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犯罪心理学的具体案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求一些关于犯罪心理学的案例(要带解析那种的)^_^

1、案件发生在2002年的6月中旬,16岁的少年陈某伙同15岁的黄某和17岁的任某等人在某间网吧对受害人李某实施勒索抢劫并残忍的将其杀害。 案件的发生引起了公安部门的高度重视。据监控录像得知当天李某正在网吧内上网,在其桌上放了一瓶价值4块钱的饮料。
随后陈某进入网吧,四处逛了一下又出去了。片刻之后与黄某等人回来并直奔李某的位置。随后与李某发生争吵,并在争吵的期间陈某迅速掏出一把匕首刺向李某的腹部,其他人又对李某进行拳打脚踢。陈某在捅了几十刀之后,又走出网吧换了一把大砍刀回来,更加凶残的对李某进行迫害。
到最后李某已经晕死在地上,陈某等人才停手,随即在李某的口袋里抢去了钱财,然后扬长而去。事后李某被送往医院抢救因失血过多而不治身亡。经过警方的调查后,在事发两天后在另外一间网吧内将陈某等人全部抓获。
据陈某交代,他们都是农民工子弟到外地来打工,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而钱财耗尽,于是联合起来出去“搞点钱”。在事发当天陈某看见李某桌上放着一瓶饮料,正是这瓶饮料让陈某选定了作案目标。
分析:陈某等人之所以实施犯罪,是因为愿望和需要得不到满足,并且缺失了家庭温暖和爱,同时对社会存在一定的仇视。陈某觉得只要能够上网,只要有了钱,什么事都好办,加上本身的教育程度不高,根本不会考虑到事情的后果和严重性。由于缺乏必要的教育和经常与不良行为习惯的人交往等原因,他们对社会规范的约束和法律的约束不以为然,放任自我。
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实施了一些与社会规范不相符的行为,从而触犯了法律。同时他们长期沉迷网络打打杀杀的游戏,从而使他们将现实与网络混淆,致使他们的作案手法极其凶残,并不以为然。
2、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马加爵;因打牌时和同学产生纠纷,2004年2月13日、2月14日晚先后将四名同学残忍杀害,后从昆明火车站出逃。2004年3月15日被公安部列a级通缉犯;3月15日晚7时30分左右,马加爵 在海南省三亚市河西区落网。
在整个犯罪过程中,马加爵杀人犯意坚决,作案手段残忍;杀人后藏匿被害人尸体并畏罪潜逃,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极大,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马加爵死刑。
分析:马加爵的犯罪心理确实属于因仇恨引发的犯罪行为。这种类型不同于一般的侵财犯罪人和性犯罪人,不是为了获取享受而犯罪;而是为了表达、为了发泄某种情绪而犯罪。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但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
同时,他的犯罪心理、犯罪方式和手段又与他的智力水平密切相关。

3、2010年10月20日23时许,被告人药家鑫驾驶红色雪佛兰小轿车从西安长安送完女朋友返回西安。药家鑫行驶至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外西北角学府大道时,撞上前方同向骑电动车的张妙,后药家鑫下车查看,发现张妙倒地呻吟,因怕张妙看到其车牌号,以后找麻烦,便产生杀人灭口之恶念。
遂转身从车内取出一把尖刀,上前对倒地的被害人张妙连捅数刀,致张妙当场死亡。
分析:本案属于情感型犯罪中激情犯罪。犯罪心理特征 激情杀人,即本无任何杀人故意,但在被害人的刺激、挑逗下而失去理智,失控而将他人杀死。该案例中,药家鑫在一时激情下向受害人连捅8刀,使一场交通事故演变成了一起刑事故意杀人案件。
4、李某,男,29岁,未婚,广西人,初中文化,原广州市朱海区一家湖北风味菜馆保安,工作较粗心马虎,为人懒散。李某对同饭店的服务员小叶颇有好感,平时待她很是关心,还私下告诉过一些同事他对小叶的爱慕。不过,小叶对李某似乎不太钟情。
2004年5月28号凌晨与小叶在珠江堤岸散步时,欲吻小叶,小叶以李某有肝炎为由拒绝,李某连称自己的病“没关系的”,欲强行索吻,小叶嗔怒,为躲吻干脆翻过江边护栏边喊边退,李某当时也很紧张,但他不顾小叶离珠江已是几步之遥。
更没想到小叶当时的恐惧,边招手哄她过来边朝她靠近,小叶一脚踩空坠入江中溺死。
分析:该案件是一起过失犯罪案件。李某已预见自己亦步亦趋的行为可能发生小叶坠江的危害结果,却轻信自己能够避免,以致悲剧发生,此举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鉴于犯罪情节较轻,李某获得轻刑。过失犯罪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犯罪,他与故意犯罪者的犯罪心理是不同的。
5、邱兴华,男,已婚,农民,40余岁,“7.16”汉阴特大杀人案的疑凶。
分析: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先从邱兴华的童年说起,邱自幼丧父、母亲是间歇性精神病。童年是一个人成长生活过程中社会化最为关键的基础阶段,不能说邱兴华今天的犯罪与其童年经历紧密相连,但是这样的家庭背景绝对是其不良心理形成的始作俑者。
丧失父爱,不能感受母爱的温暖,从小生活在担惊受怕的日子里,必然在其幼小的心灵中形成了低信任感、自卑、向外(或向内)攻击的性格特征,这些也许在平时生活中没有显现出来,比如其哥哥邱兴富说到,‘大部分情况下,特别是在外人面前,邱兴华很少发脾气,受到欺负时,尽管心里恼火,却一般不会外露’。
但是歪曲、变态的心理会逐渐形成,并潜伏在人的内心深处,一旦足够量的刺激出现,这样的“潜意识”就会浮出冰面,成熟的犯罪心理形成,不良心理体验会一起迸发出来,如果情境允许,那么表现在行动上就会付诸实施。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大全: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VK2BkS7SEZRiv5WWszt2pPqQo2czXQo5f9JXnWoqA-_wK9v6xwfe4-Qiu1_ZleNm64WRkyoG88TCMHFCJx2vPfAwfCWrbuGVzmjq0Mp03jS
  犯罪心理学(Criminal 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和犯罪人类学相关联。主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于有关“是什么导致人犯罪”的问题,也包含人犯罪后的反应,在逃跑中或在法庭上的。犯罪心理学家也可以作为证人,以帮助法庭了解犯人的心理。精神病学亦有处理到一部分的犯罪行为。
  学科特点
  1.犯罪心理学既是一门交叉性学科,也是一门边缘性学科
  2.犯罪心理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科
  3.犯罪心理学是一门或然性学科
  研究目的
  1.为研究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做出贡献
  2.为预防和惩治犯罪以及矫治罪犯的实践服务。
  3 为让社会认识犯罪发生的机制,并使之配合有关人员帮助犯人走上正途。

  案例1:
  2010年9月21日晚,北京警方宣布财经编辑方玄昌和方舟子遇袭案侦破。买凶报复的幕后主使某某(隐私化)已经被捕。警方初步审讯查明,某某认为二方的学术打假导致他没能入选院士,遂用10万元指使亲戚找人在数月内先后截杀两人。有律师表示,按照相关量刑标准,即使以故意伤害罪定罪,主犯某某最高可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
  案例2:
  两年前,小新开始沉浸在网络里,学习成绩陡然下降。:初中还没有毕业便辍学。因担心儿子整天沉迷于网吧,小新的妈妈让他照看家里的台球桌。小新把看台球桌挣的钱拿去上网。后来家里不再提供上网的钱,小新就想到了偷。今年6月上旬,小新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网吧呆了一个星期。父亲的一顿打骂对小新来说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仅仅几天后,上网的欲望又像虫子一样噬咬着他的心。此时,爸爸月初给奶奶生活费时说的一番话浮现出来。爸爸说爷爷那儿有4000多块钱,当时听了也没太注意,后来就想去偷爷爷的钱。6月15日中午我就去爷爷家,晚上,看爷爷奶奶都已经睡了,就去翻,可一想怕把奶奶吵醒了,就想用菜刀把奶奶砍伤了再翻。”睡梦中的奶奶倒在了血泊中,响声惊动了爷爷。不顾一切的小新又将菜刀砍向了他。爷爷受伤后逃出家门。
  小新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到那4000元钱,只在奶奶兜里找到了两元钱。事后,小新的爷爷说,那是奶奶为孙子准备的早点钱。小新捏着两元钱在村口的一个洞里躲了起来。思来想去,还是投案自首了。小新告诉记者,奶奶从小最疼爱他,有什么好吃的都惦记着他。他在看守所里最想念的就是九泉之下的奶奶。“我当时只想着拿到钱后就去网吧,根本没想后果。如果让我在上网和奶奶之间重新选择,我肯定选择奶奶。”说到这里,他痛哭流涕起来。

强烈推荐《死亡日记》又名《沉默的证人》,这是一部本人很喜欢的犯罪心理学电视剧集,可以看一下!里面还有很多有名的犯罪心理学案例,在土豆就可以看,不卡~~

  • 从犯罪学的角度分析的案例
    答:过失犯罪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犯罪,他与故意犯罪者的犯罪心理是不同的。 1、过失犯罪者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危害结果的认识是不清晰、不明确、不充分的 2、犯罪人所追求的目的不是犯罪目的,也就不存在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 3、犯罪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是行为人消极心理品质在各种不利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 二、李某过失...
  • 有什么关于犯罪心理学的小故事
    答:1.一个不满八岁的小男孩亲眼目睹了一位极其残暴的碎尸狂在肢解一位女性的尸体. 男孩突然惊恐的大叫起来。 碎尸狂发现了男孩。他问男孩在喊什么,准备将男孩杀掉。 可是男孩却平淡的说了一句话。 那个杀人狂立刻自杀了。 请问:那个男孩说了什什么话?2.一女晚上11点下班,路上尿急到公共厕所去方便...
  • 纵火案犯罪心理学
    答:回答:核心提示: 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先采用法医催眠术进行侦破的案例之一。不过,由于催眠术是一种运用心理学原理发展起来的、与人的主观状态联系密切的技术,所以在以自然科学占绝对优势的科学领域中,这种做法,在当年引起了极大争议。而接受催眠的证人,也因说的是“梦话”而被取消庭审作证的资格。 这是美国...
  • 求一些关于犯罪心理学的案例(要带解析那种的)^_^
    答:在整个犯罪过程中,马加爵杀人犯意坚决,作案手段残忍;杀人后藏匿被害人尸体并畏罪潜逃,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极大,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马加爵死刑。分析:马加爵的犯罪心理确实属于因仇恨引发的犯罪行为。这种类型不同于一般的侵财犯罪人和性犯罪人,不是为了获取享受而...
  • 有什么关于犯罪心理学的小故事
    答:犯罪心理学小故事:从一起盗窃案看心理剖析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一栋豪华的别墅内发生了一起盗窃案。珠宝、名画、现金等贵重物品被洗劫一空,而警方在现场只发现了一个破碎的窗玻璃和一个模糊的脚印。经过初步勘查,警方确定这是一起精心策划的入室盗窃案。在案件陷入僵局时,犯罪心理学专家李博士被请到...
  • 有关犯罪心理学的具体案例
    答:案例1:2010年9月21日晚,北京警方宣布财经编辑方玄昌和方舟子遇袭案侦破。买凶报复的幕后主使某某(隐私化)已经被捕。警方初步审讯查明,某某认为二方的学术打假导致他没能入选院士,遂用10万元指使亲戚找人在数月内先后截杀两人。有律师表示,按照相关量刑标准,即使以故意伤害罪定罪,主犯某某最高可被判处...
  • 血泪之鉴:对24起重大刑事案件的犯罪学思考目录
    答:以下是一系列重大刑事案件的犯罪学思考,每个案例都引发深刻的反思:1. 吴晶晶被害案揭示了女性安全问题的严重性,犯罪心理学对此案进行剖析,探讨了犯罪动机和防范措施。2. 潘滢被害案引发了社会对弱势群体保护的讨论,犯罪分析专家深入研究了案件中的社会环境和个体心理因素。3. 古格银眼被害案展现了网络...
  • 犯罪心理学故事(我帮她解脱丨犯罪心理学解析)
    答: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吴谢宇的母亲是中学历史教师,父亲是国企领导,吴谢宇聪明,是同学们眼中的学霸。按照调查记者的画像解读,这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中上家庭。 这样的家庭自有独特的阶层特征—— 自尊、敏感、好面子、轻易不外露人生困境。 而吴谢宇的学习履历,更是坐实了他作为一个高智商学生的身份。
  •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药家鑫案
    答:作为犯罪心理学家,李教授特别强调马加爵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强调他的无论在集体生活中,还是在家庭生活中都永远表现出的冷漠、孤僻、狠毒。李教授特别引用和详细解读马加爵在15岁时看到父母的激烈争吵而写下的想杀死父亲的日记,不仅认定马加爵是心中没有爱的人,而且认定这颗心就是多年后杀死四个...
  •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
    答:其实马某不是为了钱,在心理上,这是一种对男友的憧憬和对事物的好奇心。我举个例子来说,为什么小孩子那么容易学坏?因为在小孩子的观念之中,他们不懂得对错,只要是什么东西让他们觉得帅气,甚至吸引他们,他们就会去模仿。比如,某些小孩觉得黑社会很帅气,自然就开始学,而且小孩子有反抗心理,你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