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的历史发展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2
安溪是福建省东南部靠近厦门的一个县,是闽南乌龙茶的主产区。安溪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山峦重叠,林木繁多,终年云雾缭绕,山青水秀,适宜于茶树生长,而且经过历代茶人的辛勤劳动,选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树良种。目前境内保存的良种有60多个,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大叶乌龙、梅占等都属于全国知名良种,因此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在众多的茶树良种中,品质最优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铁观音”了。
传说:“魏说”与“王说”并存
据考,安溪制茶始于唐末。当时翰林学士韩屋有诗云:“古崖觅芝叟,乡俗乐茶歌。”明代,安溪茶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饮茶、植茶、制茶传遍全县各地,迅猛发展成为农村的一大产业。明崇祯十三年前后,安溪茶农从茶树枝条压在土壤中能生根发芽得到启发,创造出茶树整株压条繁殖法。这项创造,促使安溪成了中国茶树无性繁殖的发源地。
明末清初,安溪茶农又创制了乌龙茶(青茶)。黄旦、本山、佛手、毛蟹、梅占、大叶乌龙等一大批茶树优良品种的相继发现,把安溪茶业推向了鼎盛发展阶段。但真正奠定安溪“中国名茶之乡”地位的,则是铁观音的出现。清朝时期,安溪茶农发现了名茶铁观音。
关于铁观音的诞生历来有两种传说。
一是“魏说”。相传,清雍正三年前后,西坪尧阳松林头(今西坪镇松岩村)老茶农魏荫,勤于种茶又信奉观音。一夜,魏荫在熟睡中梦见自己荷锄出门,行至一溪涧边,在石缝中发现一株茶树,正想探身采摘却被狗吠声扰醒。第二天,魏荫循梦中途径寻觅,果然在一石坑的隙间,发现一株如梦中所见的茶树,遂将茶树移植在家中并悉心培育。因所谓的“观音托梦得之”,所以将这茶起名“铁观音”。
二是“王说”。“王说”的主人公是清代的王士让,其人生性好集奇花异草。他与魏荫同是尧阳人,一个为尧阳松林头人,一个则是尧阳南岩人,两地相距不远。相关传说讲的是:乾隆元年春,士让告假南轩,于层石荒园发现一株异茶,遂移栽之。采制成品,香馥味醇,乾隆六年托方苞转献内廷。乾隆喜饮,观其外状遂赐名“铁观音”。
两个传说都流传了将近300年,但两种起源的争夺并没有想象中激烈。作为“王说”13代传人,八马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礼是这样认为的:为安溪铁观音找到确切的起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安溪铁观音在“魏说”与“王说”之争中得到发展,两种传说的后人也各自凭借着引以为荣的家世,成为安溪茶商的佼佼者。
复苏:铁观音放开茶叶收购
20世纪上半叶,安溪茶业的发展处于停滞阶段,茶叶外销减少,不少茶庄倒闭,大片茶园荒芜。当时曾流传一首民谣:“金枝玉叶何足惜,观音不如菜豆叶,茶叶上市无人问,砍下茶树当柴烧。”
时间进入20世纪下半叶,安溪茶业逐渐复苏。在当时的条件下,茶叶的销售模式是“统购统销”,茶叶收购站人手不够,忙不过来。再者,当时安溪茶产远大于销,尤其是外销茶由专门公司专营,许多茶因进出口权因素而滞留在经营流程当中。
没有足够的销售渠道成了当时茶农心中的痛。这个情况一直大约持续到1985年。那一年,有关放开茶叶收购的规定一出,新加坡、日本以及中国香港的茶商蜂拥而来。当年,安溪虎邱乡开始与日本厂商联系,卖给日本绿改茶。“半个月卖了60吨绿改茶,赚了不少钱。”时任虎邱副乡长的陈水根回忆,“当时走低价路线,赚的是国际与国内市场的价格差,也从这时开始,许多茶农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这些销售途径。”
事实上,在1985年之前,就有茶农开始尝试经营自己的“茶马古道”,一些村民拿茶从汕头转销香港。
在当时,茶叶出口常通过汕头到香港中转。华福茗茶老板高金典仍清晰地记得那个时期的一些故事。他在读高二时,就和哥哥、叔叔借着放假的时候,各挑一担茶叶,风尘仆仆先步行到安溪县城,再从安溪乘车至漳州,这就需要一天时间,然后从漳州乘车到广东的南阳再到汕头,这需要两天时间。“一到那地方马上有在等待的买茶人,他们接过茶担抓起一把就谈价钱,谈好了直接将茶装船。这样几天一个来回,一个人能挣个10元钱左右。”他说。
茶王赛:铁观音茶价上涨
此后,铁观音以其独特的韵味,价格一路上涨,从1985年的1斤一二十元,变化到上世纪90年代初的1斤100元左右。
1992年,魏荫的第9代传人魏月德贷款1万多元在村里举办茶王赛。这是安溪茶农首次独资举办的茶王赛,请来专家张天福、李冬水主评,引起轰动,汕头等地客商闻讯赶来。这一事件促使优质茶价比普通茶高出5倍以上。次年11月,茶王赛走出安溪,在泉州首度举行,500克茶叶拍卖成交价1万元。
安溪不断举办的茶王赛,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其中便包括海峡对岸的中国台湾地区。据有关部门统计,十几年来台商在安溪投资创办的涉茶企业达29家,投资总额数亿元。
追溯两地的“茶缘”历史,记者发现,早在明万历年间,安溪乡农就开始入垦台湾,选择有山有水、地形、地貌与安溪相似的地方拓荒种茶。清嘉庆三年,大量安溪人迁居台湾,带去了茶苗,也带去了安溪的茶俗。清咸丰五年,安溪人林凤池率先把乌龙茶引入台湾,种植在台湾冻顶山,相传这就是台湾冻顶乌龙茶的起源。
安溪西坪人王义程在台湾对从家乡传过去的乌龙茶制作技术进一步改进,创制出台湾包种茶,并在台北县茶区大力倡导和传授技术。清光绪年间,安溪福美村张尔妙、张尔乾兄弟将家乡的铁观音茶苗引入台湾,在木栅区樟湖山种植成功,从此,木栅铁观音声名远扬,逐步发展成为台湾铁观音的主要产区。
台湾茶商的到来不仅带来了资金、设备和技术,而且带来了新的观念和管理模式,对安溪茶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产生较大影响。台资茶企进入安溪后,安溪茶农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不仅能种好茶,还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现在茶农的生产经营已经逐渐向产品多样化方向发展。

  • 安溪铁观音历史发展
    答:安溪铁观音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1725-1735年间,这个独特的茶种诞生于福建安溪县西坪镇尧阳山麓。它是乌龙茶类的瑰宝,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从唐末开始,安溪便有了茶的种植,宋元时期,茶文化已经深入到寺观和农家。明清时期,安溪茶业进入了繁荣阶段,尤其是明代,饮茶、植茶和制茶成为县内的重要产业,...
  • 铁观音的历史发展
    答:在众多的茶树良种中,品质最优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铁观音”了。传说:“魏说”与“王说”并存 据考,安溪制茶始于唐末。当时翰林学士韩屋有诗云:“古崖觅芝叟,乡俗乐茶歌。”明代,安溪茶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饮茶、植茶、制茶传遍全县各地,迅猛发展成为农村的一大产业。明崇祯十三年前后,安溪...
  • 铁观音的历史
    答: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铁观音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中国茶品牌,历史上有着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以下是铁观音的历史概述:1.茶叶的起源据说铁观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 铁观音属于什么茶铁观音的世界发展历史
    答:铁观音的世界发展历史与特性铁观音,作为乌龙茶中的贵族,起源于中国福建省安溪县,其种植范围广泛,各乡各村皆有种植,独特的半发酵工艺赋予了它多样的个性。从清嘉庆年间开始,铁观音的故事逐渐展开,如林燕愈在武夷山种植并传播到台湾,张乃妙的茶叶在台湾获奖并吸引了日本茶人学习其制茶技术,但铁观音的...
  • 你不知道的铁观音发展史
    答:位于广东汕头金平区西堤码头附近的安平路,隐藏着一段关于铁观音的传奇。这里,一条三弄小巷深处,林朝阳的乾太厝内见证了铁观音的崛起。这座西式洋楼虽已历经沧桑,面临拆迁改造,但它所孕育的茶叶之路仍然鲜活。尽管店主并不了解其历史背景,但他的安溪茶行正是林朝阳足迹的延续,售卖着来自安溪的铁观音,...
  • 安溪铁观音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答:从外观上看,铁观音茶条肥壮,叶片卷曲,色泽黑油,叶片底部厚实柔软,其核心特征是干茶厚实墨绿,茶香层次丰富,底叶厚实。安溪铁观音种类繁多,包括清香型、浓香型、鲜香型、韵香型和木炭烘烤型,满足了不同品鉴者的口味需求。总的来说,安溪铁观音不仅是一种茶,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历史的见证。
  • 铁观音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基本的人文内涵
    答:铁观音(tiě guān yīn)茶,原产于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发现于1723—1735年,属于乌龙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铁观音独具观音韵,清香雅韵,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除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外,还具有抗衰老、抗...
  •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是怎么兴起的?何为铁观音?
    答:一、起源和兴起从古至今,在许多的高山地区都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好茶,就比如说安溪的铁观音茶。因为安溪就处于戴云山东南坡有千米之高。气温温和条件适宜,雨量十分的充沛。安溪有特定的自然环境,因此在长期的自然发展下野生的茶树被逐渐地发现,由于苦茶广为人们熟知,接下来许许多多的野生茶树,在安溪...
  • 安溪铁观音的起源和独特品种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答:千年古韵与世界舞台</ 安溪,这座古茶区,孕育着无数古老的野生茶树,其中蓝田、建都的野生茶树树龄过千,见证了铁观音的悠久历史。宋元时期,寺庙和农家的茶香经“海上丝绸之路”飘向全球,赢得海外赞誉。明代,安溪茶业繁荣,到了清朝,铁观音作为乌龙茶的代表,更是创造了独特的制茶工艺,成为中国茶艺的...
  • 铁观音的前世今生名字由来及发展历史
    答:铁观音,这位茶叶界的传奇,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让我们一起追溯其名字的由来和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唐末宋初,裴姓高僧普足大师在安溪圣泉岩的安常院,不仅自种自饮茶,还教授乡亲。那时,乡民将茶称为圣树。在一次大旱中,普足大师祈雨有应,乡亲们感激之余,他移栽圣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