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者,有三戒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少有人走的路》中说:


“自律,就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其中必然经历放弃的痛苦,其剧烈的程度,甚至如同面对死亡。”


自律的过程,就是自我塑造的过程。


所谓自律,就是狠,对自己狠得下心,狠得下手,做出妨碍成为优秀者的改变。


自律者,有三 戒。


1. 戒懒得勤


泰勒说:“懒惰等于将一个人活埋。”


你知道 懒马效应 吗?


有两匹马各拉一辆车,为主人送货,一匹马走得快,另一匹马则走得很慢。


为了赶路,主人只好把后面的货全搬到前面。


到达目的地后,主人想:既然一匹马就能拉车,干嘛养两匹?


最后懒马被宰杀掉吃了。


故事说的是马,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懒散的慢慢出局,勤备的慢慢出众。


作家吴晓波曾说过:


“每一件与众不同的绝世好东西,都是以无比的勤奋为前提的。


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大把的好时光。”


《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人笨笨的,但有一个最大的优点是勤奋。

认定了方向,就是努力地坚持。

新兵连教给他每天整理内务,每天出操。

到了五班,他就按部就班做这些事情。

班长安排他修路,他就一车车拉来石头,一块块砌成石头路。

后来石路修好,他被破格调入钢七连三班。

因为训练成绩差。

班长就让许三多练习腹部绕杠,不让他计算数字,坚持到无法承受时为止。

许三多,咬着牙,坚持增加一个,再增加一个,竟然一口气绕了333个,一举打破了全连的记录。

许三多,一步一步成长,越来越强大,他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 孬兵”,

磨炼成一代兵王,变成连队的骄傲,让看笑话的人,笑着笑着,就变成了仰望。


《闻香识女人》中弗兰克说:


“每当我站在十字路口时,我都知道最正确的选择是什么。但是我从来不去做,因为他妈的太苦了。”


懒惰是慢性毒药,一时舒适,却会毁了你;勤奋才是良药,虽然苦口,却能成就你。

这世界上有不公平的地方,但也有公平,那就是勤备的人往往会比不勤备的人要过得好。


自律最大的敌人,不是舒服的被窝,好玩的 游戏 ,而是你想要改变的决心、战胜自己勇气和毅力。


人,越用心,越勤备,越自律,越优秀。


虽然一个人努力改变的时光很孤独,当时的生活会很难熬。


但当你扛过去后,收获的回报足以让你的人生光芒闪闪!


戒掉懒惰,勤备才能有用武之地。


很多看起来的大事,在勤备面前都会变小。


2. 戒骄得稳


《平家物语》中说:“骄奢者绝难长久,宛如春夜梦幻。横暴者必将覆亡,仿佛风前尘埃。”

清朝名臣年羹尧,究其一生,就败在一个骄字上。


公元1717年,准葛尔入侵西藏,清朝尚未开战军中就率先哗变。


年羹尧获悉后主动请缨,西藏叛乱平息后,皇帝提拔他为总督。


不久,西北战事再起。


年羹尧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随着战争的最终胜利,年羹尧走向了人生的巅峰。


为了表彰年羹尧的功绩,雍正皇帝曾说:


“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这是以举国之功加于一人之身, 盛宠之下,年羹尧渐生骄横、傲慢之心渐起。


到了京城,出城迎接的王公以下官员均需下跪迎接,而年羹尧则安然坐在马上行过,看都不看一眼。


王公贵戚们下马向他问候时,他也只是点点头而已。


更过分的是,年羹尧在面见皇帝时,竟然毫不拘束,公然“箕坐无人臣之礼”。


种种僭越人臣本分的行径,惹恼了雍正皇帝。


皇帝以大不敬之罪,将他一贬再贬,直到贬为守城的兵丁。


一年后,头顶92款大罪的年羹尧被赐自尽。


而反观后来同样有大功劳的曾国藩,却富贵到老。


曾国藩一手组建湘军,消灭太平天国,同样有匡扶社稷的功劳。


功成名就之后,却低调谨慎,主动解散军队,向朝廷交权,之后又再次获得重用。


做人,稳是一种能力。


收敛骄横,方显稳重。


曾国藩自己说:“骄横倦怠,未有不败之理!”


骄横之心一起,敬人之意便减。


人都是相互的,你不善待别人,别人自然也会离你而去。


时常观心自照,戒除骄横,方能行稳致远。


3. 戒躁得缓


庄子讲过一个故事:


在一场赌局中,决定胜负的东西既不是技巧,也不是运气,而是你赌博时候的下注。


为什么呢?因为躁动的情绪会影响人的行为。


有人拿普通瓦片当赌注:他赌得自如潇洒,因为不在乎这个瓦片,所以不急不躁,稳扎稳打。


有人拿昂贵带钩当赌注:他赌的战战兢兢。


而那些拿黄金当赌注的人,在赌局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神志昏乱了,因为他心浮气躁,风吹草动都能引起患得患失之心,气度和魄力全无,其结局可想而知!


所用的技巧是一样,心境不同,其结果会大不相同。


范仲淹说:“躁者易怒,怒则血充,充血则妄动,妄动者多灾祸。”


邻居林大哥最近很懊恼,儿子已经三个月没有理睬他了。


有一天,林大哥放在酒柜上顺手放了二百元钱,等到他想去找时,却不见。


妻子出差了,家里除了儿子,没有别人,问儿子,他说没拿。


林大哥认为,说拿钱事小,说谎事大,把儿子,好一顿骂。


等到第二天,林大哥发现家里有老鼠,捉老鼠时,在沙发下发现被撕咬得不成形的二张百元钱。


儿子知道后,很认真地要求林大道歉。


林大哥,暴躁的情绪一时难以克制,随手拿起一根木棍,往儿子腿上抽了一棍,居然将儿子腿打骨折了。


儿子哭着对他喊:“我永远不会原谅你,你浮躁就骂人,暴躁就打人。”


腿上的伤,很快就好了,心上的伤却没有那么容易愈合。


不管林大哥说什么,儿子就是不理不睬,一时冷战了几个月。


躁动的情绪,是毒药。浮躁者,愤怒;暴躁者,冲动。


在躁动的情绪下,我们往往看不清问题的真相,盲目采动的行动,只会加剧矛盾、制造误解。


老话说:“事缓则圆,人缓则安,语缓则贵。”


每临大事,能戒掉浮躁的情绪,和缓以处之,是制敌取胜的良方。


世界一直很美好,只是我们很浮躁。


做事缓了,做人就稳了。



4. 自律者,自带光芒


罗斯福曾说过:“有了自律,一切皆有可能,无,则连最简单的目标都显得遥不可及。”


自律与不自律,差的是整个人生。


人,非知之难,行之为难。


戒掉懒惰之行,一勤天下无难事;


戒除骄横之心,骄者败行多,稳者胜算多;


戒去急躁之性,冲动是魔鬼,事缓则圆,人缓则安。


真正自律的人,往往都是成熟的,他们拒绝肤浅的,短暂的享乐,他们懂得延迟满足,为一个有建设性的目标而坚持不懈。


坚持一天,再坚持一天,又坚持一天,直到为达成目标而习惯性坚持。


自律实苦,它就是对自己下狠心,但自律的结果却很美好。


曾国藩说:“自律者,出众,不自律者,出局。”


每一段自律的路,都是改变人生的转机。


与君共勉之!



  • 自律者,有三戒
    答:戒除骄横之心,骄者败行多,稳者胜算多; 戒去急躁之性,冲动是魔鬼,事缓则圆,人缓则安。 真正自律的人,往往都是成熟的,他们拒绝肤浅的,短暂的享乐,他们懂得延迟满足,为一个有建设性的目标而坚持不懈。 坚持一天,再坚持一天,又坚持一天,直到为达成目标而习惯性坚持。 自律实苦,它就是对自己下狠心,但自律的结...
  • 君子有三戒,少戒色,中戒斗,老戒得,具体是什么意思?
    答:“君子有三戒,少戒色,中戒斗,老戒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君子需要戒掉三种东西:年轻时需要戒色,壮年时需要戒斗,老年时需要戒得。【出处】这句话的出处是《论语·季氏》。【原文节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
  • 半生已过,学会三戒
    答:人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没有决心去坚持、没有勤奋和自律,这份幸运也便不会降临。戒懒得勤,戒惰得精。当你比别人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的时候,结果便不会辜负你。如意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心、用劲去争取。不害怕失去,不炫耀得到,不困于当下。余生愿你, 戒躁,得沉稳;戒骄,得豁达...
  •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除了戒色外还有哪两样也要戒?
    答:第一戒:少戒色 很多人一看这句话,会误认为孔子想表达“年轻人不要沉迷恋爱”,其实这个“色”,不只包含男欢女爱,还包含犬马声色的物欲。那这句话放在今天还实用吗?子曰觉得这句话非常有道理,确实应该“少戒色”。因为人年纪越大,你越会发现“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它只是其中一个调味剂,...
  • 孔子所说的君子三戒,为什么第一戒就是戒色?网友看后默默戒撸了!_百度...
    答: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三戒,为什么第一戒就是戒色呢?一、万恶淫为首 “万恶淫为首”,一点都不是危言耸听! 道家文化主张要修精气神,认为有男女淫欲会损精气,在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中,以道家神仙吕洞宾之名写过一首诗,劝导世人不要邪淫: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不教君人头落,...
  • 孔子的三讳说包括哪些孔子三戒是什么
    答:“三讳”出自是孔夫子编纂的《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君子三戒”出自孔子的《论语?季氏》:少之时,戒之在色;及其壮也,戒之在斗;及其老也,戒之在得。即三戒是少戒色,中戒斗,老戒得。“少之时,戒之在色”一戒。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青春期是一个十分敏感的时期。...
  • 佛教的戒律有哪些 所谓的行善都是哪些行法
    答:一、戒的类别有那些? 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也是世间一切道德行为的总归。受戒犹如学生遵守校规,人民恪守法律一般,不同的是,校规、法律是来自外在的约束,属于他律;而佛教的戒律,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属于自律。佛教的戒律分为: 1.通戒与别戒: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是通于僧...
  • 柳宗元三戒的现实意义
    答:拓展知识:柳宗元三戒在唐代时期就已经引起围绕其现实意义的争论,更在明清时期引起了对社会资本主义转型的思考。尤其在今日,“三戒”所发掘的自由、公平和多元化的现代意义依旧存在,并可以使我们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良好的社会风气和个人素质的提高,需要大家不断加强道德素养、自律和责任担当。
  • 孔子的君子三戒:少戒色,中戒斗,老戒得,为何戒色列为第一?
    答:据我所知,戒色应该是说年少时如果过度沉迷于对异性的浮想联翩,就会铸成大错——轻则伤害自己的身体,重则对人生轨迹有着不可逆转的改变。 所以孔子的君子三戒:少戒色,中戒斗,老戒得,戒色列为第一。说到“戒与色”这个词,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朱八戒在《西游记》中调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