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时期,真正意义上十万大军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1
汉末三国时期,真正意义上十万大军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有资格参与争霸天下的游戏。此处的“十万大军”是指真正参战、上战场杀敌的人数达到十万,而不是影视剧、小说中那些所谓的十万大军,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来说“十万大军有资格参与争霸天下”,孙权在称帝的时候,手底下真正能打仗,能上战场的兵,不过二十多万。“十万大军”虽然不抵孙权的一半,但孙权能够三分天下,你就最起码能够霸占十分之一吧?不小了,足够拥有加入这场游戏的资格了。

古代那些所谓的“百万大军”、“十万大军”等等,其实是夸张,但也不夸张。在古代真正打仗的时候,确确实实总共有那么多人,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上战场,绝大多数的人都只不过是后勤而已。

不要对后勤人员有太多的误会,向民间负责送粮食的苦力,也是算在里面的。往往打一场硬仗, “十万大军”全部出征,那么后勤人员往往就能够多达五六十万,再零零总总算下来,就可以号称“百万大军”了。

所以不要被古代小说、影视剧中所谓的“百万大军”吓到,在三国时期那个时候整个天下整天都在打仗,每场战争都号称“百万”,如果是真的,照这么个打法,打个三场两场,中国的人员就要被消耗完了,到时候当皇帝也没有什么意思。

三国时期,全国人口也不过几千万,据一些古籍记载,三国初期的时候全国人口有6000多万。这个数量是全国人口,包括妇女、老人、孩子。如果把这些都不算,那真正的青壮年有多少?而且也不可能所有的青壮年都当兵去打仗,总要有人负责种田,毕竟没有后勤没有粮食,你打什么仗!

看看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人口
《三国会要》卷二十庶政上户口篇载:
魏有户口六十六万二千四百二十三,口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及平蜀,得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通计户九十四万二千四百二十三,口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八十一。(简单说,魏国人口总数443.2881万人)
蜀汉章武元年,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蜀国总人口90万)
吴赤乌五年,户五十二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吴国230万)

古代人口与征兵比例
古代人口与军队的比例,是有明确规定的。他们经过长期地社会实践,总结了一套科学的比例方法。一个国家的军队人数要是多了,国家就无法承受,没有财力去养活军队。但征兵又是必须的,一个国家没有一定人数的军队,就无法保护国家安全。
1,夏、商时代征兵率约为9%至14%
2,周朝法定征兵率16.7%。
3,春秋战国时期征兵率平均8.7%,也有的诸侯国征兵率仅2%。
春秋战国也是兵戈四起的时候,征兵率尚且如此之低。我们就当三国时期的征兵率是10%。那么魏国总兵力44万,蜀国总兵力9万,吴国总兵力23万。但三国政权间的战乱导致人口大量迁徙以避战火,户籍上有人但事实上却找不到人,而且很多士族豪门是不用服役的。所以三国的兵力只会更少。

《江表传》中周瑜分析了曹操的兵力:“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加起来是二十多万。比我们推测的少了一半,当然,是因为有战斗损伤。
所以,魏王带甲百万(庞德传);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吴书); 我辽东在沧海之东,拥兵百万(牵招传); 统领步骑二十万众(诸葛亮集)的不足信。

为什么军队数量会有水分呢?
一,是古代数据统计不完善;
二,是参战人数规模庞大又兵荒马乱的,即使是到了近代,也常常会出现记载上的偏差;
三,是交战双方为了迷惑敌人,或故意夸大以给对方造成精神上的压力;
四,是虚报功劳、文献笔误等。

汉末三国时期是我国一个分裂的时代,也是一个群雄割据的时代。只要看过《三国演义》一书的人,也知道那时候动不动就是带甲十万、带甲百万。从古代到近代的东西方,都是非常惊人的数字。

康熙要是知道准格尔的噶尔丹有10万军队,估计要被吓一跳,可惜昭莫多之战,噶尔丹连5万都拿不出来,康熙调动3路军队,动员3个月,才不到10万兵力。所以,很多人都说十万大军是一个虚数,是作者承托出来一方强大的假象。

1 官渡之战

如在汉末三国中,影响局势是三大战役。第一大战役是官渡之战,这一场战役削弱了袁绍的势力,是曹操能统一北方。而且,官渡之战也是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规模会战,交战双方是曹操与袁绍。当时,袁绍也基本统治了河北地区,坐拥了人口充实与土地肥沃的冀、幽、并、青四大州。当时在曹操与袁绍之战中,袁绍是被当时看好的胜利一方,有统一中原的实力。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称袁绍拥有70余万兵。

可是小说却没有实际意义,比较可参考的《资治通鉴》与《三国志》的记载:“精兵10万,战马万匹。”这也是袁绍的真实兵力。就是说控制了天下最富庶州郡的袁绍,一共才动员了十万人马。

根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这就是曹操从许昌带到前线的精锐,加上本就驻防在前线的曹操军队,史学界多认为曹操官渡之战的兵力只有2万上下。

2 赤壁之战

在第二场战役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失败也奠定了三国割据政权的开始。当时,曹操的实力也是天下最强大的。曹操军队主要来自于起兵的2-3万嫡系人马,之后就是袁绍河北投降的7-8万军,荆州投降的3-4万人。

《三国志》记载周瑜曾议论: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

经过一番比较分析,曹操军队拥有20万左右,不可能把所有兵力都带到赤壁,一定留了一部分驻扎在自己的后方大本营。

至于曹操讨伐的刘备与孙权军队,根据《三国志》记载:“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也就是说周瑜的兵力只有3万人,加上刘备的1万多人,总兵力不会超过5万。

可以看到,三国演义所记载的83万大军水分高的吓人,真实兵力不过18万对5万人。

3 夷陵之战

第三场战役就是夷陵之战。夷陵之战造成了蜀国的衰落与刘备的败亡,演义记载刘备起兵70余万讨伐江东,还说其军可连营700余里。刘备可用的军队只有益州新军、嫡系本部、蛮族仆从军这三个部分组成,总兵力加起来也才5万人马。东吴,他们最鼎盛时期也只有10余万军队,夷陵之战时,孙权只能动员5万人而已。

所以,整个夷陵之战不过是5万对5万的战争

所以,汉末三国时候的十万大军乃是虚的数目。



三国演义中,说到调兵打仗时,动不动就是几十万军队,比如曹操南下荆州,说是带了五十万军队,荆州投降曹操后,曹操问蔡瑁荆州有多少军队?蔡瑁说:荆州有骑兵5万,步兵15万,水兵8万,全计28万。一个小小的荆州就有28万军队,曹操北方有八个州,岂不是百万军队?当然了,这些都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是小说,不是历史,因为真实的历史上是不可能动不动就这么多军队的。

因为军队是需要大量的粮食和钱财来养活的,三国时期的主粮也就是今天的大米和小米,一般来说,北方产小米,南方种大米,当时很少有菜,除非达官贵人,普通士兵一般吃饭都没有菜,而且一天只吃两顿,当时的粮食产量根本不足以养活几十万军队,以三国时期的种粮水平来说,差不多要10个人才能养活一个士兵,这10个人还包括不能种地生产的孩子和老人,养活的还是步兵,骑兵就更加昂贵了。
 


孙权、曹操、刘备另外,三国时期的耕地面积亩产数非常低,能够用来种地的农民也非常少,一般来说北方种小米的地区,一般是亩产小米大概300~330斤左右,南方种植水稻的地区,亩产粮食差不多是270~300斤左右,当时长年战乱,十室九空,能够用来耕种的土地不多,而用愿意种地的农民也不多,产量低就意味着一方土地最多能够养活的人。

以公元263年蜀汉灭亡的那年算起,蜀汉当时总共有23万户,94万口人,蜀军士兵有10万人,官吏有近4万人,也就是说差不多一百万人口只能供起10万的军队,而且蜀汉国内的农民大多数都是面有菜色,也就是吃不饱饭的状态。如果哪一家有100万军队,那么他的人口至少有1000万人。当时曹魏政权的总人口约在440万左右,士兵有50万,东吴政权的总人口约在240万左右,士兵有20万左右,这算是三国后期三家政权的总共人口数和士兵数量,再来看看三国时期著名战役的参战军队数量。
 


三国军队人口比较1、官渡之战官渡之战袁绍投入的兵力史书有明确的记载,就是步兵10万人,骑兵1万人,要知道这可是袁绍几乎全部的军队,袁绍当时占据了富庶的河北四州,人口有百万以上,所以凑出11万军队基本上是全部家当了,所以官渡之战失败后,就一蹶不振。曹操一方参战的军队人数没有记载,但是根据估算的话,曹操手中所有的军队加在一起也差不多有10万,在官渡之战的前几年,曹操收降了30万青州黄巾军,并在其中挑出了精干力量组成了青州兵,就算是十抽一,也有3万人,这是青州兵。

官渡之战前,曹操实际上控制了中原四个州,比土地面积的话,曹操控制区与袁绍控制区其实是一样大的,只是因为曹操的控制在中原地区,这里也是战乱最严重的地区,所以曹操控制区的人口相对来说较少,再怎么少,七八十万人口都是有的,凑个七个万士兵也是有可能的,但曹操不可能把所有士兵都派到战场上打官渡之战,曹操在官渡投入的兵力最少也有3~4万人。
 


官渡之战所以官渡之战,袁绍和曹操的军队加在一起,总共也就是14~15万人左右。2、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对于孙刘联军的参战数量有过明确的记载,也就是周瑜率领的3万东吴兵,再加刘备本部的1万水军以及刘琦手下的1万士兵,合起孙刘联军共计5万人,那么曹操有多少人?曹操的兵马分为本部兵马和荆州降军,先说荆州降军,以整个刘表所控制的荆州七郡来说,总人口不足一百万,差不多七八十万左右,因此所有荆州兵加在一起到顶了也就是七八万人,曹操南下荆州,首先要对付的是刘表,再加上曹操用兵从来也不超过五万,因此曹操带到荆州的军队最多也就是5万人,加上荆州降兵7~8万人,差不多就是12~13万人。但是曹操打赤壁之战其实是兵分两路的,一路由曹操率领从江陵城出发,这是曹军主力和荆州降军组成的联军,最多也就是七万人,并且曹操留曹仁镇守江陵,怎么也得留个一两万人在江陵,另一路是由赵俨率领的七军,按襄樊之战于禁的配置七军最多是3万人。
 


赤壁之战也就是说曹操准备参与赤壁之战的总兵力是十万人,其中曹操亲自率领7万人,赵俨率领3万人,但是赵俨的偏军还没到曹操就已经在赤壁被打败了,所以曹操参与赤壁之战的实际兵力是7万人,加上孙刘联军5万,官渡之战双方参与人数达到12万左右。3、汉中之战汉中之战是刘备倾尽益州全力而争夺的一场战役,刘备投入了益州所有的军队,前后投入军队总数量至少有10万人,因为蜀汉后期经过诸葛亮五次北伐,姜维11次北伐,到灭亡前期,蜀汉还有10万军队,而刘备夺过刘璋的益州时,益州很多年没有大战了,人口及军队数量肯定是超过蜀汉灭亡前夕,所以刘备在汉中投入的军队总数超10万人。

曹魏方面刚开始是以夏侯渊为首的关西边防军,而且夏侯渊方面是死守险要城池,并不主动出战,整个汉中能有3万人就已经不错了,再加上汉中之战后期双方不断增兵,在夏侯渊被杀前,汉中曹军不会超过5万人,夏侯渊被杀两个月后,曹操才进入汉中,因为曹操率领的曹魏的主力中央军,这部分人最少也有5万人,所以在曹操进入汉中后,曹操与刘备的军队数量其实是相等的,都是各自10万人,但很快曹操就退出汉中。
 


汉中之战所以汉中之战双方各自投入10万军队,加在一起总共20万,这也是三国前期双方投入军队数量最多的一场战役。4、襄樊之战襄樊之战关羽投入了差不多所有的荆州军,最多也就是四五万人,这是荆州可以派出军队的极限了,曹魏方面,于禁有七军3万人被俘虏,再加上曹仁和吕常守城的军队合计不到2万人,后期还有徐晃的七军也差不多3万人,曹魏先后在襄樊之战投入了8万多军队。而偷袭荆州的东吴军队除了占领南郡,一直打到了与蜀汉交界的巫山,陈兵边境,占领这么大的地盘至少也得5万人,这是东吴参与襄樊之战偷袭的所有军队数量,所以魏蜀吴三国在襄樊之战参战的总兵力达到18万人。
 


襄樊之战5、夷陵之战夷陵之战刘备这边的军队就是4万蜀军加上1万沙摩柯的蛮军合计5万人,而陆逊的军队数量最多也就是5万人,5万人对战5万人,其实夷陵之战是势均力敌的一场战役,双方军队数量相等,都是5万,合起来是10万人。6、魏灭蜀之战公元263年,司马昭派出三路大军攻打蜀汉,钟会为主帅,合计有18万人,而蜀汉全国所有的军队数量是10万人,但是分布在全国各地,比如南中、汉中、江州以及成都等地,兵力分散,参与战争的军队就只有姜维率领的蜀汉中央军,再加上后来廖化和张翼率领的援兵,除去南中、江州以及各地的郡县兵之外,蜀军只有7万人左右。
 


 魏灭蜀之战也就是说魏灭蜀之战是7万蜀军迎战18万魏军,这可能是三国时期力量最为悬殊的一场战役了,合计是25万军队,也是三国后期人数最多的一场战役。所以,三国时期,真正意义上的10万军队,差不多就是一个国家的倾国之兵了。



基本上就是人山人海,装备精良无人能敌,所到之处几乎是寸草不生。

在古代通讯和交通都是非常落后的,短时间召集十万大军是不可能的,最多的曹魏兵将有20万那都是上限了。

10万大军将会是一个十分强大的军队。三国时期,各地军阀纷纷起义,因此军队的数量是十分稀少的,10万大军是一个十分强大的军队了。

  • 汉末三国时期,真正意义上十万大军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答:所以,汉末三国时候的十万大军乃是虚的数目。
  • 汉末三国时期,真正意义上十万大军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答:在汉末三国时期,那时候很多的军队都说自己有10万大军,其实根本就没有10万大军。因为三国时候本身就没有那么多的人口,而且年年打仗,所以根本就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军队,所谓的10万大军,其实可能最多也只有一两万。可是这一两万人也非常的多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般若戚薇 20...
  • 汉末三国时期,真正意义上十万大军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答:首先来说“十万大军有资格参与争霸天下”,孙权在称帝的时候,手底下真正能打仗,能上战场的兵,不过二十多万。“十万大军”虽然不抵孙权的一半,但孙权能够三分天下,你就最起码能够霸占十分之一吧?不小了,足够拥有加入这场游戏的资格了。古代那些所谓的“百万大军”...
  • 汉末三国时期,真正意义上十万大军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答:1官渡战役 在官渡战役中,袁绍投入了10万名士兵和1万名骑兵。你应该知道,这几乎是袁绍的全部军队。袁绍当时占领河北四大富县,人口一百多万。因此,这11万部队基本上是全家的财产。因此,官渡战役失败后,他状态不佳。曹操参战的兵力没有记载。不过,据估计,曹操手中的军队总数几乎有10万人。官渡战役头...
  • 东汉末年,十万大军真正意义上是个什么概念?
    答:也就是说,题目中的“真正意义上的十万大军”,隔在古代就是史书中的七八十万大军!因为十万大军战斗人员,再加上其他的人员,零零总总反个十倍也不为过。或许可以这么理解,在古时候打仗,平均一个战斗人员需要七八个非战斗人员来伺候。古时候打仗不怕没有非战斗人员,怕的是没有战斗人员,...
  • 古时候打仗“10万大军”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答:按照史料和文献以及实际数据的计算,一般十万人规模的军队,战斗人员最多只占到六成,剩下的四成皆为后勤和辎重人员,也就是说一个十万人规模的军队,真正能上战场战斗的最多不会超过六万人。那么,要是真有十万战斗部队,根据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各国,是否能动员得起这十万战斗部队呢?东汉鼎盛时期人口...
  • 汉末三国时期,十万大军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答:看看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人口 《三国会要》卷二十庶政上户口篇载:魏有户口六十六万二千四百二十三,口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及平蜀,得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通计户九十四万二千四百二十三,口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八十一。(简单说,魏国人口总数443.2881万人)蜀汉章武元年,...
  • 同样是十万大军,汉末三国时期的拥兵十万和出兵十万一样吗?
    答:汉末三国时期的拥兵十万和出兵十万自然不是一样的了。拥兵十万,代表着这位诸侯麾下一共就十万人马,这些人中,估计也包括守城部队、后勤部队,甚至是主公和各将军的亲卫随从等,能达到这个程度的,估计三国诸侯中有很多,不要说袁绍、袁术、曹操、刘表等大势力,就是起初的辽东公孙赞、徐州陶谦,或是后来...
  • 正史中,三国时期的战争规模和兵力情况到底如何?
    答: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认为三国时期“十万大军”是各方兵力投入的标配,像官渡、赤壁、夷陵之战更是动辄百万人起步的战役。其实在正史中,这种情况是根本不存在的。受战乱、灾荒、瘟疫等影响,汉末三国时期的人口损失非常严重。据历史学家葛剑雄估计,三国初年的总人口在2000万左右,而汉桓帝时期...
  • 汉中之战影响和意义是不可小觑的
    答:汉中之战影响和意义是不可小觑的。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汉中之地,无疑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兵家必争之地。东汉末年,张鲁割据汉中,成为一方诸侯,一度让益州牧刘璋都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