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神仙是哪十八路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西游记中荆棘岭十八公是哪路的神仙

当然不是什么神仙了,是一群树精,十八公乃松树,孤直公乃柏树,凌空子乃桧树,拂云叟乃竹竿,赤身鬼乃枫树,杏仙即杏树,女童即丹桂、腊梅.

东汉末年,诸侯讨董,共计18路诸侯: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199)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绍之弟。初为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后以袁术为后将军,袁术因畏祸而出奔南阳。初平元年(190年)与袁绍、曹操等同时起兵,共讨董卓。后与袁绍对立,被袁绍、曹操击败,率馀众奔九江,割据扬州。建安二年(197年)称帝,建号仲氏。此后袁术奢侈荒淫,横征暴敛,使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部众离心,先后为吕布、曹操所破,于建安四年(199)呕血而死。
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hán fù)(?—191)字文节。颍川郡(治今河南省禹县)人。东汉末年的军阀,冀州牧。 韩馥担任过东汉的御史中丞,之后被董卓派为冀州牧;在各诸侯起兵讨伐董卓时,韩馥也是其中之一的参与者。韩馥与袁绍也曾经有意立刘虞为皇帝。当时冀州民殷人盛,兵粮优足,于是袁绍便用计夺取冀州,韩馥被迫投靠张邈;之后张邈与袁绍的使者见面,韩馥以为是要来杀害自己的,于是在厕所中以刻书用的小刀自杀。
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音,zhòu,古同“胄”),字公绪,陈留人,东汉末期的人物。据正史记载,189年孔伷曾被董卓任命为豫州刺史,同时也是起兵讨卓的地方势力之一,似乎在190年底被董卓的部将李傕等人攻杀或病死,所以190年另外出了一个豫州刺史孙坚。正史对孔伷事迹的记载太少,只《英雄记》提到他能“清谈高论,嘘枯吹生”。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192)字公山,东莱牟平(今山东福山西北)人。东年汉末年兖州刺史,汉室宗亲,刘舆之子,刘繇之兄,汉末群雄之一。后来在讨伐兖州黄巾时,不听鲍信之劝,擅自进兵,被杀。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192),字公节, 东汉末年兖州泰山(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北)人,河内太守,是东汉末期起兵讨董卓的地方势力之一,被董卓击败后败逃乡里,想与张邈会合,但被其所杀害的胡母班之亲属联合曹操攻杀致死。在《三国演义》中,王匡曾参与“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本部将领方悦被吕布所杀。
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字孟卓。东平寿张(今阳谷)人。少时,家中富裕,疏财仗义,广交朋友,甚至曹操、袁绍都与他有交往。汉灵帝时,初任骑都尉,后升为陈留太守。昭宁元年(189)董卓篡权,他与曹操、袁绍等起兵讨伐。次年,战于汴水,被董卓击败。张邈调集全部兵力追随曹操,袁绍担任盟主后骄傲、自大,张邈以正义之词劝言袁绍,绍怒,指使曹操杀掉张邈,曹操拒绝,张邈甚为感激。兴平元年(194年),但张邈还是害怕曹操始终有一日会听取袁绍先言而杀了自己,听从其弟张超与陈宫的建议,叛曹操而迎吕布为兖州牧,脱离曹操联盟。吕布占据濮阳,兖州所辖郡县除鄄城、东阿、范县外皆归顺。次年,吕布被曹操击败,张邈随吕布投奔刘备。其弟张超护送全家去雍丘,全被曹操围杀。张邈向袁术求救,途中被部下所杀。
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字元伟,梁国雎阳人,太尉桥玄族子。灵帝末,为兖州刺史,迁东郡太守。董卓入洛后,袁绍出奔冀州,东郡太守桥瑁假东汉三公名义,要求州郡兴兵讨伐董卓,关东州郡纷纷响应。他们分屯要害,推袁绍为盟主,相机进攻董卓。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避关东兵锋,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关东联军本是乌合之众,彼此欺诈并吞,不久就分崩离析了。初平三年长安兵变,董卓被杀,关中混乱不已。初平中,为刘岱所杀。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字伯业,袁绍从兄。为长安令。曾任山阳太守,并作为一路诸侯参与讨伐董卓。《英雄记》说,前扬州刺史陈温病死后,袁绍后用袁遗为扬州刺史,192年为袁术所败,袁术然后任命自己的亲信陈瑀为扬州刺史,而袁遗败军之际为士卒所杀。昔河间张超尝荐遗于太尉朱鉨,称遗“有冠世之懿,干时之量。其忠允亮直,固天所纵;若乃包罗载籍,管综百氏,登高能赋,鷪物知名,求之今日,邈焉靡俦。”事在超集。太祖称“长大而能勤学者,惟吾与袁伯业耳。”语在文帝《典论》。
第九镇,济北相鲍信,字允诚,后军校尉鲍信求见袁绍,说董卓有异心,劝袁绍除之,袁绍不同意,鲍信又找王允商量,王允也不同意,鲍信于是引本部军兵投泰山。后以济北相身份参加讨伐董卓的义军,鲍信因为怕孙坚抢头功,暗中令其弟鲍忠出战。结果鲍忠为华雄所杀。李傕等人控制朝廷后,以献帝名义命曹操与鲍信镇压青州黄巾起义,于是两人在寿张迎击黄巾军,鲍信深入重地,为敌所杀。
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父亲孔宙,做过太山都尉。孔融少时成名(著名的孔融让梨讲的就是他的故事),几次辞谢了州郡的辟举,于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后汉书·孔融传》,以下引文凡未另注明者均出自此处),开始步入仕途。中平初(185年),举高第,为侍御史,与中丞不合,托病辞归。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东汉郡国名,治所在今山东昌乐西)为相,因颇有政声,时人又称他为“孔北海”。兴平二年(195年),刘备表荐他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孔融只身出奔,妻子被俘。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孔融先后担任将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职。这时曹操专权,他与曹操政治上颇有分歧,每多乖忤,终于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被曹操所杀。年终55岁。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张超(?-195),表字不详,据嘉靖版《三国志通俗演义》字孟高(另有说法认为他字景明,事实上张景明并不是张超,而是张导),东平寿张(今山东寿张)人,东汉末年的广陵太守,张邈之弟。董卓弑帝,图危社稷,功曹臧洪说超诛除国贼,超然其言,与洪西至陈留,见兄邈计事。超从曹公檄文,起兵讨卓。后超遣洪诣大司马刘虞谋,值公孙瓒之难,至河间,遇幽、冀二州交兵,使命不达。兴平元年,超与太祖将陈宫、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共谋叛太祖。二年间,邈从布,留超将家属屯雍丘。太祖攻围数月,屠之,斩超及其家。
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陶谦小时候是孤儿,好学,性格刚直,有高尚的节操。后举孝廉,拜尚书郎,授予舒令。后迁幽州刺史,征拜议郎,参车骑将军张温军事,西讨韩遂。后来黄巾起兵徐州,就让陶谦做徐州刺史,大败黄巾军。董卓之乱中,各州各郡纷纷起兵,当时天子在长安城中,与各处都中断联系。陶谦就派使者到长安去进贡。又迁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 当时的徐州民殷国富,流亡外地的人也大多归顺他。但是他却背道而驰:广陵太守赵昱忠直,却疏远他;曹宏这些小人反倒亲近他们,任用他们。这样使各方不能和睦,渐渐乱起来。后来下邳的阙宣自称天子,陶谦杀死他,合并他的队伍。 初平四年,曹操征讨陶谦,攻下十几座城。在彭城大战,陶谦败走,退守郯城,死伤过万。后曹操因粮少退兵。兴平元年,曹操又东征,平定琅邪、东海等县。陶谦害怕了,想去丹阳。恰好张邈叛乱,迎合吕布。曹操又去和吕布打。当年,陶谦病死,时年六十三岁。
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马腾,相传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因其父马肃与羌女通婚,故马腾有二分之一的羌族血统。马腾于汉灵帝末参军,由于身长力大,性格宽和,待人诚恳而因功升至军司马。但之后由于当时的朝廷黑暗,民变频频。韩遂先后杀死当时想要乘乱起义的少数民族首领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之后韩遂又用计杀死了凉州刺史耿鄙和汉阳太守傅燮,当时在耿鄙手下担任军司马的马腾见势投靠韩遂并与之结为异姓兄弟,割据一方。当时各路军阀受命勤王,董卓在率军前往洛阳前,任命马腾与韩遂驻防长安。后马腾被任命为征西将军,屯于郿城。不久后,董卓兵败,马腾的手下与韩遂手下发生摩擦,导致两家失和,率兵相互攻打,先是马腾将韩遂打败,韩遂又纠集了一些人马还攻马腾,杀了马腾的妻子。于是两家成为仇敌,相互攻打。 后两家在钟繇、韦端及张既等人的调解和劝说下,又重归于好。
曹袁相争之际,曹操以汉帝的名义急调马腾助战,马腾于是派长子马超协助钟繇击败郭援、高干等人。马腾转拜前将军。封为槐里侯。长居槐里十数年。马腾在槐里十余年间“北备胡寇,东备白骑,待贤进士,衿救民命”,使三辅一带在战乱中免受一了段时间的战争骚扰,得到了十年的安定。三辅一带的人民对马腾相当爱戴。(三辅皆安爱之)。
后来,马腾“自见年老,引入宿卫”,曹操在发动南征之前,将西部有威胁的马腾招入京做官。官封卫尉,应该是掌管京城(当时的许昌)的宫门的职务,但是,全家却被曹操移到了邺城去。马腾入朝为官,把部队交予儿子马超管理。马超统众,与韩遂合从,及杨秋、李堪、成宜等相结,进军至潼关、导致马腾被杀。
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白马将军(马义从:“瓒好白马,屡乘以破虏,虏呼为‘白马将军’。故选精锐三千,尽乘白马,号‘白马义从’,以实禁卫也。”)。出身贵族。因母地位卑贱,只当了郡中小吏。他貌美,声音洪亮,机智善辩。涿郡刘太守(刘基)很赏识,将女儿许配给他。后来跟卢植于缑氏山中读书,粗通经传。后又被举为上等郡吏。刘基因事犯法,发配日南。当时法律不许部下随槛车同行。他就化装成侍卒,带上刘基日用品,驾车护送。刘基将被流放到日南郡(今越南广治省)的时候,公孙瓒备好酒肉在北芒山(即邙山,今河南洛阳北)祭辞自己的祖先,他举杯祈祷:“以前为人子当尽孝道,而今为人臣当尽忠心,理应随同太守共赴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怕不能身还,就此别过列祖列宗。”说完又拜了两拜,便慷慨激昂的站了起来,在场人无不落泪叹息。刘基在赴日南途中被赦免而还。公孙瓒被举为孝廉,做了郎官,被任命为辽东郡(今辽宁辽阳市)附属国的长吏。公孙瓒之后靠自己的才能逐步作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少数民族,作战勇猛,威震边疆。公孙瓒好战,与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少数民族的上司刘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渐激化,发展到互相攻打,公孙瓒靠自己的军事才能以少胜多,杀死了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分派刺史,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公孙瓒与袁绍相争,初期占据优势,但因其只求自保的自私战略,逐渐失去了部下的信任,被袁绍击败,最终被困于自己修建的高楼之中,引火自焚,势力被袁绍吞并。
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最初因为武勇而在并州为武猛从事。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张杨奉刺史丁原之命带兵往见上军校尉宦官蹇硕,后来蹇硕死,他奉大将军何进之命回并州募兵,得到一千余人,此后一直留在上党攻打山贼。董卓作乱时,他带兵在壶关攻打上党太守,攻陷了几个县,士兵、数达到几千人。后来袁绍来到河内,张杨又和袁绍以及匈奴单于於夫罗一起屯兵于漳水。之后单于发动叛乱,劫走了张杨,但旋即被袁绍部将麴义击败。董卓封张杨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后来,汉献帝因为李傕、郭汜叛乱而流落到河东,张杨带兵来到安邑,被封为安国将军、晋阳侯。当时张杨想把献帝迎接到洛阳,然而诸将不从,因此张杨回到野王。建安元年(196),献帝在返回洛阳的途中,张杨给献帝供应粮草,来到洛阳,因为自己是外郡太守而决定不留在洛阳,回到野王,很快又被封为大司马。吕布在下邳被曹操围攻时,他曾出兵响应吕布,但却被部将杨丑所杀。而杨丑又很快被张杨的部将眭固杀死,当时眭固想要同袁绍联合。曹操派部将史涣攻打眭固,在犬城攻杀之,尽收其众。
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东吴始祖武烈皇帝孙坚(155-191),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东汉末期地方军阀,著名将领。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是大军事家孙武的后裔。汉末群雄之一,三国中吴国的奠基人。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其子孙权即为孙吴的开国皇帝。孙权建国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
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袁绍(?-202),字本初,汉族,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初为司隶校尉,于初平元年(190年)被推举为反董卓联合军的盟主,与董卓交战;但不久联合军即瓦解。此后,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于建安七年(202年)病死。
第十八镇,曹操,西园八校尉之一,曾只身行刺董卓,失败后和袁绍共同联合天下诸侯讨伐董卓,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一生中先后战胜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马腾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但是在南下讨伐江东的战役中,曹操在赤壁惨败。后来在和蜀汉的汉中争夺战中,曹操再次无功而返。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封曹操为魏武皇帝。

第1位 忠简公宗泽

宗泽像
俗称南川大爷,本庙在岷阳镇南川村大王爷庙。
宗泽(1060-1128),北宋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字汝霖,元佑进士。靖康元年(1126)知磁州,募集勇士,抗击金兵。次年任东京(今河南开封)留守,招集义军,重用岳飞,屡败金兵。多次上书宋高宗,力请还都,均未被采纳,忧愤成啦,临终之际,犹三呼“过河!
第2位 汉代忠良庞统
俗称梅川大爷,又称白马龙王,本庙在梅川镇杏林村。

庞统(179-124)三国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士元。初与诸葛亮齐名,号称“凤雏”。刘备得荆州,以为谋士,与诸葛亮同任军师中郎将。后从刘备入蜀,刘备依照庞统提议,进兵成都。建安十九年(214),在攻取雒城的战斗中,中流矢而亡。
第3位 汉室佑凤庞统
俗称关里二爷,又称白马爷,本庙在岷阳镇龚家堡村。
人物原型与梅川大爷同,即二身一人。
第4位 汉代忠良姜维
俗称王家三爷,本庙在十里镇王家山村。
姜维像
姜维(202-264)三国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人,字伯约。本为魏将,后归蜀,得到诸葛亮的重用,迁征西将军。诸葛亮死后任大将军,魏军攻蜀,他坚守剑阁。蜀后主刘禅出降,姜维被迫降于钟会。咸熙无年(264),钟会反魏,他乘机恢复蜀汉,事败被杀。
第5位 汉代直臣朱云
俗称河北爷,本庙在十里镇上北小路村。
河北爷像
朱云(生卒年无考)西汉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人,字游。精研《周易》、《论语》。元帝时,与少府五鹿充宗辩论易学,获胜,遂授博士,迁任杜陵令,后为槐里令。为人狂直,多次上书抨击朝廷大臣。成帝时,廷劾丞相张禹为臣。晚年教授生徒,年70余卒于家。
第6位 太子太保范仲淹
俗称太子爷,本庙在岷阳镇下北小路村。

范仲淹像
范仲淹(989-1052)北宋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希文,大中祥符进士。天圣中,为泰州兴化令,后任秘阁校理,仁宗亲政后,擢左司谏,因忤宰相吕夷简,出知睦州、苏州,旋判国子监,迁权知开封府。景佑三年(1036),贬知饶、润、越三州。康定元年(1040),与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庆历三年(1043),奉召入京,任参知政事,与富弼、欧阳修等推行庆历新政。旋以“朋党”罢参政,出知州,兼陕西四路宣抚使等。工诗词散文,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第7位 总督三边胡大海
俗称黑池爷,本庙在西寨镇田家堡村。
胡大海像
胡大海(?-1362)元末虹县(今安徽泗水县)人,字通甫。朱元璋克滁州后,前往归附,用为先锋。渡江后攻取皖南、浙江等地。任江南省参知政事。军纪严明,言称:“吾武人不知书,惟知三事,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镇守金华时被叛将所害。追封越国公。
第8位 兵部侍郎张锦
俗称艰难爷,本庙在西寨镇坎铺塔村。
张锦(生卒年无考)明代岷州(今甘肃岷县)人,字尚絅,号松壑,成化几丑科(1469)中式二甲第四十二名进士(《岷州志乡举》误为乙酉科。)历任刑部山东司主事、大理寺右丞转左丞、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紫荆等关及直隶保定等六府,官至刑部左侍郎,进阶嘉议大夫,为正三品。
有人主张湫神“兵部侍郎”的原型应该是驻在村张氏先祖张德,其实是没有道理的。民俗事象有相应的历史背景,但却有别于历史记载,不管是错位还是出入,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张锦官至刑部左侍郎,并未任职兵部,但民间关于“兵部侍郎”的原型在张锦之外无异说,今人只能尊重传承。所称张德,其身份仅仅是世袭百户,相当于六品。说官至三品的“兵部侍郎”是对张德“相当官爵的敬称”,便有些离谱。
第9位 唐代忠良雷万春
俗称涂朱爷,本庙在清水镇大路村。
雷万春(?-757)唐
雷万春像
张巡所部偏将。安史之乱时,从张巡守雍丘(今河南杞县),抵抗安禄山军,据守城头,面中六箭,仍坚立不动。后随张巡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南),城陷后遭杀害。
第10位 金龙大王李晟
俗称大王爷,本庙在阿坞河各庄(今属宕昌县)。

李晟像
李晟(727-793 )唐洮州(今甘肃临潭)人,字良器。初为西北边镇裨将,从王忠嗣等作战有功。代宗时任右神策军都将。德宗时为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率军讨伐藩镇田悦、朱滔、王武俊的难乱。建中四年(783)泾原兵变,朱*率叛军占据京师长安,李晟指挥孤军力战,收复缉师。先后任凤翔、陇右、泾原节度使,兼管内诸军及四镇、北庭行营兵马副元帅,封西平郡王。贞元三年(789)被解除兵权,官至太尉、中书令。
第11位 珍珠圣母
俗称崖上阿婆,本庙在岷阳镇周家崖村。原型为神话人物碧霞元君。

碧霞像
第12位 金火圣母
俗称金火阿婆,本庙在岷阳镇白塔寺,原型为传说中的孝女。
第13位 斗牛公主
俗称斗牛阿婆,本庙原在寺沟乡杨家堡村,原型为地方神话传说中的玉帝三公主。1958年被毁,庙宇及造像无存。
第14位 金花圣母
俗称金花阿婆,本庙在寺沟乡纸坊村,原型为地方神话传说中的藩王公主。
第15位 乃慈圣母
讹称奶子阿婆,本庙在寺沟乡白土坡村。原型为地方神话传说中为民请命的烈妇。
第16位 分巡圣母
俗称娘娘阿婆、小西路阿婆或白马分巡圣母,本庙在秦许乡包家族村。原型为甘南康多藏家女,名达苏阿玛或婆格达苏,为明朝中期人。一年会两次娘家--鹿儿坝(鹿峰村),时间分别是农历的五月初五和十月初二,这两个日子也是鹿儿坝的庙会。来娘家的过程中有包家族村的男人送,鹿儿坝的男人迎接并抬至鹿儿坝的庙宇,回去时需要鹿儿坝的结婚女性送至中途,由包家族信徒迎接抬回。
第17位 透山娘娘
俗称透山阿婆,本庙在清水镇下迭马村,佛身被盗,祭祀中断。原型为地方神话传说中的九头蛇妖。
第18位 铁丝娘娘
俗称填坑阿婆,本庙在哈达铺新寨村(今属宕昌县)。原型为《封神演义》中的张奎之妻高兰英,在封神榜上张奎为七杀星,高兰英为桃花星。[3]

  • 十八路神仙是哪十八路
    答:第1位 忠简公宗泽 宗泽像 俗称南川大爷,本庙在岷阳镇南川村大王爷庙。宗泽(1060-1128),北宋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字汝霖,元佑进士。靖康元年(1126)知磁州,募集勇士,抗击金兵。次年任东京(今河南开封)留守,招集义军,重用岳飞,屡败金兵。多次上书宋高宗,力请还都,均未被采纳,忧愤...
  • 中国各路神仙的名字?
    答:2,赤精子 赤精子,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在小说《封神演义》中,是天道圣人-元始天尊的第三位弟子,《靖江宝卷》又称赤精大仙。与广成子最为相似的人物,修行于太华山云霄洞。收徒殷商二太子殷洪。3,大罗金仙 大罗金仙居于大罗天,不老不死永生不灭,大罗,指的是道教三十六天中最高的大罗天界。道教...
  • 西游记中的所有神仙介绍
    答:罗睺罗密行第一 | 须菩提解空第一十八罗汉:托塔罗汉 | 探手罗汉 | 过江罗汉 | 芭蕉罗汉 | 静座罗汉 | 骑象罗汉 | 看门罗汉 | 降龙罗汉 | 举钵罗汉 | 布袋罗汉 | 长眉罗汉 | 开心罗汉 | 喜庆罗汉 | 挖耳罗汉 | 笑狮罗汉 | 伏虎罗汉 | 沉思罗汉 | 骑鹿罗汉 |十八伽蓝美音| 梵音 | 天鼓 | ...
  • 大年初一到十五各路神仙的生日
    答:1、农历正月初一 :天腊、元始天尊、 弥勒尊佛布袋和尚佛 2、农历正月初二 :车公 3、农历正月初三:孙真人、真武大帝诞 4、农历正月初四:箸筒姑娘、灶神、孙天医真人千秋 5、农历正月初五:财神、路头神、定光佛圣 6、农历正月初六:清水祖师、九天玄女 7、农历正月初七:仁日 8、农历正月初八:...
  • 封神榜封的三百六十五路诸神的名字是什么?
    答: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黄飞虎。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崇黑虎。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闻聘。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崔英。4.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闻仲。5.雷部二十四位催云助雨护法天君:邓天君忠;辛天君环;张天君节;陶天君荣;庞天君洪;刘天君甫;苟天君章;毕天君环;秦天君完;赵天君江;董...
  • 《西游记》中所有的神仙名有哪些?
    答:18. 药师琉璃光王佛 19. 过去未来现在佛 20. 清净大海众菩萨 21. 莲池海会佛菩萨 22. 西天极乐诸菩萨 23. 三千揭谛大菩萨 24. 五百阿罗大菩萨 25. 比丘夷塞尼菩萨 26. 无边无量法菩萨 27. 金刚大士圣菩萨 28. 五百阿罗大菩萨 29. 东方岁星木德真君 30. 南方荧惑火德真君 31. 西方太白...
  • 《西游记》中所有的神仙名有哪些?
    答:十八护教伽蓝 掌瘟癀昊天大帝 丁卯神将司马卿 丁丑神将赵子任 丁亥神将张文通 丁酉神将臧文公 丁未神将石叔通 丁已神将崔石卿 甲子神将王文卿 甲戌神将展子江 甲申神将扈文长 甲午神将韦玉卿 甲辰神将孟非卿 甲寅神将明文章 迦诺迦伐蹉尊者 阇罗弗多罗尊者 注荼半托迦尊者 药师琉璃光王佛 过去未来现在...
  • 神话中有那些神仙 分别掌管什么
    答:2、龙王 龙王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在水里统领水族的王,掌管兴云降雨,属于四灵之一。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民间各地的一种习俗。道教《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
  • 天界共多少路神仙
    答:重要神仙表 盘古氏-又称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三清: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 又名太上道君 道德天尊 又名太上老君(西游记里也称为太上道祖)六御 中央玉皇大帝 妻:王母娘娘,又称为西王母 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 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西方...
  • 《西游记》描写了几路神仙?哪些神仙法力无边?
    答:西游记主要写了两路神仙,一是道家神仙,二是佛家神仙。道家主要有元始天尊,太上老君,菩提道人,镇元子,托塔李天王,杨戬等。佛家主要有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八大金刚,十八罗汉等。道家最厉害厉的应是元始天尊,佛家最厉害的是如来佛祖,由于元始天尊承在更久远,最厉害的应还是元始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