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近代“教育救国”思潮旗手李端棻,他一生为教育做出了什么贡献?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教育的历史

欧洲在西方,教育的起源受到宗教组织的巨大影响:神父们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建立起学校体系。在欧洲,许多最初的大学都有天主教背景。苏格兰宗教改革之后建立了新的国立苏格兰教会。中国中国教育开始于中国古典著作,而不是宗教组织。早期中国任用受教育的官员管理帝国,用来选拔官员的科举考试制度建立于隋朝,唐朝的唐太宗完善科举制度。19世纪末,何子渊、丘逢甲等先贤开风气之先,成功创办雨南洞小学、同仁学校、兴民中学、石马两等小学等新式学校,为后来风起云涌的辛亥革命和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宝贵人才。随后中国现代教育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和加强。1990年代,中国的教育体系又有了较大变化,私人资本重新进入教育领域。日本日本教育的起源与宗教密切相关。学校是培养想要研究佛教成为僧侣的年轻人的庙宇。后来,想要学习的孩子就要去Tera-koya (意为庙宇小屋),学习如何读写日文。印度印度的制度化教育已有很长的历史,据考证在佛教兴起之前印度已经有了完善的教育制度。其教育的现代化可以分为殖民地时期和独立后两个大的发展阶段。殖民地时期是印度教育现代化的启动阶段,包括: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过渡时期(1498~19世纪初);殖民地印度教育体系的形成时期,即印度教育的西方化时期(19初~20世纪初)、民族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时期(20世纪初~1947年独立)三个时期。1947年独立以后,印度教育进入它的全面发展阶段。21世纪世界教育趋势在过去几十年中,未受任何学校教育的文盲人口的百分比下降了。从1960年的36%下降到2000年的25%。在发展中国家,2000年文盲百分比只有1970年的一半。在已发展国家,文盲也从 6%下降到1%,未受学校教育者从5%下降到2%。

中国教育史,有文献记载的可追溯到有虞时代舜所设庠,发展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汉代以后以儒家文化为主导,清末又引入了西方近代教育。到了近现代,在教育制度上学过日本、德国、美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向苏联学习过。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曾引进西方的政治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技术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最终创立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教育。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今后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发展趋势是:
1、加强断代史的研究,如先秦教育史的研究、宋教育史的研究等。
2、对著名教育家思想的全面、系统的研究,如孔丘教育思想研究、蔡元培教育思想研究等。
3、加强专题教育史的研究,如师范教育史高等教育史少数民族教育史地方教育史的研究等等。

李端棻,贵州贵阳人,生于1833年,逝于1907年,历任监察御史、刑部左侍郎、仓场总督、礼部尚书 ,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更是首位上奏皇帝请求成立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 的人,参与创办了贵阳学院、贵阳一中(现今贵州省综合实力最强中学、全国百强名校之一),被誉为“中国近代教育之父”。

李端棻的一生为教育呕心沥血,非常重视教育,一直坚持教育兴国、教育强国的理念,可以说其很多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是不谋而合的:

1、首倡成立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其实就是家喻户晓的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能成立并取得如此辉煌显赫的成绩,这与李端棻密不可分。光绪二十二年(1896)李端棻上奏给光绪皇帝,请求成立京师大学堂,并在各个省府、州、县成立学堂,同时建造藏书楼(如今的图书馆)、仪器院(如今的科学院)、译书局(翻译先进书籍),广立报馆,选派留学生去外学习等等,正是通过这些举措使得中国有了一批接触过先进的知识文化和科技发明的知识分子,为戊戌变法以及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2、慧眼识英才: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梁启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但大家知道他的伯乐是李端棻吗?。1889年秋季,当时是内阁学士的李端棻前往广东担任乡试的考官,对梁启超的学识非常认可,认为其是“饱学宿儒” ,后更将堂妹李蕙仙许配给了梁启超做妻子; 

3、李端棻戊戌变法失败后被发配到新疆,后经赦免回到了贵阳,在贵阳李端棻主持贵州经世学堂讲席 ,后与当地乡绅联合创立了贵阳学院和贵阳一中。



他提出并发展了教育救国的思潮,创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救亡图存。

被誉为中国近代教育之父的李端棻非常重视教育,一直坚持教育兴国、教育强国的理念,提倡成立京师大学堂,在贵阳与当地乡绅建立了贵阳学院和贵阳一中。

他作为伯乐,识中了梁启超这匹千里马,而梁对中国的教育事业有不可磨灭的功劳,因此他的老师也有着同样的贡献。

  • 纪念近代“教育救国”思潮旗手李端棻,他一生为教育做出了什么贡献...
    答:李端棻的一生为教育呕心沥血,非常重视教育,一直坚持教育兴国、教育强国的理念,可以说其很多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是不谋而合的:1、首倡成立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其实就是家喻户晓的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能成立并取得如此辉煌显赫的成绩,这与李端棻密不可分。光绪二十二年(1896)李端棻...
  • 康有为.梁启超在中国近代化近程中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答:本文从七个方面阐明梁启超是近代中国教育的主要贡献:成功地推动废除八股及鼓吹教育救国;倡导成立各类学校;首先提供近代学制的蓝本;首倡教育当定宗旨;系统设计了近代学校管理制度;编译近代教材及有关近代课程设置、教学目的、方法的提出,以及他杰出的教育思想及成就等,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截至目前为止,在中国教育学术领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