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在古代的时代是什么地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深圳在古代是哪个国家?

深圳的经济特区发展史只有30年,但却曾经有着67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
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原住居民百越人等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深圳有1700多年的郡县史、600多年的南头城、大鹏城史和300多年的客家人开拓史,深圳的城市史已有1673年。
夏、商、周年代,深圳是百越部族远征海洋的一个驻脚点。居殖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区域的百姓,是百越部族的分支——"南越部族"。他们以捕鱼、航海维生,甚少农垦。
自秦帝国,即为广东地。秦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在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谪徙秦国人50万人开发。时属南海郡(郡治广州)的深圳,便融入了秦代的中原文化,后为南越国地。大汉帝国、东汉属于交州(管辖广东、广西、越南大部)南海郡。西汉设郡前属越地、南粤地(南越地)。
深圳市最早的前身为广州宝安县,宝安作为县建制始于公元331年(东晋咸和六年)。朝廷置辖地六县的东官郡,辖地大概为今天的深圳市、东莞市和香港等范围。郡治在宝安县(南头)。
深圳在宋朝时期是南方海路贸易的重要枢纽,属于广州香山县。盛产食盐、香料。至元朝以出产珍珠著名。
元代隶属广州路,明代隶属广州府,深圳市的前身又曾名为新安县。公元1573年,中国明朝政府扩建东莞守御千户基地,建立新安县,并建县治于南头,辖地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区域。经济以产盐、茶叶、香料和稻米为主。
公元1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在今深圳境内设立了东莞守御千户所及大鹏守御千户所。有600多年历史的南头古城,曾是晚清前深港澳地区的政治中心。
清代隶属广肇罗道广州府。1842年7月至1898年4月期间,中国清政府与英国相继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港岛、九龙和新界割让、租借给英国。至此,原属新安县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脱离其管辖,深圳与香港从此划境分治。

深圳在先秦时期不属于任何国家,因为秦朝以前没有任何国家的版图包括现在的深圳。而在三国时期属于吴国,南北朝时期属于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深圳虽然在1979年才正式建市,但是深圳在古代是有人居住的。早在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居民了。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北方人为了躲避战乱逃到南方,其中有一小部分人逃到了现在的深圳。现在深圳市多数本地人都是这些古代南下移民的子孙。“深圳”一词的由来是源于一条河流,这条河流就叫做深圳河。深圳河的名字由来源自于它的源头—深圳墟,深圳墟这个地名早在明朝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时期就有了,其本意是在田边有一个深水沟。而圳在客家话中是田边的水沟的意思。现在的深圳是一座非常繁荣,经济发达,国际化的超大城市。其居民有四分之三是外地人。深圳有改革开放的标杆和中国面相世界的窗口之称。它仅用不到40年的光阴就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世界级一线城市。我是核电站,帮你一切顺利。

1、深圳最早的前身为宝安县,因境内有一山名曰宝山,山有宝,得宝者安,故而得名。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朝廷置辖地六县的东官郡,辖地大概为现今的深圳市、东莞市和香港等范围。郡治在宝安县(南头)。宝安县范围包括现深圳市、香港特别行政区、东莞市部分地区、番禺县南部、中山市等地区,这是在深圳地区设立郡、县级行政机构的开始,也是深圳城市历史的开端。

2、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中国明朝政府扩建东莞守御千户基地 ,在宝安故地建“新安县”,并建县治于南头,辖地包括现今的深圳市及香港区域。

3、1914年,广东省新安县因与河南省新安县同名,改回“宝安”县名。

4、1979年1月,撤销宝安县,设立深圳市。“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

扩展资料:

深圳原居民民风淳朴,保留了较多的民间习俗。

1、渔民娶亲:南澳最具特色的风俗之一。当渔村女子成亲之日,新娘被众多渔家姐妹簇拥前行,身后有锣鼓乐队和几组舞龙舞狮队载歌载舞,紧随其后是一名男扮女装的渔民带领着一群头戴渔帽、手操船桨的渔家妇女列队而行,一路撑桨,迎亲到家。

2、女子哭嫁:龙岗客家人很有特色的传统习俗。随着时代变迁,龙岗女子哭嫁习俗已不流行。

3、客家围龙屋:一种富有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龙岗罗瑞合村“鹤湖新居”的罗氏、坪山办事处大万世居的曾氏、坑梓办事处龙田世居的黄氏和茂盛世居的何氏,他们历经几代修建的大规模围龙屋,见证了这些家族的兴衰  。

4、大盆菜:深圳福田下沙和南头一带的习俗。

深圳本土乡民,大凡遇到中国传统节日或嫁娶、祝寿、添丁、酬神、宗亲祭祖等活动,各方亲朋戚友团聚乡间,围着大盆菜饮酒庆贺。大盆菜多数以牛腩炆萝卜角为菜底,往上铺叠的是菜胆、粉丝、猪肉、竹笋、腐竹、冬菇、卤鹅、烧鸭、炸鱼、白斩鸡等,一层一道菜,一菜一道味。

5、妈祖诞庆:每年3月深圳沿海渔民和农民在天后庙举行的庆祝庙会,祭祀天后,求航海平安、渔业兴旺、五谷丰登。在祭祀后还举行文艺表演和贸易活动,体现了深圳人民对平安和幸福生活的渴望。

6、坪山打醮:坪山客家人独特的传统习俗。每8年一次的打醮(集体祭奠神灵)地点聚在关帝庙前的广场上,祭典仪式由坪山圩的首脑主持,祭桌上摆满果脯酒馔,大香炉里插满檀香,乡民们在广场上连续嬉戏七天八夜。由于打醮习俗劳民伤财,于1943年被废除。

7、凉帽遮羞:大鹏妇女的习俗。其凉帽是用竹条和布料做成的,把竹条分成竹篾,织成圆圈,中间穿孔,竹篾周围用布条缝挂。其他客家妇女的凉帽是用黑布条缝挂,而大鹏妇女的凉帽用蓝士林布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深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宝安区



考古成就表明,早在67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深圳的城市史已有1673年。
  
  地名由来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的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深圳又称鹏城。
  百越部族(史前——公元前214年)
  夏、商年代,深圳是百越部族远征海洋的一个驻脚点。居殖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区域的百姓,是百越部族的分支——“南越部族”。他们以捕鱼、航海维生,甚少农垦。
  秦皇设郡(公元前214——公元331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在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谪徙50万人开发。时属南海郡的深圳,便融入了中原文化。
  东晋建县(公元331——1573年)
  深圳市最早的前身为宝安县。宝安作为县建制始于公元331年(东晋咸和六年)。朝廷置辖地六县的东官郡,辖地大概为今天的深圳市、东莞市和香港等范围。郡治在宝安县(南头)。
  宋朝时期,深圳是南方海路贸易的重要枢纽,盛产食盐、香料。至元朝,又以出产珍珠著名。公元1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在今深圳境内设立了东莞守御千户所及大鹏守御千户所。
  有600多年历史的南头古城,曾是晚清前深港澳地区的政治中心。
  新安古城(公元1573——1841年)
  深圳市的前身又曾名为新安县。公元1573年,中国明朝政府扩建东莞守御千户基地,建立新安县,并建县治于南头,辖地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区域。经济以产盐、茶叶、香料和稻米为主。
  县境分割(公元1842年——1898年)
  公元1842年7月至1898年4月期间,中国清政府与英国相继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港岛、九龙和新界割让、租借给英国。至此,原属新安县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脱离其管辖,深圳与香港从此划境分治。
  复名宝安(公元1913年——1979年)
  公元1913年(民国三年),广东省新安县复称宝安县,县治仍在南头。
  县治迁移(公元1938年——1953年)
  抗日战争时期,南头沦陷,宝安县政府临时迁往东莞县。1953年,因深圳联接广九铁路,人口聚居较多,工商业兴旺,宝安县治东迁至距南头10公里外的深圳墟。
  深圳建市(公元1979年)
  1979年3月,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受广东省和惠阳地区双重领导;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为副省级市。1988年11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92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市政府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规的权力。
  2004年,深圳成为无农村的城市。

荒山野岭

从属于秦朝的南海郡、元朝的江西行省、清朝的广东省

鹏城

  • 深圳在古代的时代是什么地方?
    答:1、深圳最早的前身为宝安县,因境内有一山名曰宝山,山有宝,得宝者安,故而得名。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朝廷置辖地六县的东官郡,辖地大概为现今的深圳市、东莞市和香港等范围。郡治在宝安县(南头)。宝安县范围包括现深圳市、香港特别行政区、东莞市部分地区、番禺县南部、中山市等地区...
  • 深圳在古代的时代是什么地方
    答:考古成就表明,早在67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深圳的城市史已有1673年。地名由来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的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深圳又称鹏城。...
  • 深圳以前叫什么呢?
    答:深圳以前叫宝安县。深圳最早的前身为广州府宝安县,“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深圳的经济特区发展史虽只有40年,却拥有着67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
  • 请问古代的时候,深圳当时叫什么?也就是小地名
    答:深圳在古代叫做鹏城。深圳,别称鹏城,是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广东省省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定位的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圳地处广东南部,珠江口东岸,与香港一水之隔,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与香...
  • 深圳古时候被称为什么
    答:深圳古时候曾被称宝安县、新安县。深圳最早的前身为宝安县,宝安作为县建制始于公元331年(东晋咸和六年)。朝廷置辖地六县的东官郡,辖地大概为现今的深圳市、东莞市和香港等范围。郡治在宝安县(南头)。深圳的前身又曾名为新安县。公元1573年,中国明朝政府扩建东莞守御千户基地,建立新安县,并建...
  • 深圳在古代是哪个国家?
    答:深圳虽然在1979年才正式建市,但是深圳在古代是有人居住的。早在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居民了。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北方人为了躲避战乱逃到南方,其中有一小部分人逃到了现在的深圳。现在深圳市多数本地人都是这些古代南下移民的子孙。“深圳”一词的由来是源于一条河流,这条河流就叫做深圳河。深圳河...
  • 深圳以前是什么
    答:深圳地处南中国海之滨,椰风海韵,细浪白沙,景色怡人,历来被视为“华夏南大门、连陲风景线”。自东晋以来,深圳在政治、文化、经济、交通及海防军事等方面就有重要的地位。考古材料证明,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劳动、生息、繁衍在深圳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自秦之后,深圳百越族居民已...
  • 有人认为深圳的古代历史文化仅仅是“小渔村”或者“文化沙漠”。对此观...
    答:在历史上,深圳古代确确实实就是个小渔村,对这样的观点,我认为是不完全正确,深圳既是一个小渔村,但是深圳确确实实有很大的开发余地,面朝大海,可以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机会发展生产,发展经济,今天的深圳是祖国的重要城市
  • 深圳在古代是哪个国家
    答:深圳在宋朝时期是南方海路贸易的重要枢纽,属于广州香山县。盛产食盐、香料。至元朝,又 以出产珍珠著名。元代隶属广州路,明代隶属广州府,深圳市的前身又曾名为新安县。公元1573年,中国明朝政府扩建东莞守御千户基地,建立新安县,并建县治于南头,辖地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区域。经济以产盐、茶叶、...
  • 为什么深圳又叫鹏城?
    答:深圳被称之为“鹏城”从古至今,两个说法,而且相吻合。1、在古代,深圳东部50多公里开外的南澳镇,有一处名叫鹏城的地方。城门象北京的德胜门, 城墙经风雨侵蚀,两旁平房都是砖木结构,鳞次栉比,中间是青石板铺就的道路,古韵十足。当地居民称这个地方为王母,又叫大鹏,这座城就叫鹏城。“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