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心得体会3000字左右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4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其久远博大之中,却"统之有宗,会之有元"。若由著述载籍而论,经史子集、万亿卷帙,概以"三玄"(《周易》、《老子》、《庄子》)、"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为其渊薮;如由学术统绪而言,三教九流、百家争鸣,则以儒、道二家为其归致。东晋以后,历南北朝隋唐,由印度传入的佛教文化逐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释氏之典籍与统绪因而也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相辅相成,构成了唐宋以降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南宋孝宗皇帝语,转引自元刘谧著《三教平心论》),明白地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基本结构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特点之一是:观念上的"和而不同"和实践中的整体会通。具体地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论是儒、释、道三家,还是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虽有其各自不同的探究领域、表述方法和理论特征,然却又都是互相渗透,互相吸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难析。这也就是说,人们既需要分析地研究三家、三科、三学各自的特点,更需要会通地把握三家、三科、三学的共同精神。此外,如果说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等构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整体,那么对于这个文化整体来讲,其中的任何一家、一科、一学都是不可或缺的,否则这一文化整体的特性将发生变异,或者说它已不再是原来那个文化整体了;而对于其中的每一家、每一科、每一学来讲,则都是这一文化整体中的一家、一科、一学,且每一家、每一科、每一学又都体现着这一文化整体的整体特性。唯其如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不管是研究那一家、那一科、那一学,我认为,首先是要把握住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精神之所在,否则将难入其堂奥,难得其精义。
中国传统文化如果从整体上来把握的话,那么人文精神可说是它的最主要和最鲜明的特征。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与现在所谓的"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等概念不完全相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彖传》。"贲卦彖传"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魏王弼对此解释说:"刚柔交错而成文焉,天之文也;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文也。观天之文,则时变可知也;观人之文,则化成可为也。"唐孔颖达补充解释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者,言圣人当观视天文,刚柔交错,相饰成文,以察四时变化。……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宋程颐的解释则是:"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速改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由以上各家的解释可见,"人文"一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原是与"天文"一词对举为文的。"天文"指的是自然界的运行法则,"人文"则是指人类社会的运行法则。具体地说,"人文"的主要内涵是指一种以礼乐为教化天下之本,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一个人伦有序的理想文明社会。这里有两点需要加以说明:一是人们所讲的"人文精神"一语,无疑与上述"人文"一词有关,抑或是其词源。但"人文精神亏姿"一语的涵义,又显然要比《周易·彖传》中"人文"一词的涵义丰富得多。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的出现和展开显然要比"人文"一词的出现早得多,《周易·彖传》的面世不会早于战国末,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远则可以追求至中国文化的源头,近也至少可以推溯到殷末周初。
中国典籍中,很早就有"人"是天地所生万物中最灵、最贵者的思想。如《尚书·泰誓》中说:"惟天地,万物之母;惟人,万物之灵。"《孝经》中则借孔子的名义说:"天地之性,人为贵。"这句话中的"性"字,是"生"的意思。宋人邢昺解释说:"性,生也。言天地之所生,惟人最贵也。""夫称贵者,是殊异可重之名。"荀子也已提出了人最为天下贵的观点了。他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用比较的方法,从现象上说明了为什么天地万物中人最为贵的道理。其后,在《礼记·礼运》篇中,人们又进一步对人之所以异于万物的道理作了理论上的说明。如说:"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这句话中"鬼神之会"的意思,是指形体与精神的会合。如唐孔颖达解释说:"鬼谓形体,神谓精灵。《祭义》云:"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体精灵相会,然后物生,故云"鬼神之会"。"以后,汉儒、宋儒如董仲舒、周敦颐、邵雍、朱熹等,也都不断地发挥这些思想。正是有见于此,中国古代思想家们认为,人虽是天地所生万物之一,然可与天地并列为三。如,《老子》书中就有所谓"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或作"人"字)居其一焉"的说法,把人与道、天、地并列。不过,在《老子》书中,道还是最贵的。所以,他接着说的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与《老子》相比,荀子对人在天地中的地位强调得更为突出,论述得也更为明晰。他尝说:"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能参。"这里的"参"字就是"叁(三)"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以其能治天时地财而用之,因而与天地并列为三。对此,荀子又进一步解释说:"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分"是分位的意思。在荀子看来,"明分"(确定每个人的分位)是"使群"(充分发挥人类整体力量)、"役物"(合理利用天时地财)的根本,所以他所谓的"人有其治"的"治",也正是指人的"辨物"、"治人"的"明分"能力。同样的意思在《礼记·中庸》也有表达,其文云:"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按照传统的解释,"至诚"是圣人之德。《孟子》和《中庸》中都说过:"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中庸》作"诚之者"),人之道也"。这也就是说,人以其至诚而辨明人、物之性,尽其人、物之用,参与天地生养万物的活动,因而与天地并列为三。汉儒董仲舒继承荀子思想,亦极言人与天地并为万物之根本。如说:"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人下长万物,上参天地。""唯人独能偶天地。""唯人道为可以参天。"从荀子、《中庸》和董仲舒等人的论述中,应当说都蕴涵着这样一层意思,即在天地人三者中,人处于一种能动的主动的地位。从生养人与万物来讲,当然天地是其根本,然而从治理人与万物来讲,则人是能动的,操有主动权。就这方面说,人在天地万物之中可说是处于一种核心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把人的道德情操的自我提升与超越放在首位,注重

  • 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心得体会3000字左右
    答: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南宋孝宗皇帝语,转引自元刘谧著《三教平心论》),明白地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基本结构特征。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特点之一是:观念上的"和而不同"和实践中的整体会通。具体地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论是儒、释、道三家,还是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虽有其各自不...
  •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
    答: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主要是指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形成的,贯穿于传统文化中的,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注重人伦道德,追求崇高理想,肯定人的价值,重视群体和谐的理论和学说。中国传统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其主流精华部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浓缩,是我国历史上形成的...
  • 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体会
    答: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缺少人文精神的民族最终会走向虚无、走向异化。如此说来,当前国民对传统文化的追随,便是民族凝聚力逐渐增强的体现了,由此可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正确的,也是极其必要的。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
  • 中国魂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答: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被一些学者解读为人文主义。这种人文主义的核心在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而非孤立个体,同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非对立。它摒弃了单纯追求自然知识的倾向,提倡的是非功利的价值观,其核心目标是提升个人的道德和人格修养。这种人文精神为中国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赋予了独特的...
  • 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
    答: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人文本、天人合一、人文思维三个方面,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于远古文化时期的神农氏时代以前,形成具有丰富多彩文化元素的灿烂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世代相传、是...
  • 延续中华文化文脉观后感800字
    答:延续中华文化不仅向观众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历史,还深入剖析了其中的精髓与智慧。纪录片以优美的画面和生动的讲述方式,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等思想体系,以及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更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念和理念,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
  • 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答:”中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由此可见一斑。其大意是天体运行体现刚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强不息;君子的胸怀像大地一样宽广,德行像大地一样深厚,所以能滋长万物,承载万物,容受万物。这句话同时也是清华、北大两座高校的校训。自立自强,刚健有为是中华民族的主流精神和民族性格之一,使中华民族得以...
  •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
    答:1.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并贯穿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2. 这一精神以儒家的仁爱思想为核心,强调人伦道德,追求高尚的理想,并肯定人的价值。3. 它还特别重视群体的和谐与统一。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是历史传承下的一系列美德的思想基础。5. 传统文化为现代...
  • 中华文化人文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重视君权与教化,淡化神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信奉的是人的力量,不存在一个全知全能的神来拯救或惩罚人类。因此,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透露出两个讯息:“天人合一”,即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要与自然和谐共生;还有“人定胜天”,即不屈服于所谓神的旨意、命运安排,相信人可以影响自然。二、人...
  • 论中国传统文化给学会做人方面带来的启示?
    答: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为为人处世的营养将受益终身。处事是一门生存和发展的艺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商业社会中面对激烈的竞争处事之道尤为重要谁掌握的好谁就能占得先机。专业知识在一个人的成功中作用,只占15%,其余的85%取决于处事能力。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说我愿意付出比天底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