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5篇古文阅读题及答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短小文言文,要有阅读问题的,附加答案,谢谢!!!小升初的。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爱莲说》选自《 》,作者 ,是 时著名的 家.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 。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 , .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 ( ) ②亭亭净植( )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解释“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 之: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③无丝竹之乱耳之: ④何陋之有 之:

1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6、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11.①多(0.5分)②树立或立(0.5分)12.D(2分)13.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g 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 分)人该是很多了(0.5分) 1⑷①的 ②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③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④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15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16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这里有答案解析详情: https://www.kuaiduizuoye.com/codesearch/m/bookview?bookId=f3325df0a755fd00fc3543c32881fd68

第一组
(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 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
  (二)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 窃:( )②辄默记辄 ( )③儿痴如此 痴( )
  ④恬若不见 恬 ⑤父怒挞之 挞( ) ⑥曷不听其所为 曷( )
  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
  (三)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
  ①席而啖菱 啖( ) ②欲以去热也去( )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四)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 ),最后一句是( )。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
  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一、1 ①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
  ②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
  ③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
  3 不要墨守陈规,按教条办事,要知道变通,摆脱腐朽思想的束缚。
  4 ①代词,指尺子; ②到……去; ③代词,指尺子; ④代词,指尺子; ⑤代词,指鞋。
  二、1 ①窃:偷偷地; ②辄:就; ③痴:形容极度迷恋某种事物; ④恬:坦然; ⑤挞:用鞭子打。 ⑥曷:同“何”,怎么,为什么。
  2 ①王冕是诸暨县人。
  ②一到夜里,王冕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读书。
  3 吃苦耐劳,勤奋学习。
  三、1 ①啖:吃。 ②出:驱除。
  2 菱是在水中生长,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情却硬说自己知道。
  3 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虚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四、1 ①自:从。 ②是:这。
  2 船已经前进了,而剑不能前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愚蠢了吗?
  3 记述; 议论。
  5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更加具体地楚国人的死板、愚昧。
  6 刻舟求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
第二组
 (一)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
  (2)是日,饮酒乐,天雨( )
  (3)公将焉之( )
  (4)岂可不一会期哉( )
  2. 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且焉置土石 B.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 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 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 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答案:
  (1)① 打猎 ② 下雨 ③ 到、往 ④ 约定的时间
  (2)A(疑问代词哪里)
  (3)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
  (4)守信
  (二)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 下列语句,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 妇亦 / 起大呼
  B. 又夹百千 / 求救声
  C. 虽人 / 有百手,手 / 有百指
  D. 不能 / 名其一处也
  2. 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虽人有百手虽:虽然
  B. 不能指其一端指:手指
  C. 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
  D. 几欲先走走:走开
  3. 对划线语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正面描绘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B. 反映出口技表演者的内容非常恐怖,令人胆战心惊。
  C.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写出了台上台下互相呼应的情景。
  D.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听口技表演的人很多。
  B. 表演者和观众面对面坐在一间屋里。
  C. 表演者所用道具非常简单。
  D. 表演者还没开始表演就抓住了听众。
  参考答案:
  1. D A项应为“妇/亦起大呼”,B项应为“又夹/百千求救声”,C项应为“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2. C “虽”是“即使”;“指”是“指明”;“走”是“跑”。
  3. D 画线句的用词都是观众的反应,因为这种反应是表演者引起的,所以从侧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 B 根据“施八尺屏障”可知表演者与听众隔开的。

愿对你有帮助!!!

  • 小升初5篇古文阅读题及答案
    答: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翻译句子。①郑人有欲买履者:②先子度其足:③而置之其坐: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
  •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2017
    答:参考答案: (1)① 打猎 ② 下雨 ③到、往④ 约定的时间 (2)A(疑问代词哪里) (3)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 (4)守信 (二)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 下列语句,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
  •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训练及答案解析
    答:1. 小升初文言文练习题能将各校去年以及更久以前的小升初文言文,发出 曹彬仁爱 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 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 张光祖《言...
  • 必备小升初古文训练题及答案【三篇】
    答:【篇一: 曹彬仁爱】 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尝曰:“吾为将,*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其仁心爱物盖如此。(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
  • 小学神话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答:7. 小升初5篇古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一组(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 文言文5比较阅读的答案
    答:3. 小升初5篇古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一组(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 小学经常考的文言文阅读
    答:3. 小升初最爱考的文言文阅读字词和古诗 教学内容:古诗文阅读 课前小测: 一、古诗词填空。 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鹅》唐·骆宾王 2、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北朝民歌 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双足,桂树...
  • 小升初文言文160书
    答:3. 小升初5篇古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一组(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 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
    答:6. 小升初5篇古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一组(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 北师大小升初文言文阅读
    答:5. 求小学五年级北师大版阅读理解练习题(带答案)越多越好 ()全棵树①平春位饱经风霜母亲,向别讨几棵树苗要栽门前②母亲栽种完毕孩门拐拐现妈妈棵树栽吧孩手擎着棵树苗丢弃棵瘦点强壮甚至些枯萎孩吃力站母亲面前孩残疾孩擎着棵树苗满眼都渴求光芒母亲望着孩站立稳腿犹豫认孩做着件没结、同没意义事情等看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