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怎么辩别真假和尚啊?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如何辨别佛教人士真伪?

不管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出家人要仪态端庄,所谓俱足清静威仪。如果袒露胸口、嬉闹戏虐、手触钱物、触碰异性、占卜看相、对天对地吐痰、买卖佛像经书、经营寺庙、经营贸易、储蓄钱财、索要钱财食物供养、自称有神通、自称得境界、自称有德、高床广座、自称活佛、呵斥他人等一定是破戒之辈,如未悔过誓不再犯就已经不是佛教徒了。
出家佛教徒,刀架在脖子上也不得反抗不得发怒不得伤害一切众生,自杀自残也是破戒。
出家佛教徒,不得储蓄一丁点钱财,不以任何形式经商贸易。
出家佛教徒,施主自愿布施,如果开口或暗示向施主索要布施,那是破戒。出家人是天人师,怎么可以下三烂到索求供养的份儿上?
出家人,仪表仪态要庄重大方,如果意气洋洋,神情猥亵、俯仰无度、缓急无方,则是无德之辈,毫无佛教修养,更不用说修行。不要被文学影视作品给迷惑,败坏了出家人的形象。
此外,现在可以证明的确是佛亲口宣说的四阿含经里明确表示:出家人不得念诵咒语。

这个问题我前两天也提过..大家说真的和尚有戒疤,会有师傅带,而且国家资助寺庙,和尚比较有钱,不用出来化缘的,有一个答案很绝的,让他讲佛法,讲不出来的就露馅了,呵呵

看经论

佛说法灭尽经(附:白话法灭尽经 )

佛说法灭尽经
僧祐录中失译经人名今附宋录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明不现。贤者阿难作礼白佛言。世尊前后说法威光独显。今大众会光更不现。何故如此。其必有故。愿闻其意。佛默不应。如是至三佛告阿难。吾涅槃后法欲灭时。五逆浊世魔道兴盛。魔作沙门坏乱吾道。著俗衣裳乐好袈裟五色之服。饮酒啖肉杀生贪味。无有慈心更相憎嫉。时有菩萨辟支罗汉。精进修德一切敬待。人所宗向教化平等。怜贫念老鞠育穷厄。恒以经像令人奉事。作诸功德志性恩善。不侵害人捐身济物。不自惜己忍辱仁和。设有是人。众魔比丘咸共嫉之诽谤扬恶。摈黜驱遣不令得住。自共于后不修道德。寺庙空荒无复修理转就毁坏。但贪财物积聚不散不作福德。贩卖奴婢耕田种植。焚烧山林伤害众生无有慈心。奴为比丘。婢为比丘尼。无有道德淫侄浊乱男女不别。令道薄淡皆由斯辈。或避县官依倚吾道。求作沙门不修戒律。月半月尽虽名诵戒。厌倦懈怠不欲听闻。抄略前后不肯尽说。经不诵习。设有读者不识字句。为强言是。不咨明者贡高求名。虚显雅步以为荣冀望人供养。众魔比丘命终之后。精神当堕无择地狱。五逆罪中。饿鬼畜生靡不经历恒河沙劫。罪竟乃出生在边国无三宝处。法欲灭时女人精进恒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语。眼见沙门如视粪土无有信心。法将殄没。登尔之时诸天泣泪。水旱不调五谷不熟。疫气流行死亡者众。人民勤苦县官计克。不顺道理皆思乐乱。恶人转多如海中沙。善者甚少若一若二。劫欲尽故日月转短人命转促。四十头白。男子淫侄精尽夭命。或寿六十。男子寿短女人寿长。七八九十或至百岁。大水忽起卒至无期。世人不信故为有常。众生杂类不问豪贱。没溺浮漂鱼鳖食啖。时有菩萨辟支罗汉。众魔驱逐不预众会。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怕自守以为欣快寿命延长。诸天卫护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兴吾道。五十二岁。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复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沙门袈裟自然变白。吾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光明更盛。于是便灭。吾法灭时亦如灯灭。自此之后难可数说。如是之后数千万岁。弥勒当下世间作佛。天下泰平毒气消除。雨润和适五谷滋茂。树木长大人长八丈。皆寿八万四千岁。众生得度不可称计。贤者阿难作礼白佛。当何名斯经。云何奉持。佛言。阿难。此经名为法灭尽。宣告一切宜令分别。功德无量不可称计。四部弟子闻经悲惨惆怅。皆发无上圣真道意。悉为佛作礼而去。

佛说法灭尽经

附:白话法灭尽经
有一段时间,佛陀住在拘夷那竭国,再过三个月就是佛陀将要入涅槃的日子了,有很多比丘众与菩萨众围绕在佛陀的身旁,还有无量无数的群众都前往佛所住处,在地上向佛陀恭敬礼拜。

世尊只是静静地沉默没有说话,身上也没有光明显现。阿难尊者向佛陀顶礼后对佛说:“世尊在往日说法前与说法后,都有大威德光明显现,今有无数大众聚会一处,为什么没有见到一点点光明呢?这当中必定是有什么原由的,我们愿意听闻这其中的意义。”佛陀仍旧沉默,不作回答。

阿 难尊者象这样请问了三次,佛陀才对阿难及大众说:“我入涅槃后,佛法将要灭亡的时候,在这造五逆业的浊恶世间,魔道兴盛。魔在佛门内,外表装作修道人的样子,破坏捣乱我们的正道。穿着世俗人的衣裳,喜欢豪华的袈裟及各种彩色的服饰。喝酒、吃肉、杀害生命、贪图口味。没有慈爱之心,互相憎恨嫉妒。有时有菩 萨、辟支佛、阿罗汉出现在世间,精进修习道德,对一切事物以诚敬相待,人们所可尊崇归向,平等教化一切众生。怜悯贫困、关爱老人、教育帮助穷人及苦难者。长期的以经典、圣像,教人恭敬、学习、遵行、供养。广做一切功德,心里面所想的全是恩赐众生的善行。不侵害他人,能奉献自身、舍弃万物去救济他人。不自爱 惜自身,能行忍辱、仁慈和善。如果有这样的人出现,那些魔比丘都共同的嫉妒他,去诽谤宣扬这些修道人的过恶,排斥、贬低、驱赶、遣散、除名,使不能够安住修道。”

这 些魔比丘共同造业,自此往后不修道德,寺庙空空没有一个修道人,道场(包含物质建设与精神建设)荒废也不会去修整,到最后就毁坏了。他们只知道,贪取财物积聚不散,也不去修真正的福德。贩卖奴婢(包含购买劳动力)及财物,耕田种植(包含从事生产图财),焚烧山林(包含破坏环境伤害生命),伤害众生没有慈 心。根性低劣似同做人奴婢的人(包含金钱奴隶、名利的奴隶),出家作比丘、比丘尼,没有道德,放纵淫欲,行为污浊混乱,男女在一起不能遵守礼度。使正道逐步淡薄、消损,都是由这样的人造成的。或者有人是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查,来依赖我们学道。恳求做个沙门,却又不能修持戒律,每半个月虽然表面上也可能有诵 戒,但心里厌倦懈怠根本不想听闻,或者是把前面与后面略去,不肯完全尽说。经文不肯读诵与学习,或有读的人,又不能识别文字与章句,强辩自己的解说为正确,不肯去咨询明白的人,自高自大求好名声。以弄虚作假故作优雅的样子,以为很光荣,盼望别人都来供养自己。这些魔比丘(包含在家众魔头)在死后,精神该 当堕落在无择地狱当中。在造作了五逆罪的恶业中,所遭受的饿鬼、畜生之果报,都要经历过恒河沙那样多的劫数。三恶道罪受完之后,才出生在边疆小国及恶地,没有三宝的地方。

法 要灭的时候,女子们精进修行,长期的作功德,男子却懈怠骄慢,不能采用法语。看到修行的沙门就象看见粪便臭土一样,没有信爱恭敬之心。佛法快要消失没有了的时候,各种天界中的善人都流泪哭泣,水与旱互不协调,五谷粮食不能正常成熟,不能够得到好的收成,还有很多温疫疾病四处流行,受灾死亡的人数非常多。人 民忙碌辛苦,官府却谋划得很苛刻。不能顺合道理,整天想的是享乐及迷乱。恶人越来越多,就象大海中的沙子那样多。善人却很少,只有一两个。劫将要到达尽头,所以日与月的时间也变短了,人的寿命也转而短促。四十岁头发变白,就成了老年人,男子因为放纵淫欲,精力费尽而死亡。男子的寿短,女子的寿长,或者有 男子寿命六十岁,女子却有七、八、九十岁或至一百岁的。到后来,有大水忽然发起,经常一下子就来到,没有一个固定的时期。世间人们不能正信,依旧作往常的事。很多众生混杂在一起,不管是豪门还是贱姓,都沉没漂浮在水中,被鱼鳖等吃咬。当时有菩萨、辟支、罗汉,想来相救,众魔却从中阻挠、驱逐,使不能赶到、 相会、参预解救。有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根性的众生,进入大山有福德的地方,泰然淡泊遵守本份,以达到欢喜快乐寿命延长。后来,有诸天卫护着月光菩萨出世,月光菩萨与三乘众人遭遇相逢,共同兴盛我们的正道,有五十二年。

《首 楞严经》、《般舟三昧经》,首先会消灭掉,十二部经典紧接着也会灭掉,全部不会再出现,连文字也不能见到。沙门的袈裟不觉之下,就自然地变成了俗家样式,跟在家人的服装没有什么两样了。佛法灭亡时,就好比油灯一样,在临灭时光明会变得更亮一点,跟着就灭了。我法灭时,就跟油灯灭时相似,也会兴盛一下。自此 以后,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这 样之后,要过数千万年,一直到弥勒菩萨下生世间修证成佛,天下泰平毒气消除。风调雨顺五谷滋润茂盛,树木很长很大,人都有八丈高,人寿命八万四千岁。众生得到救度的数量,多得到没有办法称名计算的。贤者阿难向佛礼拜后,问佛说:“应该用什么名字叫这部经呢?怎样的去奉行受持呢?”佛说:“阿难!这部经的名 字可叫做‘法灭尽’,宣扬告知一切众生,让众生能分别决断。功德无量不可称计。”四部弟子闻经后,悲惨惆怅,皆发无上圣真道意,全部都向佛顶礼后离去。

舍利弗。是法无想离诸想。无念离诸念。无取无舍无戏论无恼热。非此岸非彼岸非陆地。非痴非明。以无量智乃可得解。非以思量所能得知。无行无相无有恼热。无念过诸念。无心过诸心。无向无背无缚无解。无妄无妄法。无痴无痴法。无有痴网无名无言。无说无不说。无尽无不尽。无行无行相。无道无道果。无离过诸离。无思惟无杂糅。不取不舍。无得不可得。除诸滞着除贪恚痴。非实非虚妄。非常非无常。非明非不明。非闇非照不在心。无有性性本空。能降伏魔。降伏烦恼。降伏五阴。降伏十二入。降伏十八界。降伏说有五阴者。降伏说有十二入者。降伏说有十八界者。降伏说有众生者。说有人者。说有寿者。说有命者。说有有者。说有无者。降伏一切诸邪行者。舍利弗。我此圣法。皆能降伏一切贪著乃至说有法者。不信乐诸法如实相者。逆佛法者。所以者何。

舍利弗。若有众生说我者。说人者。说众生者。说断灭者。说常者。说有者。说无者。说诸法者。说假名者。说边者。皆违逆佛。与佛共诤。舍利弗。乃至于法少许得者。皆与佛诤。与佛诤者皆入邪道。非我弟子。若非我弟子。即与涅槃共诤。与佛共诤。与法共诤。与僧共诤。舍利弗。如是见人。我则不听出家受戒。舍利弗。如是见人。我则不听受一饮水以自供养。

舍利弗。若人除舍如是不善贪著事者。于我法中出家求道。不念涅槃。不以涅槃为念。不贪涅槃。于毕竟空法。不惊不畏。是人尚为断诸法故勤行精进。何况如是不善贪著。谓著我著众生著人著法。是人为断诸贪著故。但勤修习无相三昧。于无相三昧亦不取相。是人通达一切诸法相皆是一相。所谓无相。舍利弗。是则名为于圣法中柔顺法忍。得是柔顺法忍。乃名是我弟子。

阿含经:

“如是比丘,若有沙门、婆罗门,正身自重,一其心念,不顾声色,善摄一切心法,住于身念处者,则是我弟子,随我教者。云何为比丘正身自重,一其心念,不顾声色,摄持一切心法,住身念处?如是比丘,身身观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受、心、法法观念住,亦复如是。是名比丘正身自重,一其心念,不顾声色,善摄心法,住四念处。”

大般涅槃经四谛品第十

佛复告迦叶。所言苦者不名苦圣谛。何以故。若言苦是苦圣谛者。一切畜生及地狱众生应有圣谛。善男子。若复有人。不知如来甚深境界常住不变微密法身。谓是食身非是法身。不知如来道德威力。是名为苦。何以故。以不知故。法见非法非法见法。当知是人必堕恶趣轮转生死。增长诸结多受苦恼。若有能知如来常住无有变异。或闻常住二字音声。若一经耳。即生天上。后解脱时乃能证知如来常住无有变易。既证知已。而作是言。我于往昔曾闻是义。今得解脱方乃证知。我于本际以不知故。轮转生死周回无穷。始于今日乃得真智。若如是知真是修苦多所利益。

若不知者虽复勤修无所利益。是名知苦名苦圣谛。若人不能如是修习。是名为苦非苦圣谛。苦集谛者。于真法中不生真智。受不净物。所谓奴婢。能以非法言是正法。断灭正法不令久住。以是因缘不知法性。以不知故。轮转生死多受苦恼。不得生天及正解脱。若有深知不坏正法。以是因缘得生天上及正解脱。若有不知苦集谛处。而言正法无有常住悉是灭法。以是因缘于无量劫。流转生死受诸苦恼。若能知法常住不异。是名知集名集圣谛。

若人不能如是修习。是名为集非集圣谛。苦灭谛者。若有多修习学空法。是为不善何以故。灭一切法故。坏于如来真法藏故。作是修学是名修空。修苦灭者。逆于一切诸外道等。若言修空是灭谛者。一切外道亦修空法应有灭谛。若有说言。有如来藏虽不可见。若能灭除一切烦恼尔乃得入。若发此心一念因缘。于诸法中而得自在。若有修习如来密藏。无我空寂。如是之人于无量世在生死中流转受苦。若有不作如是修者。虽有烦恼疾能灭除。何以故。因知如来秘密藏故。是名苦灭圣谛。若能如是修习灭者。是我弟子。

若有不能作如是修。是名修空非灭圣谛。道圣谛者。所谓佛法僧宝及正解脱。有诸众生颠倒心。言无佛法僧及正解脱。生死流转犹如幻化。修习是见。以此因缘轮转三有久受大苦。若能发心见于如来常住无变。法僧解脱亦复如是。乘此一念于无量世。自在果报随意而得。何以故。我于往昔以四倒故非法计法。受于无量恶业果报。我今已灭如是见故成佛正觉。是名道圣谛。若有人言三宝无常。修习是见。是虚妄修非道圣谛。若修是法为常住者。是我弟子真见修习四圣谛法。是名四圣谛。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始知修习甚深四圣谛法。

佛教中按照戒律分:一,比丘。二,比丘尼。三,沙弥。四,沙弥尼。五,式叉摩那尼。

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男的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比丘含有三义,即
一、乞士,就是一面向社会群众乞化饮食,以资维持色身,一面又向慈悲的佛陀乞化法食,以资长养法身。
二、破恶,此恶是指心中的种种烦恼而言,出家人修戒定慧三学,扑灭贪嗔痴等烦恼,以便达到了脱生死的目的。
三、怖魔,六欲天的天魔希望一切众生皆为其魔子魔孙,永远受他的控制,可是出家的佛弟子目的却在跳出三界,以解脱为期,大家都很认真修行,不为天魔外道所扰乱,于是魔宫震动,魔王怖畏起来,故谓之怖魔。

沙弥:华译息慈,即息恶和行慈的意思。又译作勤策,即为大僧勤加策励的对象。沙弥有三类:七至十三岁,名驱乌沙弥,谓其只能驱逐乌鸟。十四至十九岁,名应法沙弥,谓正合沙弥的地位。二十至七十岁,名名字沙弥,谓在此年龄内,本来应居比丘位,但以缘未及,故尚称沙弥的名字。沙弥与沙弥尼,皆应受持十戒。

式叉摩那尼:出家五众之一。旧译学法女。新译正学女。沙弥尼之欲受具足戒者,使自十八岁至二十岁满二年间别学六法,验胎之有无,且试行之真固也。是为式叉摩那尼。俱舍光记十四曰:“式叉摩那,唐云正学。正谓正学六法。言六法者:谓不淫,不盗,不杀,不虚诳语,不饮诸酒,不非时食。”行事钞资持记上一之二曰:“式叉摩那,此云学法女。由尼报弱,就小学中别提六行为具方便。二年则验胎有无,六法则显行贞固,十诵所谓练身练心即是义也。

按照修行分: 出家人有四种,一种为有羞僧,二种为无羞僧,三种为哑羊僧,四种为实智僧。
1,何为有羞僧,持戒不破,身口清净,能分别好丑。未得道而知道努力的方向名为有羞僧。
2,何为无羞僧,破戒,身口不净,无恶不作,是名为无羞僧。名为学佛,实则毁佛家业。
3,何为哑羊僧,虽然不破戒,钝根无智慧。不别好丑,不知轻重,不知有罪无罪。假如有善恶之事,二人相诤,不能够断决,默然无言。譬如白羊乃至人杀不能作声,是名哑羊僧。
4,何为实智僧,若学人若无学人。住四果中,(四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行四向道,(行四向道即行四果道)是名实智僧。【唐太宗问玄奘大师:“我想供僧,但听说许多僧人无有修行,应当如何?” 大师开示说:“昆山有玉,但是混杂泥沙;丽水产金,岂能没有瓦砾?土木雕成的罗汉,敬奉就能培福;铜铁铸成的佛像,毁坏则会造罪;泥龙虽不能降雨,但祈雨必须祈祷泥龙;凡僧虽不能降福,但修福必须恭敬凡僧。”】

现在的世代出家众只有戒牒没有度牒,从这点来讲很难分辨。从外相来讲,只要有严重的违反佛门教义的僧人应该就可以视为假和尚,但是这些对不了解佛教的人来说也是有困难的。
至于【情】在佛教而言有两种含义:一、情爱的代表,这也是佛教修学中必须要“去除”的。二、众生之情、慈悲之情。这种情没有的话就变成无情了,很难解脱救拔。

和尚,一个寺庙里只有方丈可以称和尚。一般出家人的通称叫“沙门”,沙门的意思是勤修佛道和息诸烦恼。所以辨别真假出家人还是要观察他的言语和行为才能判断。

  • 关于少林寺真和尚的问题?
    答:烧戒疤的习俗,据说起源于元代,当时有位志德和尚受到元世祖的尊崇,他传戒时,规定受戒者每人燃香于头项,受沙弥戒的燃三柱香,受比丘戒的燃十二柱香,作为终身之誓。这样一个小小的发明,后来居然悄悄地流传开来,并且世代传袭下来。这当然是一种残害身体的陋习,是汉地佛教文化的小小的土特产。从...
  • 要是在路边遇见跟你化缘的和尚,怎么判断真假?应该施舍点吗?_百度知 ...
    答:100%是假的。中国佛教协会有规定,出家僧人不允许在外化缘。至于是否施舍,就看你对这个事的看法了。
  • 如何鉴别真假和尚?
    答:有什么用啊,真和尚糊涂,假和尚邪恶,都不可取,还是相信耶稣基督吧!信耶稣得永生,拜佛念佛能得什么呢!耶稣为人类的罪死而复活了,佛祖为你做了什么,他复活了吗,没有,他不过是人。而耶稣是造物的主,是赐生命的主,他是上帝的道,成为肉身拯救人类,并且亲自在十字架上担当了人类的罪,死了...
  • 佛教怎么辩别真假和尚啊?
    答:佛教怎么辩别真假和尚啊?看过有相反的言论啊到底情是有用还是废物。... 佛教怎么辩别真假和尚啊?看过有相反的言论啊到底情是有用还是废物。 展开  我来答 11个回答 #热议# 「捐精」的筛选条件是什么?w1w1e2 2013-07-17 · TA获得超过246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83 采纳率:0% 帮助...
  • 佛教万年历查询
    答:包含佛教道教节日的万年历 易通万年历,手机版的 中国佛教协会戒碟编号查询 如何辨别真假“和尚” 社会上经常出现一些假僧人,利用人们尊重佛的心态,在街上乱逛,有的以赠送观音菩萨“护身符”向你化缘;有的以发放某寺庙佛像开光请柬为诱饵;也有的以某寺院搞建设缺资金为借口化缘等等。他们一般先骗取人们的信任,然后...
  • 旅游怎么应对寺庙利用宗教信仰行骗
    答:二,佛教协会不支持出家人化缘。识别真假和尚  假和尚既包括“化装易容”的俗家人,也包括被撤销宗教教职人员身份的僧人,识别方法很简单,看他们是否有中国佛教协会颁发的度牒和出家人身份证,一般来说,出家人身份证上多了一个“寺”字,且地址为XX寺庙,一看便可辨别。同时,汉族僧人必须素食、独身...
  • 僧人和和尚有什么区别?
    答:僧人和和尚有什么区别? 据我了解僧人和和尚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他们都指的是佛教中的出家修行者。 在中国佛教传统中,出家修行者一般被称为“和尚”,而“僧人”一词通常指代整个僧团。 在佛教中,和尚担任教导、引导信徒修行的角色。 他们遵循佛教戒律,剃发染衣,过著素食、简约的生活。 抢首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为...
  • 僧人和和尚有什么区别??
    答:僧人和和尚的区别主要在于他们的身份和职责。简单来说,和尚是佛教僧侣中的出家人,而僧人是佛教僧侣的统称,包括和尚、尼姑等。首先,从身份上来看,和尚特指男性佛教僧侣,他们通常已经剃发、穿僧袍,并遵守佛教的教义和戒律。他们选择离开世俗生活,致力于修行和弘扬佛法。而“僧人”一词则更...
  • 僧人和和尚有什么区别?
    答:2、人数不同 僧:梵文Samgha,详称僧伽,指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意为众、大众、团契。僧伽是一群依佛法的出家人所组织的一个宗教团体。中国人称“僧”,是由僧伽简称而来。佛教界惯用“高僧”。佛教中所有出家众都是僧人。“和尚”原来是从梵文这个字出来的,它的意思就是“师”。佛教简介 佛教距今...
  • 中国和尚头上有戒疤,为何外国和尚却没有呢?
    答:梁武帝晚期沉迷于佛教,曾经三次出家为僧,当时朝廷大臣为了让他回宫处理朝中事务,不得已捐赠佛教寺院很多金银。不仅如此梁武帝还建设了很多的庙宇,他还鼓励更多的人加入佛教,为了招揽更多的僧人大赦天下,让死囚出狱剃度出家,但是又怕他们逃跑脱离寺庙,所以让他们在头上烫下戒疤,让他们不要忘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