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迈《容斋续笔》卷一的翻译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31
《容斋续笔》卷八,求翻译

这是讲王安石写诗,锤炼字句的故事。若全文翻译,显得小看你的水平,仅就重点词句解释一下。
王荆公,就是王安石,被封为荆国公,后世成为王荆公。
凡引号中字句,均为直接引语,不必翻译。
吴中士人,就是吴中的读书人。
家藏其草,家里收藏着这首绝句的草稿。
初云,就是最早写的是。
其余均不难理解。

王安石《泊船瓜州》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是抚州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县)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当宰相后,决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罢了官。他在京城闭居无聊,决意回南京去看看妻儿。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扬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令江苏省南京市),路过于京口(令江苏省镇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时,船靠码头,不再走了。他站在船头上,极目西望,但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皓月当空,触景生情,更加怀念起金陵钟山(又名紫金山)的亲人来了。他走进船舶,拿出纸笔,略一思索,就写了一首题名《泊船瓜洲》的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 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后来许多谈炼字的文章,都以他为例。

戒石铭
【原文】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太宗皇帝书此以赐郡国,立于厅事之南,谓之《戒石铭》。按成都人景焕,有《野人闲话》一书,乾德三年所作,其首篇《颁令箴》,载蜀王孟昶为文颁诸邑云:“朕念赤子①,旰食宵衣②。言之令长,抚养惠绥③。政存三异④,道在七丝⑤。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得所,风俗可移⑥。无令侵削,无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⑦。朕之赏罚,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民父母,莫不仁慈。勉尔为戒⑧,体朕深思。”凡二十四句。昶区区爱民之心,在五季诸僭伪之君为可称也⑨,但语言皆不工,唯经表出者,词简理尽,遂成王言,盖家所谓夺胎换骨法也。
【注释】
①念:关心、想念。赤子:对君主忠诚的百姓。
②旰食宵衣:天很晚才吃饭,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形容勤于政务。
③惠绥:安抚。
④政存三异:处理政务要达到三种奇迹出现,即蝗虫不入境内,鸟兽也知礼仪教化,儿童也明了仁厚之心。
⑤道在七丝:治理地方如同拨弦弄琴一样。七丝,古琴的七根弦,也借指七弦琴。
⑥宽猛得所,风俗可移:处理政事要松紧适当,这样才能移风易俗。
⑦赋舆是切,军国是资:田赋收入是国家切身要事,军队和政府都要靠这些来养活。
⑧勉尔为戒:劝导你们要以此为戒。
⑨五季:五代。僭伪:割据一方的非正统的王朝政权。五代十国时候,群雄并起,大多文人都认为这些政权不是正统皇室,所以称之为僭伪。
【译文】
“你们做官得的薪俸,都是人民血汗膏脂;虽然百姓容易虐待,上天却难欺骗。”宋太宗写了这四句,颁发给各地方官员,立碑在公堂南面,称做《戒石铭》。过去成都人景焕,著有《野人闲话》一书,是宋太祖乾德三年时作的。第一篇名《颁令箴》,记载了后蜀国主孟昶曾作文颁给各地方长官,说:“寡人十分关心百姓,为他们很晚才吃饭,天不明就起床。所以才给你们讲这番话,望你们要爱护黎民百姓。治理地方要达到蝗虫不入境、鸟兽懂礼仪、儿童有仁心这三种异事出现,而达到圣人之治,关键还在于地方官们如弹琴一样,把政务调理得好。要像驱鸡那样恰到好处,为政清廉的法规绝不能荒废。政治要宽猛适当,才能移风易俗扶植正气。不能让百姓利益受到侵害,不能使百姓生活受到破坏。当官的虐待百姓很容易,可是上天却难被你们欺瞒。田赋收入是国家切身要事,军队和政府都是靠百姓养活。寡人对你们的赏罚,是绝不会拖延时间的。你们做官所得的薪俸,都是人民的血汗膏脂。凡当百姓父母官的,没有不懂得对百姓仁慈的。希望你们都要以此为戒,要很好地体会寡人这个意思。”共写了二十四句。孟昶这一点爱护百姓的心思,在五代十国那些割据地方,称王道霸的君主里面,可以算是比较好的了。但他这篇文章语言不精练,唯有从中归纳出来的四句,言辞简要,道理尽说,遂成为宋太宗的不朽名言。这种归纳法,就是诗人们常用的脱胎换骨的写作方法呀!

  • 洪迈《容斋续笔》卷一的翻译
    答:⑨五季:五代。僭伪:割据一方的非正统的王朝政权。五代十国时候,群雄并起,大多文人都认为这些政权不是正统皇室,所以称之为僭伪。【译文】“你们做官得的薪俸,都是人民血汗膏脂;虽然百姓容易虐待,上天却难欺骗。”宋太宗写了这四句,颁发给各地方官员,立碑在公堂南面,称做《戒石铭》。过去成都...
  • 荆公改字文言文翻译 荆公改字文言文的翻译
    答:《荆公改字》出自洪迈的《容斋续笔·诗词改字》,文中的荆公指的就是王安石,宋神宗时任宰相,推行变法,世称“王安石变法”。因封荆国公,所以世称王荆公。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荆公改字》原文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
  • 《容斋随笔》中的好段+译文
    答:”兹盖吾乡故实也。译文:临川县的石刻当中夹着一卷法帖,这卷字帖记载了欧阳询的一段话:“我二十岁,到了鄱阳,那地方土地肥沃平坦,饮食丰盛又便宜,许多读书人常常聚会。每天赏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其中二位姓张的才华横溢,擅长议论,是当时的不可多得的人才。姓殷、姓薛的二位士人,更不必说...
  • 翻译肃宗时,以论太庙筑`坛事,为宰相所恶
    答:这句话的大意是:在肃宗在位时,(颜真卿)因为谈论了在太庙修建祭坛的事情,而受到宰相的排挤。出自《容斋随笔》,南宋洪迈撰。《容斋随笔》包括《容斋随笔》……《容斋五笔》共5笔,74卷,共1220则:《容斋随笔》卷一至卷十六,每卷自15则至29则,共329则;《容斋续笔》卷一至卷十六,每卷自12...
  • 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什么意思
    答:出自宋朝作家洪迈的《容斋随笔》,是一部涉及领域极为广泛的著作,自经史诸子百家、诗词文翰以及历代典章制度、医卜、星历等,无不有所论说,而且其考证辨析之确切,议论评价之精当,皆倍受称道。洪迈1123年出生,南宋饶州鄱阳人,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卒年八十,谥“文敏”。配张氏,兵部侍郎...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文言文
    答:1. 文言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翻译 题名: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所属朝代: 宋代 拼音: chéng yě xiāo hé,bài yě xiāo hé 出处 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给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解释 解释 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
  • 《陈策为人诚实》的译文
    答:译文:吕南公有一篇文章所写的都是建昌南城人。一个叫陈策的人,曾经买到一头不能加鞍使用的骡子,不忍心把它转卖给别人,让人在野外的草房里养着,等着它自己死掉。陈策的儿子与狡猾的市场经纪人商量,趁着经过这里的官人死了马,就磨破了骡子背上的毛,来炫耀这骡子能驮东西而卖它。骡子已经卖出...
  • 丞相萧何病文言文翻译
    答:1. 文言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翻译 题名: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所属朝代: 宋代 拼音: chéng yě xiāo hé,bài yě xiāo hé 出处 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给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解释 解释 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
  • 翻译为文言文
    答:——《世说新语·排调》(6) 又如:为国(治国);为政(治理国家;执掌国政)(7) 变成,成为 [bee]何遽不为福。——《淮南子·人间训》不能为祸。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而改为入。——宋· 洪迈《容斋续笔》公(袁可立)乃少年盛气,以厘奸为己任。――明 董其昌《节...
  • 刘蕡下第 和 雍齿且侯 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答:这是两个典故。前者的意思是才能出众的人得不到任用,后者说对手、宿敌得到任用、封赏。1、 刘蕡下第。南宋洪迈著《容斋续笔》中的、搜集的典故。唐文宗大和二年三月,亲策制举人贤良方正,刘蕡对策,极言宦官之祸。既而裴休、李郃等二十二人中第,皆除官。考官左散骑常侍冯宿、太常少卿贾餗、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