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是什么出身?他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8
解缙在时人眼里是“幼颖敏”,自小就有“神童”美称。明1388年,解缙与其兄解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被称为“一门三进士”。在当时,他也是明朝有名的三大才子之一(另外两位是杨慎和徐渭)。
明太祖朱元璋结束了元朝的统治,五征蒙古,南征越南,扩大了大明的版图。另外,在大明朝发生的一些壮举也让今人为之侧目,例如,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张居正治黄等等。相对于这些历史事件和政治举措而言,在文化领域发生的一些大事也令人叫绝。比如在明永乐年间,解缙担任首席,负责主编《永乐大典》这一历史大事件,就为世人所瞩目,其影响深远直至今日。《永乐大典》是一部经典著作,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被学术界称为“辑佚古书的渊薮”。
解缙因一部《永乐大典》而让人们开始了解他,并进入他的生活圈和朋友圈。这位才子不但在编修文献上独树一帜,他在文章、书法等各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有人不禁要问,既然此人有如此经天纬地之才,为何却会死于“非命”呢。
二、埋雪“醉杀”浑不知
解缙虽然才华横溢,在时政、文学等方面的成绩也可圈可点,但由于此人不善弄权,不懂得官场潜规则,最终锋芒毕露,四周树敌,终死于朱棣之手。我们来了解一下事情的原委。
早在朱元璋时期,他深得太祖赏识,命其常侍御前、听命晨昏。一段时间以来,君臣之间关系甚密。
朱元璋:“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
老朱的意思是说,在朝堂上,你解缙跟我是君臣,私下里我俩犹如父子。由此可见,朱元璋对解缙非常垂青。解缙也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恩遇,随即上奏《万言书》和《太平十策》,积极为朱元璋出谋划策,主张简明律法、赏褒善政。众所周知,解缙为人清高、恃才傲物,因此在朝廷上也得罪了不少权贵,这一点朱元璋心里也清楚,为了惜才,也为了让“小秘书”避祸,1391年,他让解缙回老家待一段时间,让他闭门修性、著述文献。在此期间,解缙校改了《元史》,补写了《宋书》,对《礼记》进行了删定。
朱元璋:“缙以冗散自恣耶。”
朱元璋退位以后,随着建文帝朱允炆削藩,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后成功取代侄子之位而黄袍加身。解缙从建文帝那里平稳过渡,又被举荐升任翰林侍读,不久又升任内阁首辅。朱棣了解解缙的才华,对于解缙也是爱护有加、关怀备至。
朱棣:“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
在此期间,朱棣命解缙主持编纂了《永乐大典》。这部号称“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其编纂时间之早、内容之广、规模之大,在当时让人叹为观止。此文献涵盖了至明以前数千年的历史,《永乐大典》共计11095册,22877卷。
这等功绩、这等人才,最后反被朱棣“醉杀”。解缙的死源于一场“皇储之争”,即朱棣立太子一事。
朱棣夺取自家江山以后,立储成了他的头疼事。长子朱高炽号称吃货皇帝,他宅心仁厚,但却身有残疾而且身材比较矮胖,不太受朱棣待见。相比较而言,次子朱高煦跟自己比较像,而且在靖难之役中,战功赫赫,还救过自己的性命,朱棣甚至在战场上已经默许将太子之位传与他。
就在朱棣举棋不定之际,他想到了解缙,想听听他的意见。解缙说:“陛下有好圣孙。”解缙在说这话的时候,也是实话实说,他并不知道朱棣偏向朱高煦。“好圣孙”意思是指,朱棣只有你嫡长子朱高炽当皇帝,那么他的儿子您的好长孙朱瞻基日后才能名正言顺的当皇帝。朱棣听解缙这么一说,豁然开朗,再加上文武百官比较看重朱高炽,所以朱棣最后拍板,太子还是由长子来当,朱高煦则被封为汉王。
自朱高煦知道解缙的谏言之后,一直怀恨在心,伺机报复解缙便被记在心头。他经常在皇帝面前诋毁解缙,说他有谋反篡逆之嫌,经常与太子勾结,意图不轨等等,一来二去,朱棣便信以为真,加上解缙自己的性格在朝廷上树敌很多,所以朱棣最后将解缙贬谪,但此时朱棣并不想要解缙死,毕竟没有证据显示解缙篡位、犯上。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混迹官场多年的解缙,如果自此能“识相”一点,或者能反省思过也不至于命丧黄泉,有句话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解缙之死终究还是逃脱不了他的性格之弊。
永乐八年,解缙进京奏事,正巧赶上朱棣不在,于是解缙就私自去拜见太子朱高炽。在外人看来,这算是私下勾结吗,还是私下汇报工作呢,总之,解缙在没等到朱棣回来之后,就匆匆回去了。要知道,这在当时,解缙已经是犯了大忌的。朱高煦耳目众多,将此事报告给父亲,朱棣龙颜大怒,于是降罪诏于解缙。解缙就这样在监狱里苦挨了五年,期间朱高炽也没有替解缙出面辩解此事,这不免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五年之后,朱棣发现锦衣卫上报监狱罪犯名单时,居然还有解缙的名字赫然在列,朱棣觉得很不可思议。
朱棣:“解缙还活着?”
锦衣卫“心领神会”,于是将解缙好酒好菜款待了一番,没成想,他们趁解缙酒醉之际,将他埋入雪堆……
三、宦海沉浮记。
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突然想到王翰的这首凉州词。自古英雄醉卧沙场,笑傲群雄,为国、为民即便血洒疆场,又何妨?同为“醉”,可却有千差万别。
不同于壮士扼腕一去疆场的霸气,也不同于皇室为勇士壮行的豪情万丈,我们的解缙虽然宦海沉浮一世,但始终与权贵世族格格不入,一生忠良刚直的性格,却也落得醉卧雪地,只是解缙的死不是为国、为民,而是充当了皇家立储之争的牺牲品。也许到最后,在朱棣眼里,解缙甚至已经变得毫无价值,死与不死都一样了。
剧照:解缙之死
宦海沉浮记犹新,不枉旧人换新生。在封建君王的眼里,也许他在独自忧愁曲高和寡的同时,也在毫无头绪地看谁是谁。
朱高炽:“言缙狂,观所论列,皆有定见,不狂也!”《明通鉴》:“缙以迎附骤贵,才高勇于任事,然好臧否,无顾忌。”“缙以不谨持恭而卒以不密取祸。”

  • 解缙作为明朝第一大才子,为什么却被活活冻死?
    答:朱棣弄死解缙是因为他与太子朱高炽关系亲近,倒不是朱棣疑心朱高炽,只是解缙是贰臣出身,又恃才傲物,干涉帝王之家立储之事。要是他日朱高炽继位,按照朱高炽仁厚的性格,再加上解缙拥护之功,估计朱高炽不一定能够驾驭得了他,因此朱棣才会把他下狱,后来还授意锦衣卫活活冻死他。解缙是明初有名...
  • 解缙被朱元璋视若亲子,深得朱棣器重,为何最后被埋入雪堆冻死?
    答:只不过解缙是学术型人才出身,对于政治始终没有那么敏感,也终究没有搞清楚朱元璋为何要其在家赋闲十年。性子比较直的解缙对朱棣说,不应该废立太子,而且讲了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如何好之类的话。按理来说,解缙的这些话应该正是朱棣的心里话,其实朱棣也喜欢朱瞻基,之所以会由于,完全是感觉愧对朱高煦了。
  • 解缙饱读圣贤书,明知朱棣篡位,怎么还是归顺了?
    答:其一,解缙出身书香门第,启蒙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他从小饱读圣贤书,自然知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的道理。他既然是朱元璋提拔上来的,就应该遵守朱元璋的遗愿,尽心辅佐建文帝才是。像黄子澄、齐泰、方孝孺这些人,也是从小饱读圣贤书,可是朱棣进入南京城后,他们没有一个选择投降的。解缙...
  • 解缙作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他的结局是谁造成的?
    答:解缙最后会落得被活活冻死的结局,其实是朱高煦造成的。且说解缙这个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他自幼便拥有“神童”之称。相传,解缙在五岁时便能记住只听过一遍的诗文,七岁便可自己写文,十二岁便通读四书五经。因为才情出众,解缙与徐渭、杨慎二人被世人合称为“明朝三大才子”。
  • 才华横溢的大才子解缙,他是如何一步步走上绝路的?
    答:在“违制吊祭”后,解缙被流放,后又因“私谒太子”而招致杀身之祸。解缙人生共经历三起三落,他虽然在诗歌、书法以及散文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终究还是被雪堆所埋没。解缙的悲剧人生令人嗟吁慨叹,他是如何一步步走上绝路的?一、解缙的显赫家世解缙祖上是山西家风清流的名门望族。西汉初年,解缙祖上为保家门平安,...
  • 解缙身有经世之才,为何最后的下场却很惨呢?
    答:解缙,字大绅,号春雨,江西吉安府吉水人,明代大臣,文学家。;进士出身,曾官至内阁首辅,参预机要事务。他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后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47岁,成化年追赠朝议大夫,谥文毅。我觉得有两个词用在解缙身上是最为合适的,一是古语“伴君如伴虎”,二是现代语“不...
  • 他是大明第一才子,只说了三个字,为何就让朱棣打消了更换太子的想法?
    答:解缙明朝初期江西人,他一生侍奉过三朝皇帝朱元璋、朱允炆、朱棣。他出身一户书香门第之家,是一个人千古罕见的神童,在他孩子襁褓中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写字给他认识;五岁的时候听了他父亲读的一遍诗词,他就能记住不忘;七岁就能自己写文章;十一岁就能背诵前言古文,而且终身不忘;十二岁就能通读四书...
  • 解缙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会被扔进雪地里冻死
    答:然而,解缙虽然才学出众,但性格却过于耿直,其仕途也因其性格而多生波澜。其先因指责兵部僚属玩忽职守,导致兵部尚书沈潜对其诬告,从而被贬江西道监察御史。后来又为被处死的李善长鸣冤,更是接连弹劾大臣。解缙的所作所为虽是一片赤子之心,奈何却有些不计后果,朱元璋认为其还需打磨,否则必将成为众...
  • 解缙是什么出身?他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答:解缙说:“陛下有好圣孙。”解缙在说这话的时候,也是实话实说,他并不知道朱棣偏向朱高煦。“好圣孙”意思是指,朱棣只有你嫡长子朱高炽当皇帝,那么他的儿子您的好长孙朱瞻基日后才能名正言顺的当皇帝。朱棣听解缙这么一说,豁然开朗,再加上文武百官比较看重朱高炽,所以朱棣最后拍板,太子还是由...
  • 明朝两朝重臣解缙,为何会被朱棣冻成“冰棍”而死?
    答:在朱棣继位后,解缙是朱棣的内阁成员,首席大学士。朱棣为了修饰门面,消除靖难之役的负面影响,让解缙编篡《永乐大典》,足以证明朱棣对解缙有多看重了。 后来因解缙无法胜任,继由姚广孝继续编写。 朱棣曾警告解缙不要恃才傲物,可惜他没有听进去,导致吃了大亏。朱棣本来想要立朱高煦为太子。因为现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