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常识知识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6
京剧方面的常识

行当:生旦净丑
1.生:分为老生,小生,武生
2.旦:分为青衣,老旦,刀马旦等
3.净:俗称花脸
4.丑:文丑,武丑,彩旦(俗称丑婆子)
流派:
老生的流派主要有谭派,余派,马派,高派,言派,杨派,奚派。
青衣的流派主要有梅派,程派,尚派,荀派,张派,黄派
老旦的主要流派有李多奎的老李派和李金泉的新李派
花脸的主要流派有裘派,袁派,金派,郝派,侯派
小生的主要流派有姜派和叶派

当代比较有名的京剧名家:于魁智,李胜素,张火丁,孟广禄,王平,王佩瑜,史依弘等。


如果满意请采纳

  对不起,我只搜到这些概念,不知有用吗?
  京剧:也叫“京戏”,是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 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55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个徽调班社,陆续进入北京演出,他们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腔、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而成。
  “四功五法”:戏曲演员“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功夫和“手眼身法步”(一说“口手眼身步”)五种技术方法的合称。这是戏曲演员的基本修养。

  “角色”:传统戏曲中,根据剧中人不同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格等而划分的人物类型。如一般男子称生或末;老年妇女称老旦;性格粗豪的男子称架子花脸(副净)等。各自具有表演艺术上不同的特点。从戏曲史看,角色划分逐渐由简而繁。近代各戏曲剧种大都以生、旦、净、末、丑为基本类型,并各有较细密的划分。如生又分老生、小生、武生;旦又分青衣、花旦、老旦、武旦等。演员往往专演一个类型的角色,因而形成各种专门行当。习惯上,角色与行当通用。
  “碰头彩”:戏曲术语。指演员一出台帘,观众即迎头报以热烈喝彩,俗成称“碰头彩”。
  票友:戏曲、曲艺术语。它是非职业性戏曲、曲艺演员和乐师的通称。相传清朝初年,八旗子弟凭清廷所发“龙票”,到各地演唱子弟书,从事宣传,不取报酬,后来就把不取报酬的业余演员称为“票友”。票友的同人组织称为“票房”。票友演出称为“票戏”。票友转为职业演员称为“下海”。
  四大须生
  指30年代先后成名的四个京剧须生(老生)演员,即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四小名旦:1936年,北京《立言报》举行公开投票选举,选出当时尚在科班或尚未满师的京剧旦角演员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四人为“四大童伶”。1940年,在四大名旦的影响下,再次选举上述四人为“四小名旦”。
  四大名旦:二十年代先后成名的四个京剧旦角演员,他们是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 荀慧生。
  武场”:指乐器中的打击乐。如京剧的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过去,也指打击乐的乐师
  “文场” :指乐器中吹、拉、弹的各种管弦乐。如京剧的胡琴、南弦子、月琴、笛子、唢呐等。过去也指演奏这些乐器的乐师、笛师等。

一、知识介绍

(一)京剧的形成

京剧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为给乾隆祝寿,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四大徽班进京献艺,揭开了200多年波澜壮阔的中国京剧史的序幕。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其他四种分别为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京剧、豫剧、越剧)“榜首”。

(二)京剧小知识

1.京剧行当
生就是指男子,又分老生,小生,武生。
旦就是指女子,又分正旦(青衣),老旦,花旦,花衫,武旦,刀马旦,彩旦(揺旦)。
净就是花脸,又分正净(铜锤花脸),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毛净。
丑就是丑角,俗称“三花脸”,又分文丑,武丑,铁丑。
末就是指中年以上男子,多数挂须。又细分为老生、末、老外。
京剧四大名旦是指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前四大须生是指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后四大须生是指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2.脸谱
脸谱是运用色彩和线条构成各种图案,以象征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基本可分为六类:红、白、黑、黄、蓝和绿、金和银。
红:表示忠义、耿直、有血性,如:“三国戏”里的关羽。
白:表示奸诈多疑,含贬义,代表凶诈,如:“三国戏”里的曹操。
黑:表示性格严肃,不苟言笑,为中性,代表猛智,如“包公戏”里的包拯。
黄:表示凶猛阴险,如典韦。
蓝和绿:表示中性,草莽英雄。
金和银:表示神秘,代表妖神一类。如美猴王和白骨精。

  • 京剧小常识都有哪些
    答:1、京剧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二黄和西皮为主要声腔。二黄的旋律平稳、节奏舒缓,唱腔较为凝重、浑厚、稳健,适合于表现沉郁、肃穆、悲愤、激昂的情绪。西皮的旋律起伏变化较大,节奏紧凑,唱腔较为流畅、轻快、明朗、活泼,适合于表现欢快、坚毅、愤懑的情绪。2、京剧的板式是指唱腔的板眼结构形式。通常,...
  • 京剧基本常识是什么?
    答:京剧基本常识是:京剧舞台上的角色不是按照生活当中人的本来面貌出现的,而是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性格等,在化妆、服装各方面艺术的夸张,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也称作“行当”。生指男子,又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旦角化妆:京剧中最美的妆容要数旦角,他们的化妆步骤包括上妆、吊眉、...
  • 关于京剧的文学常识
    答:一、京剧的发展史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簧”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京剧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
  • 京剧基本常识
    答:京剧在清朝乾隆年间徽调开始进入北京,它吸收了昆腔、秦腔的等部分内容和表演方式,演变而成,距今为止已经有近二百年历史了。京剧是一种戏剧,也是一种艺术,在欣赏或理解它的时候,要把当成故事来看,用心感受唱曲者当时的心境和情绪,然后尽量把自己代入进去。京剧很博大精深,很难能理解,所以普通人...
  • 关于京剧的文学常识
    答:一、京剧的发展史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簧”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京剧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
  • 京剧方面的常识
    答:言派,杨派,奚派。青衣的流派主要有梅派,程派,尚派,荀派,张派,黄派 老旦的主要流派有李多奎的老李派和李金泉的新李派 花脸的主要流派有裘派,袁派,金派,郝派,侯派 小生的主要流派有姜派和叶派 当代比较有名的京剧名家:于魁智,李胜素,张火丁,孟广禄,王平,王佩瑜,史依弘等。如果满意请采纳 ...
  • 关于小学生京剧方面的知识有哪些?
    答:关于小学生京剧方面的知识有:1、京剧的伴奏称为“场面”。按乐器的性能,分为“文场”和“武场”。2、唱腔中字随板出的称做“迎头板”;后半拍出字的称“腰板”;散板曲调不点板眼,只在一句唱腔终了时才下一板,因而称做“截板”或“底板”。3、京剧武场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是配合演员的身段动作...
  • 国粹小知识
    答:6. 京剧的基本常识和一些知识 对不起,我只搜到这些概念,不知有用吗? 京剧:也叫“京戏”,是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 至今已有 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55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个徽调班社,陆续进入北京演出,他们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腔、秦腔的部分剧目...
  • 小学生必知京剧常识有哪些?
    答:京剧可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生行为男性人物,其中又可细分为老生、小生、娃娃生、武生、红生等。旦行为女性人物,其中又可细分为青衣、正旦、花旦、刀马旦、老旦等。净行为威重、粗犷、豪爽等特殊性格的男性人物,其中又可细分为花脸(铜锤、黑头)、架子花脸、武花脸等。丑行为反派人物或诙谐、...
  • 小学生京剧常识
    答: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微课以丰富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演示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课堂的生机与活力,增强了音乐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兴奋点和兴趣,缩短感知时间,更好地将学生引导到预定的学习目标上,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 7. 京剧脸谱知识 戏曲中,黄脸的方腊、白脸的庞吉庞太师,在历史上都不...