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总结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6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很多同学怕写作文,常常为此苦恼。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有的苦于没有东西写,有的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有的担心写不具体。
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长期困扰同学的问题,必须从积累材料和训练表达这两方面入手。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同学们积累材料,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阅读与摘记 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是指语文课内的阅读,更不等同于语文课本的学习,还包括大量的课外阅读。只凭借语文课内的阅读,是难以满足积累语言材料的需要的。早在50多年前,叶圣陶先生就指出:"国文课本为了要供同学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不适宜做细琢细摩的研讨工夫。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一本语文书,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 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首先要有阅读的条件,同学们可在图书室借书,也可以自己订课外书,或者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对于一本好书,反复诵读,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记住其中的要点,自己的感受以及好词佳句,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地摘在笔记本上。再对这本书其他内容进行快速的浏览,得到想要的要点或具体的信息,就停下来,把它们记下。读完全书以后,回顾全文内容,根据要点列成提纲,从而整体把握。而我校的读书笔记,这个时候是最能派上用场的了。 二,观察与思考 作文源于生活。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同学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同学们观察时应调动一切感官,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进行细致的观察。对观察到的现象,要给自己多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勇于向别人请教,要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以获取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觉得很有收获的就记下来。 同学掌握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与生活素材,就为写作做好了准备。剩下要做的,就是实践,实践,再实践,也就是反复多次地进行习作训练。 三,每日一忆,每周一记 坚持写日记确实能有效地提高同学的作文能力,但也会给同学造成较重的课业负担。"每日一忆"改"记"为"忆",只要求同学在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回想一下,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想想可以写成什么作文。第二天在课堂上交流,比比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最有"慧眼",最会发现。如果碰到自己特别感兴趣又有把握写好的素材,就写成周记。 同时还要注意,积累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英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为了积累写作材料,曾写了几百本读书笔记,摘录了两万多张卡片。 四,作文的修改 作文自己改,进步更显著。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改错先于求美",作文之道总是"先求其通次求其美",同学学会自改作文则更是有益一生的事。 写作上必须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同学的主体意识,提高同学自主作文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一旦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乐此不疲"。自由是作文的生命,让同学敞开自己的心怀,拥抱自己的天空,写出感情,写出个性。通过写作,从现实走向未来,从未知走向已知。


多看优秀文章,积累好的词句
学习下他们的构思,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
然后多练,多写文章,可以交给老师批改,
让老师指出你的毛病并改正
还可以上网或买写书籍,看下上面教的写作技巧
语文这东西不可能速成的,是需要时间一点一点积累的


重视作者的全面修养,从根本上增强写作主体对于客体的理解、把握能力。

在写作活动中,作者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总是能动的、积极的。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不仅是作者某种写作意图和写作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他整个人的思想、感情、阅历、个性特征、文化水平和个人风格的折光。所以人们常用“文如其人”来说明作者和文章写作的关系。加强作者自身的修养,全面地锻炼自己正是学好写作的根本条件。

首先,要锻炼思想,陶冶感情。鲁迅先生早在20年代就指出:“我以为根本问题是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倘是的,则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学’。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的都是血。”这就是说,作者的理想、情操和审美眼光,对文章的特色和价值是起决定作用的。对我们初学者来说,首先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崇高的人生理想,积极自觉地参加各种有益于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实践活动,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锻炼思想,陶冶感情,更好地增强自己的写作激情以及发现新事物、看出新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积累生活,拓展知识。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生活是文章写作的源泉。文章的内容及其表达,和作者的生活知识储备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阅历浅,知识贫乏,很难写出好文章。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广博的知识,不仅给作者提供了大量的写作信息,而且可以激发作者的写作欲望,充分调动作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文章写得更充实,更准确,更生动,更优美。我们要积极地投身生活,在生活的感知中积累经验,拓展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实自己的头脑,为灵感的触发和文思的活跃提供更多的水源或燃料。

再次,要训练思维,提高智能。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要根据客观事物制作成文章,还需要有多方面的智能。比如在认识和摄取客观事物时,作者需要有观察能力,发现能力,采集能力;在构思过程中,需要有综合、分析能力,筛选加工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表达时,需要有结构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修改能力。写作还需要有一定的技巧,技巧也是能力的体现。整个写作,要靠诸种智能和技巧的综合运用。在运用各种智能和技能的过程中,思维贯串于始终。写作正是以思维为核心组织各种能力和技巧的一种综合性智力活动。没有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诸种智能和技巧难以发挥,写作对象也主很难如意地转化成理想的文章形式。为此,培养和发展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正是发展智能、开拓思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环,也是作者全面修养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

多读、多写、多改,“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1、 博览,精读,从范文和例文中体会和学习各种写法。

写作和阅读不可分割。读写结合,从范文中借鉴,极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些经验之谈,是有道理的。

阅读对于写作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维,活跃文思。陆机说:“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他认为观察事物可激发文思,研读古籍也可以丰富文思。有些人写文章如行云流水,笔到之处,文意丰富,言辞自然,这和他读书多有极大关系。其次,阅读还可以吸取和丰富写作材料。从根本上说,写作中的材料都是取自社会生活,但一个人的阅历有限,不可能对宇宙间过去和现在的所有事物都去直接观察和感受。广泛阅读,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不可能亲自去接触、认知的生活和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第三,阅读又是掌握写作规律、学习写作方法的有效途径。别人的好文章读得多了,耳濡目染,便会懂得文章作法。鲁迅先生也特别提倡这一点。他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他称这为“实物教授法”。熟读名篇佳作,往往会从写法上加以效仿。读多了,效仿的次数多了,慢慢主会变成自己的方法,并能有所改进和创造。第四,阅读又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一切古今中外名著,都是语言巨匠用提炼加工而成成的规范化的语言写成的,阅读名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丰富语汇,了解更多的句式和修辞手法掌握运用评议的基本规律,提高运用评议的技巧。

2、 多写多练,勇于实践,不断摸索

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要靠自己的实践。凡是有成就的作者在谈写作经验时,没有一个不强调“做”字。清人唐彪对此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学人只喜多读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不知多读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实求已功夫,其曾益相去远也。人之不乐多做者,大抵因艰难费力之故;不知艰难费力者,由于手笔不熟也。若荒蔬之后作文艰难,每日即一篇半篇无不可;渐演至熟,自然易矣。”他在另一段话里又说:“谚云,’读十篇不如作一篇’。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易,为之则难。沈虹野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做。’”这些话讲得都是极为中肯的。

练习写作,要端正态度,防止和克服一些不正确的思想。首先要有信心。初学写作,可能写不好,如同小孩子学走路,开始时总是要摔跤的,但走着走着,也就学会了。写作也是一样,开始写不好是正常的,关键是不要因此失掉信心。只要持之以恒,慢慢就会上路。一些写作上很有成就的文章家、作家,他们的文化程度原来并不高,开始时也写不好。但他们不怕失败,不怕别人讥笑,能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摸索,终而取得成功。

练习写作,要防止自卑或自负心理。有些人开始时劲头很大,但写一段之后就停下来,不是由于失败而自卑,就是由于自满而止步。这些都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大障碍。鲁迅先生就:“一个作者,’自卑’固然不好,’自负’也不好;容易停滞。我想,顶好是不要自馁,总是干,但也不可自满,仍旧总是用功。”写作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精神劳动,想要一蹴而就,一下子就写出好文章是不可能的。“自卑”和“自负”都容易停滞、倒退,只有总是“用功”,不停的“干”,才能有所长进。

初学写作往往还有一种急躁情绪,一下子就想写长篇大作,而不注重基本功的训练。殊不知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打基础和练基本功。基础不牢,功底不厚,事情就很难办好,只有脚踏实地,由小到大,由简至繁,由粗到精,才能逐步掌握写作要领,真正有所成就。

3、 多听意见,深入思考,反复修改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要有个过程。只有深入思考,反复加工,才能正确、恰当地反映客观实际,表达好自己的思想感情。

修改是写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文章质量、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有些人信奉所谓“一挥而就,文不加点”,写完后自己不看,不改,也不请教别人,这样就很难发现问题,更谈不到精益求精。有人是为了怕麻烦,写完了事,至于写得如何,他就不管了,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它们都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拦路虎、绊脚石。

修改文章,还要虚心求教,多听别人的意见。因为一个人的认识和能力总是有限的,只有躬身求教,博采众长,文章方能长进。古今中外许多大作家,不但善于向作家学习,还能向师友以及一般读者求教。相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每作诗,令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法国大作家莫里哀常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女仆吃后悔药,每读完一部新作,女仆都称赞说写得好,莫里哀以为她文化低,是有意讨好主人。有一次,莫里哀故意把写失败了的剧本念给她听,结果女仆瞪大眼睛说:“这不是先生写的。”莫里哀听后非常震惊。可见文化低的人同样也能够鉴别文章的好坏。这里的关键是虚心,要有群众观点,放得下架子,才能得到有益的帮助。

重视写作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以理论指导写作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

前面说过,写作是文章作者创造性的精神活动,也是社会性的文化现象。一篇文章的得失好坏,不仅决定于作者自身的个性、禀赋或努力程度,也和他对这一精神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及与此相应的规范性要求的理解、把握程度有关。所谓写作理论,主要就是对于这些规律规范的概括和阐释。

有的同志轻视写作理念知识对于写作实践的指导作用,认为不学理念也可以写出文章,其根据是有的作家没有学习写作理念知识,也写出了很好的作品。这个看法是片面的。事实上,所有会写文章的人,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不同途径,在写作的规律性知识方面积累了较高理论素养或丰富的经验性体会的。有些人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系统地学习写作理论知识,但他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一定也阅读过许多范文,在这些范文中,就蕴含某些写作原理和规律,所以他也等于是在学习借鉴前人的写作实践中掌握了他们。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广地感觉它。”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具体的经验积累之较高的理论修养,自己在实践中就能自学地扬长避短,阅读别人作品也能更好地分辨精华、糟粕,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自然会有更大的帮助。

学习知识和理论,目的是指导实践,要在能力的转化上多下功夫。即使是对知识、理论掌握程度的考核,也就在把重点话如何运用知识、理念来分析问题、说明问题上面,而不以单纯地复述、背诵要领或条条为满足。再说,知识和理论的作用,主要在于说明写作活动自身的矛盾运动及其变化规律,帮助习作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而不可能提供什么一试就灵的仙丹妙药或是照搬不误的万能模式。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重视学习科学的理论知识与前人成功经验的同时,还须与发挥自己独立的创造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古人云:“文有大法无定法。观前人之法而自为之,而自立其法……不死,文自新而法无穷矣。”又说:“所谓法者,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自神明变化于其中。若泥定此处应如何,彼处应如何,不以意运法,转以意从法,刚死法也。”今天我们同样需要有这样的学习态度和写作态度。

如何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课题研究总结文田小学 陈琴

一、课题的提出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的习作教学存在着许多不足,主题单调乏味,千人一面;内容千篇一律,空洞无物;语言众口一词,老调常谈,如写妈妈,就是深夜冒雨送医院;写同学,就是捡铅笔、扶盲人……学生的习作缺乏童心、童真、童趣。再加上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更多的是注重作文方法技巧的传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也惯于用成人的处世哲学和经验,从原则和理论的高度提出种种苛求,要求超阶段超目标,致使许多孩子面对习作无话可说,许多孩子惧怕甚至讨厌习作。教师为应试而进行的机械模式化训练,让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缺少个性展现、缺少真情流露。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等要求。反复琢磨,就可明白课标旨在对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充分关注,同时也强调了学生在习作素材积累方面的重要性。

二、研究内容

针对以上情况,我结合工作室提出的“关注读写,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这一研修项目,以低中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试验。

三、研究目标

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原汁原味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在习作中有话说,说真话,发真情,做真人,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研究具体过程

(一) 积累——寻求源头活水

叶圣陶曾说:“小学生学习写文章是一种综合训练,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常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的时候就成了极关重要的东西。基础结实,构思、动笔、修改总不至于太差;基础薄弱,构思、动笔、修改就没有着落,成绩就很难说了。”这里说的基础,就是平时的积累。小学生今天作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在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平时积累充实,习作就不会感到难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荀子在《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的学生就是缺少对语言文字的积累,有见闻写不出;有想法大脑空白。他们的生活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可是,他们常常感觉无事可写,无情可抒。积累是习作的基础,是创新的源泉。为了丰富学生的积累,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阅读积累

①、以课堂为“主阵地”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40分钟的课堂,学生一天的时间大部分在课堂上。立足课堂,重视课本的阅读教学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众多专家深思熟虑、精挑细选出来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上乘之作。我们学校要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要书声琅琅,每一节语文课都要扎实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每一节语文课都要紧扣单元训练重点,读写结合有效指导单元习作。在阅读教学中,借助课文这些经典之作,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学习写作方法,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在低年级教学中,主要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认识字词,理解字词、积累字词的为教学重点。教学时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训练学生听词、写词、说句、造句的语言基本功。低年级的大部分课文朗朗上口,童趣盎然,在40分钟学习中,利用多种朗读形式力争引导学生背诵积累。随着学生进入中年级的学习,我除了关注学生在词句上的积累外,还让学生掌握“读书三法”:初读、细读、精读。要求初读知意,细读悟情,精读品文。让学生在这样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学习中,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学习写法。

②、以课外为“百宝箱”

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语言积累仅仅靠课内是不够的,课堂之外有万水千山,课本之外有万紫千红。叶圣陶先生在50多年前就说过“但凭一部国文教材,是够不上反复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材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

a、 推荐好书,好书大家看。学校图书室经过改革以后,学生借阅图书非常方面,于是我让学生每周争取读完一本书,尽量做好读书笔记,中年级的读书笔记主要是让他们摘抄自己所喜欢的词句或段落,如果喜欢的内容太多,不能原文摘抄,可以把自己喜欢的理由用语言表达出来。班级以每周一下午第六节课作为是“好书推荐课”。在这节课上,我让孩子把自己一周以来所读的好书向全班同学推荐,推荐形式主要是朗读精美句段、介绍书的内容,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演,这样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有读有感有积累也有收获。

b、黑板一角,采蜜大比拼。我充分利用教室后面供学生布置学习园地用的黑板,把黑板空出一定的位置,每天由学生轮流推荐十个好词或两三句好句,推荐者早晨到校板书好,其他人到校后用采蜜本记下,然后在晨读时进行背诵比赛。由于每天积累的数量不多,学生都能及时掌握。有时,在语文课开头,我还会和全班学生一起品评好句,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内涵和表达方法。

c、围绕专题,拓展阅读。结合课文专题阅读,根据课本的专题组织单元的编排特点,如:三年级的名人故事,中华传统文化,爱的力量等等这些专题,我在进行这些单元教学时,都适时地安排学生拓展阅读,这既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也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2、生活积累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创作的源泉来自于生活,没有生活的阅历写出的作文犹如干枯的鲜花,浮夸的假花,缺少自然情感的清香之气。

① 借助课堂,激发观察的兴趣。

生活就是一个万花筒。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处在校园、家庭、社会生活中。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在学校、在家里……每天所看到的事物何其多,但许多孩子缺少一双会观察的眼睛,于是,习作苍白,内容空洞。我紧扣课堂这个阵地,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将语文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如在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后,我就引导学生思考,校园一年四季景色的不同以及我们乡村四季景色的变化。由于我们的孩子都生活在农村,对学校和乡村的自然再熟悉不过。于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夏日骄阳似火,绿树成荫;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等丰富的说法。

② 走进生活,养成观察的习惯。

我一直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日记并不一定天天写,而是哪天记忆深刻就哪天写。这样,从思想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为了让学生养成观察和记录的习惯。我的第一步是紧扣单元训练,让学生有法可依。如二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是“找春天”。于是,我就带领学生首先在校园寻找,在找中指导学生观察,然后在课堂上说、评、改。这样学生掌握了观察方法。然后放手学生课外寻找。一周的日记内容以“找春天”为主题。于是就有了“春天来了,满山遍野开满了黄黄的迎春花,她吹着金色的小喇叭,告诉人们春天来啦。”“春天来了,我家门前的桃花开了,粉红粉红的,像给桃树穿上了一件花衣裳。”……这样诗一般的语言。第二步,扩展活动空间,让学生有事可写。许多孩子由于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提起笔来总是无从下手,让他写日记更是有如攀登蜀山,不是寥寥几笔就是东拼西凑或抄袭,敷衍完事。于是,我以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为素材:如运动会、庆六一、卫生大扫除,学生的课间游戏……这些都是学生亲眼所见,亲身体验的,让他们适时进行日记,学生就会有事可写,有感抒发。第三步,从小处着手,让学生自我提高。有了前面基础的引导,学生已经踏入了观察的大门。在中高年级,我就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生活,描绘生活。告诉他们从生活中常见的小现象、小问题、小游戏、小发现、小烦恼、小秘密、小事情以及读书的感悟入手,及时记录下来。

(二) 口语交际——提供厚实基石。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他能让学生自信心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有效的口语训练,不但能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还能丰富学生们的写作素材,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具有逐步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能准确地表达所见所感。

1、紧扣教材展开训练。万变不离其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教材,口语表达的训练离不开教材。平日,抓住教材中的插图、精彩处、空白点、趣味性引导学生模仿、想象、复述、延伸。如一年级的《识字四》,学生仿说:猴子树上荡秋千,小牛草地吃青草。三年级的《小摄影师》,有这样一段话“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引导学生想象,接着往下续编故事。学生的想象力一经启发,有的孩子想象小男孩经过努力,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心愿,整个故事内容都渗透着一种无比满足的喜悦;有的孩子想象小男孩后来发生了意外,是他的好朋友帮他完成了他的心愿……

2、联系生活展开训练。生活是语文的世界。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是口语训练的良好素材。同学之间发生的不愉快,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电视上的热点新闻都可以作为交际的素材,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积累写作素材,而且还能让学生的倾听表达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 个性习作——给予展现舞台。

个性化习作就是要学生用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真实自然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1、内容开放,富有个性。在习作内容方面,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所写内容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尽量少写让学生无话可说的命题作文。教材中的作文练习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就写,与学生的实际远离的不写。每一个学生可以在主题活动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灵感自由选择。如,三年级上册园地二要求写一个熟悉的人。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选题各具特色。有写同学、老师的,也有写家人或邻居的,题目有“我的xx”“他(她)真好”“我喜欢xx”“xx,你这样做不对”……从一个个题目中就可看出学生的思想,学生想表达,想交流的愿望,他们既可以歌颂真善美,也可以批评假恶丑。在本次的研修过程中,我摸索出了一套习作内容集。季节集:按季节的变化,观察大自然中的景物,写写观察日记或写景文章。活动集:有活动就有体验,有体验就有感受,及时记录所见所感。如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写写表扬稿,赞赞某个人,描描活动场面。人物集:观察同学,老师及身边熟悉的人物,感受人物特点。感动集:用心体会亲情、友情,抒发对世间真善美的赞美。小事集:生活中的烦事、趣事,开心事、后悔事……倾诉集:“xx,我想对你说。”“xx,您不能再xx了。”……把自己的愿望、渴望尽情抒发。想象集:编故事、想未来。每一集内容都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学生能用眼看到,用耳听到,用手摸到,用心体会到,因而,写起来得心,写出来真实。

2、方法开放。用学生愿写的方式。没有提纲,没有框框,没有不合时宜的技法指导,鼓励学生运用个性化的语言,使用个性化的表现手法,去反映个性化的生活经历,畅谈个性化的认识感悟,抒发个性化的体验和感受。低年级,可用图画或文字,以及文字和图画相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中年级,可以用儿歌、日记等形式来体验作文的乐趣。

3、评价开放。

① 改变评价人员。 鼓励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全过程,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评价者。我采用“自我赏识”、“小组赏识”“教师赏识”等方式去发现孩子习作中的亮点,赏识孩子们的创造性。因人而异,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要求,设置宽松的评价环境,力求人人参与,人人成功,人人进步,力争提高每一个学生的习作能力,增强每一个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② 改变评价形式。习作再不是优秀者的天下,每个孩子都可以品尝愉悦。我把学生的习作进行分级分项要求,有“最佳习作”、“最佳开头、”“最佳结尾”、“最佳标题”、“我最喜欢的小作者”、“最大进步”、“最美语句”等奖项,奖项越多,成功者便越多,争取人人拿奖,人人成功,既增强了习作的愉悦感,也促进了作文良性循环。为了激励学生更好的进步,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这些奖项内容制作成一份份班级习作简报,供全班同学传看。这样,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证明自己的机会,习作的兴趣高涨。

五、研究所取得的结果

1、学生阅读兴趣和习作兴趣增强。现在,学生对作文课及阅读兴趣明显高于实验前,家长普遍反映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了;学校随处可见捧书的学生。较大部分学生在阅读后主动做笔记,咬笔杆的同学越来越少,许多同学愿意把习作拿出来让同伴和老师欣赏、评改。这项实验工程从“启动”到“竣工”,极大地挖掘了学生阅读及习作潜能,增强了学生发展的后劲。

2、学生观察能力和习作能力提高。课堂上,学生积极配合老师,常根据课文的需要续写片段,填写空白,改写诗歌,想象场景等。日记篇幅不再“短小精悍”,习作语言不再匮乏、生硬。

3、通过研修,我在习作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上得到了提高。为了习作研究顺利进行,我阅读了一本又一本与阅读习作相关的书籍,学习了一位又一位名师的阅读、习作讲课,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研究课,通过不懈努力,以前对习作非常迷惘的我逐渐探索出习作教学其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六、研究存在问题

1、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个人学习能力的不同,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不一样,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如何进一步提高相对能力较弱的学生的习作水平,仍是我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2、在习作教学中,如何处理习作指导与习作个性化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摸索下去。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们都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究其症结所在主要是作文教学问题。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生作文能力是器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而作文能力水平又直接取决于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综合性较强,故而作文训练难度大,尤其对认知能力相对较弱,信息获取、储存少的农村小学生来说就更困难。基于这种情况,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呢?我根据自己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我认为要想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首先从如下几点入手
一、 从朗读课文训练说话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大家都知道,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续。巩固和发展读不仅能获取写作知识,还能用来指导写作练习和实践的重要途径,同时朗读也是学习普通话、规范语言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说话常常断断续续、表达内容不完整。那么我们在训练学生说话时,可以根据低年级教材和学生口头的特点,指导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不仅要求会读、读准、读流利,而且我们还一边指导学生把话说好、说得具体、形象、生动、句子富有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地结合阅读教学。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说得具体、形象、生动呢?我们可以根据课文中的阅读教材要求学生读出课文中的人物的情感, 要不断使学生从不同的课文或阅读教材中感知不同场合人物的语言变化。并要求反反复复做到这样的朗读训练、积累,这样一来学生的说话大胆了,说话的能力也就逐渐提高表达内容就会变得完整和连贯。因为只有使学生口头表达通顺完整后,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自己就感觉有东西可写了,同时写出来的作文也会语句通顺、内容完整。因此,我认为要想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就必须从注重学生的说话能力的培养。
二、 从观察插图训练说话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我看来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比较弱,他们口述一件事情或描述一个事物的特征或者一个故事的情节可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要注重阅读教学,还要重视直观教学。例如:在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练习说话,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首先要求学生从总体上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接着要求学生把看到比较零碎的东西根据顺序连起来,了解图画上的内容,然后再让学生组织语言,按自己看到的、组织起来的东西顺序地表达出来,写出来。如:在小学教材二年级中有一篇《美丽的公鸡》是一篇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教材,“公鸡”学生随时可见,张口就可以说出它的摸样来。但是我们要求学生把它生动、形象,有条理完整地说、写出来那就困难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先指导学生把几幅小图画的含意连起来说出整个故事。就这样图文结合、学生通过直观了解图意,说出的内容就不仅会完整、也能具体而有条理了,那既然能说出来了,写出来那就不是问题了。所以我们要注重直观教学法,从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训练说话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有一点我必须提醒大家的是所用的教材、插图必须要简单、容易懂、常见,这样便于观察,为学生所喜爱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兴趣地投入学习,调动学生说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达到提高写作文的效果。
三、 教会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体验农村生活
要求写好作文,积累是基础。因此要教会学生写出有实在的内容、又有真实的感受和让人看后感到耳目一新的文章来。首先,指导学生主动地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农村小学生写作文很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素材很多,不愿积累,下笔困难。对于这种现象,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心理,鼓励和引导学生用敏锐的眼光多留心观察农村周边的生活,勤积累、多记录、善思考。比如:在写《我的家乡》一题,在写之前要让学生多渠道来完全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物产特色,人文景观等。可以通过请教别人、查找资料,和自己长期的观察了解,这样就能获得大量生动记实的材料,并用笔记录下来,避免学生在写作中说假话、空话,同时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是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然后把体验到的生活信息再反复体会,,最后转化成可储存的信息置放于大脑中,这种信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通过教师对学生反复的循序渐进的教育。接下来,就关系到了学生的心态问题,也就是学生主动与被动的问题。小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较敏锐,虽然不可能要求学生把每天的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因为这样会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但作为语文老师,就得提醒和鼓励学生有一定的材料筛选能力,也就是教学生选择独特的、难忘的、有价值的材料。积累的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生活的片段,一个村庄的角落,也可以是一种稍瞬即逝的灵感,一个没有做完的美梦,还可以是一首没有写完的歌……把它们纳入个人的“生活仓库”储存起来,这对将来的写作会有积极地帮助。积累要是很空泛,学生将失去信心。因此,作为作文指导老师,在班级里要定期开展“积累生活素材比赛”,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积累的激情,使学生能彼此分享积累成果,从中得到乐趣,还能在无形中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生活的美感,这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来考虑,更容易拓宽他们心灵思考的尺度,因此,学生会由不愿意留心观察到主动地用心思考。
作文既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也是表达能力与认识能力的综合训练,有些同学认为不用这么麻烦,死板地去多掌握些词语只要懂得写作方法,就能写好作文。这是不良的做法,特别是要注重积累,因文章由字、词、句组成,这些词句按词法规律表述还要讲究开头、结尾、衔接,过度。因此,要学好语文知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积累作文的素材、积累语言,多阅读课外书籍,背诵一些名家及优美的段落,使自己的语文水平不断地提高。
四、 通过进行模仿训练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要提高写作文能力,我认为还可以通过进行模仿训练。模仿性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书面表达能力发展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对范文的模仿(包括词、句、标题立意、范文章法、表达手法、语言句式等等)方能逐步掌握写作的要领,从而过度到独创性,创造性的写作。所以模仿是小学生写作文能力发展中一个承上(可作范文)启下(独立写作)的过度阶段。同时也是小学生从积累到创造的桥梁,它可以使小学生从不会写作文而达到会独立写作文。写作文我认为模仿训练也应该注重的,自古以来它也是一种传统的写作训练手段。“古人作文诗多是模仿前人之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小学生开始写作时,处于模仿阶段独立创造的成份很小,但随着年级升高,练习的次数增多,自己创造性的东西相对增多起来了,模仿性也就逐渐减少,从而我们得知“进行模仿性的训练”对于农村小学生提高写作文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我认为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这是必须要进行的一种教学手段。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的启发,总结经验,才能让学生有所收益。
作文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兴趣,是当前课程改革中作文教学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经过几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必须循序渐进,寻找学生的写作困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努力帮助学生寻找解决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作文教学的要求,才能具备独立地运用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
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1,学生怕写作文,2,学生对作文的普遍厌烦.这使教师在实施作文教学之前,学生便已有了对作文畏难和排斥.学生认为:一谈到作文,我就怕,不知写什么好,二写起作文也没素材,三自己的写作技能低.因此,教师在作文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厌烦作文的种种原因,克服写作的消极因素,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积极参与写作. 那么是什么伤害了学生,作文伤害了学生的什么?
首先,大量的重复性的劳动使作文变得毫无生趣,命题的交叉更使学生显得捉襟见肘,理屈词穷,这说明,作文同样排斥题海战术。
其次,作文传达的是学生自我表白和交流的欲望,这才是学生作文的动机和目的,但作文教学中过高的要求与过低的评价,漠视或否定了学生自我表白的价值,使学生的交流成为没有回音的“说话”。再次,纯粹个人的、隐私性的文体如日记、书信被公开化,把学生个人的情感错误地等同于普遍的情感而加以示范,作文教学中的惩罚性行为和教师观念的强迫性灌输等都伤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毁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束缚了学生的口舌,封闭了学生的心灵,在学生的心理上投下了阴影,使学生逐步走向消极被动,成为作文的苦役。针对上述的问题,我在作文教学中大胆探究,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因此我认为作文教学,首先是对学生苦痛的疗治。我的做法是:
第一、多鼓励,少批评.
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要从心理上使学生不再怕写作.首先要给学生自信心,采取多鼓励,少批评.在批改作文中,对写作差,不合要求的,切忌讽刺挖苦,应单独谈话指出存在的问题,多说鼓励性的语言,对写作有进步的学生要加以表扬,使他们对写作有自信心.其次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第二、教会学生观察
让学生学会观察,积累写作素材.教育家叶圣陶说过: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水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过不停.”他的话深刻地揭示了作文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如何让学生获取生活材料,参与自主写作,写作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呢?首先让学生学会观察,留心生活.学生生活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生活.观察是说和写的基础,做到观察时抓住主次,有顺序地进行,并加以分析思考,作记录,积累材料.那么写作时要抓住事物特点,有选择地有组织材料.这样,写作时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第三、尊重学生
我们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和理解学生,学习谦虚地对待学生,并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老师并不是事事通,更不是真理的标准,相对于无知,老师并没有走出去多远,就学科而言也是这样。学习谦虚就是学习倾听,这会极大地缓解师生之间知识上、人格上、心理上的对立,使自己成为师生对话中真实的、真诚的、值得信赖的部分。
第四、加强训练
加强学生的写作基本功训练,提高阅读能力.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是密切合的,阅读教学是写作的基础.我们怎样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上来呢?那就关系到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多方面吸收和积累,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大胆探究,总结规律,不断改进作文教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才能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

  •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总结
    答:因此,我认为要想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就必须从注重学生的说话能力的培养。二、 从观察插图训练说话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我看来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比较弱,他们口述一件事情或描述一个事物的特征或者一个故事的情节可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要注重阅读教学,还要重视直观教学。例如...
  • 如何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水平
    答: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水平方法为:应重视积累背诵、激发学生的兴趣、勤写勤练。一、应重视积累背诵 通过多种渠道,丰富作文内容,可以通过平时课内外阅读积累,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写起文章来,那些优美的语句就如泉水般涌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二、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
  •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阶段性总结
    答: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原汁原味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在习作中有话说,说真话,发真情,做真人,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研究具体过程 (一) 积累——寻求源头活水 叶圣陶曾说:“小学生学习写文章是一种综合训练,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
  • 如何培养和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答: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最大的瓶颈就是农村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它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积极探索和创新。(一)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作文的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有一种表达的欲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
  •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答: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来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作文质量
    答:小学生初学作文,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苦思冥想却无从落笔。这时,教师可借助课文,通过分析课文结构,教学生构思文章;通过仿写优美片段,教学生模仿写作方法;通过分析文章修辞方法,引导学生模仿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四、口语练习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指导学生的口头作文,有以下几个步骤:1...
  • 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小结
    答:一、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和认识生活 小学生的生活世界虽然丰富多彩,但是他们常常觉得无新鲜内容可写,写来写去总是那么几件事,为什么他们对身边的生活熟视无睹呢?主要是他们没有学会观察生活。要培养学生的日常观察力,可以先定向引导的方式。可静物观察、活动观察,在学生进行观察时,要告诉...
  •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语文论文求答案
    答: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点。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②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
  •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
    答:针对现状,我认为目前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应结合以下几方面入手。学生作文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形成的,更不是一看即可心领神会的,而是靠在教师多次写作实践训练出来的。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应遵循以下原则:(一) 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写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
  • 如何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课题研究总结
    答:1、培养留心观察,乐于动笔的习惯。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3、学会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高段(5—6年级):1、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2、学会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3、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四、研究目标 1、探索出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