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1、社会体制方面,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过去的公卿诸侯等贵族改称为“华族”,大名以下的武士改为“士族”,其他从事农工商职业和贱民一律称为“平民”。
2、社会文化方面,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历制上则停用阴历,改用太阳历计日(年号除外)。
3、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土地政策,许可土地买卖,实施新的地税政策;废除各藩设立的关卡;统一货币,并于1882年设立日本银行(国家的中央银行);撤消工商业界的行会制度和垄断组织,推动工商业的发展(殖产兴业)。
4、教育方面,发展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义务教育,教育机关颁布《考育敕语》,灌输考道、忠君爱国等思想(有人认为此举用意在于强化最高权力集中式的社会体系,为日后的对外扩张铺路)。此外亦选派留学生到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留学。
5、军事方面,改革军队编制,陆军参考德国训练,海军参考英国海军编制;并于1872年颁布征兵令,凡年龄达2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须服兵役。一般服役3年,及预备役2年,后来一般役及预备役分别增至3年及9年,总计12年。

扩展资料1868年1月3日,日本的明治天皇颁布了“五政复古”诏书,这是日本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的开始。
19世纪中叶,一向奉行“锁国政策”的日本,遭到美、英、法、俄等国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人民仇视外国侵略者,更痛恨和侵略者相勾结的幕府。
就在1月3日这一天发动了政变,由明治天皇召开有倒幕派皇族公卿,大名和武士出席的御前会议,宣布“五政复古”,恢复天皇亲政、废除幕府,成立新的中央政府,并责令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交出领地和财产。1月6日夜间,德川庆喜逃往大阪、集中兵力反扑。内战爆发。
1月底,倒幕军在京都附近击败幕府军队,德川逃往江户。2月,天皇组织了讨幕军,由于广大农民和城市贫民积极配合,倒幕军终于打败了比自己数量大3倍的幕府军,德川庆喜被迫投降,倒幕派取得了胜利,建立起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日本新政府。
明治天皇废藩置县,将全国划为3府72县,消灭了国内的封建割据势力,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为发展资本主义扫除了障碍,自此以后,由明治天皇主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在日本历史上称作“明治维新”。
参考资料:1868年1月3日 日本明治维新-人民网

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政治改革:1869年6月,明治政府强制实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政策,将日本划分为3府72县,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且天皇一切权力集于一身。
文明开化:社会文化方面,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历制上则停用阴历,改用太阳历计日(年号除外)。
殖产兴业: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设立工部省管理工商业;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土地政策,许可土地买卖,实施新的地税政策;废除各藩设立的关卡;统一货币,并于1882年设立日本银行(国家的中央银行);撤消工商业界的行会制度和垄断组织,推动工商业的发展(殖产兴业)。
大兴教育:教育方面,设立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发展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义务教育,将全日本划分为8个大学区,各设1所大学,下设32个中学区,各有1间中学,每1中学区下设210小学区,每一所小学区设1所小学,总计全国有8所公立大学,245所中学,53760所小学。
军事改革:军事方面,改革军队编制,陆军参考德国训练,海军参考英国海军编制;并于1872年颁布征兵令,凡年龄达2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须服兵役。
社会司法:交通方面,改善各地交通,兴建新式铁路、公路。1872年,第一条铁路——东京(新桥)至横滨(樱木町)间铁路通车;到了1914年,日本全国铁路总里程已经超过7000公里。

扩展资料:
“明治维新”后,日本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力日渐强盛,先后废除了幕府时代与西方各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重新夺回了国家主权,最终进入了近代化。可以说,“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从此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并迅速成长为亚洲强国,乃至世界强国。
日本走上强国之路,同时也走向扩张之路。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治维新

【知识梳理】
一、背景(历史条件)
基本国情:19世纪中期,日本是一个由幕府掌握实权、天皇成为傀儡的落后的封建国家。
1、封建幕府统治出现严重危机——必要性
(1)内忧:①政治:严格的等级制度使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尤其是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现状)
②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并得到发展,但受到幕府统治阻碍。
③外交: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和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使日本落后于世界。
农民起义不断,工商业不满,中下级武士逐渐产生反抗思想,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表明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2)外患:西方列强入侵,日本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社会危机加剧。
2、“尊王攘夷”运动、武装倒幕运动先后兴起,倒幕派成立明治政府,推翻了幕府统治。——可能性
(1)“大政奉还”, 倒幕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2)戊辰战争:鸟羽、伏见战役摧毁幕府政权。
(3)1869年,明治政府正式迁都东京。
二、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逐步废除旧的封建体制,建立新的制度,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称为“明治维新”。
领域 措施 作用
政治-----废旧建新 废藩置县 这彻底结束了封建割据局面,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开始建立起来,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四民平等”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和资本,这就建立了一种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体制。
制定宪法: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是近代亚洲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
经济-----发展新经济 币制改革: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货币
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改革地税: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土地税,并以货币税取代原来的实物税 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工业化政策提供了保障
“殖产兴业”: 1、利用政府力量引进技术和设备,创办“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2、由国家兴办近代交通通讯事业,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3、利用政府力量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具体措施:①政府把铁路和军工企业以外的大部分国营企业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私人资本家。②政府通过补助金和优惠贷款等形式给予私人资本家资金支持。 为国家工业化提供有利保证,至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
文教-----倡导“文明开化” 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翻译西方著作 使更多人认识和了解了西方文明
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批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但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
生活习俗西化 推动了日本向西方学习,吸收西方思想文化和习俗,改变落后愚昧
军事-----建立新军队 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了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 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对于提高日本的国家地位有重要作用;但带有浓厚的封建军国主义色彩,使日本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仿照欧美组建一支常备军
改进军事装备,引进新式武器
现代化军工企业
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
三、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地位
一积极影响:
⒈政治: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并跻身世界强国行列;同时为亚洲近邻提供启迪和经验。
⒉经济: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逐渐发展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⒊文化:随着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传播,日本的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二局限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
1.经济:领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农民的贫困,影响国内市场扩大,制约工业发展。
2.政治: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
3.文化:藩阀推行的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
4.对外关系: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结合推动日本加入侵略的行列, 成为新兴帝国主义国家,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日本侵略亚洲邻国的史实:吞并琉球;侵略朝鲜;侵略中国:侵略台湾、挑起中日甲午战争、参加八国联军侵华等)。改革的局限还导致日本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战争的罪魁祸首。
四、明治维新的启示
明治维新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日本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这是历史的进步,但日本此后不久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给亚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违背了和平发展的价值观,值得后人和别国深思。
【疑难解惑】
一、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是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一是资产阶级革命;二是民族解放运动;三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四是民族统一运动。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目的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而各个国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不同,从而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排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阻碍。因此,近代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既具有明显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的多样性。
二、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1、社会背景: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能迅速壮大;
2、领导力量: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和西南强藩的支持;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新政权。
3、改革措施: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进行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大刀阔斧的改革;
4、国际环境:国际环境有利,较少外部干涉。
三、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对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①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打开了日本的门户;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日本主权遭到破坏,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②冲击着日本社会,激化了社会矛盾,进一步动摇了幕府统治。
③冲击着旧体制,客观上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
④先进思想的传入,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列强的入侵,进一步暴露日本社会的落后和幕府统治的腐朽,因此反对幕府统治,要求变革社会的呼声更加强烈。
四、分析倒幕武装迅速打败幕府军队的原因
国内:幕府统治不得人心,遭到广泛痛恨;更多大名与幕府决裂,参与倒幕战争;三井等大商人开始向新政府提供更多财政支持;人民群众痛恨幕府,支持政府军作战;新政府废幕府苛政,减租减税获得人民支持;政府军作战目标明确,士气旺盛。
国际:西方列强宣布中立;英国商人把大批武器卖给倒幕派。
五、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异同
1、同:
(1)背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都面临着统治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
(2)方式、性质:都由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影响:a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b都有大量封建残余势力c都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
2、异:
(1)直接原因:日本是民族危机加剧了社会矛盾,导致幕府统治被推翻;俄国是对外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农奴制的统治危机。
(2)过程:日本在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统治后由明治政府实行改革;俄国完全以和平方式,由沙皇签署废奴法令而进行。
(3)深度: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全面,以各种法令,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废除禁止买卖土地法令等方式进行;俄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具体措施主要以解放农奴,赎买份地方式进行。幕后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⑷效果:日本发展要比俄国快得多,很快成为亚洲强国,1904—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打败俄国。

六、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与英国有什么不同
(1)英国的工业发展是本国生产力自然推动的结果。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则是在外侵当前,变革图强的结果。
(2)日本发展工业之际,英国等国已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了赶上发达国家,日本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同时,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
(3)具体表现为:①英国发展工业进行工业革命主要技术都是自己研发的。日本政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创办工厂。 ②英国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日本政府对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力扶持和保护。
七、《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
内容:
规定天皇依据宪法总揽统治权;议会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只有审议国家预算案的权力;内阁对天皇负责;国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权力,但被称为天皇统治下的“臣民”,权力随时可能被剥夺和限制;天皇拥有军队统率权,内阁无权过问。
评价:
它规定了人民的某些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它的颁布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政治体制,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它采取了君主立宪的形式,但实际上依然实行专制主义统治,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藩阀以天皇的名义掌握着政权,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措施。这次改革使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但是也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对亚洲邻国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 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答:2、“尊王攘夷”运动、武装倒幕运动先后兴起,倒幕派成立明治政府,推翻了幕府统治。——可能性(1)“大政奉还”, 倒幕运动取得初步胜利。(2)戊辰战争:鸟羽、伏见战役摧毁幕府政权。(3)1869年,明治政府正式迁都东京。二、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逐步废除旧的封建体制,建立...
  • 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主要过程\基本内容?
    答:(1)内容:①提倡新文化(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封建文化)②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2)作用:①普及文化知识,国民素质提高。②使日本从封建落后国家一跃而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如满意,请采纳,哈哈!!希望采纳
  • 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
    答: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逐步废除旧的封建体制,建立新的制度,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称为“明治维新”。领域 措施 作用 政治---废旧建新 废藩置县 这彻底结束了封建割据局面,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开始建立起来,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 明治维新的内容和意义
    答:一、明治维新的内容 1、政治改革:1869年6月,明治政府强制实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政策,将日本划分为3府72县,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且天皇一切权力集于一身。2、文明开化:社会文化方面,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历制上则停用阴历,改用太阳历计日(年号除外)。3、殖...
  •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答:并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 ?1869年6月,明治政府强制实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政策,将日本划分为3府72县,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 改革身份制度,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过去的公卿诸侯等贵族改称为“华族”,大名以下的武士改为“士族”;为减轻因“版籍奉还”而连带的财政负担,逐步...
  • 日本历史上两次改革的内容
    答: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1、政治改革 1869年6月,明治政府强制实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政策,将日本划分为3府72县,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且天皇一切权力集于一身。社会体制方面,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皇室亲缘关系者改称为“皇族”。过去的公卿诸侯等贵族改称为“...
  • 日本明治维新主要内容
    答:主要内容: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消灭了封建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2、经济方面:大力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为日本近代化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3、军事改革: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 明治维新的内容?
    答:1.政治——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⑴内容:①废藩置县:废除藩国,设置都、 道、府、县,把地方置于中央直接管辖之下。②废除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层特权。⑵意义: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为进一步推行改革,富国强兵奠定了基础。2.经济——殖产兴业 ⑴内容:①...
  • 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意义
    答:1、背景:十九世纪后半期,继欧洲和美洲资产阶级革命后,亚洲的日本也出现了一次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全面革新运动即“明治维新”。2、内容: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设立工部省管理工商业;改革土地制度,...
  • 什么是明治维新
    答:二、明治维新内容与意义 (一)内容 1、 政治方面 (1) 政治纲领——《五条誓文》;(2) 政治制度与机构法令——《政体书》;(3) 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2、 行政 (1)“奉还版籍”;(2)“废藩置县”(3)“秩俸处分”3、 土地改革 土地牌照,承认土地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