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迎接客人时的习惯是?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蒙古族人招待客人有什么风俗习惯?

招待客人时,首先摆上奶酪、奶油,各种面制干粮和奶茶,喝完奶茶后还要敬酒。随后端上手抓羊肉,贵客则上整羊。主人把羊的荐骨连着尾巴放在盘子里,上面放上不带面颊的羊头,把小刀递给客人。客人把羊头的一只耳朵割下来,再切一块肉吃下,然后把刀还给主人,主人才动手切肉,请客人动手随便吃。为了表示对客人尊敬和热情,主人要把自己酒杯里的酒,让在座的每个人都尝一尝。

客来敬茶一种高尚的蒙古族传统礼仪。在蒙古历史上不论是富贵之家还是贫穷之家,不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平民百姓,也不论在交际上或在家里,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场合,莫不以茶为应酬品。

  家中有客来,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因此,牧民们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贵宾献上一碗奶茶,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接着主人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蒙古语称交和)、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

  当主人请你品尝时不要拒绝,否则要伤主人的心,使主人感到遗憾。但这些奶食品都是很饱人的,所以如你不便多吃,掰一小块奶豆腐或舀一点奶油表示品尝就行。这同样使主人高兴。

  接着穿戴民族盛装的家庭主妇端来清香扑鼻的奶酒款待客人,这也是蒙古族的传统礼节。要是你表现出几分客气的样子,大家就唱起感人肺腑的敬酒歌,主人则用诗一般的语言劝酒:“远方的客人请你喝一杯草原佳酿,这是我们民族传统食品的菁华,也是我们草原人民的厚意深情”。

当你接受主任的盛情,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时,主任会感到极大的愉快。因为你尊敬主人并接受了主人象奶酒一样纯洁的友情。这时候,好客的主人遇到知心朋友,和你对酌,多喝几盅酒。确实也有那种“相逢意气为君饮”的豪迈气概。只有在这时你才真正置身于蒙古“酒文化”的欢乐气氛中。

蒙古族人民尊重礼仪,习惯成自然,至今仍然如此。一事一物,无不依据其礼为之,敬长慈幼,同胞相见,长幼有序,宾朋有礼,客至如归。

礼仪风俗:蒙古民族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献哈达、递鼻烟壶。
生活风俗:(1)服饰:靴子、袍子、腰带、首饰。
饮食:蒙古族的饮食大致分三大类,即肉食、奶食、粮食。
蒙古民族有尊老爱幼的习俗。他们的谚语中说:“尊敬德高的人、敬爱年老的人”,“对喂乳汁的母亲要敬爱,对教字母的老师要尊重”,“老人的经验教育人,太阳的光辉温暖人”等等。这些都表现了对老人的尊重和爱戴。
祝寿是蒙古族人民为老人举行的一个礼仪庆典。蒙古民族的祝寿礼和过本历年都是在年纪大时才举行的。一般在六十、七十、八十、九十时才祝寿。不过父母亲在世时,儿孙辈即使到了七八十岁也不许做寿。过本历年的二十五、三十七、三十、四十九也不是很热闹,但是过了六十一岁,七十三岁、八十五岁就另当别论了。过本年的一般不祝寿。巴林蒙古族老年人过本95岁就不计年龄,也不做百岁。
祝寿仪式比较简单,席间,来宾们都为老人敬酒、献哈达和礼品。敬酒四、六、八碗的蒙古语称“朱来”。然后叩拜主人,表示感谢主家招待。祝寿的礼品通常有:马、牛、绵羊或羊乌查、皮长袍、棉长袍、夹长袍、靴子、烟、荷包、钱等。礼品品类一般占“三”数。祝寿完毕,祝寿客人不能空手回,主人家要回赠烟、荷包、毛巾等。如果是孩子,就给月饼或一二元零用钱等。

1.服饰:蒙古族服饰主要包括首饰、袍子、腰带、靴子四个部分。妇女们平时一般多罩头巾。头巾大约丈余长,颜色多种多样。质料有布、麻、绸、绢等。姑娘们喜欢将头巾缠在头上,然后在右侧挽一个小结,把头巾的穗头垂下来。已婚妇女们则用头巾包住头顶后,缠一圈,不留穗头。在庄重的场合还要戴上绣有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等花纹图案的帽子。

在内蒙古、新疆等地牧区,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冬季穿皮袍、棉袍。男袍一般都比较肥大,女袍则比较紧身,以显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条和健美。

2.蒙古包的门一般朝向东南方向。包内中央为炊饮和取暖用的炉灶,烟筒从天窗伸出。炉灶的周围铺牛皮、毛毡或地毯。正面和西侧为长辈的起居处,东面为晚辈的起居处。周围摆设的家具主要有木质的碗柜、板柜、板箱、方桌等,其特点是小、低,占地少,搬挪方便,不易损坏。蒙古包看起来外形很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

3.婚俗:拜火,蒙古族婚礼中的重要仪式。各地蒙古族尽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婚礼上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新娘、新郎从两堆旺火之间双双穿过,接受火的洗礼,使他们的爱情更加纯洁,坚贞不渝,生活美满幸福,白头偕老。

4.待客:热情好客,待人诚恳,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美德。一见客人边握手、边问好:"塔赛奴!"(您好)。客人进入蒙古包后,家庭主妇便向客人双手敬献喷香的奶茶。同时摆上黄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炒米等食品,供客人食用。

客人要住宿,晚饭就是手把肉、美酒、面条或蒙古包子等。客人告别时,全家出蒙古包欢送,祝客人一路平安,欢迎再次光临。现在的农区一般同汉族一样,炒各种菜加美酒招待客人。

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的一种传统礼节。哈达是一种礼仪用品。拜佛、祭祀、婚丧、拜年以及对长辈和贵宾表示尊敬等都需要使用哈达。对长辈献哈达时,献者略弯腰向前倾,双手捧过头,哈达对折起来,折缝向着长者;对平辈,双手平举递给对方;对小辈,一般将哈达搭在脖子上。

5. 禁忌礼节

火忌,蒙古族崇拜火,认为火神或灶神是驱妖辟邪的圣洁物,所以人们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忌蹬门槛,是蒙古族禁忌之一。到牧民家做客,出入蒙古包时,绝不许踩蹬门槛。农区、半农半牧区的蒙古族也有此禁忌。

水忌,也是蒙古族禁忌之一。蒙古人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讳在河流中洗脏衣服或向河流中扔脏物。这由于草原干旱缺水,牧民逐水草放牧,无水则无法生存。所以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洁,并视水为生命之源。

忌摸头、忌别人打狗、忌产妇住处外人进入探访。病忌,牧民家里有重病或病危的人时,一般在蒙古包左侧挂一根绳子,并将绳子的一端埋在东侧,说明家里有重患者,不待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蒙古习俗



主人在宴请客人时,先让客人切下一只羊耳朵和一块肉吃下,然后主人再动手切肉进行招待。客人进门、入座、喝茶、敬酒、吃饭,都严格沿袭年长人优先的传统。

假如你来蒙古包作客,主人会立刻献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奶茶,接着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当主人请你品尝时不要拒绝,否则要伤主人的心,使主人感到遗憾。蒙古人不怕不别人吃得多,食用越多,主人越高兴。

来者是客,主人一般要让客人上边坐,而客人请老人先就坐。在蒙古包里,总是长辈老人正面而坐,男人坐西边,女人坐东边。

接受主人的茶饭后,忌讳一点也不吃;忌讳用筷子食用奶食和站着喝奶和吃奶食品;忌讳随便撒倒奶;遇到别人端奶走过时,不能视而不见,必须尝一尝再走。

扩展资料:

蒙古族(蒙古语:ᠮᠣᠩᠭᠣᠯᠦᠨᠳᠦᠰᠦᠲᠡᠨ,西里尔字母:Монгол үндэстэн),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

蒙古民族有尊老爱幼的习俗。他们的谚语中说:“尊敬德高的人、敬爱年老的人”,“对喂乳汁的母亲要敬爱,对教字母的老师要尊重”,“老人的经验教育人,太阳的光辉温暖人”等等。这些都表现了对老人的尊重和爱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蒙古习俗



斟酒敬客,吃手扒肉,是草原牧人表达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

当你踏上草原,走进蒙古包后,热情好客的蒙古人便会将美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上,唱起动人的敬酒歌,款待远方的贵客,以表达自己的诚挚之情。

这时,客人理应随即接住酒,然后能饮则饮,不能饮品尝少许,便可将酒归还主人。

若是推推让让,拉拉扯扯,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瞧不起主人,不愿以诚相见等等。

献哈达也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

蒙古族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扩展资料:

蒙古族(蒙古语:ᠮᠣᠩᠭᠣᠯᠦᠨᠳᠦᠰᠦᠲᠡᠨ,西里尔字母:Монгол үндэстэн),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

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而且音乐、舞蹈也在艺术上居于相对显赫的地位   。

《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被称为蒙古族的三大历史巨著,其中《蒙古秘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的三大史诗之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蒙古族



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现在,许多风俗习惯仍保持着原来纯朴的古风,体现了蒙古民族优良的传统和文化素养。
当客人来到草原,好客的主人会手捧洁白的哈达迎接。客来敬茶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礼节,表示对客人的尊重,这碗茶客人一般是要喝的,如果不喝,主人会觉得客人没有礼貌,接着主人会给客人端来各种奶食品,客人也要吃一点,不然主人会觉得自己慢待了客人。接着家里的女主人会为客人端上醇香的奶酒,并为客人唱起优美的祝酒歌,当客人接过主人的奶酒,可按照蒙古人敬酒的方式,左手捧杯,用右手的无名指蘸一滴酒弹向头上方,意思是先祭天,第二滴弹向地,意思是祭地,第三滴酒弹向前方,意思祭祖先,随后把酒一饮而尽,如果客人不会喝酒,也可不饮,只要把酒杯恭敬的放在桌上就可以了。如果客人是贵客,主人还会设全羊席来款待,表示主人对客人的尊敬。作为蒙古族最高礼遇的全羊席不仅保留在民间,还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招待国外贵宾的礼遇。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节目,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群众性的盛大集会,是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活动.那达慕大会传说始于汉代,流行于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地,一般一年举行一次,每次数日,多在农历七、八月牲畜肥壮的时候。这时的草原绿意昂然,花儿竟相开放,蔚蓝的天空上,点缀着几朵白云,那达慕大会就这个美丽的季节召开。届时,四面八方的牧民,会纷纷赶来参赛或观看比赛,比赛项目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马术表演等传统项目,大会期间,还开设贸易市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还要进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喇嘛们要焚香点灯,念经诵佛,祈求神灵保佑,祝愿草场茂盛,牛羊肥壮,人畜两旺。晚上,牧民们会围着篝火,随着马头琴声,纵声高歌,翩翩起舞,通宵达旦。
蒙古族还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民族,无论何时何地都喜欢用歌声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生活、英雄的热爱。蒙古族的舞蹈节奏明快、舞步轻盈,舞蹈者用那丰富多采的舞蹈语言,表达出蒙古族人民热情奔放、勤劳勇敢的性格。尤其集体舞中的“安代舞”,使大伙都融入热烈的气氛之中,极具民族特色。
内蒙古传统乐器有四胡、三弦、笛子、火不思等,而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马头琴,当马头琴声响起的时候,那婉转的旋律、醇厚的音色能把所有人都带到辽阔的大草原,那时而低回、时而高亢的琴声比画家的画、诗人的诗更能让人陶醉。
据《蒙古秘史》记载,蒙古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住房。蒙古包所以成为蒙古族人民的传统住房,是由其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及其生活方式决定的。内蒙古地区一般多风、多雪,蒙古包由于是圆顶,所以阻风力小,包顶积雪少。蒙古族牧民是以畜牧为主,移动放牧,这就需要经常搬家,而蒙古包制作简单、拆装方便,非常适合这种生活方式。
蒙古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勤劳智慧的人民,他们建设自己美丽的家园,创造自己美好多姿的生活,这里是令人陶醉留恋的地方。

我们语文书上有,要到几十里外迎接远客,给客人端上奶茶,奶豆腐,以奶食,羊肉为主,每年都会举行那达慕大会,项目是摔跤和那达慕晚会。

希望喜欢,都是自己打的

  • 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迎接客人时的习惯是?
    答:2.蒙古包的门一般朝向东南方向。包内中央为炊饮和取暖用的炉灶,烟筒从天窗伸出。炉灶的周围铺牛皮、毛毡或地毯。正面和西侧为长辈的起居处,东面为晚辈的起居处。周围摆设的家具主要有木质的碗柜、板柜、板箱、方桌等,其特点是小、低,占地少,搬挪方便,不易损坏。蒙古包看起来外形很小,但包内使...
  • 蒙古族人民招待客人有哪些特有的风俗习惯?
    答:据《马柯·波罗游记》中所写, 蒙古族“过年过节时都互相用金银玉石做的礼品同白色绸布一起捧献”。 递鼻烟壶:是蒙古民族古老的习俗,在蒙古包里作客,殷勤好客的主人,常常要拿出一个精致象个瓷瓶样的小壶,敬给客人嗅,这就是装着鼻烟的鼻烟壶。递鼻烟壶也有一定的规矩。如果是同辈相见,要用右手递壶,互相交换,...
  • 蒙古族人招待客人有什么风俗习惯
    答:蒙古族待客十分讲究礼节和规矩。例如,吃手把羊肉时,一般是将羊的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送给客人。如果是用牛肉待客,则以一块带肉的脊椎骨加半节肋骨和一段肥肠送给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全羊宴包括荐骨、四肢、肋骨、胸椎、羊头,有的地区还要加羊心、羊肝、直肠和羊肚。制法是将全羊的各...
  • 蒙古族的习俗是什么?
    答: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巴拉特蒙古四大部落:准格尔、陶尔扈特、杜尔别特、和硕特,每一个部落都有极其丰富的民间舞蹈,他们具有一种古老的两根弦的弹拨乐器名叫托普修尔,按巴拉特蒙古的习俗,托普修尔一响必随之贝•贝伊勒,贝•贝伊勒必在托普修尔的乐声中进行,故此,巴拉特蒙古民间舞蹈又 称托...
  • 蒙古族人招待客人有什么风俗习惯
    答:1. 蒙古族人见面时会互相问候,即使是初次见面也会互相问好。对于平辈或熟悉的人,通常会问:“赛拜努”(你好);而对于长辈或陌生人,则要说:“他赛拜努”(您好)。在蒙古族文化中,款待过路的行人是一种传统美德,而在别人家中做客时,尊重主人是非常重要的。进入蒙古包后,应盘腿坐在地毡上...
  •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简要写。我要用
    答: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3、敬茶: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4、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5、...
  • 蒙古族都有什么礼仪
    答:蒙古民族礼仪:一见客人边握手、边问好:“塔赛奴!”(您好)。客人进入蒙古包后,家庭主妇便向客人双手敬献喷香的奶茶。同时摆上黄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炒米等食品,供客人食用。客人要住宿,晚饭就是手把肉、美酒、面条或蒙古包子等。客人告别时,全家出蒙古包欢送,祝客人一路平安,欢迎再次光临...
  • 内蒙古有什么风俗习惯?
    答: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好习俗从古代一直流传到现在。带你了解一些常见的内蒙古习俗-内蒙古风俗习惯与禁忌。假如你有机会来蒙古包里作客,立即被好客的牧民拥着进入蒙古包。蒙古包里铺着毡子或地毯,大家都席地而坐,在毡子上坐着是可以不脱鞋的,这不算失礼。但待主人让座后放可就坐,...
  • 草原蒙古族人民迎接贵宾的方法很多,如,什么什么
    答:蒙古民族迎接贵宾的方法有:献哈达、唱当地民歌、为客人敬美酒或者奶茶、请客人吃全羊宴等等。蒙古民族在接待客人方面热情好客,有不分贫富,尽力盛情款待的习惯。1、进献哈达是蒙古民族招待客人的最高礼节。2、为客人演奏马头琴,奏乐唱歌,也是仪式或者宴会上的重要礼节和助兴活动。3、给客人斟上草原美酒...
  • 蒙古族人民招待客人特有哪些习俗
    答:蒙古族人民的待客礼包括问候、互递鼻烟壶(解放后此礼已逐渐消失)、饮食招待等。1、无论是专程来访的贵客还是路过歇脚的行人,客人一到,首先是互相问候,待客人坐定,女主人端上一碗馨香的奶茶,并摆上各种奶食品、炒米、手把羊肉等,其间敬酒是必不可少的。2、奶茶用银质的碗盛着,与哈达一起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