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资料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曹雪芹的资料。

曹雪芹(约1715~1764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先世为汉人,很早就加入满洲旗籍,隶属满洲正白旗,为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仆)。祖居辽阳(辽宁省辽阳市)。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曾做过康熙的奶妈,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从康熙二年至雍正五年,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亲曹顒、叔父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六七十年之久。「织造」是专为宫廷采办丝织品和各种日用品的官职,官阶虽不高,但是非皇亲不能充任。康熙六次南巡,有五次住江宁织造署内,其中有四次由曹家接待,可见曹家实为声势显赫的贵族世家。曹家又是书香门第。曹寅是著名的藏书家,能诗,曾主持刊印《全唐诗》。曹雪芹少年时代就在这样的家庭裏过著富贵豪华的生活。雍正五年(1727年)曹家因事被罢抄家,家道从此败落,全由南方迁回北京。后来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香山一带,长期过著「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靠朋友接挤和卖画度日。就在这裏,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初题「石头记」。后来因为爱子夭折,他忧伤过度,加之贫病交迫,终於在壮年长辞人世。
现存《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补。高鹗(约1738~1815年),字兰墅,又字兰史,别号红楼外史,汉军镶黄旗人。乾隆进士,在乾隆、嘉庆两朝,先后曾做过内阁侍读等职。他与程伟元合作写成后四十回,并由程伟元将前后合在一起用活字排印两次。虽然高鹗的续作,无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比不上前八十回,但对《红楼梦》在南、北方的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
有些读者会抱著「自传说」去看《红楼梦》,即是把曹雪芹和贾宝玉看作一人,而把曹家跟贾家处处比附起来。不过有一点就是,作家多从个人的生活经验取材,加以虚构,创作出作品来,这跟自传说完全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从整体来看,并没有概说《红楼梦》全书都是自传。故此我们看《红楼梦》必须撇开这错误的「自传说」,才能得到比较正确的认识。江宁织造首先是曹玺做的。他的儿子名曹寅。曹寅有两个儿子,一个亲生的叫曹连生即曹顒;曹顒死了,又过继一个叫曹頫。曹雪芹是曹寅的孙,他是曹顒之子还是曹頫之子却不能确定。但本人则认为若说是曹顒之子,这个可能性要大些。据「雪芹为曹顒遗腹子」之说,初见於李玄伯文,又见於文学遗产第六十期王利器文。曹寅有曹顒、曹頫二子,若说曹雪芹为曹顒之子,年龄可以符合;若说是曹頫之子,曹頫在康熙五十四年(1716年)奏摺上自称「黄口无知」,五十七年康熙朱批上说「你小孩无知」,可见那时曹頫的年纪的确很轻。雪芹即使说他整活了四十岁,生於雍正初元,距康熙五十七年不过三年,其为曹頫之子已不大可能;从积极方面来看,曹頫之子何人不见记载。近人多说曹雪芹是曹頫之子,不过用错误的「自传说」,从红楼梦裏贾政跟宝玉的关系推断出来,本不可信。
曹雪芹在十四岁以前还是过著无忧无虑、富贵豪华的生活。不过,好景不常,就在1728年曹頫丢官抄家以后,全家北返。曹雪芹的后半生都是过著清贫的生活,在这段日子裏,曹雪芹穷毕生精力著作《红楼梦》。后来曹雪芹却因抵不过丧子之痛而伤感成病,不到几个月他也死了(此时即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葬在北京西郊。
曹雪芹著《红楼梦》,又名《石头记》,现时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一般认为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此书被公认是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并在国内外形成一门称为「红学」的学问。《红楼梦》透过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及荣、宁二府等贵族之家的兴衰,反映出当时上层社会的腐化。主角都有鲜明的性格特徵,深入人心。结构宏伟严整,情节波澜起伏,充满生活气息,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四百余个,成为后世家传户晓的故事。
创作了代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最高成就的不朽名著《红楼梦》。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以精雕细刻的工夫,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刘姥姥等一大批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刻画了一大批身份不同,命运各异的妙龄女子的形象。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大量的日常生活,借以发展故事,展开各种矛盾冲突。改变了中国古典小说向来不大重视人物内心描写的传统,深入、细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他们的内心秘密。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
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

扩展资料:
一、生平概括
在被抄家以后,曹雪芹随家一起迁居北京,曹雪芹曾在“虎门数晨夕”,“虎门”即北京西单牌楼北石虎胡同的右翼宗学,结识了张宜泉、敦敏、敦诚兄弟等人。
关于《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以及曹雪芹的中、晚年生活,文献资料极少。从曹雪芹晚年的好友张宜泉、敦敏、敦诚等人的零星记载,仅知道曹雪芹多才多艺、工诗善画、嗜酒狷狂,对黑暗社会抱傲岸的态度。
张宜泉的《伤芹溪居士》云:“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曹雪芹的诗,有创新独特之处,风格接近唐代诗人李贺。
他的友人敦诚曾赞道:“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 又说“知君诗胆识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
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磊时。”
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潦倒,常“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赠曹芹圃》),靠着卖画和亲友的接济过日子。据一些红学家考证,曹雪芹就是在这样极端困苦的条件下进行了“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创作。
这部巨著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但全书尚未完稿,曹雪芹因贫病无医而“泪尽而逝”(亦有红学家考证认为《红楼梦》的创作时间应该是曹雪芹在右翼宗学里的那段时间,无论是生活条件和思想交流的条件都无出其右。
根据脂砚斋等批语显示《红楼梦》应该是全部完成,但只是后半部大约三十回“被借阅者迷失”)。留下新婚不久的遗孀,终年还不到五十岁。
二、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关系
《红楼梦》是中国长篇小说的一座高峰,很多学者都认为曹雪芹为《红楼梦》的作者,而且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带有自传性的小说,因此书中贾家与曹雪芹真实家族的事迹有很大的关系。许多红学家认为曹雪芹是在写曹家的历史,但亦有人认其是为写清朝时期有名词人纳兰性德之历史。
《红楼梦》早期抄本流传以来,作者并未署名。自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以来,一般认为《红楼梦》原作者为曹雪芹。
曹雪芹为《红楼梦》作者的证据,主要来自脂批与书中第一回,书曰:“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脂批也多处明确指明作者与“雪芹”为同人,如甲戌本第一回批语:“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来发现的脂批与曹家的线索相符,因此广泛被主流红学所接受。
清代诗人明义在其诗《题红楼梦》序中说道:“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 (姓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雪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楼梦》

曹雪芹(1715/1724~1763/1764/1765),清代小说家。名沾(zhan第一声),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宁辽阳(一说辽宁铁岭,一说沈阳,一说河北丰润),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包衣”系满语音译,意思是家奴)。

作品: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

曹雪芹(1715/1724~1763/1764/1765),清代小说家。名zhan(上雨下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宁辽阳(一说辽宁铁岭,一说沈阳,一说河北丰润),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包衣”系满语音译,意思是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顒、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或1724年2月1日),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曹雪芹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的友人敦诚曾称赞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又说:“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但他的诗仅存题敦诚《琵琶行传奇》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磊时。”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
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今传《红楼梦》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有高鹗(或只是修订者)续书

曹雪芹(1715/1724~1763/1764/1765),清代小说家。名沾(zhan第一声),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宁辽阳(一说辽宁铁岭,一说沈阳,一说河北丰润),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包衣”系满语音译,意思是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顒、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或1724年2月1日),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曹雪芹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的友人敦诚曾称赞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又说:“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但他的诗仅存题敦诚《琵琶行传奇》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磊时。”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
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今传《红楼梦》80回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有高鹗(或只是修订者)续书。
[编辑本段]曹雪芹的传说
金鉴
(一)——曹雪芹的医德
“红楼”又热,曹公在天有灵,不知是喜是忧。然,百人读“红楼”既有百解,没什么高下之分,无非兴趣而已。现撷取一些曹公在北京留下的痕迹,是耶非耶,欢迎商榷。
曹雪芹迁徙西山后,广泛地接触了下层百姓,特别是生活无靠的残疾者,雪芹非常同情他们的困苦,尤其是在他们得病之后,无钱医治,更增加了他们的苦恼。雪芹为了给无助的病人解除病痛,经常上山为病人采药,以减少他们的负担。
香山地区曾经流传着关于曹雪芹为贫苦百姓治病的传说,《香山的传说》中就有张宝章、严宽先生搜集整理的《芹圃先生的医德》。崔墨卿先生搜集整理的《雪芹的由来》也有这方面的记载。《北京清代传说》中还有张宝章先生记载曹雪芹为香山百姓治病的《手到病除》。
我曾拜访过孔祥泽老先生,孔老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和吴恩裕先生去白家疃访问,曾听一位村民说:当年前山(指香山)旗里有位大夫时常过来给穷人看病不要钱,每次来都在南边山根一间空庙临时借来桌椅给人看病,后来这位大夫搬到桥西住,有了家看病的人方便多了。一次舒成勋先生曾对孔老说,在蓝靛厂原有多家药铺,雪芹经常到这些药铺给病人抓药或配药,这些药铺的名字舒老都一一记得,并说给孔老听,遗憾的是孔老当时没有记下。
孔老还说:雪芹因医术高明,为不少的人治愈了病,一些有钱人的病被雪芹医好了后,常常要买些东西送于雪芹,以报雪芹医病之恩。雪芹往往告诉这些人,你不要给我买东西,你的钱先留着,一旦有病人看病,抓不起药,我让他找你,你把他的药钱给付了,这不是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解除病痛吗?就这样雪芹为许多贫苦的百姓,治愈了多种顽症,人们交口称赞雪芹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看来,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得的是一贯做好事。雪芹为西山百姓医病,不要钱,甚至为贫苦的百姓采药,出自于雪芹对西山百姓的爱,百姓口中、心中的口碑就是最好的证明。
(二)——曹雪芹与白家疃
在我的印象中,一直觉得曹雪芹住在香山健锐营,从没听说雪芹晚年的最后五年是在白家疃度过的。
查阅有关资料,雪芹的好友敦敏在《瓶湖懋斋记盛》中确切地记载是乾隆二十三年春(即1758年),雪芹迁徙白家疃,有原注为证:“春间芹圃(雪芹的号)曾过舍以告,将迁徙白家疃。”在该文后敦敏因请雪芹鉴定书画又先后两次去白家疃,不巧,雪芹都不在家。在后注中敦敏大致讲了雪芹在白家疃新居的情况,为飨读者,引缀如下:“有小溪阻路,隔岸望之,土屋四间,斜向西南,筑石为壁,断枝为椽,垣堵不齐,户牖不全。而院落整洁,编篱成锦,蔓植亟杞藤……有陋巷箪瓢之乐,得醉月迷花之趣,循溪北行,越石桥乃达。”
雪芹留下的传记材料极少,敦敏的《瓶湖懋斋记盛》记述了曹雪芹迁徙白家疃的时间以及雪芹的一些言行,殊显重要。那么雪芹为什么要迁徙白家疃呢?从乾隆十五六年雪芹辞别宗学迁徙西郊,并几经迁徙,最后一次由香山迁到白家疃。有人分析有经济原因之说、有回避“舆论”之说、有屋塌之说、有“满汉轸域”(乾隆二三年间,规定旗人的家奴可以开户,即准许汉人出旗)之说、也有雪芹筑屋白家疃与怡亲王有关之说等不一而足。我则认为除了经济原因之外,雪芹为了寻找一方远避尘嚣,更为理想的著书、修书之所。
只有亲临白家疃的人,才能体会到白家疃这个靠近西山脚下的小村有多美,青山似黛,植被丰沛,正如敦敏和张宜泉的诗中所道出的:“日望西山餐暮霞”、“庐结西郊别样幽”、“门外山川供绘画”、“寂寞西郊人到罕”,均可证明雪芹的居处近山傍水,除了自然秀美以外,寂静和谐,是著书、修书的理想环境,我想比起香山健锐营的创作条件要好。遥想当年,雪芹为了著书,常常踱步于村西小石桥附近,缜密思考书中之情节……只有小石桥还曾记忆起当年雪芹踱步沉思的身影。
(三)——空空道人考
《红楼梦》中有个很重要的过场人物——空空道人。在关于曹雪芹的各种传说中,事涉此人的并不很多。但这位神秘的道人于“红楼”成书到底有什么关联呢?
日前,笔者曾见到吴恩裕先生所著《有关曹雪芹十种》中的《考稗小记》曾说:“得魏君藏‘云山翰墨冰雪聪明’八字篆文,谓为雪芹所书。按篆文并不工。下署‘空空道人’有‘松月山房’阴文小印一方,刻技尚佳,……见之者邓之诚先生谓的确为乾隆纸,而印泥则不似乾隆时物,盖乾隆时之印泥色稍黄云云。余为谓倘能断定为乾隆纸,则印泥不成问题。盖不惟此印泥本即为浅朱,即使为深朱亦不能必其为非乾隆时物。‘空空道人’四字尚好。此十二字,果为雪芹所书否,虽不可必,然1963年2月晤张伯驹先生,谓‘空空道人’四字与其昔年所见雪芹题海客琴樽图之字,‘都是那个路子’云。”吴先生虽然经两位大家鉴定为曹雪芹真迹,因印泥的颜色有碍,证据略显苍白。
这让我突然想起我的好友杨奕先生,他长期生活在白家疃附近的太舟坞,他曾写过《清代著名词人之一那兰性德》一文,讲到一件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白家疃有一座空空庙,这便是为雪芹的“空空道人”提供了直接证据。为飨读者,引缀如下:“就在曹雪芹白家疃居所的南边山根,曾有一座小庙独立山麓。庙一间,面积约十平方米。因为庙中没有神只偶像和牌位,空空荡荡,当地人叫它‘空空庙’。此庙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平整土地时被拆除。……虽已无文字记载,但从形制和位置判断,当为山神庙一类。建筑年代已无考证。现今有人认为这座‘空空庙’可能与曹雪芹《红楼梦》开头所写的‘空空道人’有关。”
杨奕先生仅推测空空庙与《红楼梦》的“空空道人”有关。但并没有点破“空空道人”就是曹雪芹。可能杨奕先生没有见到吴恩裕先生著的《有关曹雪芹十种》一书,或许也没有见到“云山翰墨冰雪聪明”这幅篆文小品。吴恩裕先生虽然请了当时著名鉴定大家鉴定为曹雪芹亲书,但始终没有弄清“空空道人”之号与雪芹的关系。白家疃的“空空庙”无疑为《红楼梦》以及曹雪芹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证据。
为何雪芹先生在书画作品之中用他不常用的斋号?我以为早在乾隆二十四年雪芹在世的时候,《红楼梦》(当时仅限于抄本),已经被视为“谤书”了;也就是弘旿所谓的“碍语”;弘晓组织家人抄写《石头记》,不用外人,以至怡府书目中找不到他家存有这样一部书,就是怕人知道他家存有这部“谤书”,而此时雪芹(被抄家的后人)政治上受歧视,经济上陷入困顿,以至蓬牖茅椽,绳床瓦灶、鬻画为生,飧饔时有不继、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境。为了《石头记》的成书,为了顽强地生存下去,一些时候,雪芹不得不在作书画或写信札时,署自己不常用的斋号,“空空道人”即是其一,当然“空空道人”也不是空穴来风,作为雪芹先生不常用的斋号,也是有因缘的,他生活的白家疃村的“空空庙”,雪芹曾经用来为村民看病,便借过来作为自己的斋号,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倘若不了解白家疃的历史与渊源,亲自去探索与考证,自然无法了解雪芹先生当时所处的困境与现状。这正是雪芹先生起用“空空道人”斋号的用意,从而也为后人考证带来了难度,然而这进一步确凿地证明了“云山翰墨冰雪聪明”篆文小品为雪芹所书。愿请方家赐教!
另一旁证:吴恩裕先生在《考稗小记》所叙雪芹先生一行书信札,也证明雪芹签名用一不经见之别号,为飨读者,引缀如下:“魏宜之君言,1954年春,有人以曹雪芹书简求售,索价至数百万元(核今之币值数百元),亟祥询之,据云:彼所见之两页为雪芹行书信札,系寄某旗人者,略谓嘱作之诗,因忙至今始得奉上,不知合用否,请斧正等等。函后签名不作雪芹,而为一不经见之别号,但此别号为何,魏君已不多记意”。(见吴恩裕《有关曹雪芹十种》第132、133页)
(四)——曹雪芹与广泉寺
香山广泉寺是惟一确切记载曹雪芹与好友张宜泉到过的地方,并且两人留有诗歌唱和,遗憾的是,雪芹先生的诗没有流传下来,只有宜泉先生按照雪芹诗歌的原韵和诗被记录下来,为飨读者,引缀如下:“《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废寺〉原韵》:
“君诗曾未等闲吟,破刹今游寄兴深。碑暗定知含今雨,墙贵可见补云阴。
蝉鸣荒径遥相唤,蛩唱空厨近自寻。寂寞西郊人到罕,有谁曳杖过烟林。”
朋友肖长江上个世纪60年代曾经到过此寺,和他谈起,他说此寺仅留古井一口。探访古寺的心情油然而生,老肖愿做向导。
文案工作必须提前做,查阅史籍是必不可少的。查阅《红楼梦研究集刊》第一集(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有徐公时先生撰写的《有谁曳杖过烟林——曹雪芹和张宜泉在北京西郊活动之断片》。徐先生是通过研究张宜泉先生的诗以及和雪芹先生家族有关系的朋友写的诗歌,找到了与曹寅同时代的好朋友宋荦

曹雪芹(1715/1724~1763/1764/1765),清代小说家。名沾(zhan第一声),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宁辽阳(一说辽宁铁岭,一说沈阳,一说河北丰润),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包衣”系满语音译,意思是家奴)。
除《红楼梦》以外,曹雪芹还有一部《废艺斋集稿》及其附录《瓶湖懋斋记盛》残文传世,文章发表后,掀起了几十年来《废艺斋集稿》是否曹雪芹作品的大争论。《废艺斋集稿》目前存世的只有第二卷《南鹞北鸢考工志》中的部分图画和文字。《南鹞北鸢考工志》中有一篇附录,是曹雪芹的好朋友爱新觉罗·敦敏写的《瓶湖懋斋记盛》,现原文仅剩前半篇,后半篇是根据孔祥泽记忆写成的白话文。

《瓶湖懋斋记盛》中记述了乾隆23年,爱新觉罗·敦敏请曹雪芹、董邦达为两幅画《如意平安图》和《秋葵彩蝶图》鉴定的经过。曹雪芹指出,《秋葵彩蝶图》是为明代画家商祚所绘;《如意平安图》为元人仿北宋李龙眠的赝品。

今年,胡德平和严宽经过多年研究证实,《秋葵彩蝶图》即为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秋葵图》;《如意平安图》现在已更名为《元人如意平安图》,收录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宋元明清画图录·花鸟卷》中。两幅画被曹雪芹鉴定后,为乾隆皇帝收藏。胡德平和严宽认为,这一发现,不仅为《废艺斋集稿》及其附录的真实性提供了实证,还为鉴定曹雪芹的另一件遗物书箱子和香山正白旗39号曹雪芹故居提供了佐证。 红楼梦》,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章回体古典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宝玉缘》等。作者曹雪芹。最为红学界关注的版本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详情请见关于《红楼梦》版本的叙述)。
由于原著结尾散失,许多续作纷纷出炉,据统计,《红楼梦》续书种类高达五十余种。较为著名的续作者有清代才女顾太清及通行本续作者或整理者高鹗等。例如,高鹗所续的后四十回诗词可以看出:续作者大大宣扬迷信的因果报应、虚无宿命的封建毒素,严重歪曲了小说揭露和抨击现实政治和社会黑暗的思想倾向。

曹雪芹(1715/1724~1763/1764/1765),清代小说家。名沾(zhan第一声),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宁辽阳(一说辽宁铁岭,一说沈阳,一说河北丰润),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包衣”系满语音译,意思是家奴)。
除《红楼梦》以外,曹雪芹还有一部《废艺斋集稿》及其附录《瓶湖懋斋记盛》残文传世,文章发表后,掀起了几十年来《废艺斋集稿》是否曹雪芹作品的大争论。《废艺斋集稿》目前存世的只有第二卷《南鹞北鸢考工志》中的部分图画和文字。《南鹞北鸢考工志》中有一篇附录,是曹雪芹的好朋友爱新觉罗·敦敏写的《瓶湖懋斋记盛》,现原文仅剩前半篇,后半篇是根据孔祥泽记忆写成的白话文。

《瓶湖懋斋记盛》中记述了乾隆23年,爱新觉罗·敦敏请曹雪芹、董邦达为两幅画《如意平安图》和《秋葵彩蝶图》鉴定的经过。曹雪芹指出,《秋葵彩蝶图》是为明代画家商祚所绘;《如意平安图》为元人仿北宋李龙眠的赝品。

今年,胡德平和严宽经过多年研究证实,《秋葵彩蝶图》即为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秋葵图》;《如意平安图》现在已更名为《元人如意平安图》,收录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宋元明清画图录·花鸟卷》中。两幅画被曹雪芹鉴定后,为乾隆皇帝收藏。胡德平和严宽认为,这一发现,不仅为《废艺斋集稿》及其附录的真实性提供了实证,还为鉴定曹雪芹的另一件遗物书箱子和香山正白旗39号曹雪芹故居提供了佐证。

  • 曹雪芹号什么字什么
    答: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曹雪芹祖上明末前居住在今辽宁铁岭西南郊腰堡大汛河村一带。在努尔哈赤的后金兵掠地时,曹雪芹的远祖曹锡远被后金的军队俘虏,给多尔衮当家奴,属正白旗包衣(“包衣”即满语“家奴”一词译音“包衣阿哈”的简称)。清朝建立以后,设立“内务府”,负责为...
  • 曹雪芹的资料
    答:曹雪芹(1715/1724~1763/1764/1765),清代小说家。名沾(zhan第一声),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宁辽阳(一说辽宁铁岭,一说沈阳,一说河北丰润),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包衣”系满语音译,意思是家奴)。作品: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
  • 曹雪芹的历史资料???
    答: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也是最复杂的作家。关于曹雪芹,还存在着不少有争论的问题,不仅他的生卒年一直存在着争议,甚至连他的“字”“号“也不能十分确定,按照曹雪芹好友张宜泉的说法,应该是姓曹名沾,字梦阮,号“芹溪居士”,但有的研究者认为他的字是“芹圃”,号“雪芹”。曹雪芹的曾...
  • 求曹雪芹的详细资料~生平~身世~背景等等~越详细越好~
    答:曹雪芹(1724—1764),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河北省丰润县。清初,入满洲正白旗籍。他本人生于南京。曹雪芹生活在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从曾祖父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祖父曹寅当过康熙的“侍读”,曾祖母又是康熙的乳母,曹家与皇室的关系...
  • 曹雪芹个人资料
    答:曹雪芹(1715年-1763年),字呆霖,号雪芹,江苏省苏州市人,清代小说家、画家,著名小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但由于他的生平不甚明了,所传的资料相对较少。曹雪芹的祖上是明朝从福建移居到苏州的一户官宦世家,但在清代初年,因清廷废除了明朝的九卿制度,家道日渐萎靡...
  • 曹雪芹的人生经历
    答:家庭中这样的文化传统,必定使曹雪芹从小受到很好的文化教养和艺术熏陶。他在《红楼梦》中表现出来的非凡艺术天才,是所来有自的。胡适通过他的代表作《红楼梦考证》,对曹雪芹家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他所编订的曹氏家族世系,也只是从曹雪芹的远祖曹振彦而下,已经考出的人物关系,随着新资料的发现和研究的逐步深入,可探讨...
  • 《红楼梦》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谁?
    答:《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约生于1724年)。
  • 乾隆知道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身世吗?
    答:乾隆四十四年(1779 ),曹雪芹去世十七年,敦诚作《寄大兄(敦敏)书》怀念曹雪芹。 扩展资料 文学特点 “生于繁华,终于沦落”。曹雪芹的家世从鲜花着锦之盛,一下子落入凋零衰败之境,使他深切地体验着人生悲哀和世道的无情,也摆脱了原属阶级的庸俗和褊狭,看到了封建贵族家庭不可挽回的颓败之势,同时也带来了幻灭感...
  • 能提供曹雪芹详细生平吗
    答:可见曹雪芹不是“乌有先生”,《红楼梦》是他的创作也就无可置疑的了,特别是前八十回。遗憾的是,有关曹雪芹生平的资料留下来的着实太少,他活着时没有人为他作传,他死后,似乎也没有人为他写“行述”,幸好从他的好友敦诚、敦敏、张宜泉等人的诗中,以及脂研斋的批语中和稍后的一些笔记、小诗中,还约略可以窥见一...
  • 曹雪芹是哪个朝代的(曹雪芹是哪个皇帝在位)
    答:曹雪芹是哪个皇帝在位曹雪芹是哪个朝代的曹雪芹是我国清代著名的小说家,因著作《红楼梦》而被我们熟知。曹雪芹其人在正史中并无传记,其事迹主要见于其友人的诗篇及书信往来中,而且《红楼梦》一书一向有“曹贾互证”一说,很多学者循着这条线发现了很多关于曹雪芹其人的线索,目前,我们对于曹雪芹这个人的资料基本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