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二)——鲁周公世家•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3
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的弟弟。他帮助武王灭商,由此开创了周朝八百多年的基业。周朝建立伊始,周公被封在鲁国。这时,正好赶上成王刚刚即位,四周还未平定,周公为稳定局面,故而辅佐年幼的成王处理朝政。在辅佐成王期间,他平定叛乱,教育成王大兴礼治,使西周形成了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尚。周公之子伯禽代父立国,后来历经隐桓之事、庆父之乱、襄仲杀嫡立庶、三桓攻伐公室等事件,鲁国势力逐渐衰微,成了诸侯争夺的对象,最终在战国后期被楚国灭掉。鲁国先后传二十五世、经历三十六位国君,享国八百年。

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文王健在的时候,旦身为人子很孝顺,忠厚仁爱,不同于其他的儿子。等到武王即位,周公旦时常辅佐武王,许多政事都需要靠他来处理。武王九年,向东征伐到达孟津,周公辅佐跟随十一年,讨伐商纣,到达牧野,周公辅佐武王一起作了一篇《牧誓》。攻破殷都,进入商宫杀了商纣之后,周公拿着大钺,召公拿着小钺在左右两旁夹辅武王,并以牲畜的鲜血祭祀土神,把纣王的罪行报告给上天,及殷商的百姓。释放被囚禁的箕子。分封商纣的儿子庚禄父,派管叔、蔡叔从旁辅佐监督,以延续殷商的祭祀。普遍封赏有功之臣以及同姓的亲族。把周公旦分封在少吴的故墟曲阜,留在京城辅佐武王。

武王灭掉商朝后两年,天下还未安定,武王患病,不舒服,群臣担心,太公召公问卜。周公说:“不可以使我们的先王忧虑。”周公就以自身为人质,设置三个祭坛,周公朝着北面站立,头上顶着璧,手里拿着圭,向太王、王季、文王祷告。史官将祷告的辞令记了下来,上面记载:“你们的长孙姬发,积劳成疾。如果你们三位对上天有保护子孙的责任,那就请以我姬旦的生命代替姬发吧。旦灵巧而且有能力,还多才多艺,能侍奉鬼神。而姬发却没有我那么多才多艺,不能侍奉鬼神。但是他受命于上天,坐拥天下,能让你们的子孙都能平平安安地生活于世上天下的百姓没有不敬畏他的。不要坠毁上天赐予他的宝贵生命,我们的先王也将永远地依托于他。现在我就要通过元龟听从你们的命令。如果你们答应我,我就把壁和圭拿给你们,来听候你们的命令;如果你们不答应我,我就把璧和圭藏起来。”周公让史官向太王、王季和文王说明自己的想法,打算代替武王姬发,便在三王面前问卜。占卜的人都说吉利,把占卜书打开一看,果然是大吉大利。周公很高兴,打开收藏占兆之书的柜子,见到的卜辞也是吉利的。周公入宫向武王贺喜道:“大王不会有事的。旦刚刚接受了三王的命令,你将要为周作长远打算。这样你就可以好好地考虑自己的职责了。”周公把策书藏在用绳索缠绕、用金属缄封的匣子里,并告诫看管者不要乱说话。第二天,武王的病就好了。

后来武王驾崩,成王年少,仍在襁褓之中。周公担心天下人听说武王驾崩而叛乱,便代成王行摄政之职,主持国事。管叔和其他的兄弟在国中散布谣言说:“周公将会对成王不利。”周公告诉太公望和召公爽说:“我之所以不加避讳而行摄政之职,那是因为害怕天下背叛周朝,无法告慰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和文王。三王为天下已经忧劳很久了,现在才取得成功。武王早死,成王年少,为了成就周朝未来的大业,我才这样做的。”最后辅佐了成王,又派自己的儿子伯禽代他受封于鲁国。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我在天下的身份已经不算卑贱了。然而,往往我洗一次头要抓起三次头发,吃一顿饭要三次吐出食物,匆忙地起身接待士人,这样是怕失去天下的贤能之士。你到鲁国,千万不要以国君的身份骄纵轻视他人。”

管叔、蔡叔、武庚等人果然率领淮夷造反。周公奉成王之命,兴师东伐,作了一篇《大诰》。诛灭管叔,杀死武庚,流放蔡叔。降伏殷商的遗民,又封康叔于卫国,封微子于宋国,以延续殷商的祭祀。安抚东边的淮夷地区,用了两年的时间才平定。诸侯都臣服于周朝。

上天降下福祉,唐叔得到了特异的禾穗,献给了成王,成王命令唐叔到东方把它献给周公,写了一篇《馈禾》。周公接受禾穗后,赞赏天子的赏赐,作了一篇《嘉禾》作为答谢。东土平定之后,周公回朝禀报成王,写了一首诗送给成王,诗的名字叫《鸱鸮》。成王也没敢责问周公。

成王七年二月乙未,成王从镐京步行至武王庙,到达丰京,派太保召公到洛邑考察环境。这年三月,周公前往营建成周洛邑,占卜择定建都之地,卜辞上说大吉,便在那里建都。

成王长大之后,能够处理政事。周公便将国家政事交给成王,成王临朝执政。周公代替成王治理国家,面向南背靠着屏风朝见诸侯。七年之后,把政事交还给成王,面朝北回到臣子的位置,态度谨慎恭敬,像是畏惧的样子。

当初,成王年少的时候,生病,周公剪断自己的指甲,使之沉入河中,向鬼神祈祷说:“帝王年少不懂事,违犯神命的是我周公旦。”祷告完毕后也把策书收藏到内府之中。结果成王病愈。后来成王处理政事的时候,有人进谗言污蔑周公,周公逃到楚国。成王打开内府,看到周公为为他祈祷的策书,感动得哭泣,便迎接周公回朝。

周公回到朝中,担心成王年轻气盛,治国时会放纵荒淫,就写了《多士》和《毋逸》两篇(以作告诚)。《毋逸》中说:“为人父母的,创业的时间都很长久子孙骄奢淫逸,忘记了祖先创业的艰难,因而使家业败亡,身为人子的难道不应该谨慎吗!所以当初殷王中宗,严谨谦恭,敬畏天命,治理百姓时也严守法度戒慎恐惧,不敢荒废自安,所以中宗当政长达七十五年。到了高宗,长时间居住在民间,与百姓一起生活,到他即位的时候,认真为先王守丧,三年之间不曾说话,他一说话,百姓都很欢喜,不敢荒淫安逸,全心全意治理殷商,无论做大事还是小事,都不会招人怨恨,所以高宗当政五十五年。到祖甲的时候,他觉得代竹兄长为王是不合理的,所以长时间逃到外边做平民百姓,深知百姓的需求,能够施惠于民。不欺侮鳏寡之人,所以祖甲当政三十三年。”《多士》中说:“从商汤一直到帝乙,没有一个不恭敬地祭祀鬼神,帝王的德行没有与天意悖违。到今天他们的后代纣王继位,荒淫纵欲,不顾上天和百姓的意愿。百姓都认为应当诛杀他。”“文王从早晨到中午,抽不出时间吃饭,当政五十年。”周公做这两首诗目的是告诫成王。

成王在丰京,天下已经安定,周朝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固定下来,周公便写了一篇《周官》,分别规定了各级官吏的职责。又作了一篇《立政》,以说明方便百姓的道理,百姓都很高兴。

周公在丰京,生病,将要死去,说:“一定要把我埋葬到成周,以表明我不敢离开成王。”周公去世以后,成王也心怀谦让,埋葬周公于毕原、挨着文王、以表明自己不敢把周公看作臣子。

2.庆夫之难

(鲁庄公)八年冬,齐国公子纠逃到鲁国。九年,鲁国想送公子纠返回齐国继承王位,但是落在齐桓公的后面,桓公发兵攻打鲁国,鲁国危急,杀死公子纠,召忽也跟随死了。齐人告诉鲁国要把管仲活着送回齐国。鲁人施伯说:“齐想得到管仲,不是想杀他,而是要重用他,管们中被重用一定会成为鲁国的心腹大患。不如杀死管仲,把他尸体交给齐国。”庄公不听,把管仲押解交给齐国。齐人任命管仲做了齐相。

十三年,鲁庄公与大夫曹沫与齐桓公盟会于柯地,曹沫劫持齐桓公,索要鲁国被侵占的土地,盟誓后释放桓公。桓公想想毁约,管仲劝谏他,终究归还鲁国被侵的土地。十五年,齐桓公开始称霸。二十三年,庄公到齐国去参加祭祀社神的活动。

三十二年,最初,庄公修筑一座高台正好俯视党氏之家,看到孟女,十分喜欢,答应立她为夫人,割破手臂订下誓约。孟女生了姬斑。姬斑长大后,喜爱梁氏之女,前往她家探视。名叫辇的养马人从墙外与梁氏女嬉戏。姬斑大怒,用鞭子抽打举。庄公听说此事,说:“辇很有力气,应该杀掉他,这人不能鞭打几下就给放掉。”姬斑没来得及杀掉辇。正好赶上庄公有病。庄公有三个弟弟,长名庆父,次名叔牙,幼名季友。庄公娶齐女为夫人名叫哀姜。哀姜没有生儿子。哀姜的妹妹名叫叔姜,所生的儿子名叫开。庄公的正夫人没有儿子,所以宠爱孟女,想立她的儿子姬斑。庄公病,向他弟弟叔牙询问谁可以继承君位。叔牙说:“父死子继,兄死弟及,这是鲁国恒常不变的规矩。现在有庆父,可以立为嗣君,您担忧什么呢?”庄公担心叔牙要立庆父为君,叔牙退下后庄公又询问季友。季友说:“请让我拼死立姬斑为君。”庄公曰:“刚才叔牙想立庆父,那该如何是好?”季友以庄公的名义命令叔牙待命于针巫氏家中,让铖季强迫叔牙喝毒酒,说:“你喝了这个,还有后人祭祀;不然的话,你死了也没有后代。”叔牙就喝毒酒而死,鲁国立叔牙之子为叔孙氏。八月癸亥,庄公去世,季友终于立姬斑为君,正合了庄公的心意。姬斑守丧时,住在党氏的家中。

当初庆父与哀姜私通,庆父想主哀姜妹妹的儿子开为君主。到庄公去世,季友立了姬斑,十月已未,庆父派养马人举在党氏家中杀死了姬斑。季友逃到陈国。庆父终究立了庄公的儿子开,就是鲁潜公。

滑公二年,庆父与哀姜私通更加放纵。哀姜与庆父商量杀死滑公而立庆父为国君。庆父派卜龄在武闱杀死滑公。季友听说后,和沿公的弟弟申从陈国到达祁国,请求鲁人接纳公子申。鲁人想杀庆父,庆父害怕,逃到莒地。于是季友拥戴公子中回到鲁国,立为国君,就是楚公。整公也是庄公的少子。哀姜害怕,逃到邦国。季友贿赂莒人索要庆父,庆父回到鲁国,季友派人杀庆父,庆父请求流亡国外,季友不同意,派大夫侯斯一路哭着去通知庆父。庆父听到侯斯的哭声,就自杀了。齐桓公听说哀姜与庆父淫乱危害鲁国,就把哀姜从祁国召回,杀死了她,把她尸体送归鲁国示众。鲁楚公请求埋葬了哀姜。

季友母亲是陈国女子,所以先前逃亡到了陈国,陈国帮助护送季友和子申。季友将要出生时,父亲鲁桓公让人给他占卜,占卜的人说:“这是一个男孩,他的名字叫'友’,将来会站在两社之间,成为国君家族的辅弼之臣。季友死后,鲁国就不能昌盛了。”出生以后,手掌心有个“友”字,就以友为名,取号为成季。他的后人就是季氏,庆父的后人就是孟氏。

  • 周公旦(周文王的弟弟姬旦)有没有儿子,历史
    答:后世:周公旦之子分别被封为周国、鲁国、凡国、蒋国、邢国、茅国、胙国、祭国等国君,其国君后代均是周公旦之后。鲁顷公二十四年(前256年),楚考烈王迁鲁顷公姬雠于下邑(今安徽省砀山县)为民,鲁国灭亡。姬雠之子姬晦在鲁国诸公之墓傍而居。汉平帝时期,封鲁顷公八世孙公子宽为褒鲁侯,奉周公祀,...
  • 史记三十世家都有谁?
    答:“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三十世家 :史记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第一 史记卷三十二 齐太公世家第二 史记卷三十三 鲁周公世家第三 史记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 史记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 史记卷三十六 陈杞世家第六 史记卷三十七 卫康叔世家第七 ...
  • 以“晋”为名 燮父
    答:代表事件为“献嘉禾”,《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天降祉福,唐叔得禾,异母同颖,献之成王,成王命唐叔以餽周公於东土,作餽禾。”看看,又是出现祥瑞的异象,天降福瑞,唐叔得到 相邻两田的异株二茎共生一穗的禾 ,进献给成王以颂王道,成王命唐叔到东部正在征伐周公军队驻地赠给周公,并且写...
  • 史记的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是那些
    答:1、十二本纪 五帝本纪第一、夏本纪第二、殷本纪第三、周本纪第四、秦本纪第五、秦始皇本纪第六、项羽本纪第七、高祖本纪第八、吕太后本纪第九、孝文本纪第十、孝景本纪第十一、孝武本纪第十二。2、三十世家 吴太伯世家第一、齐太公世家第二、鲁周公世家第三、燕召公世家第四、管蔡世家第五...
  • “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的意思为:父母辛勤耕种收获,儿子却不知庄稼的艰辛,贪图享乐,狂妄粗暴。出处:周朝·周公《无逸》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白话...
  • 《史记》卷三十三 鲁周公世家第三(6)
    答:鲁起周公至顷公,凡三十四世。太史公曰:余闻孔子称曰“甚矣鲁道之衰也!洙泗之闲龂龂如也”。①观庆父及叔牙闵公之际,何其乱也?隐桓之事;襄仲杀适立庶;三家北面为臣,亲攻昭公,昭公以奔。至其揖让之礼则从矣,而行事何其戾也?注①集解徐广曰:“汉书地理志云‘...
  • 唐叔虞的生平
    答: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叔虞进献嘉禾,成王与周公转相馈赠,并为之赋诗唱和以颂祷志庆,表示了对叔虞治唐的充分肯定和嘉许。姬虞治唐之所以取得成功,其关键在于执行了“启以夏正,疆以戎索”的正确方针。这一方针对唐国夏后氏遗民和周围戎狄民族来说,是一个求同存异、政治上比较宽容的方针,对以周礼井田制...
  • 季氏将伐颛臾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答: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译文】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颇臾。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
  • 《史记》中的“世家”是给什么人作的传?
    答:史记中“世家”用来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内容如下:吴太伯世家第一 、齐太公世家第二、 鲁周公世家第三、燕召公世家第四、管蔡世家第五、陈杞世家第六、卫康叔世家第七、宋微子世家第八、晋世家第九、楚世家第十、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郑世家第十二、赵世家第十三、魏世家...
  • 孩子诞生文言文
    答:身,遂产高祖。 ”——《史记》一.其他句子 1.“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郊野。感附宝,孕二十五月,生黄帝于寿丘。”(《帝 王世纪》)2.“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司马迁《史记 鲁周公世家》二.文言文中“生孩子”的说法 生了男孩子是“弄璋之喜”,生了女孩子是“弄瓦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