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问题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1
如实地说,“生死”问题是人生的第一大问题,人人都要面对生死问题,这个世间,没有什么问题能大过于生死。生死问题既是一个科学话题,更是一个哲学话题。

应该说,人人都希望长命百岁、千岁、万万岁,永远的在世间,住世间。可是,如果人人都能活到永远,这个地球上早就人满为患了,那时人们会比惧怕死亡还要惧怕活着。

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是求知的,人人都希望搞明白生死的真相、实相,彻底解决生死对人生的困挠。在有限的时间内,了悟宇宙、人生真理是每一个有智慧人的最高追求。

很多人相信科学,认为科学万能,科学至上,科学能够解决人类的所有问题。但是,科学也是有短板的,科学再发达,也不能“制造出一颗黄豆”!因为黄豆是——生命,科学造不出生命。生命是宇宙中最不可思议的现象。

生命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是物质,是意识,是能量,是DNA,是高维空间,是神明?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徒,都在寻找答案,也都在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作出了不同的说明,并记录在卷;有的叫“经”,有的叫“论”,有的叫“论文”,有的叫“学术报告”……等等。

关于“生命本质”的话题比较明感,涉及很多领域,由其是宗教、哲学、科学是有严格界限的,互相之间的观点冲突也很严重。首先声明,作者本人是彻头彻尾的“无神论”者。

我们要想彻底的了解生命问题,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唯物”、“不唯心”、“不唯识”、“不唯宗教”、“不唯科学”,彻底放下一切“主义”、“宗派”、“学科”的局限,从全局上、从战略上,用开放的心态,用辩证的思维,综合人类的所有思想、数据,通盘考虑所有生灭现象,透过现象,才能认识到人类生死的本来面目。

科学界研究生命是从“体”着手的,他们从人体到细胞,从DNA到原子,科学家只找到了组成人体的物质和原素,但是科学至今却找不到人体的“觉性”。

这让科学家很迷茫,在组成人体的细胞中,哪一颗细胞是“我”?哪一颗细胞又不是“我”?为什么少了哪一颗细胞,我还是我?

这充分说明“生命”不是细胞,不是物质,不是原素。但是,生命不离细胞,不离物质!

最重要的是,人是宇宙大家庭里的一个重要成员,宇宙又来自一个“奇点”的大爆炸,大爆炸是能量的暴发和迸射,能量可以转变成物质。物质还能孕育出生命和觉性吗?

如果物质能产生觉性和生命,那么《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就是科学。这个世界还欠《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一个诺贝尔奖。

宗教界人士为了探索生命本质,他们是从“心”着手的。他们立足自身,用生命去觉察生命,用自己去了解自己,具体的方法就是“禅定观心”,用心去验心,用心去觉心。

应该说,这种方法最原始,最直接,是一种认识生命、了解自我的好方法。有过禅定体验的朋友都会明白,禅定是不可思议的,禅定是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是与时间、空间和合的,万物是一体的,是“无我”又“无不我”的绝对状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了解生命必须要实事求是,不“唯”一切,不离一切;超越一切,圆融一切,才能见到实相。

放眼大千,无量的时间空间、无穷的物质与能量,无尽的迷惑与想象,无限的生、住、异、灭,让人感慨万千。茫茫寰宇,生生不息;悠悠岁月,谁主沉浮?我深深的沉浸在无尽的思考中……;谁能一解我心中的烦闷?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普遍联系”作为一般哲学范畴名词,通常是指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 :『相互连结、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等等的相互关系』。

在无限的宇宙中,“联系”不是个别事物之间暂时的、特殊的关系,而是指整个宇宙本体之内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所共有的,客观的,普遍的“本性”和“特性”!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发生着联系;世界是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关系上的一个部分、成分或环节,都体现着普遍的联系。』。

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知道,“我”与世界是普遍联的,“我”与世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世界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我”,“我”同时也在影响着整个世界。“我”与世界同呼吸、共命运!

南宗《心学》大师“陆九渊”就曾直接说过:『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陆九渊”大师的思想与中国“天人合一”的古典哲学思想一致。

“人”、“天”一体,双显互彰;有形有相、真实不空的宇宙就是“我”无形无相、灵明不昧的“心” ;“我”无形无相、灵明不昧的“心”,就是这有形有相、真实不空的宇宙。

宇宙是没有露相的人,人是灵动的宇宙;“人”生于宇宙,灭于宇宙;人的生、灭皆是宇宙的随缘展现;宇宙才是一切根源,宇宙才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宇宙才是“我”!

“我”与宇宙是血脉相连、息息相通、道交感应的一体!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知道:“唯物”不离心,“唯心”不离物,“唯识”不离当下!

“唯物”与“唯心”并不是你死我活的“生死冤家”,而是人类通往真理殿堂的两条不同的道路,这两条路最终会殊途同归!也叫『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万法归宗才能彻法源底见到“真”与“实”!

令我不解的是:“我”既然与世界同呼吸共命运,“我”既然与宇宙息息相关,为什么人们却总是说:“人死如灯灭”,“人死万事空”,“死亡就是永恒”,“死亡就是黑暗”?

“人死万事空”的说法显然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相背。因为,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也就是说,“我”与世界平等共存;我死了,可是世界并没有“死”。所以,“我”还是被联系在世界中;与世界同在,与万物同体,并非人死万事空!

“人死万事空”的说法显然与《中国古典哲学》观点不相符:因为,中国古典哲学观点认为“天与人是一合相”,人死了,天还没有死;“人”一定与“天”是同存共在的,并不是人们所讲的人死万事空!

“人死万事空”的说法显然与陆九渊大师的《心学》观点不相符:因为“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所以“吾”死了,宇宙就得死。可事实是,任何一个人死了,宇宙照常运转,依然正常存在;这充分说明地球上任何一个人都没有“死”过,而且还没有“生”过。一切都是自然随缘展现!

“生”、“死”皆虚妄,所谓的生与死只是宇宙本体的自然规律。生与灭是一个“幻相”、一个“假相”、一个“表相”;死亡即回归,回归即当下,当下即万法俱足,并非人死万事空!

无论宇宙如何变幻,宇宙还是宇宙,本不生灭,亦无增减!我们的认知不能停留在“相”上,否则知见不真,不见真理!

当然,人死亡后,他的遗体回到了自然界,与自然合为一体。他的“心”也回到了清静无极的自然状态,还在大宇宙的一念之中,处于极为安宁的状态。但是,我们不能说他消失了,没有了,空掉了。

就像手机被毁掉,网络还在那里,我们不能说手机没了网络也消失了吧?

就像风吹海面,巨浪冲天,浪花生于大海,又灭于大海,我们不能说浪花空掉了。

前浪灭了后浪生,后浪即是前浪体。前浪、后浪皆一海之相。

海与浪非一非二,即一即二;浪花非生非灭,只是随缘现生现灭而已!

生与死事大,不可不察,我们要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他,当你真正体会到宇宙人生的真谛时,你的人生会更加精彩豁达!

  • 生死问题
    答:如实地说,“生死”问题是人生的第一大问题,人人都要面对生死问题,这个世间,没有什么问题能大过于生死。生死问题既是一个科学话题,更是一个哲学话题。应该说,人人都希望长命百岁、千岁、万万岁,永远的在世间,住世间。可是,如果人人都能活到永远,这个地球上早就人满为患了,那时人们会比惧怕死亡还要惧怕活着。 每...
  • 人的生死问题
    答:解决生死问题,就是解决生活问题,解决生活问题,就是解决生死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众生或者人类的一切活动,就是生活,就是身口意三业的活动,它既包括生活问题,也包括生死问题。生死问题就存在于生活之中。 一般人在讨论生死问题的时候,总是截然地把生和死放在一个固定的时间点上,认为从娘肚子里出生那一刻是生,临终咽...
  • 面对生死问题,你有哪些困惑?
    答:2. 社会角度:这一事件反映出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生命和死亡的认识存在偏差。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了生命的可贵和死亡的必然,导致对生死问题的困惑和恐惧。3. 文化角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死亡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人们普遍回避谈论死亡。然而,这种避讳实际上加剧了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因此,我们...
  • 怎样看待生死的问题?
    答:很多时候,越是常见的事物,越难了解;越是基础的问题,越难回答。古往今来,看多了生死的人,比比皆是;看淡了生死的人,为数不多;看透了生死的人,寥寥无几。西方的智者哲人,尤好探讨人生、人性的问题;而对于生死,他(她)们并未得其要领。即便如孔子这般伟大的思想家,也百思不得其解,只...
  • 如何对待自己的生死问题
    答:生死本是一场轮回,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是在走向死亡,在生的瞬间就蕴含着死亡的因素,生死本同体,一事两面也!世间万物都是有生有死,生是相对的,死是必然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自己可以活着的这几十年。寒假见习时候一个老人93岁,高血压冠心病,随时可能离世,他跟我说过一句...
  • 生死是哲学的最终问题吗?
    答:生死问题是哲学三大终极问题中最后一个问题。死是对生命意义的最大挑战,最让人感到困惑。很多人从小就被这个问题所苦恼,不少哲学家的基本态度是,对这个问题不应该回避,要去面对它,思考它。哲学的意义 哲学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意义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例如,对于从事简单劳作者来说,或许不需要太多的...
  • 说说看如何正确看待生死问题?
    答:生活的注意事项和重点须知:生死都是老天给我们的权力,在这个问题上两者不分伯仲,但后面的事却大不一样,有人生在一个富贵之家,也有的人出生在贫寒之所,二者相比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好的越来越好,而坏的越来越坏,反之则不然,大多数人还是出身决定命运,这个不必太多争论。然而死对人都是基本...
  • 孩子问“生死问题”,如何回答好?
    答:孩子们总是充满着好奇心,他们会不停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时候,这些问题会涉及到一些敏感话题,比如生死、性、种族等等。作为父母,我们既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要在正确的角度上来回答他们,以培养他们的健康性格和正确的价值观。首先,当孩子提出问题时,我们需要耐心倾听,不要用不屑、贬低等...
  • 生死问题,如何决定?
    答:当面临如何决定“当延长生命和减轻痛苦已不能兼顾”的问题时,有一些值得考虑的方面:1. 个人价值观:每个人的生命观、人生价值观和个人信仰可能大不相同。因此,在决定如何处理生死问题时,需要考虑到这些价值观和信仰的作用。既然这是一个高度个人化的议题,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方案,是应该基于每个...
  • 如何正确对待生死问题?
    答:9.0级的地震,一个并不惊人的数字,带给人的,却是惊人的灾难。 你恨日本人吗?也许所有的中国人都恨。可你恨他们,就真的希望他们死吗?大多数的人回答肯定是否定的。也许历史的渊源,想到那些苦难的岁月,想起那些他们的恶行造成的罪恶,可是他们死了又于事何补? 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好人,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