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芦笋的技术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芦笋种植有什么技术要求呢,谢谢

种植地要求
芦笋适应性很强,在我国南北均有种植。土壤多为沙壤土,深度可达20米以上,土壤PH值为7-7.6之间。芦笋幼苗不耐旱也不耐涝,成株比较耐旱,但若过于干旱,生长缓慢,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故以土壤湿润为宜。芦笋对土壤要求不很严格,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保水保肥,而透气性好的沙壤土或壤土栽培为宜。
为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行业标准生产无污染的、安全、优质绿色芦笋。栽培地的具体要求:
1、沙壤土或壤土。且地势平坦,透水透气,保水,保肥性好。
2、须有水源,做到旱能灌,涝能排,耕作层在30厘米以上。
3、地下水位不能高于3米,土壤深厚,土质疏松。
4、PH值5.5?7.5(6.8为好)。
5、洼地,积水地,石块地不宜。
6、林地,果园地不宜。
7、光照条件差(遮阴等)风口处不宜。
8、沙性较大,重粘土,杂草多,病虫害较重的地块不宜。

(1)育苗。
①播种量。白芦笋每667米2播种50~100克,绿芦笋为100~150克。
②整地施肥。选土质疏松,肥水条件好,透气性强的壤土或沙壤土。深翻30厘米左右,每667米2施基肥2000~3000千克,将肥料翻入土中,整平地面后,做东西畦,畦长10~15米,畦宽1.2米,垄高20厘米,耙平畦面。
③播种时间。5厘米土层温度达到10℃以上即可播种,可在保护地中育苗,苗龄70天左右即可定植,根据茬口的不同,从春到秋均可播种。
④种子处理。芦笋种子皮厚坚硬,外有蜡质吸水困难,故播前必须浸种催芽。方法是:先用凉水漂种,除去瘪种和虫蛀种等。然后用30℃左右温水浸泡2~3天,每天换水2~3次,种子充分吸水后,将水滤去,盛入盆中,在20~25℃下进行催芽,每天用清水投洗1~2次,以防烂种,当种子有10%左右出芽时即可播种。
⑤播种。播种前需灌足底墒水,待水渗下后,按株行距10厘米打好直线,将催好芽的种子单粒点播在植位上,覆过筛细干土2厘米厚。
⑥覆膜。播后立即覆盖地膜,可提高地温保持湿度,对出苗有利,但齐苗后应及时撤去。
⑦幼苗生长期间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虫等。
(2)定植。
①栽培地的选择。对栽培地的要求同育苗地。
②整地、挖定植沟、施肥。经清园、深翻平整后,按白芦笋1.8米,绿芦笋1.5米的行距打直线,沿线挖定植沟,沟深30~40厘米,宽40~50厘米。沟底施基肥,每667米2施农家肥5000千克,磷酸二铵20千克,上面盖土至距地面7~10厘米处即可定植。
③定植时间。定植宜在休眠期进行,春栽在3~4月间。
④起苗。芦笋苗的地上茎达3根以上即可定植,起苗时要带土坨,防止伤根。按30厘米株距,植于沟中,使苗的根盘低于沟面12~15厘米,把着生鳞芽群的一端,顺沟朝同一方向,以利日后培土。后覆土5厘米左右,盖住根盘稍镇压,使根盘与土密接。然后浇水,缓苗后结合中耕,再覆土2次,每次3~5厘米,使根盘埋在土下10~15厘米。
(3)田间管理。
①浇水。芦笋定植缓苗后,要根据墒情适时浇水。
②追肥。在7月中旬和8月中旬每667米2追施复合肥30千克,追肥后要及时浇水。
③10月中下旬浇水后培土10~15厘米,保墒、保温,以利幼苗安全越冬。
④培土。白芦笋须在定植后的第二年春天,幼茎抽生前培土,使嫩茎软化。培土应在采收开始前10~15天,10厘米土温达10℃以上时进行。过早,因土温升得慢而出笋迟;过晚,则部分嫩茎已出土,会见光变色。培土应选择在晴天土壤干湿适中时进行,培成的土垄宽度要大,厚度以使地下茎埋在土下25~30厘米处为准。
绿芦笋采收前不需要培土,地下茎上面有15厘米土层即可。
(4)采收。
①前一年春天定植的芦笋,可采收40天左右的春笋,然后每株留3支母茎生长,再发的笋芽继续采收30天左右的夏笋。
②前一年夏天定植的芦笋,第二年春天每株先留足3~4支母茎,然后开始采笋50~60天。
③成龄笋田,一般春天先采收60天春笋,于6月中旬每株留2~3支母茎进行生长,其余的笋芽继续采收,直到8月上旬,停止采收。
④一般采收结束后,应有约3个月的生长期,以便制造充足的养分,供第二年采笋。在营养生长期间,要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
⑤采收方法。白芦笋每天早晚采割1次,发现土面有裂缝或湿润圈,即可定位采笋,往下直挖,在17~18厘米处割断,不可伤及地下茎和鳞茎,收后用土把孔洞填平。产品立即装箱,盖上潮湿黑布防止嫩笋见光变绿。
绿芦笋一般早上采收,将高达21~24厘米的嫩茎齐土面或于地下1~2厘米处割下。气温高时每天采收2次,以防笋头松散,组织老化。
(5)及时防治病虫害。芦笋的常见病害有:茎枯病、根腐病、立枯病、菌核病、褐斑病等。害虫有:蚜虫、蓟马、地下害虫等。

(1)育苗。

①播种量。白芦笋每667米2播种50~100克,绿芦笋为100~150克。

②整地施肥。选土质疏松,肥水条件好,透气性强的壤土或沙壤土。深翻30厘米左右,每667米2施基肥2000~3000千克,将肥料翻入土中,整平地面后,做东西畦,畦长10~15米,畦宽1.2米,垄高20厘米,耙平畦面。

③播种时间。5厘米土层温度达到10℃以上即可播种,可在保护地中育苗,苗龄70天左右即可定植,根据茬口的不同,从春到秋均可播种。

④种子处理。芦笋种子皮厚坚硬,外有蜡质吸水困难,故播前必须浸种催芽。方法是:先用凉水漂种,除去瘪种和虫蛀种等。然后用30℃左右温水浸泡2~3天,每天换水2~3次,种子充分吸水后,将水滤去,盛入盆中,在20~25℃下进行催芽,每天用清水投洗1~2次,以防烂种,当种子有10%左右出芽时即可播种。

⑤播种。播种前需灌足底墒水,待水渗下后,按株行距10厘米打好直线,将催好芽的种子单粒点播在植位上,覆过筛细干土2厘米厚。

⑥覆膜。播后立即覆盖地膜,可提高地温保持湿度,对出苗有利,但齐苗后应及时撤去。

⑦幼苗生长期间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虫等。

(2)定植。

①栽培地的选择。对栽培地的要求同育苗地。

②整地、挖定植沟、施肥。经清园、深翻平整后,按白芦笋1.8米,绿芦笋1.5米的行距打直线,沿线挖定植沟,沟深30~40厘米,宽40~50厘米。沟底施基肥,每667米2施农家肥5000千克,磷酸二铵20千克,上面盖土至距地面7~10厘米处即可定植。

③定植时间。定植宜在休眠期进行,春栽在3~4月间。

④起苗。芦笋苗的地上茎达3根以上即可定植,起苗时要带土坨,防止伤根。按30厘米株距,植于沟中,使苗的根盘低于沟面12~15厘米,把着生鳞芽群的一端,顺沟朝同一方向,以利日后培土。后覆土5厘米左右,盖住根盘稍镇压,使根盘与土密接。然后浇水,缓苗后结合中耕,再覆土2次,每次3~5厘米,使根盘埋在土下10~15厘米。

(3)田间管理。

①浇水。芦笋定植缓苗后,要根据墒情适时浇水。

②追肥。在7月中旬和8月中旬每667米2追施复合肥30千克,追肥后要及时浇水。

③10月中下旬浇水后培土10~15厘米,保墒、保温,以利幼苗安全越冬。

④培土。白芦笋须在定植后的第二年春天,幼茎抽生前培土,使嫩茎软化。培土应在采收开始前10~15天,10厘米土温达10℃以上时进行。过早,因土温升得慢而出笋迟;过晚,则部分嫩茎已出土,会见光变色。培土应选择在晴天土壤干湿适中时进行,培成的土垄宽度要大,厚度以使地下茎埋在土下25~30厘米处为准。

绿芦笋采收前不需要培土,地下茎上面有15厘米土层即可。

(4)采收。

①前一年春天定植的芦笋,可采收40天左右的春笋,然后每株留3支母茎生长,再发的笋芽继续采收30天左右的夏笋。

②前一年夏天定植的芦笋,第二年春天每株先留足3~4支母茎,然后开始采笋50~60天。

③成龄笋田,一般春天先采收60天春笋,于6月中旬每株留2~3支母茎进行生长,其余的笋芽继续采收,直到8月上旬,停止采收。

④一般采收结束后,应有约3个月的生长期,以便制造充足的养分,供第二年采笋。在营养生长期间,要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

⑤采收方法。白芦笋每天早晚采割1次,发现土面有裂缝或湿润圈,即可定位采笋,往下直挖,在17~18厘米处割断,不可伤及地下茎和鳞茎,收后用土把孔洞填平。产品立即装箱,盖上潮湿黑布防止嫩笋见光变绿。

绿芦笋一般早上采收,将高达21~24厘米的嫩茎齐土面或于地下1~2厘米处割下。气温高时每天采收2次,以防笋头松散,组织老化。

(5)及时防治病虫害。芦笋的常见病害有:茎枯病、根腐病、立枯病、菌核病、褐斑病等。害虫有:蚜虫、蓟马、地下害虫等。



芦笋学名“石刁柏”,又称“龙须菜”。经培土软化采收的嫩茎叫白芦笋,不培土嫩茎见光后采收的是绿芦笋。芦笋嫩茎质地细腻、风味芳香、顶尖紧密、纤维少质脆。白芦笋色泽洁白,光直无斑。绿芦笋青绿色浓,条型匀称,粗细适中,口味清爽质脆。含有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据医学界报道,对高血压、癌症、心脑疾病、肾炎、白血病等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被欧美国家誉为蔬菜之王。国际市场畅销不衰,国内市场已经启动。种植芦笋市场前景好,效益高。
  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一、选用优良品种
  芦笋系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适应性强,品种较多。一般可选用UC800新品种,表现为萌芽早、生长速度快、嫩茎粗细匀称、头部鳞片紧密不易散头、色泽浓绿、商品性好、产量高,植株属矮化型,抗病、抗倒伏,属绿、白笋兼用品种,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生产用种。
  二、营养钵培育壮苗
  采用营养钵育苗,有利于提高成苗率,培育壮苗,移栽时植伤轻,有利于壮苗早发,达到适期定植、早期丰产的目的。
  ⒈备足营养钵:首先选择肥力水平较高的疏松沙壤土作苗床,苗床宽1.3-1.5米、深10-15厘米。制钵前每立方营养土应施入腐熟好的鸡粪30-40斤,磷肥2斤,草木灰10斤,充分拌匀后打钵。钵体直径8厘米以上,钵高10厘米,每亩大田需备钵2500个。
  ⒉浸种催芽:芦笋种子外壳厚且有脂质,吸水较慢。首先用50%多菌灵300-500倍液浸种24小时,再放入25-30度温水中浸种2-3天,每天更换新水2-3次。浸种后用干净纱布包好,置于25-30度条件下催芽,催芽期间每天用25度左右温水淋浇1-2次。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⒊适期播种:麦前移栽的可于3月上中旬播种,麦后移栽的可于4月上中旬播种。播种前营养钵浇透水,每钵一粒,播后覆细土2厘米厚。然后撒施毒饵防地下害虫。最后畦面平铺地膜,畦上用弓棚盖膜实行双膜覆盖。
  ⒋苗床管理:苗床管理应以调节温湿度、培育壮苗、防治病虫为中心。出苗前床温白天20-30度,晚上不低于12度。前70%幼苗出土时去除平铺地膜并逐步通风炼苗。当幼苗高20厘米左右时,可采取通风不揭膜的办法,使幼苗适应外界环境。此期保持苗床湿润。幼苗瘦弱应补施苗肥,肥水结合。及时去除苗床杂草,发现蚜虫等危害及时喷药防治。
  三、土壤选择与整地定植
  芦笋适宜土质疏松肥沃、透气性好、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沙壤土,有利于根系发育和嫩茎的优质高产。酸碱度过大且粘重的淤土均不适宜芦笋生长。
  芦笋是多年生作物,一经定植,土地即无法再全面耕翻。因此,在定植前结合深耕整地,亩施有机肥3-4方,复合肥100斤。耕后耙平,搞好田间灌排工程,南北纹线开挖定植沟。行距1.2-1.5米,沟宽40-50厘米,深30-40厘米。移栽前沟内亩施复合肥100斤,饼肥80斤,有机肥2-3方。均匀施入沟内并与回填土壤混合均匀。移栽时定植沟离地面10厘米为宜。每25-30厘米定植一株,亩栽1500-2000穴。做到边起苗边分级,栽植、浇水、覆土等作业一次完成。大壮苗每穴栽一株,弱小苗每穴栽两株,壮弱苗分开定植。定植时要定向栽植,即地下茎着生鳞芽的一端要顺沟朝同一方向,排成一条直线,便于以后培土采笋。幼苗成活新茎上出后,要分期逐步填平定植沟。

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多年生宿根草本,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被列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新源县从2002年开始小面积试种芦笋,现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经济效益
芦笋一次种植可连续收获10~15年,在南方全年生长,北方地区冬季进入休眠状态。芦笋适应性强,易栽培,对气温要求不严,冬季地下部分在土壤中能耐-20℃低温,生长期能耐35~37℃高温,在栽培中还有用工少、管理方便、产量高等优点。以新源镇一农户种植为例,第一年定植投入全部成本为每667平方米800元左右(包括苗、肥料、人工等费用),第二年投入成本降为每667平方米300元左右(主要为肥料、人工等),定植后第二年每667平方米收获芦笋25千克,收入200元,第三年每667平方米收获芦笋100千克,批发价每千克5元,收入达500元,以后每年投入费用逐年下降,产量逐年提高,最高产量可达1000千克。
二、栽培措施
1.育苗
在我区宜春季育苗,一般在4月上、中旬,苗床施足基肥。芦笋种子种皮革质化,透水性差,吸水慢,播前用25~30℃的水浸泡2~3天,经催芽后播种。播完覆细土,并盖草保湿。10~15天开始出苗,育苗用种0.5~1千克/667平方米,育成苗可栽大田0.6~1公顷。
2.选地
芦笋是多年生宿根作物,一般以土质肥沃、通气性好、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具有保水保肥性的砂壤土或壤土为最适宜;避免透气性差的重粘土、耕作层浅、底土坚硬、强酸性或碱性土壤及石砾多的土地,前茬是番茄、甜菜、苜蓿的地块也不宜种植芦笋。
3.定植
我区宜在春季定植。绿芦笋栽植行距为135~150厘米,白芦笋为取土方便,扩大行距为180厘米,株距均为30厘米,定植沟宽40厘米,沟深25~30厘米,沟内铺施基肥和复合肥,667平方米施土杂肥3000~4000千克,复合肥30千克,覆土4厘米。将幼苗按株距栽入沟内,覆土3~5厘米,浇透水,待一周缓苗后第二次覆土。
4.田管
芦笋生长年限长,在第1~2年里应勤中耕、除草、加强肥水,培育健壮植株,使之尽快进入盛产期。
①施肥 芦笋对肥料的需求量以氮肥最多,钾、磷、钙肥次之。秋季或早春重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千克/667平方米;在嫩茎抽出4~5厘米高时,给予足够的水分和养分,追催芽肥尿素7~10千克/667平方米;采收期追肥2~3次,先重后轻,增施磷钾肥,配合灌水;采笋结束后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1000千克及尿素15千克,进行复壮;8月施人粪尿;最后一次追肥在霜前2个月结束,以防秋季发新梢。
②灌水 适时灌水可提高芦笋产量、品质,采笋期保持土壤持水量为60%~70%,干旱时10~15天灌水一次,越冬前灌足封冻水。
③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茎枯病、褐斑病、锈病、根腐病等,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地老虎、金针虫、蚜虫、红蜘蛛等。防治方法:冬季加强清园、防涝,防止株丛过密等;药剂防治可喷1∶1∶300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敌锈钠、农抗等,7~10天一次,连续2~3次;虫害的防治主要为诱杀成虫,可选用敌百虫、百菌清、溴氰菊酯、灭蚜松、速灭杀丁等防治。
5.采收
芦笋一般在栽植第3~4年才开始采收,采收期为60~80天。绿芦笋幼茎在25厘米左右可采收,白芦笋幼茎在18厘米左右采收。每天早晨采收一次,气温高时每天早、晚各采收一次。

  • 种植芦笋的技术
    答:④种子处理。芦笋种子皮厚坚硬,外有蜡质吸水困难,故播前必须浸种催芽。方法是:先用凉水漂种,除去瘪种和虫蛀种等。然后用30℃左右温水浸泡2~3天,每天换水2~3次,种子充分吸水后,将水滤去,盛入盆中,在20~25℃下进行催芽,每天用清水投洗1~2次,以防烂种,当种子有10%左右出芽时即可播...
  • 芦笋的种植与栽培技术
    答:(3)温湿度管理:适宜芦笋发芽的温度为25-28℃,出苗之后温度为25℃,不宜高于30℃,也不宜低于8℃,将土壤保持在湿润状态。因为刚出苗的幼苗根系比较弱小,因此在干旱的时候需要及时浇水,同时也要注意除草。(4)定植前的准备:在定植前7-10天合理的进行通风炼苗,使芦笋适应外界自然环境,达到健...
  • 芦笋的种植与栽培技术
    答:3、种植技术 (1)土壤:选择微量元素含量丰富、排水性好、土质较为疏松的沙壤土或者黄壤土。注意:栽种前需要翻新土壤。(2)种植方法:首先把处理好的种子与少量的细沙混合,用条播的方式播种并覆盖一层0.5cm厚的细土,然后浇水,待土壤微湿润后再用透气的塑料薄膜将其盖起来。通常等待10天左右,种子...
  • 芦笋的种植与栽培技术
    答:1、芦笋的种植技术 浸种催芽:种植芦笋前,要将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放入30度的温水中浸泡5天,每天更换一次水分,等待种子吸水膨胀后取出,和细沙、蛭石混合均匀,然后包裹在湿毛巾中,放在25度的温暖环境中催芽,并且每天要翻动两次。育苗方法:等待芦笋种子露白后,要将其播撒在施入农家肥的沙质...
  • 芦笋种植技术和管理
    答:2、催芽播种 由于芦笋种子的外壳比较坚硬,需要先浸种,将种子用多菌灵溶液浸泡24小时,然后放进温水中浸种2-3天,并保持每天换2-3次水,最后将种子捞出,用干净纱布包好置于25-30度的条件下催芽即可。3、育苗 育苗芦笋一般采取的是营养钵,将土壤放进营养钵中,然后将种子播撒进土壤中,并浇透水,...
  • 芦笋的种植与栽培技术,如何管理
    答:一、芦笋的种植与栽培技术 1、种植时间:最佳种植期为3月至4月,不宜过晚,以免影响生长。2、种子处理:- 选种:选择圆润、无病虫害的种子。- 处理:浸泡在10℃的凉水2小时,用干净纱布包裹,放入井中离水面10公分处,每天淋水3次,一周后晾干。3、种植技术:- 土壤:选择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
  • 芦笋的种植与栽培技术
    答:挖定植沟,施入肥料,放入笋苗,覆土浇水。4、生长管理 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确保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水分,以保证产量。5、种植时间 春季4-5月或大棚内8-9月,具体视地区情况而定。6、光照与水分管理 芦笋喜光,需保证充足光照。虽耐旱,采笋期不可缺水,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
  • 芦笋的种植技术以及栽培
    答:5. 芦笋栽培沟深耕技术 由于芦笋生长年限长,根系庞大,每年鳞茎向水平方向扩展,因此定植前需开挖40-50厘米深的沟,施足底肥和秸秆有机物,为芦笋丰产打下基础。6. 芦笋病虫害防治 - 茎枯病:通过每7-10天喷洒地面80厘米以上的芦笋主茎1次,使用50%多菌灵300-400倍液或75%百菌清400-500倍液,...
  • 芦笋栽培技术
    答:1、栽培时间 栽培芦笋可以在每年的3月份到4月份进行,此时的温度偏低,可以对种子萌芽产生刺激,提高发芽率,而且3到4月份之后,温度逐渐升高,有利于芦笋的生长,使其尽快生长成熟。2、栽培方法 栽培芦笋时,要将种子用温水浸泡后,包裹在湿布中催芽,然后将催芽后的种子播撒在疏松的田地中,覆盖一层地膜...
  • 芦笋的栽培技术
    答:1、选择田地 种植芦笋要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的场地,然后用锄头将土壤深翻30厘米,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疏松性,再将田地暴露在阳光下晾晒一周,最后向其中施入腐熟的有机肥,营造肥沃的土壤环境。2、播种育苗 种植芦笋时,要选择籽粒饱满、品质优良的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4小时的时间,然后捞出用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