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的经济发展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9-10
德江的未来走向

德江立足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条件,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准确定位,把建成“四大一物一强”县,作为新世纪的战略目标,即优质粮油生产大县、畜牧大县、优质烤烟生产大县、林果药大县,建成民族特色文化之乡,建成经济强县。全县各行各业以最新的观念,最诚的服务,最真的感情,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优质的服务,努力为前来德江投资开发的客商创造一个名利双收的发展空间,实现以资源换资金,以市场换项目,以存量换增量,使客商来了安心,干得顺心,住得舒心,发得放心。德江县正在打造城南新区、城北工业园区和煎茶工业园,随着三高四铁的贯通,德江全县人民的努力,德江必定会发展成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新世纪的德江生机勃勃,蓄势待发,这里的人民纯朴热情,这里的资源富饶广博,这里的环境宽松优雅,这里的发展大有希望。德江,这片希望的热土正期待着您的光临,德江的建设、发展正期待着您的积极参与。

改革开放以来,德江人民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凭借着天赋的资源和勤劳朴素的品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走“富民强县”的发展道路,全县人民上下一心,决战贫困,终于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大跨越。党的十五大以来,德江发展踏上了新的里程。县委、政府把面向新世纪的发展作为战略目标,抢抓历史机遇,重新调整战略眼光,提出了“农业稳县、工业富县、开放活县“的发展思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大做强第三产业,在“一体化经济”的发展格局下,构建信息平台,实行多元性经营,使经济发展的列车驶进了高速的快车道。农业产业化调整已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特”的发展格局;以羊为主的畜牧业和以天麻为主的中药材业,正以规模发展的态势向支柱产业过渡。国有企业改革业已走在全省的前列,盘活了国有资产、安置了下岗职工,政府服务、个体经营的企业发展模式,成为兄弟县市学习的样板;引资企业如雨后春笋,相继建厂落户。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三条过境主干公路全面完成等级改造,陆路交通延伸至20个乡镇的300多个村。乌江水道的三个现代化码头已竣工投入使用。110千伏输电工程并入国家电网,国家农电网改造已近尾声,村村通电指日可待。电信、移动通信和广播电祝的覆盖率已达95%。城市生活环境大为改观。德江不仅具有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而且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德江县城,更早已不是旧模样。两大开发区的建设,拓展了县城的发展空间;引资改造的旧城,已渐露新颜;彩色喷泉、彩色地砖、不锈钢护栏、四季葱茏的行道树,兼以宽敞整洁的大街,提升了城市文化的品位;学校、医院、律师事务、公证机关等市政服务机构也日趋完善。整个德江城充满了文明都市的气息,已成为人们心目中一道靓丽的风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又化品位的提升,德江第三产业异军突起,餐戗、娱乐,休闲,旅游等行业在现代服务意识和现代服务水平上有了很大提高,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已溶八服务产业,优势得到凸现。德江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经济建设的重要杠杆,正发挥着积极作用。

2006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达15.91亿元,比2002年增加5.65亿元,年均增长11.4%;财政总收入达9000万元,比2002年增加3522万元,年均增长13.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6648万元,比2002年增加2409万元,年均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22亿元,比2002年增加1.53亿元,年均增长17.5%;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7.53亿元,比2002年增加4.33亿元,年均增长23.8%,贷款余额达5.43亿元,比2002年增加1.02亿元,年均增长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500元,比2002年增加1820元,年均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90元,比2002年增加312元,年均增长5.6%。
2006年,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66.2∶8.7∶25.1调整为53.7∶14.8∶31.5,其中二次产业比重提高了6.1个百分点。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和支农措施,农业基础更加巩固。2006年农业总产值达12.34亿元,年均增长5.8%;粮食总产量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情况下仍达14.98万吨;100头猪场、50只羊场、20头牛场分别发展到216家、52家、128家;烤烟产量、产值、税收、均价连续四年居全区前列,2006年收购烟叶13.2万担,实现税收1615万元;成功举办两届“12·8”特色农产品展销会;认真落实扶贫到村到户政策,温饱线以下人口减少3.8万人。工业经济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2006年工业增加值达1.38亿元,比2002年增长0.78亿元,年均增长23.1%,财政总收入中13%来自工业生产。交通旅游、酒店餐饮、休闲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全面提升,房地产业、社区和中介服务业成为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增加值达5.01亿元,年均增长18%。
先后完成企业改制25家,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面达90%,盘活固定资产1.06亿元,一些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认真实施农村税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取消了“三提五统”、农村教育集资和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实现了农民合同内“零”负担,直接向农民发放种粮直补资金和综合补贴514.12万元,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21亿元。先后成立了城管局、招商局、安监局、政务服务中心以及会计核算中心,先后引进项目43个,引资6.63亿元,是2002年的12.6倍。出台了鼓励全民创业优惠政策,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纳税额达2385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26.5%,年均增长15%。
四年来,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9亿元,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6.45亿元,比2002年增长176.7%,年均增长29%。申报大小项目972个,实施大小项目726个。



  • ...你觉得近几年里德江经济的走势偏向那个行当,德江有招聘求职网站吗...
    答:国发2012 2号文明确提出要支持贵州行政区划改革,一般情况下,如果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经申请和国家批准就可以升格为市,但德江作为贵州相对落后的铜仁市以农业为主的县,升格为市还需经过更大的努力。随着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实施,近年来德江的发展速度也在加快,据贵州统计年鉴公布数据。2011年...
  • 德江县发展和改革局历史沿革
    答:1970年5月,成立生产指挥部,下设计划组。1973年3月31日,计划组更名为德江县革委会计划委员会。1976年5月,县革委成立县计划委员会,下设计划科。1996年7月,计委与经贸局合并组建计划与经济贸易局。1997年7月,计经局撤销,组建计划局。2001年10月,计划局撤销,组建发展计划局(含招商引资局)...
  • 德江的介绍
    答:德江县属贵州省铜仁市下辖县,位于贵州高原的东北部,地处武陵山、大娄山汇接处。德江位于黔东北中心区域,铜仁市西部,地处遵义、铜仁、黔江构成的三角几何中心位置,是黔中经济圈、成渝经济圈、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交汇点”,素有“傩戏之乡、天麻之乡、奇石之乡”之称。全县国土面积2072平方公里,辖11...
  • 铜仁有哪些县
    答:该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旅游业发展迅速。铜仁市万山区则以工业发展为主,是铜仁市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该区近年来也在积极发展旅游业,努力打造旅游名片。江口县和石阡县等县则以其独特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思南县和德江县等县也在积极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为铜仁市的发展贡献...
  • 德江的德江概况
    答:德江位于贵州省黔东北,铜仁市西部,东属武陵山脉、西属大娄山山脉,地处黔、渝、湘、鄂结合部的乌江中下游,是“革命老区、畜牧大县、烟草强县”,是“傩戏之乡了、龙灯之乡、天麻之乡、奇石之乡”。全县辖11镇8乡2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44个行政村(社区),国土面积2072平方公里,总人口55...
  • 德江县经济有没有务川县好
    答:是的。德江县,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部,东邻印江县,西接遵义市凤冈县,南与思南县接壤。德江县经济是没有务川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简称务川县)是遵义市下辖自治县,地处黔、渝边沿结合部,是中国两个以仡佬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
  • 德江的经济发展
    答:2006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达15.91亿元,比2002年增加5.65亿元,年均增长11.4%;财政总收入达9000万元,比2002年增加3522万元,年均增长13.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6648万元,比2002年增加2409万元,年均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22亿元,比2002年增加1.53亿元,年均增长17.5%;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
  • 德江县属于哪个市
    答:德江县总面积为3,845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为3,71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6.7%,水域面积为12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3%。德江县属于贵阳市,是贵阳市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也是贵阳市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德江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贵州省的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 德江县属于哪个市
    答:还是多个民族聚居的地方,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此外,德江县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综上所述,德江县属于贵州省铜仁市,这一点在行政区划和地理位置上都有着明确的体现。同时,德江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和潜力。
  • 德江县有多少人口
    答:据公安户籍人口年报,全年人口出生率9.87‰,死亡率为3.6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3‰。德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部,东邻印江县,西接遵义市凤冈县,南与思南县接壤,北部插入沿河县、务川县之间,总面积2072平方千米,辖11镇8乡3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44个行政村(社区),境内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