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寓言故事:庖丁解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庖丁解牛”这个成语,我们耳熟能详。百度百科的解释: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常与“游刃有余”连用。

“庖丁解牛”一词2000多年前,首次出现在庄子所著的《养生主》当中,是庖丁讲自己肢解牛的故事。

庄子在《养生主》当中写这个故事,不是告诉人们,如何掌握一门技术,而是讲述“养生”的道理。

庄子讲庖丁解牛的故事,意在告诉读者,庖丁解牛的那把刀,就是我们每个人对待身体、对待生命的态度。

对自己身体、生命的处理态度有差别,这就是为什么,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有限,但有的人能活小几十年,有的人能活大几十年,甚至能活一百多年。

庖丁解牛的故事,历经2000多年传承不衰,虽然作者的本意已经荡然,知之者甚少。后人赋予其新的含义,是后人从不同角度对故事的理解与解读。

传承,是对前人的经验,进行传授和继承,并发扬、发展的过程。文化的传承亦是如此。

文惠王有一个厨工,专门从事宰牛的行当,刀工非常熟练,一只活牛到他手里,三下五除二就给肢解好了。不仅牛身上的各个部位拆分得清楚,而且宰牛的过程还非常流畅、值得观赏。这一点,首先体现在他的四肢协同配合,非常熟练:凡是手接触的地方、肩倚靠的地方、脚踩到的地方、膝盖所抵着的地方,轻轻一划,就能发出骨肉分离的声响;其次呢,刀子游走于骨肉之间发出这些声音,都能合得上节拍,像伴着《桑林》乐章的舞步,又像合着《经首》乐章的韵律。

这一番操作,引起了文惠君的注意。于是,他很兴奋地说:“啊,妙极了!你的技术怎么会高超到这个地步呀?”

庖丁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道,道远远超出了技术的范围。怎么讲呢?我开始宰牛时,眼睛见到的是一整头牛,心里想的也是一整头牛。过了三年之后,再看到一整头牛,就可以想象到牛的结构部件,而不是整头牛了。时至今日,我宰牛时,全凭心领神会,不用眼睛看就知道如何下刀,顺着牛自身的生理结构,把刀劈进筋骨相连的大缝隙中,再在骨节的空隙处走刀,刀刀流畅。牛体中经络和筋骨打结交错的地方,我的刀都能够绕开,何况那些巨大的牛骨头呢!

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那是他们用蛮力硬割的结果;一般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那是因为,他们要用刀去砍骨头——这都是很磨损刀刃的!而我呢,我手头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了,用它宰过的牛少说也有几千头,可是它的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完好无缺。

你要是问我为什么,其实道理很简单。牛的骨节之间有缝隙,而刀刃却薄得,这没有厚度的刀刃游走于有缝隙的骨节之中,只切割当中最细软的肉,那宽宽绰绰的地方游刃有余,又怎么会把刀磨损得很严重呢?就是由于这个原因,我用这把刀,用了十九年,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锋利。

别看我已经这么熟练了,每次碰到筋骨盘结的地方,我知道这里很难下手,还是会十分警惕,目光盯住那一点,慢慢动手,运在刀上的力气很轻很小。最后哗啦一声,整头牛立刻肢解好了,就像泥土被散落在地上一般,夸张点儿说,牛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呢!这个时候,我提刀站起来,环顾四周,心满意足,这时候才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文惠君说:“妙啊!妙啊!我从这宰牛的过程中,领悟到了养生的道理!”

  • 庖丁解牛出自
    答:2、庖丁解牛出自庄子的养生主,此文为庄子阐明“养生”的一则寓言,借此揭示了做人做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道理庖丁解牛是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庄周创作的一则寓言故事作者原意是用它来说明养生之道的,借此。3、“庖丁解牛”出自庄子的养生主。4、“庖丁解牛”出自庄子的养生主原文 庖丁为文惠君解...
  • 庄子寓言故事:庖丁解牛
    答:庄子在《养生主》当中写这个故事,不是告诉人们,如何掌握一门技术,而是讲述“养生”的道理。庄子讲庖丁解牛的故事,意在告诉读者,庖丁解牛的那把刀,就是我们每个人对待身体、对待生命的态度。对自己身体、生命的处理态度有差别,这就是为什么,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有限,但有的人能活小几十年,有的...
  • 庖丁解牛是什么典故啊
    答:只见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极其熟练自如。他在将屠刀刺入牛身时,那种皮肉与筋骨剥离的声音,与庖丁运刀时的动作互相配合,显得是那样的和谐一致,美妙动人。他那宰牛时的动作就像踏着商汤时代的乐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时所发出的声响也与尧乐《经首》...
  • 庖丁解牛的寓意是什么?
    答:《庖丁解生》是先奉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庄周)创作的一则寓言故事。意思是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作者原意是用它来说明养生之道的,借此揭示了做人做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道理,以厨丁分解生体比庖丁解牛这个成语的原意是有个叫丁的厨师解剖了全牛。比喻...
  • "庖丁解牛"说的是什么??
    答:《庖丁解牛》译文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 庖丁解牛出自哪里
    答:“庖丁解牛”出自《庄子》的《养生主》 。
  • 庄子创作“庖丁解牛”的寓言,是想表达什么?
    答:《庖丁解牛》这则寓言故事出自《庄子·养生主》,原意是用它来说明养生之道的。庄子认为社会上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人生活在矛盾斗争中,很易受损害。要想保全自己,就得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技经肯綮"与"大辄",只找空隙处下刀,意即避开矛盾,用逃避现实的办法以求得个人的生存。这种消极的...
  • 庖丁解牛赏析
    答:庄子散文善于运用形象化说理的手段。这则寓言采用夸张、对比、映衬、描摹等多种手法,表现庖丁解牛技巧的纯熟,神态的悠然,动作的优美,节奏的和谐,身心的潇洒。具体说来,此文在写作方面的主要特点是:一、结构严密。全文分两大部分,先讲述故事(第一、二段),再点明寓意(第三段)。就故事说,又...
  • 成语庖丁解牛出自庄子的哪一篇文章
    答: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是庄子的一则寓言,其讲述的是庖丁(一个名叫“丁”的厨师)为魏文惠王杀牛,顺应天然之道从筋骨之空隙游刃有余的故事,并借机讲述道家养生的道理。《庄子》一般认为是集合了庄子及其后学的篇章,整理而成,分为内篇、外篇与杂篇。道教中奉《庄子》为...
  • "庖丁解牛"故事的意义有哪些
    答: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后来被庄子拿来形容养生的道理的寓言 实出自《庄子》。即“庖丁解牛”实乃庄子所创之言也 这一天,庖丁被请到文惠君的府上,为其宰杀一头肉牛。只见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极其熟练自如。他在将屠刀 刺入牛身时,那种皮肉与筋骨剥离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