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教思想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一直苦恼着我,谢谢大家解答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31
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佛教化我们不杀手,日本鬼子杀害老百姓的时

这个问题不必纠结,为什么,因为每个人觉悟不同,心量不同,遇到问题在事项上取舍自然不同,如法没有定法。
处理这些问题很简单,你心量智慧多大,就做多大的事情,做不了的事情,可以求佛菩萨加持,留给有智慧有方法有德能方便的人去做,自己随喜,落实修证,这就是很好的。

就这点男女间的破事还值得你闹心?哥跟你说 这都不叫事

您问的很好,我简单解释下,如果讲的不对不好请各位大德指教

世尊说的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世尊说的“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阴炽盛”这八苦,是从本质的角度讲的,换言之即釜底抽薪,讲彻底,讲最究竟的角度。

而一般我们说,没有坎坷这那里算人生,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站在激励的角度说的,有没有错?没错!这是什么?这不是本质,这是人类通过实践得出来的宝贵的经验,是非常了不起的。

世尊说的和我们一般讲的所站角度不同

但因为世尊是讲根本,所以苦可以锻炼一个人,我们要吃苦耐劳,这个角度是好的,那在体悟万法无常的角度,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理的角度,我们必须清楚,今天假设一个人他在加护病房他得了很严重的病,你告诉他“这不是苦,这是种人生的多姿多彩”他体会不出来的,为什么?因为“苦难是磨练一个人,没有苦难生命没有色彩或者其类似意义的话”是一种形而上的理论,这句话只有在某些情况下才有意义,比如激励别人时,激励自我时,安慰别人时等等,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有其意义与价值

四川地震,我们失去了很多同胞,很多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他们心灵上所承受的苦难,是我们无法体会的,而如果只是用一句简简单单的“苦难是一种人生的多姿多彩”我想在这里就不适合了吧?一个人失去了亲人,你告诉他没关系,这是种多姿多彩,适合吗?不适合,而这话什么时候适合,才他将来成长的过程中他会以这段经历自己来激励自己,佛说的是本质,是根本,无论怎么样苦始终是不可乐的,所谓苦能磨练一个人,也正因为苦是苦,所以被磨练者为了摆脱苦,而不断努力。只是后来我们用一种比较文雅,比较哲学的话来概论而已。

任何一人,都有自己的苦,所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无论是多么了不起的政治家、企业家、艺术家、哲学家、音乐家……他们都有非凡的经历及成就,对于人类都有着伟大的贡献我们承认这点,但以其不能放下我相,活在二元对立的观念,导致斗争不断,离道更远。岂能不苦?

有没钱的人,有贫穷的苦,有钱人有烦恼,有争产,有种种的苦

任何人,都不能摆脱其根本,为什么?因为这个娑婆世界叫堪忍,是非常苦的世界,叫做五浊恶世

我们就拿一个见浊来讲好了,所谓见浊就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却都想去改变别人。

夫妻为什么吵架?看法不同,团体为什么斗争?看法不同,家庭为什么分裂?看法不同,社会为什么斗争?看法不同

这就是见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看法,夫妻吵架时,先生想纠正太太的观念,太太想改变先生的想法,你看,烦恼就来了,这时候的苦,你认为呢?多姿多彩吗?那你愿意过这样的日子吗?我想谁都不愿意的

世尊说过,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快乐,却没有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我们把短暂的刺激当作快乐,世间是苦的,世尊这样说是站在让大家认识清楚,不要执着,不要千万百计,不要不正当手段,因为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啊

那么讲苦是为什么让众生觉醒,但佛教讲的苦啊,不是悲观

不是说人生很苦,我就什么也不做了,错了

讲苦是给你认识清楚叫你不要太执着,同时积极的为大众服务,开发内在的觉性与智慧,佛教是入世的,是积极的,地藏菩萨发愿:地狱不空,我誓不成佛,这是何等积极,常人有批判佛教悲观,没错!佛教是悲观,但是必须说明是慈悲观,而不是悲哀观。

生命的意义在于觉醒,佛性可以展现在任何的状态,完成你的责任和义务,该干什么干什么。同时内心无所着,拥有佛的智慧,积极的面对你的人生,遇到坎坷时,以佛的智慧观来面对,这才是佛弟子因有的做人处事的态度。

因此,世尊说的和我们一般说的,解释的角度不同。如此而已。
不管怎么样讲,全部都不能离开世尊说的,不是吗?因为佛说的是根本,是本质。

世尊的思想是正确的。

生老病死都是苦难。而“那么一些人”也不是觉得生老病死不是苦难,他们也知道这是苦难,他们想要的只是“经历”、只是“体验”,绝不是要这样的结果,如果要那些人终身体弱多病、终身穷困潦倒、终身精神压抑……那这些人一定会非常不愿意。
他们之所以愿意体验这样的经历,是基于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一切必须是暂时的,否则谁也不会吃饱了撑的愿意终身体验这样的“经历”。有了这样的“经历”并最终得到幸福快乐和财富后,那些人就会觉得这样的经历很有“意义”。
其实这样的“意义”,怎么说呢,主要是为了制造一种反差,一种让幸福感更强烈的反差。当自己已经稳获幸福快乐后,再想想曾经的“苦难经历”,那“幸福感”一定会成倍增长。这就“那么一些人”盼望体验苦难的真正动机,实际上这正如楼上的“empsun ”朋友说的,这是一种不成熟的体现,只不过这些人明白自己的不成熟,因此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让自己变得成熟。

这倒不是什么坏事,只是多少有点浪费时间。

直接学习佛法,什么意义都明白了。

“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难,只有苦修,舍弃一切空相,成就无上正觉才能解脱苦难”。这句话七拼八凑的,世尊没有如是说。
世尊说:五蕴无常,无常故苦,苦故非我,证得无我,即得解脱。
佛法讲苦,现大概分三种:苦苦、坏苦、行苦。苦苦是大家都能体会得到,比如说:身体受重击而痛苦,病苦,临终身体四大分解受苦;而坏苦则是你说的有些人的看法,因为有些人把乐苦当成乐,这个乐是无常,终究败坏的,而且人们为了五欲乐而造作,以此在未来感受痛苦,有些人认不清它的来源,就怨天怨人,说着为什么是这样子,变成如此,这就是愚痴不能明白前因后果。还有一小部分人,由于前世的福报,而在今生享受五欲,很少受挫感苦,因而尽情造恶业,这种福报大的人很难修行,除非有人既有福德又有智慧。但这种坏苦还是有人能体会得到,用理性或是亲身经历。
至于行苦(五蕴本身即苦),要通过亲自修证才明,凡夫不能知道。

非常好的问题!!!!!(下面都是原创)

轮回之中,真实来说,没有一丝恒常的快乐,哪怕有一点快乐,也是苦的根源。

您说的这类自觉得意的人,大多数都是生活没什么压力,比较富足清闲的,这类人可以把他们看做是“天人”--就是比喻为活在天界的神仙,但是“天人”也有烦恼和痛苦,那就是:他们一生衣食无忧,但是终日散乱,从来不去考虑生死,更不可能去修行(因为不觉得苦啊!)。此生结束后,因为福报享受殆尽,只剩下恶业随身,命终之后堕到三恶趣,比如转生为畜生、饿鬼、地狱众生。,,,那是非常漫长的痛苦和极端的恐怖!

因此,不管这一生再怎么觉得人生多姿多彩,因果和轮回都是残酷无情的,此生很快乐,来世也逃不过极端的痛苦,这不是佛菩萨的安排,而都是自己在轮回中为自己造的业。--如果相信因果、多做善业,则会多得安乐的果,反之亦然。

建议读读--《大圆满前行引导文》里面的“轮回过患”部分----就是下面的书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文 普贤上师言教》 华智仁波切著 堪布索达吉译 下载URL: http://www.fjdh.com/Soft/UploadSoft...uanmanqxydw.zip )

‘一些人他们并不觉得生老病死不是苦难的事情 而是一种人生多姿多彩的经历体验 反倒是不经过这个过程才觉得人生没有任何意义’
这是因为还没有明心见性吗

因为执著于有一个‘我’的存在
认为‘我’是 常 乐 净 这个 在佛法中 叫 颠倒想

世人 有四种 不正确的 知见 也就是 四颠倒 常 乐 我 净
换而言之 众生之所以有种种忧愁 各种 贪 瞋 痴 疑 就是因为 执著于 常 乐 我 净 的缘故

以‘法’的总体来看 一切有为法皆是无常 有漏皆是苦 法皆是空性 无‘我’性 这是一切法的共相 我们可以通过‘法’的共相来观察一切法

  • 关于佛教的3个疑问,一直在纠结,急想弄明白。
    答:1)恶人拿刀砍你,而你是无欲无求的那种所谓佛的境界,但这刀难道就看不着砍不伤你了吗?(一念入地狱,一悟逹天堂,一切皆有"业力"於世间,别人如何对你是"受",你如何看待它是"觉"!)2)想修成佛而脱离世间之苦,就是个极大的欲望啊?(誓言发於坐定之前的宏望,开悟是了脱生死後的回答:"原来...
  • 关于佛教的问题
    答:事实上是一个无我的智慧 放下烦恼的执着心 更以广大平等的慈悲心来奉献利他 所以这也是心灵环保 幸福来自一颗安详的心,那需要佛的智慧。民间信仰只知道拜佛,却不知道佛者梵语之音,翻译成中文即是“觉悟”之义。尚且连佛之一字都不知道其义,何谈其他?所以,民间的崇拜没有意义,佛他主张一切吉凶...
  • 对佛教存疑的几个问题
    答:自杀的人有罪,原因之一是你的身体不仅仅属于你,你的身体那么多细胞其实都是生命,还有可能是因为人也是受阎王等管的,坏了安排?人也不该不珍惜生命。这个问题我只知道这么多。我想重点回答你第一个问题。人睡熟或者昏迷的时候,连梦都没有的时候,思维停止了,意识停止了,你打他一巴掌可能都不疼的...
  • 关于佛法,心理学的2个问题...
    答:第一个问题:《金刚经》是佛学的重要经典,在佛学各宗中都享有很高的地位,这很难得。为什么呢?因为金刚经所说的是佛学中最根本的思想之壹——空。这个“空”你理解为“无所谓对错,各自立场不同”,这并不是佛家所讲的“空”。从你的观点看出你之于佛学,还并未入门。简单来说,就是并不是像...
  • 诚心请教关于佛教的问题:
    答:等你考虑清楚了,也经过自我考验以后确实要皈依佛教了,那么就告诉这个出家人,他会告诉你一个时间给你正式皈依。(皈依为: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第四问题:关于佛像这个问题其实更是简单的,也就说“心平何须持戒”,另外释迦牟尼也多次说明不要着像,也就是告诉大家不要太“教条主义”。既然是...
  • 佛学问题,大德请进,帮忙解答,谢谢!
    答:这个“法”,从未出生过,所以永不断灭。这个“法”,是佛法第一义。因为这个“法”无有形色,又名“空性”“空”,但是,不是生灭法的“空”,生灭法的“空”,是说生灭不已,暂时有,因而虚妄不实,因而是空。而这个“真实之法”的“空”,仅仅是说他的一部分体性,并非是说“虚妄不实”。...
  • 佛教的一个修行问题
    答:举个例子,您十次之中,有九次是真菩萨,一次是魔,就中魔了。有这种现象。因此,不动心,不动念,才是最可靠的。有大德曾专门就这个问题讲过,说到了这个阶段,有了境界,最危险的就是动心于见到的真幻境界,而忘却修行本身。你的目标是见佛吗?是见亲人吗/是听亲人诉苦吗?显然不是的。亲人有...
  • 佛教问题:请精通唯识的佛弟子回答
    答:后学将已唯识加已辩证,文章可能稍嫌冗长,烦请诸位有耐心的看完,必能对佛法之因缘法与外道的因缘法能逐渐厘清。 这个问题必须分为两个层面来说,一开始必须...这个不一定用唯识,其实要是用中观,能更干净利落。这种果体本在,因缘使显的思想,其实在佛教的内部,是找得到相似的表达的。学过说一切有部论典的,都知道...
  • 佛教问题
    答:即吃饭也是一种修行,不应看做是享受。并且大乘佛教认为,菩萨修行到一定境界,即可不吃草木,而以禅悦为食。其实在佛教的理解中,高层的天神也是不需要饭食的。至于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话严格说来倒也没错,但是很多情况下,已经成为一些佛门败类放荡自己的借口。你不可能设想一个大鱼大...
  • 有关佛教方面的问题
    答:但是,如果楼主,想求解脱,就是另一个问题了。请楼主看看下面《六祖坛经》里头关于《法华经》的一个故事: 首先诵曰: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诵经久...这个问题真是很难,我在读到这里,掩卷不看惠能的回答,先自己想一想,想了半天,没有满意的答案,觉得要费很多口舌,也未必能说清楚。再开卷看惠能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