也慢慢学会思考。这个时候还用比喻法不再合适,大家应告诉孩子死亡的真正意义,让他明白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同时,危险教育要做好,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 7—13岁:孩子上了小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性,会思考、判断什么是死亡。此时,他们能明白死亡是人不可避免的终点,是一种生命固有的必然现象。

2. 选择合适的方式

带孩子观察花开花落的现象,或选择合适的绘本(比如《爷爷变成了幽灵》、《《一片叶子落下来》》),影片(比如《寻梦环游记》、《生命故事》)。其他科普途径都可以,比如带孩子去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看看生老病死这个过程。记住,别吓唬孩子,平静告诉他们,他们反而会欣然接受。

3. 鼓励孩子表达情绪

面对一个生命的逝去,我们情绪上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变化,悲伤是难免的。相比遮掩,树立一个悲伤又能自我治愈的形象更好,这能帮助孩子理解死亡带来的情绪。

同时,让孩子明白父母可以信赖,家庭可以接纳各种情绪。在孩子因为宠物会亲人死亡而被悲伤时,比起安抚,他们更需要的是耐心的陪伴。大家可以尝试这么表达即客观事实+内心感受“你很爱他,但他死了,所以你很伤心、难受,是吗?”用这种提问的方式结尾,可以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死亡教育在关键在于让孩子面对死亡时不那么恐惧,了解生命的可贵,更加珍惜当下,更好的活着。希望大家都能懂得这一点。



一般来说,2岁后的宝宝已经对“死亡”有模糊的认识,但这时的死亡对他们来说,就像是换了一个环境,孩子也不会对“死亡”有恐惧或者哀伤,因为他们对这方面的认识太少了;而当孩子到了5岁左右,他们已经对“死亡”有个初步的概念,就是“不在了”、“消失“了,如果挚爱的亲人或者喜爱的小动物死了,孩子会伤心难过。此时可以对孩子进行引导。 死亡就是不动了、不说话了、不会再做任何事,最后就是亲人就不复存在了,永远消失了。就像一颗种子发芽长成小树苗到干枯与泥土合为一体的过程;也像一只小蝴蝶、小虫子、小鸟一样被埋进泥土永远也不能出来了。

  • 你会跟孩子谈论死亡这个话题吗?
    答:探讨生死之秘:与孩子开启生命对话 作为父母,我们深知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尤其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适时的引导与沟通至关重要。我有幸与我的小天使共享这样一个阶段,我们如同亲密无间的姐妹,坦诚地探讨生活中的每一个话题,包括那个看似沉重却不可避免的主题——死亡。一次周末的绘画之旅,我们在路上...
  • 如果孩子问你关于生死的话题,你可以这么做
    答:因为“死亡”从来都是中国人比较避讳谈论的一个话题。但实际上你会发现:即使我们不说,死亡也已经悄悄闯入我们的生活中了。例如:枯萎的花朵,公园里死去的昆虫、蚯蚓,动画片里的人物……虽然我们很少和孩子提起这个话题,可不知何时起,孩子会开始问起关于死亡的问题。孩子关于“生与死”的话题敏感期...
  • 该不该跟孩子聊生离死别这个话题?
    答:我认为有必要,生老病死是我们人生的必经阶段,没有必要刻意的回避。当然我们成人自己也会不愿意去面对生死,也会忌讳这个话题,如果自己都没有准备好怎么说,自然也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讲。如果真的想让孩子接受这方面的教育,我建议还是用平常心的方式来引导。可以看看相关的绘本,比如《爷爷变成了幽灵...
  • 关于“生死”这一问题,你都是如何与孩子沟通的?
    答:例如,在谈话过程中,有人在看电视,玩手机,用 "HMM "和 "什么 "等无意义的回应来回答问题。这不是回应,在对话中引入成长因素。无论对话是什么,父母都可以引入他们希望的任何元素。例如,通过提问来引导孩子,发散性思维,解决问题,学习策略,增强自我意识等等。在下一个话题中,我将演示如何进行 ...
  • 如何向孩子表达在这个世界上生命最重要?
    答:告诉孩子的生命的重要性,给孩子举一些没有放弃生命,努力生活的真实案例,教会孩子爱自己。
  • 如何跟孩子谈论“生死”这个话题,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答:对于死亡,中国人一向讳莫如深。各位,你和孩子谈过这个话题吗?前段时间,一幼儿园老师因交通事故去世。家长们得知此消息后,纷纷选择隐瞒,只有一个家长告诉孩子真相。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据了解,美国是全球最早开始死亡教育的国家,早在1976年就已经有1500多所中小学开设了死亡教育的课程。在明尼苏达...
  • 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该如何和孩子谈论死亡
    答:有研究发现,人临死的时候更多不怕“死”而怕“亡”,所以人们喜欢用碑文的方式让自己流芳百世。生命教育和性教育一样重要,但是关于死亡,很多大人自己都不知道要怎么面对,就更别提要怎么教孩子了。心理学家告诉你:对待死亡的态度,就是对待生命的态度。和孩子谈及死亡这个话题时,无论是美化还是回避...
  • 如何告别不知所措,跟孩子轻松谈生死?
    答:他们在面临生死的时候也会很害怕,但是如果家长能够换一个层面,给他进行谈论的话,那么孩子也会十分的轻松。为了能够让孩子坦然地看待生死,其实也要注重平时的教育,要对生死去进行叙说,不要认为死是一件不吉利的事情,给孩子灌输一些不好的思想。要告诉他们那些人员其实只是在以另外一种方式去陪伴在...
  • 怎么培养孩子正确的生死观?
    答:不同的人生观,对生与死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评价,从而形成不同的生死观。中国人其实是很不愿意谈死亡的,甚至觉得这个字眼很不吉利。这跟中国的传统教育有很大关系,大家忌讳谈死,都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人死了也说成是“老了”或者“走了”。谈死色变的文化基调,衬托出一种灰色的人生态度。&#...
  • 该不该跟孩子聊死亡话题呢?
    答:怎样像孩子解释生死?与宝宝交流死亡话题时,一定要在感同身受的同时给以诗意的审美,要结合情境寻找一些最适宜的方法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方法一:说个家族故事 引导孩子认识死亡是自然的生命现象,可从共同分享家族故事起头。建议可以在家人相聚聊天时,找出泛黄的照片翻阅,跟孩子说说父母自己的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