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包括几方面,新在哪里,怎样建设?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哪几方面?

包括两方面:
1、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不同国家间即国际社会交往应遵循的原则。
诚实守信是人际互动的基本规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讲的办事要讲“信用”,不能“背信弃义”,指的就是诚信原则。它是完善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2、诚信原则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发展阶段,是一种现代经济式它是以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的经济。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交换经济,在它发展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诚信。但在其高级发展阶段,诚信的作用更为突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交换的范围扩大,交换的品种与数量急剧膨胀,交易对象具有陌生性、间接性。
因此,交换的风险程度加大。一旦失信,造成的损失也特别巨大。因此人们对诚信的呼声很高。我们现在发展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建立诚信原则更是市场建设的应有之义。

扩展资料:
诚信原则的起源:
古代罗马法中的诚信契约是现代诚信原则的渊源。在罗马法上,诚信契约是严正契约的对称。在诚信契约中,债务人不仅要承担契约规定的义务,而且必须承担诚实、善意的补充义务。
就诚信契约发生的纠纷按诚信诉讼处理,在诚信诉讼中,审判者不受契约的字面含义的约束,可根据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对契约进行解释,并可根据公平原则对当时人的契约进行干预,以消除某些契约的不公正性,按照通常人的标准增减契约义务。
罗马法的“一般恶意抗辩”与“诚信契约”都反映了道德与伦理的要求,体现了衡平与公正的精神,因此可以说他们都是现代诚信原则的最早起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主义道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诚信原则

  我们国家向社会主义中级阶段迈进的起点了。内容太多,但是主要是围绕“三农”问题的,凡是农村的事业方方面面都有,包括财政增加投资,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在这里说不完全,去新闻网站看一下什么都明白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保护天然草场,建设饲草基地。积极发展水产业,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搞好土地整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积极推行节水灌溉,科学使用肥料、农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开拓农村市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信,继续完善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饮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

  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途径。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建立救助制度。

  总之,要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和公用设施建设迈出较大步伐、村容村貌实现较大改观、农村科技教育达到新水平、农村文化建设得到加强、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记者:请问当前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在哪里?
  李炳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总揽全局、与时俱进,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党和政府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又多次提及这个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了一系列指导“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认识,出台了许多符合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的新政策、新举措。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十六届五中全会顺势而为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次提出建设新农村,与以往相比有一些不同的特点,主要是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更具时代性,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更具全面性,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更具全局性。
  记者: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如何理解这一点?
  李炳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长期发展战略紧密相关的,是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三农”方面的具体体现。
  一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必须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是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发展必须从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立足于城乡全体居民,尤其是注重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农民的利益,使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的,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发展必须统筹考虑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着眼于所有城镇乡村,特别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使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发生重大变化。
  二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统筹城乡发展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居于“五个统筹”之首,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方略,其实质就是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多年来,我国在城乡居民收入、城乡基础设施、城乡社会事业、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城乡财政支出和城乡信贷投放等方面的差距持续扩大,农村发展严重滞后,这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就是要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过大差距。推进新农村建设,让亿万农民公平分享现代化建设成果,将广大农村全面纳入现代化进程,必然会增强和密切城乡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工业与农业良性互动,实现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
  三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我们正在建设的全面小康社会,是惠及全国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为43%,大部分人口仍生活在农村。根据我国人口增长的预计,即使将来城镇化率达到60%甚至更高,也还有好几亿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始终无法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如果农村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农村落后局面不能得到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能得到较大提高,全面小康社会就不可能建成。因此,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也就是加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进程,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记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又能解决那些现实问题呢?
  李炳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从整体上改变农村的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包括经济全面发展,又包括农民收入较快增加;既包括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又包括公共事业不断进步;既包括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又包括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而且,新农村建设实行城乡统筹发展,资源整合优化,综合配套推进,相对容易取得较好的整体效果。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模式,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都可以在现有基础上有所进展,不仅中西部地区可以大有作为,而且沿海发达地区也可以继续推进。在所有出台的农村各项重大政策措施中,新农村建设这项战略举措起着集成和发展的作用,具有明显而独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无论发展经济还是发展社会事业或者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环境熏陶人,环境培养人,环境造就人。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的素质较低,关键是农村的经济社会环境较差,不能适应人全面发展的多种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正是改善农村经济社会环境,从多方面为促进广大农村居民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从而全面提高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的素质。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可以扩大国内需求。我国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国民经济发展必须主要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现在,我国经济对出口贸易的依存度已相当高,国际贸易摩擦日趋加剧,在这种情况下更应重视扩大内需。农民是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扩大内需的主要潜力所在。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既可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又可以直接形成农村投资需求,带动当地乡镇企业的发展。通过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可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将产生强大而持久的拉动作用。
  记者: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目前我国是否已具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条件?
  李炳坤:目前,推进新农村建设面临许多有利的条件和难得的机遇,外部环境已经具备。从经济条件来看,一是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第二、第三产业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7.6%,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2.4%;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也下降到46%左右,今后仍将呈现下降趋势。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工业发展水平的显著提高,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已初步具备了反哺农业和支持农村的能力。二是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明显增强。2005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18.23万亿元,居于世界第4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03美元,在今后若干年内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国家财政收入3.16万亿元,近5年平均每年增长3647亿元。这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构筑了坚实基础和可靠保障。从社会环境上看,一是全社会关心和支持“三农”已经形成共识。各地区、各部门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解不断加深,认识趋于一致。一个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社会氛围已经开始形成。二是许多地区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已有不少有益探索。无论是沿海发达地区还是中部地区或者西部欠发达地区,都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
  记者:中央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怎样理解这“五句话二十个字”?
  李炳坤:这“五句话二十个字”是一种通俗表述,看起来似乎非常简单,但其内容十分丰富、涵义极为深刻,涉及到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第一,要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放在首位。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繁荣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一方面,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着重抓好五个方面:一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三是继续调整农业结构;四是发展集约化农业;五是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要加快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大力扩展农村非农产业,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体制创新,加强县城和重点建制镇建设,提高经济集聚效应,不断壮大县域经济。
  第二,要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民持续较快增收,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要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广辟农民增收渠道。一要保持粮食和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控制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努力使种粮农民能够获得相应收益。二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还要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建立现代流通体系。三要在稳定和完善农村现有农业补贴政策的基础上,逐步健全完善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四要加快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增加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机会。同时,要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能力。五要支持和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依法保障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改进面向农民工的各项服务。六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的人口素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途径。
  第三,要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一是应注重搞好乡村建设规划,统筹城乡土地管理,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切实做到减少占用土地,高效利用土地。二是改善农村公共设施状况,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快乡村道路建设,继续完善农村电网。三是结合农村改厨、改厕、改圈,大力推广普及并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搞好农村环境保护,改变村容村貌,健全公共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需要指出的是,村庄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村庄建设。村庄建设必须建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是整治村庄环境、完善配套设施、节约使用资源、改善公共服务、方便生产生活。
  第四,要推进农村社会事业。一是大力加强农村教育事业,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二是加快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三是继续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奖励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四是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五是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等有条件的地方,应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第五,要树立农村文明新风。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是满足农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形成邻里和睦团结、干群关系融洽的良好风尚,使农村社会更加和谐。农村政治文明建设,重点是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制度。
  记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深化农村改革有什么关系呢?
  李炳坤: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有相应的体制和机制作保障。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要坚持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从2006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这标志着在我国延续2600年的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但是,农民负担问题并没有也不会自然消失,农民负担反弹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此,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和发展税费改革成果。农村综合改革的重点,是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同时,要切实抓好农村金融、征地制度和粮食流通体制等项改革,进一步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体系。要适应新阶段农村形势的变化,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服务功能,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记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遵循哪些原则?
  李炳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以下五条指导原则,切实做到扎实稳步推进。一是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二是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四是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五是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国的共同行动。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答:我们国家向社会主义中级阶段迈进的起点了。内容太多,但是主要是围绕“三农”问题的,凡是农村的事业方方面面都有,包括财政增加投资,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在这里说不完全,去新闻网站看一下什么都明白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是什么
    答: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参考资料:http://www.ha.chin...
  • 试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
    答:现在有的同志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建设"新村庄",把房子建得漂亮整齐就行了;有的同志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等、靠、要"的思想比较明显;也有的同志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任务;还有的同志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阵风",不过说说而已。这些...
  • 什么是新农村建设?
    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其实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是要让农民宜居宜业,用农民的话说,就是农村要有“人气”,政治、文化、经济、民俗...
  • 新农村建设主要有什么?
    答:树立新风尚,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倡导新风尚。我们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新”的内涵,切实做好“新”的文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特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具有五个鲜明的特征。一是时代特征。这次新农村概念的提出,是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 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之路,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众多领域...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都是什么?
    答:三、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五、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 七、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 ...
  • 选择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包括()
    答:在“三个高于”原则要求下,公共财政将更多地向农业农村倾斜,这对于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形成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财政和投融资体制,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是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条件。加快形成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市场体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市场体制...
  • 实现现代化新农村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依法进行,因此把保障农民利益和维护农民权利的相关制度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是依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尽管宪法和法律对公民的权利和利益作了许多规定,但是在具体的法律制度方面,尤其是涉及农民切身利益法律制度方面还多有不完善之处而仍需大力加强,所以国家高度重视...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方略是什么?
    答: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投入力度,在农村建立大病、重病统筹机制。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探索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